四一一章 何应钦来了,多门二郎走了。
作者:半渡    更新:2022-03-01 16:36
  火车一声长鸣,驶入沈阳车站,车门一开,意气风发的张学良跳下站台,向着迎接众人微笑挥手,然后转身示意,让出一位40岁上下的中年将领。[rnΝ .nT .][ ~]
  肖林等人早就等在站台上,连忙迎了上去,张学良笑着介绍道:“肖林兄,这位就是军政部的何敬之(何应钦字)部长,代表蒋主席视察东北抗日前线,也是给咱们撑腰来了,哈哈。”
  “哪里,哪里,东北边防军抗战打的好,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荣幸。”何应钦一身戎装,再配上圆圆的眼镜,一副儒将风范:“沈阳一战,歼敌过万,敌酋授首,大涨我抗日军民之士气,肖林将军功不可没呀!”
  三言两语和肖林拉近距离,何应钦笑眯眯地眼神中微微有些好奇,这个肖林看上去比照片还要年轻,却百战百胜连克强敌,竟然把日本人都打败了。
  何应钦早年留日,身上打着极深的日式烙印,与无知者无畏不同,他是典型的知日派代表,深知中日之间巨大的国力、军力差距,又因了解而敬畏,从来不相信中队能在战场上打败日军,对日态度一向软弱。
  “都是前线将士奋勇报国,肖林不敢揽功。”肖林的回答略显生硬,何应钦亲日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南京政府这个时候把他派到东北来,意图是什么呢……?
  “好,好!谦虚谨慎,非常难得!”何应钦拊掌赞叹不已,和张学良相对点头而笑。感慨了半天才随口问道:“对了,听说蒋百里和石醉六先生都在你军中,应钦仰慕二公已久,不知能见到他们吗?”
  “怎么,蒋方震和石醉六都在沈阳吗?”张学良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呵呵,是啊。怎么,汉卿兄还不知道吗?”何应钦干笑了两声。对张学良非常无奈,这位少帅整日醉卧烟枪花丛之中,神经太过粗线条。自己冒着得罪肖林的危险撩拨试探,张学良却根本没有没有反应。
  上眼药?肖林心中戒备更深,脸上却露出了笑容:“有这回事。正要向汉公报告。守土卫国,军人之天职,蒋方震和石醉六两位军中前辈相应抗战号召,在沈阳前线参议军情。”
  “噢,好,太好了!我说怎么能消灭牛岛旅团呢,原来有这两位前辈运筹帷幄!”张学良夺回沈阳,心情大好不是小好,这会怎么看肖林怎么顺眼,对何应钦隐晦的挑拨麻木不仁。
  “这两位前辈可不能怠慢。都安排的什么位置?他们愿不愿意进入军事委员会?”
  张学良仍是兴致勃勃,又起了爱才之意,有意招揽收入麾下,何应钦在旁边嘴角微微抽动,少帅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普通人实在太不一样了。
  “两位先生都是淡泊名利之人。他们只以顾问身份参议军情,不担任实际职务。”肖林也看出便宜,天然呆的少帅也有其可爱一面,不过,还是趁早岔开话头为上:“沈阳之战两位先生居功至伟,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前线将士用命。[欢迎来到到阅读 .nt]我军自开战以来伤亡严重,还请军政部及时嘉奖抚恤。[ ~]”
  肖林矜功自伐,反将一军,东北边防军也是国民政府的军队,为了抗战流血牺牲,何部长总不能撒手不管吧?
