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 学会记笔记
作者:李笑来 更新:2021-11-05 02:51
懒得记笔记的人,通常都是聪明人。正因为他们聪明,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错,完全听得懂,所以就没有必要记录下来。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聪明”的人是不会听从劝告的,因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因为不记笔记会失去什么。一旦陷入“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地,就已经无从解脱。
首先,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我们常常在电影里看到记忆力超群的角色,有人能够大段背诵《圣经》里的内容,比如,《低俗小说》里的塞谬·杰克逊;有人能够瞬间数出洒在地上的牙签数量而后永生不忘,比如,《雨人》中的达斯汀霍夫曼。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很多天真的人以为真的有很多人可以做到这样神奇的境地,甚至认为自己同样也是人,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事儿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让我明白“记忆力超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父亲就是记忆力超群的人。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引经据典的人,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终于有一天,在我想从刚刚读过的一本书里引用一个精巧的句子来证明我的观点的时候,我突然脑子短路,句子说了一半不到就卡住了,剩下的那一半就跟刚刚放的屁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只弄得前半句像那个屁一样恶臭。
我的窘迫把父亲逗乐了。他想了想,告诉我说,别紧张,去把那本书找来,翻到那句话看看。我一定很尴尬,但是,还是照着他说的去做了。等我回到客厅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这是一个早已记得满满的,并且已经被翻破了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是各种各样的典故。令我惊奇的是,在每个典故下面,竟然都标记着日期——是他在貌似随意谈话时用了这个典故的日期。当然,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父亲的那句话,我永远记得——“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相信我,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哎呀,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如果你真见过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相信我,估计他们也一定用了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浇注了大量的耐心才可以做到。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想不费吹灰之力做到,肯定是做梦。我倒也相信这世界一定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到,只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谁而已,不过,我确定地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那人肯定不是我。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TheTipping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
另外,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过,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意。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很久之后发现,过去的理解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驴唇对马嘴——反正怎样都不对。遇到这样的时候,记笔记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迈克尔海特,是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的CEO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者是进行研讨,记笔记都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他使用如下方法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区域:
*笔记区域: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
*提示栏:当你做笔记的时候,让提示栏保持空白。演讲过后,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思考)之用。
*概要:用一个或二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简化书写,例如
*【】方括号标注为要做的事
*()圆括号标注为指派给他人的事情
**星号标注为重要的事情
*?问号标注为下一步要研究或是询问的事情
我个人常用的是一些逻辑符号:
*->,用来表示因果,或者顺序
*、≤、≥=、≈、≠,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比较关系
*:、——,可以用来表示例子
*,可以用来表示分类或者列表
事实上,很多的时候,记笔记可能是要事件发生之后,回来必须补上的功课。经过实践,我对大多数诸如PDA、智能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抱有偏见,认为不仅没用,还只能带来麻烦。但是有一种电子产品例外,就是“录音笔”。现在的录音笔已经到了相当精巧并且实用的地步,去参加会议或者聆听演讲的时候,录音笔确实是好东西——可以用来从容地整理清楚的笔记。
听听劝,从今天开始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吧。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称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而那些自作聪明不这么做的人,只会因为从未体会到那样的好处而“无怨无悔”。
首先,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我们常常在电影里看到记忆力超群的角色,有人能够大段背诵《圣经》里的内容,比如,《低俗小说》里的塞谬·杰克逊;有人能够瞬间数出洒在地上的牙签数量而后永生不忘,比如,《雨人》中的达斯汀霍夫曼。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很多天真的人以为真的有很多人可以做到这样神奇的境地,甚至认为自己同样也是人,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事儿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让我明白“记忆力超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父亲就是记忆力超群的人。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引经据典的人,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终于有一天,在我想从刚刚读过的一本书里引用一个精巧的句子来证明我的观点的时候,我突然脑子短路,句子说了一半不到就卡住了,剩下的那一半就跟刚刚放的屁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只弄得前半句像那个屁一样恶臭。
我的窘迫把父亲逗乐了。他想了想,告诉我说,别紧张,去把那本书找来,翻到那句话看看。我一定很尴尬,但是,还是照着他说的去做了。等我回到客厅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这是一个早已记得满满的,并且已经被翻破了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是各种各样的典故。令我惊奇的是,在每个典故下面,竟然都标记着日期——是他在貌似随意谈话时用了这个典故的日期。当然,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父亲的那句话,我永远记得——“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相信我,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哎呀,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如果你真见过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相信我,估计他们也一定用了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浇注了大量的耐心才可以做到。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想不费吹灰之力做到,肯定是做梦。我倒也相信这世界一定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到,只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谁而已,不过,我确定地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那人肯定不是我。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TheTipping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
另外,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过,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意。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很久之后发现,过去的理解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驴唇对马嘴——反正怎样都不对。遇到这样的时候,记笔记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迈克尔海特,是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的CEO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者是进行研讨,记笔记都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他使用如下方法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区域:
*笔记区域: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
*提示栏:当你做笔记的时候,让提示栏保持空白。演讲过后,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思考)之用。
*概要:用一个或二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简化书写,例如
*【】方括号标注为要做的事
*()圆括号标注为指派给他人的事情
**星号标注为重要的事情
*?问号标注为下一步要研究或是询问的事情
我个人常用的是一些逻辑符号:
*->,用来表示因果,或者顺序
*、≤、≥=、≈、≠,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比较关系
*:、——,可以用来表示例子
*,可以用来表示分类或者列表
事实上,很多的时候,记笔记可能是要事件发生之后,回来必须补上的功课。经过实践,我对大多数诸如PDA、智能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抱有偏见,认为不仅没用,还只能带来麻烦。但是有一种电子产品例外,就是“录音笔”。现在的录音笔已经到了相当精巧并且实用的地步,去参加会议或者聆听演讲的时候,录音笔确实是好东西——可以用来从容地整理清楚的笔记。
听听劝,从今天开始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吧。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称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而那些自作聪明不这么做的人,只会因为从未体会到那样的好处而“无怨无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