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民壮
作者:哼哈大王 更新:2022-02-28 08:13
金国凤引着夏成德和吕品奇,上前拜见了新的松山主将——新晋的松山团练总兵官杨振,同时,也向杨振介绍了夏成德和吕品奇的情况。
原来,就在昨天夜里,在杨振召集自己先遣营的部将们宣读朝廷旨意的同时,金国凤也在自己的“总兵府”里,召集了夏成德、吕品奇等原属松山守军的部将们,向他们宣读了朝廷的旨意。
这一次,松山守将之中,除了守卫松山城立了功劳的金国凤,被提拔任用为宁远团练总兵官之外,协助金国凤守卫松山城的左膀右臂——夏成德、吕品奇,也分别得到了晋升。
原任松山副总兵属下参将的夏成德,如同历史上一样,被顺利提拔为了松山副将。
原任松山副总兵属下游击的吕品奇,也如同历史上一样,被顺利地提拔成了参将。
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个人,倒是希望能带着所部人马,跟着金国凤,一起到宁远城去上任。
之前经历了连续四十多天的松山攻防战,他们被鞑子的重炮和猛攻打得胆战心惊。
如果不是金国凤意志顽强,百折不挠,几次让松山城化险为夷,那么他们现在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当然,根据这两个人在第二次松锦大战中的表现,如果没有金国凤,他们更大的可能则是早就开城投降了。
所以,这一回,金国凤能从松山里功成名就、脱身离开,着实让已经有点吓破胆的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人心里羡慕不已。
但是,朝廷的旨意明明白白地写着,是让他们今后接受新任松山团练总兵官杨振的指挥,他们再羡慕金国凤,也不能跟着金国凤离开。
这样一来,金国凤如同历史上遭遇的情况一样,虽然晋升为了宁远团练总兵官,可是松山城里的军队,他却一兵一卒也带不走。
他能够带走的人马,只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众走哪儿跟哪儿的几十个家丁随从。
杨振对此有点不解。
历史上金国凤走的时候,的确是只带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几十个家丁随从,可是那次接替金国凤的松山主将之位——当上松山总兵的人物,是吴三桂。
所以,历史上同属于辽东镇军队的松山守军,留给了吴三桂指挥,算得上合情合理,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一次,当上松山主将即松山总兵的人物不是吴三桂,而是自己,为什么金国凤还是没能带走一兵一卒呢?!
是崇祯皇帝不明所以自作主张做出的决定呢,还是崇祯皇帝受到了高起潜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受到了祖大寿的影响而做出的决定呢?
对于这个局面,虽然杨振有点不解,可是他也不愿再搞事情。
毕竟现在这样的一个结果,于自己来说,于松山城来说,终归是有利的。
对夏成德和吕品奇这两个人,杨振的态度是复杂的。
毕竟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曾投降了满清。
一个是开城献出了松山,另一个开城献出了杏山。
但是,他也很清楚,夏成德在松山城里是一直坚守到了崇祯十五年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降的。
而吕品奇也是直到洪承畴被鞑子俘虏,松山被鞑子占领,锦州城里的祖大寿都已经开城投降了以后,才万不得已也选择开城投降,献出杏山城的。
所以,这两个人,目前看起来还是属于可以挽救的人物。
思虑再三,杨振还是决定接纳他们,并且试着影响他们,争取不让他们重蹈历史的覆辙。
杨振热情地接受了夏成德和吕品奇的参拜,当着金国凤的面儿,当场表态松山城的城防他要“萧规曹随”,一切维持金国凤之前的安排不变。
也就是说,松山副将夏成德及其所部千余人,继续守卫西城和西门一带;参将吕品奇及其所部八百来人,继续守卫南城和南门一带。
杨振表态之后,金国凤本人以及他所带来的夏成德和吕品奇都很高兴,夏成德和吕品奇更是当即领了命,谢过了杨振。
杨振本以为这就算交接完毕了,却没料到金国凤对他说:“杨总兵!夏副将和吕参将麾下都是朝廷经制官军,汛地不变,粮饷自是不缺,调归杨总兵指挥,金某也是放心得很!