  “哈哈哈,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这次来就是为前线将士服务的。”何应钦一击不中,不再纠缠,哈哈笑着又恢复了和蔼可亲的长官风度,看向张学良的目光中却隐隐露出一丝锋芒。
  “战局正在关键时刻,何部长能亲临前线主持大局,东北之幸,国家之幸!”肖林延手让过邵得彪等人,和何应钦、张学良一一见礼。
  当天下午到晚上,何应钦在张学良、肖林等人的陪同下,挑选北大营和兵工厂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视察一番,晚饭后自回酒店休息,张学良却回头找到了肖林。
  “肖林兄,做好思想准备,何敬之这次到沈阳,就是和日本人谈判来了。”张学良凑近身低声说道:“南京方面不想让咱们打下去了。”
  “为什么?”肖林心中一动。
  “好不容易打胜了一仗,这个时候谈判最有利,主动求和有诚意嘛。”
  “南京方面准备怎么谈?”肖林追问。
  “何敬之露过两次口风,只要日本人不扩大军事冲突,南京方面建议我们做出一定让步,当然,具体情况还要看谈判的实际进程而定。”张学良的神色有些黯然。
  “汉公,你是怎么打算的?”东北抗战全靠东北军自身,真正的当家人还是张学良,当然,肖林此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我当然想夺回所有失地,寸步不让。不过,没有南京政府的支持,咱们自己也打不过日本人呀!”张学良再次压低了声音:“听说日本人已经增兵了,三个师团,在旅大和朝鲜分别登陆,再打下去恐怕顶不住。”
  肖林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日军增兵的消息他早已知道,不但已经派出三个师团,日军还在本土继续动员预备役部队,准备再组建两个师团增援东北。这么多部队压过来,只凭东北军和绿脚兵的确顶不住。
  “谈判可以,不过只能签署停战协定,不能签署正式条约。割地卖国的罪名我们担不起。”肖林想了一下又说道:“何敬之一向对日态度软弱,我担心他对日本人让步过多,还请汉公把一下关。”
  “如果按照当前的局势,沈阳是绝对要保住的,最好趁着日军援兵未到,再把长春也打下来,多多扩大战果,我们在谈判的时候就更有利。”张学良点头道:“何敬之这两天如果说什么克制忍让,先不要理他。出什么问题我顶着。”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此时的少帅胆气壮了不少。
  “嗯,我去安排,不过日军大举增兵,打下来也未必守得住,汉公要做两手准备。”
  绿脚兵作战火力消耗巨大,虽有北宁铁路提供补给。?点nt 第一时间更新?攻克沈阳后也急需休整补充,再打长春已是竭尽全力,等到日军援兵赶到。【叶*】【*】恐怕就得主动撤退。
  抗战是一个长期任务,面对实力明显超过绿脚兵的敌人,肖林也不愿与敌硬拼。绿脚兵如果打光了。历史就会拐回原来的轨迹,日本以东北为基地,经过几年经营准备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好的,你放手指挥,必要的时候撤退也是可以接受的。”日本人一动真格的,张学良也有些心虚。
  肖林思索着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日军这次调动了这么多兵力,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何敬之想谈判可以。还得等咱们打完了这一仗。这一仗该怎么打,我再想想……”
  沈阳之战之所以轻松取胜,还在于日军急于投机发动事变,战争初期投入兵力不足,又被顺利的战事冲昏头脑。四下分兵到处抢占地盘,才被绿脚兵在局部形成了绝对优势。
  如果日军同时向东北投入5—6个师团,绿脚兵只能采取守势。
  果然不出肖林的预料,何应钦在沈阳呆了两天,日本方面却始终没有回馈消息,将近一百年没有打过败仗。突然在中国人手下吃了一个大亏,日本上下只想再次增兵决战,根本不愿谈和。
  援兵尚未赶到,绿脚兵又攻克了长春。
  多门二郎的指挥部中,绿脚兵的枪声越来越清晰,一名名参谋流水般接连报告,全都是令人沮丧绝望的消息。
  伪军溃败,城防阵地被突破,火车站失守,日军伤亡过半!
  长春肯定守不住了,现在应该尽快突围,左右护卫却发现多门二郎不见了。
  “师团长,师团长阁下!”多门二郎的随身副官小野中佐大声喊叫着,用力推动着房门。
  “怎么了?”汤浅正雄大佐听到声音赶了过来。
  “师团长把门锁上了!”小野脸上闪出焦急的神色,明显有不好的预感。
  “让开!”汤浅正雄抬腿踹了两脚,没有踢开,又拔出手枪向着门锁处连开几枪,一脚将门踢开。
  “师团长阁下!”小野和汤浅正雄异口同声发出惊叫,多门二郎跪在地上,上身只穿着一件白衬衣,身前一大摊血迹,手里握着军刀刀柄,赫然插在自己的肚上。
  “满洲事变战局糜烂至此,本师团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豆大的汗珠从多门二郎苍白的脸颊上串串滑落,剧痛令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我只有剖腹谢罪,愿吾皇武运长久……”
  多门二郎的精神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进入沈阳,进入长春,进入吉林,见证了帝国光荣的历史。没想到,不过短短十来天的工夫,这一切都恍然如同一场将醒的梦。
  汤浅正雄肃然起敬,并脚立正激动地说道:“是,请师团长放心去吧,我等必会与长春共存亡,坚持到最后一人一枪!”
  “不,不能这样……”多门二郎挣扎说道:“混编39旅团已经抵达吉林,你等要为帝国留下有用之身,突围,一定要突围!”
  看到汤浅正雄点头答应,多门二郎扯动嘴角勉强笑了一下,然后奋力搅动军刀,汤浅正雄忍不住迈步上前,托着他的手腕猛的一拉,锋利的刀刃划破了肝脏,结束了多门二郎的痛苦。
  “谢谢……”多门二郎身一歪,垂头倒下。
  “小野中佐,不许哭,师团长无愧帝人的荣誉,他的灵魂已经去靖国神社了。”汤浅正雄命令道:“立刻将师团长的遗体火化,不能落在支那人的手中……”
  。。。。。。
  何应钦这几天的心情很乱。
  他和张学良这两年接触过好几次,冷眼旁观发现,年轻的少帅虽然坐拥几省地盘数十万大军,却好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尤其此番来到沈阳。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张学良政治军事一无所长,却仗着有个好老窃居高位,真是暴敛天物。
  不妨取而代之!
