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曹植
作者:长雨    更新:2022-02-27 14:53
  “燕王……在下虽年幼,然燕王之名却是耳闻已久。而今您霸业已成,理应广施仁德,收拢人心,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见曹丕一时愣在了那里,此时一名大约十八九岁、相貌俊美的年轻人忽然走上前来。
  这年轻男子身著一袭青衫,肩上披著一件制作考究的皮裘,体貌英逸,神清骨秀,称得上是一位少有的美男子……
  “尔乃何人?”雷云略略地审视了俊美男子一眼,淡淡地道。
  “在下曹植……”俊美男子略略揖了一礼,不卑不亢地道。
  曹植?
  雷云闻言神色微微一动,不禁又打量了俊美男子一眼。
  此人便是三国时期有著“才高八斗”之美誉的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正妻卞氏所生第三子,同曹丕乃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卞氏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分别为曹丕、曹彰、曹植与曹熊)。其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曹植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也是因为其才华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十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曹操最终立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同年,曹丕称帝。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丕闻讯之后大怒,此后便对曹植严加防范,但后来碍于母亲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十二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改封陈王,十一月其在忧郁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在后世,曹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其七步成诗的故事。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继位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曹在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便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事实上,后世学术界对于这首诗是否真的出自于曹植之手尚有一些争议,不过《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大概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
  在散文方面,曹植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共十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八十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
  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曹植极有才华,能举笔成章。曹操一度想立他为世子,但疑其乖巧,而不如曹丕心诚,最终听信贾诩的建议,立曹丕为嗣。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以曹植不来奔丧为由问罪。曹丕发兵将曹植捉来,让其“七步成诗”,继而又让其立即成诗,曹植均能做到。曹丕迫于太后的压力,放过曹植,对其只做贬爵处罚。
  关于眼前的曹植,雷云心中也有著一个相同的疑惑,那便是以时间来推断此时的曹植还应该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可眼前的曹植显然也并非如此……
  见曹植冒然出头,曹操当即又呵斥道:“植儿……燕王如何行事那是他的事,用得着你多言吗?退下……”
  “无妨……”雷云望了一眼身边的曹缨,淡淡地笑了笑,“今日我这个曹家的女婿与仇人上门,不知长信公是否还肯赐杯茶喝?”
  “曹某失礼,燕王请……”
  “请……”
  入府之后,雷云与曹操便自行离开,此时随行的不少人也略略地松了一口气。
  曹丕此时心神不宁,自然一刻也待不下去,当即也沉著脸离开……
  卞氏虽然被方才的事吓了一跳,可见雷云并未问责于曹丕与曹植,当即也放下心来。
  她是个妇道人家,外人的事情她不想管,也管不了。曹家沦落至此,她只盼望著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
  出嫁之后第一回省亲,曹缨自然是百感交集,向甄洛、马云柔等人略略交代了几句便随卞氏、何氏去往内室叙谈。
  曹缨等人离开后,甄洛不免感到有些百无聊赖;不过,当她无意间瞥见不远处的曹植之时,随即起身缓缓走了过去……
  另一边,曹植正垂首认真地思索著什么,此时一缕沁人的幽香忽然扑面而来……
  他方回过神来,一道纯净悦耳的声音便响了起来:“你叫曹植对罢?”
  是她!
  曹植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花容玉肤的绝世佳人。
  方才在府外之时,他便留意到了此女,对其的印象可谓是十分的深刻……
  “正是……敢为小姐是何人?”略略打量了对方一眼,曹植当即温文尔雅地揖了一礼。
  “妾乃燕王夫人,可并非什么小姐……”甄洛笑吟吟地望著眼前的俊美男子,有些促狭地道。
  眼前的男子适才虽然顶撞了她那位夫君,可在她看来其言也并非没有道理,因此对这个风采不凡的年轻人倒也没有什么恶感。
  “原来是夫人,在下有礼……”曹植闻言神色微微一动,继而又略略躬身。
  “观公子风度翩翩,举止得体,想来是读过不少书了?”
  “略读过一些……”
  “如此可懂得诗词?”甄洛嫣然一笑,侧首问道。
  “闲暇之时偶有涉猎,上不得台面。”目光触及那倾城之色,曹植心头不由地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继而面色从容地回答道。
  “上不得台面?可妾依看公子倒像是颇为自信嘛。”甄洛见状含笑望著他,“妾平日素来喜爱诗词歌赋,怎奈燕国才学过人者众多,然除却拙夫之外,竟无一人精于此道,思之令人惋惜……”
  “……燕王之才为天下之人共知,必将流芳千古。”曹植闻言沉默了片刻,随即略略叹道。
  对方所言虽然属实,可他听在耳中却是有些不是滋味,心中亦有些不平……
  而另一边,甄洛显然没有要放过他的意思,继而又道:“公子既懂得诗词,可否让妾见识一番?”
  “……王妃殿下即有此雅兴,在下也不便推辞,献丑了……”望著面前明眸皓齿、巧笑嫣然的佳人,曹植心头豪气顿生,颇为自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