“不过前番鞑子围城,金某征发千余乡勇民壮助守,如今历经大战,尚有四百多人——需要安置!这回也要一并交给你了!”
四百多乡勇民壮需要安置?!
杨振听了这话,拿眼去看夏成德和吕品奇,看见他们两个眼观鼻、鼻观心,根本不与自己对视,心下当即就知道,这些乡勇民壮弄不好就是一个“包袱”!
然而,团练总兵该管的,恰恰正是一地的乡勇民壮。
松山的乡勇民壮力量,说起来,正该杨振这个松山团练总兵官来管。
这些战时征募的乡勇民壮们,在松山攻防战里承担着巨大的劳役,付出巨大的牺牲,如今守城战打赢了,可是他们却无家可归了。
眼下,松山城外原有的十几处屯堡,全都被鞑子给毁掉了,从城外募集的屯垦乡勇们已经无以为生。
而在松山城内,民居云集的西城和南城,在这次守城战中,也几乎全部被鞑子的重炮轰击所摧毁,那些没被鞑子重炮摧毁的民居,也多数被守军给拆除了。
拆除城内民居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制造滚木礌石,为了守住这座城池。
所以,两个月左右的围城结束之后,城外的屯堡村落已经变成了一片白地,荒无人烟了。
与此同时,城内的民居,尤其是西城和南城的民居,也早就成了一片片废墟。
经过此前半个多月的清理,现如今,更是成了一片白地。
那么,剩下的这些乡勇民壮,今后又该怎么安置呢?
金国凤要走了,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自是甩得干干净净了。
与此同时,在松山城内本就缺粮少饷的夏成德和吕品奇,也都不想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他们两个跟金国凤一样,都属于祖大寿麾下辽东镇军队里的边缘人物,本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种,自己手下的心腹人马都欠着饷,又怎么会要金国凤用剩下的人呢?!
这一回,金国凤在向杨振引荐了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个松山城的守将之后,尤其是观察了杨振的态度,听了杨振对夏成德、吕品奇二人的安排之后,紧接着就向杨振引荐了那四百多剩余乡勇民壮的头领。
这个跟着金国凤前来拜见杨振的松山民壮头领,名叫安庆后,四十多岁,高鼻深目,满脸胡须,身材高大健壮,整个看起来孔武有力。
金国凤向杨振介绍了安庆后的情况,说他是松山城里的世代皮匠出身,精擅鞣制皮革之物,尤其善作马鞍。
因为此人善作马鞍皮具,所以与松山驻军多有交往,金国凤来守松山之后,对他也颇为赏识,就点了他做城内民壮的头目。
等到鞑子大军入侵松锦,城外的屯户入城躲避,松山内外的乡勇民壮,就都归给这个安庆后提调分派了。
不过,经过两个来月几次三番的攻防大战下来,原本一两千人的松山乡勇民壮,就剩下这么四百来人了。
作为民壮头目,安庆后听说了金国凤突然改做了宁远团练总兵,眼看就要离开松山,自然是马上来找金国凤,恳求金国凤高低给他们一个说法。
金国凤只得一并带来,如同移交松山城内守军一样,将安庆后及其提调的四百多乡勇民壮一起移交给杨振了。
“杨兄弟!金某本来以为下一步还要留在松山城里,所以之前也没对你提及过这个事情!然而没想到朝廷旨意出来,却是让金某到宁远去做团练总兵!
“安庆后他们这些人,都是松山城内外本乡本土的匠户和屯户,为兄就是想带也带不走!这一次,只能是一并托付给兄弟你了!
“他们之中有皮匠、有铁匠、有石匠,也有商户,有屯户,有猎户,前番为兄等人坚守松山城,期间多少次守城大战,他们其实也是多有功劳!如今留在松山这里,用好了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今后——就有劳兄弟你了!”
金国凤自己心里也知道,经过了几次守城大战之后,原来松山城里一千多乡勇民壮的主力,大部分都死了。
剩下的多是老弱伤残,还有那些乡勇民壮们的家属妇孺,能战之士已经不多了。
连夏成德、吕品奇这些曾与他并肩战斗的部将,都想着法子拒绝了他,杨振这个新任的松山总兵能愿意接收安置这些人吗?!