  何应钦突然冒出一丝野心,不断膨胀,充满诱惑。如果能做个华北王,比在南京政府蒋中正手下束手束脚好的多。自己这个军政部长说起来风光,其实就是蒋家门下的一名高级走卒,而张学良却可以和南京政府抗衡。如果由自己加以经营,未必不能弯弓射鹿!
  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得慢慢运作,暗中准备,等待机会……
  作秀大于实际意义的视察终于结束,何应钦准备离开沈阳,临走前一天的晚上,特意约见张学良和肖林。
  大老远跑到东北来,不能只在野战医院里和伤兵握手,还得解决些实际问题,这场会面才是何应钦此行最重要的一环。
  “张副司令,肖总指挥。日军新派三个师团的援兵进入东北,你们准备如何安排作战?”何应钦顿了一下,又问道:“这几天我看到城中一直在组织民众撤退,难道说准备放弃沈阳了吗?”
  “不,沈阳是东北首府。怎么可能放弃。”肖林抢过话头:“不过沈阳地处东北平原,周围一马平川,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战前也得考虑到最坏的结果。”
  何应钦点点头:“那是,那是。沈阳不易守,这个军政部都知道,我个人以为可以主动退出沈阳长春,既回避了风险,又能在外交上争取主动。”
  “那怎么行?好容易打跑了小鬼,又这么拱手让出,怎么向国人交待?”张学良却不愿意,他生长于沈阳,对这个城市有特殊的感情:“这样吧,我调王树常上来守沈阳……”
  肖林劝道:“汉公,两军相斗,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沈阳丢了还可以夺回来,部队打没了整个东北都会沦陷。”
  何应钦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学良一眼,也笑着劝道:“守肯定是要坚守的,不过要做好撤退的准备,牛岛旅团就是因为犹豫不决,才被我们消灭的。”说着话,他又转脸向肖林问道:“肖总指挥,如果撤出沈阳,日军继续追击怎么办?”
  “那就在锦州走廊把他们堵住!”
  “锦州能守住吗?日军这次可能集中3到4个师团,还有各种飞机战车火炮助战,压力很大呀!”如果被日军攻占锦州,东北抗战等于彻底翻盘,再和日本人谈判毫无意义。
  “没有问题,我军在中东路战争中积累了一定的阵地战经验,用以对付日军应该足够了。”肖林说道:“锦州走廊地形狭窄,纵深绵长,正好进行防御阵地战,日军的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
  除了亲身体验过的苏军,外人都想不到绿脚兵将纵深阵地防御发挥到了极致,也想不到进攻部队会在这种阵地面前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嗯,那就好,那就好。”何应钦还是有点不相信,沈阳之战日军兵力分散,所以才被绿脚兵捡了个便宜,现在日军不再轻敌,大举来攻,绿脚兵就算占据地利,恐怕也难以守住锦州。
  “一定要早做准备,争取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样我们在外交上就主动得多,可以用谈判解决东北事变。”何应钦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神色有些疲惫:“我很快就要回南京去了,现在上海的形势很紧张,战争也是一触即发,你们守住锦州,就是对上海的最大支持。”
  肖林心中一愣,上海、“128淞沪抗战”,难道就是今年爆发?算算时间,现在离12月8号还有两个多月,看来的确有可能。这么说来,把日军主力都吸引到东北来,间接支援了淞沪抗战。
  (肖林实际上记错了时间,“128抗战”不错,却是1932年1月28号。)
  “何部长,张副司令,我想谈一谈对日抗战的个人看法。”
  局势紧急,必须尽量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肖林将一直藏在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按照《田中奏折》中所述,日本早有亡我中华之心,所谓‘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东北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本处心积虑发动‘九一八事变’,就是为了获得侵占中国的跳板,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听肖林提起《田中奏折》,张学良和何应钦的反应完全相反。
  何应钦摇头道:“未必,未必,中国这么大,日本人怎么吃得下,他们就是想占些便宜。”
  在民国时期很多人的意识里,东北这块满清鞑虏的所居之地,根本就是一块蛮荒之地,被日本人占去也没多大关系。
  张学良却恨不得多拉几个人一起,说道:“这就叫蚕食政策了,今天占了你的东北,明天再占华北,一步一步逐渐消化,最后岂不是把整个中国都吃掉了?”
  肖林一翘大拇指:“汉公高明!”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张学良想为东北军争取更多的支援,无意中却接近了事实的真相。(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