所以,当金国凤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满脸都是惭愧之色,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些人对杨振来说是一个包袱。
原来,就在昨天夜里,在杨振召集自己先遣营的部将们宣读朝廷旨意的同时,金国凤也在自己的“总兵府”里,召集了夏成德、吕品奇等原属松山守军的部将们,向他们宣读了朝廷的旨意。
这一次,松山守将之中,除了守卫松山城立了功劳的金国凤,被提拔任用为宁远团练总兵官之外,协助金国凤守卫松山城的左膀右臂——夏成德、吕品奇,也分别得到了晋升。
原任松山副总兵属下参将的夏成德,如同历史上一样,被顺利提拔为了松山副将。
原任松山副总兵属下游击的吕品奇,也如同历史上一样,被顺利地提拔成了参将。
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个人,倒是希望能带着所部人马,跟着金国凤,一起到宁远城去上任。
之前经历了连续四十多天的松山攻防战,他们被鞑子的重炮和猛攻打得胆战心惊。
如果不是金国凤意志顽强,百折不挠,几次让松山城化险为夷,那么他们现在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当然,根据这两个人在第二次松锦大战中的表现,如果没有金国凤,他们更大的可能则是早就开城投降了。
所以,这一回,金国凤能从松山里功成名就、脱身离开,着实让已经有点吓破胆的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人心里羡慕不已。
但是,朝廷的旨意明明白白地写着,是让他们今后接受新任松山团练总兵官杨振的指挥,他们再羡慕金国凤,也不能跟着金国凤离开。
这样一来,金国凤如同历史上遭遇的情况一样,虽然晋升为了宁远团练总兵官,可是松山城里的军队,他却一兵一卒也带不走。
他能够带走的人马,只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众走哪儿跟哪儿的几十个家丁随从。
杨振对此有点不解。
历史上金国凤走的时候,的确是只带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几十个家丁随从,可是那次接替金国凤的松山主将之位——当上松山总兵的人物,是吴三桂。
所以,历史上同属于辽东镇军队的松山守军,留给了吴三桂指挥,算得上合情合理,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一次,当上松山主将即松山总兵的人物不是吴三桂,而是自己,为什么金国凤还是没能带走一兵一卒呢?!
是崇祯皇帝不明所以自作主张做出的决定呢,还是崇祯皇帝受到了高起潜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受到了祖大寿的影响而做出的决定呢?
对于这个局面,虽然杨振有点不解,可是他也不愿再搞事情。
毕竟现在这样的一个结果,于自己来说,于松山城来说,终归是有利的。
对夏成德和吕品奇这两个人,杨振的态度是复杂的。
毕竟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曾投降了满清。
一个是开城献出了松山,另一个开城献出了杏山。
但是,他也很清楚,夏成德在松山城里是一直坚守到了崇祯十五年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降的。
而吕品奇也是直到洪承畴被鞑子俘虏,松山被鞑子占领,锦州城里的祖大寿都已经开城投降了以后,才万不得已也选择开城投降,献出杏山城的。
所以,这两个人,目前看起来还是属于可以挽救的人物。
思虑再三,杨振还是决定接纳他们,并且试着影响他们,争取不让他们重蹈历史的覆辙。
杨振热情地接受了夏成德和吕品奇的参拜,当着金国凤的面儿,当场表态松山城的城防他要“萧规曹随”,一切维持金国凤之前的安排不变。
也就是说,松山副将夏成德及其所部千余人,继续守卫西城和西门一带;参将吕品奇及其所部八百来人,继续守卫南城和南门一带。
杨振表态之后,金国凤本人以及他所带来的夏成德和吕品奇都很高兴,夏成德和吕品奇更是当即领了命,谢过了杨振。
杨振本以为这就算交接完毕了,却没料到金国凤对他说:“杨总兵!夏副将和吕参将麾下都是朝廷经制官军,汛地不变,粮饷自是不缺,调归杨总兵指挥,金某也是放心得很!
“不过前番鞑子围城,金某征发千余乡勇民壮助守,如今历经大战,尚有四百多人——需要安置!这回也要一并交给你了!”
四百多乡勇民壮需要安置?!
杨振听了这话,拿眼去看夏成德和吕品奇,看见他们两个眼观鼻、鼻观心,根本不与自己对视,心下当即就知道,这些乡勇民壮弄不好就是一个“包袱”!
然而,团练总兵该管的,恰恰正是一地的乡勇民壮。
松山的乡勇民壮力量,说起来,正该杨振这个松山团练总兵官来管。
这些战时征募的乡勇民壮们,在松山攻防战里承担着巨大的劳役,付出巨大的牺牲,如今守城战打赢了,可是他们却无家可归了。
眼下,松山城外原有的十几处屯堡,全都被鞑子给毁掉了,从城外募集的屯垦乡勇们已经无以为生。
而在松山城内,民居云集的西城和南城,在这次守城战中,也几乎全部被鞑子的重炮轰击所摧毁,那些没被鞑子重炮摧毁的民居,也多数被守军给拆除了。
拆除城内民居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制造滚木礌石,为了守住这座城池。
所以,两个月左右的围城结束之后,城外的屯堡村落已经变成了一片白地,荒无人烟了。
与此同时,城内的民居,尤其是西城和南城的民居,也早就成了一片片废墟。
经过此前半个多月的清理,现如今,更是成了一片白地。
那么,剩下的这些乡勇民壮,今后又该怎么安置呢?
金国凤要走了,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自是甩得干干净净了。
与此同时,在松山城内本就缺粮少饷的夏成德和吕品奇,也都不想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他们两个跟金国凤一样,都属于祖大寿麾下辽东镇军队里的边缘人物,本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种,自己手下的心腹人马都欠着饷,又怎么会要金国凤用剩下的人呢?!
这一回,金国凤在向杨振引荐了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个松山城的守将之后,尤其是观察了杨振的态度,听了杨振对夏成德、吕品奇二人的安排之后,紧接着就向杨振引荐了那四百多剩余乡勇民壮的头领。
这个跟着金国凤前来拜见杨振的松山民壮头领,名叫安庆后,四十多岁,高鼻深目,满脸胡须,身材高大健壮,整个看起来孔武有力。
金国凤向杨振介绍了安庆后的情况,说他是松山城里的世代皮匠出身,精擅鞣制皮革之物,尤其善作马鞍。
因为此人善作马鞍皮具,所以与松山驻军多有交往,金国凤来守松山之后,对他也颇为赏识,就点了他做城内民壮的头目。
等到鞑子大军入侵松锦,城外的屯户入城躲避,松山内外的乡勇民壮,就都归给这个安庆后提调分派了。
不过,经过两个来月几次三番的攻防大战下来,原本一两千人的松山乡勇民壮,就剩下这么四百来人了。
作为民壮头目,安庆后听说了金国凤突然改做了宁远团练总兵,眼看就要离开松山,自然是马上来找金国凤,恳求金国凤高低给他们一个说法。
金国凤只得一并带来,如同移交松山城内守军一样,将安庆后及其提调的四百多乡勇民壮一起移交给杨振了。
“杨兄弟!金某本来以为下一步还要留在松山城里,所以之前也没对你提及过这个事情!然而没想到朝廷旨意出来,却是让金某到宁远去做团练总兵!
“安庆后他们这些人,都是松山城内外本乡本土的匠户和屯户,为兄就是想带也带不走!这一次,只能是一并托付给兄弟你了!
“他们之中有皮匠、有铁匠、有石匠,也有商户,有屯户,有猎户,前番为兄等人坚守松山城,期间多少次守城大战,他们其实也是多有功劳!如今留在松山这里,用好了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今后——就有劳兄弟你了!”
金国凤自己心里也知道,经过了几次守城大战之后,原来松山城里一千多乡勇民壮的主力,大部分都死了。
剩下的多是老弱伤残,还有那些乡勇民壮们的家属妇孺,能战之士已经不多了。
连夏成德、吕品奇这些曾与他并肩战斗的部将,都想着法子拒绝了他,杨振这个新任的松山总兵能愿意接收安置这些人吗?!
所以,当金国凤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满脸都是惭愧之色,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些人对杨振来说是一个包袱。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