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一更,求订阅,求)
作者:无语的命运 更新:2022-02-25 21:23
对于东印度公司,大明并不陌生,毕竟现在是天启六年的大明,不是嘉靖六年,一百多年来,随着大量传教士入华以及大量西方书籍的翻译,大明的士大夫对西方的了解,完全超出后人的想象。
在澎湖海战的战报送至朝廷时,阁臣以及兵部官员都清楚的知道荷兰在什么地方,也知道与他们交手的是东印度公司是什么角色。
“荷兰不同于大明,他们可以让东印度公司代国家行事,咱们这边却不行,毕竟,大明是大明啊。”
施奕文当然知道,两者不一样。可他之所以会提出其中的“隐患”,就是为了从大明这边得到一些东西。
“确实不同,但是东印度公司却可以全权处置一切事务,咱们在澎湖的时候,就是和东印度公司打交道,然后东印度公司只需要禀报荷兰官府就行。”
沉吟片刻,冯铨看着施奕文问道。
“那,以你的意思,你想要的就是这个全权处置了?”
“冯相,其实所谓的“全权”,到底是怎么个全权法,谁都说不清楚,关键就是有了这个“全权”,将来即便是朝中有人试图以外事威胁,下官也可以应对不是,其实,下官想的就是一个办事大臣的名义,比如西洋办事大臣。”
西洋办事大臣!
这才是施奕文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它?
其实就是一张可以充当大旗的虎皮。
只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大明的影响力,不说其它地方吧,东南亚那是大明的传统势力范围,大明的这张旗,那些土酋们一个个都认,而且还很香。有了大明的这张大旗,他可以轻松的和那些土酋们签署条约,建立据点,或者说租界,然后一点点的用移民蚕食他们的土地、权力。
就像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以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他们从来都不是用一场战争征服的一个国家,而是用蚕食,尤其是后者,根本就是借助“大英帝国”的威势,实现了在东南亚等地的扩张。
有了大明的这张大旗,将来办事也好啊。
当然了,这个西洋办事大臣到底是办什么事。
暂时说不清楚,现在大明朝让我全权处置大小事物……至于这个“全权”到底有多“全”。眼下不清楚,可将来……解释权在我。
解释权在实力!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打交道都是凭借着实力说话的。
“西洋办事大臣?”
看了施奕文一眼,冯铨压根就没有因为对方“要权”,而生出任何警惕。
为什么?
这年月那个土官不是名义上的土官,实际上的土皇帝,那怕就是按照大明的“旧制”,那也是土司所内,土官当家。
“专门和西洋诸国打交道的?”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这样将来,要是有红毛番抗议的时候,只管把事推给下官,得罪人的事,下官去办就行。”
你瞧,咱多体贴啊。
所有的麻烦事,得罪人的事,都让咱办完了。
“这……”
沉吟片刻,冯铨说道。
“这个办事大臣,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况且办什么事,这个事不好说。”
“那寻个差事办就是了,其实,下官还有一件事,想与冯相商量。”
施奕文循循善诱的道出了他蓄谋已久的想法。
“方才冯相说,把那些人犯流放到北港,这北港宣慰司不过是新设,诸位大人这么做,势必会授人以柄,让他人以为这是诸位大人有意而为。”
挑挑眉,冯铨说道。
“国法如此。”
嘴上说着国法,可他心里却不屑道,这本身就是有意的,还怕别人说。
“国法是国法,可要是在此之前,咱们先放流放一批人呢?”
摇摇头,施奕文说道。
“不是流放,而是屯田,对,屯田,下官回京的路上,看到不少流民,而且北直隶也有不少辽东难民,这屯田是祖制,要是先以他们屯田,以后流放,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什么是顺理成章,分明就是欲盖弥彰。
可有一层掩饰总好过没有掩饰吧。
“你这么一说,倒是有点意思。”
冯铨点头道。
“不过,这移民屯田的事情,可不好办啊。朝廷可没有银子去办这件事。”
“大人,瞧你说道,这事办与不办,本身就是一个说辞而已,有没有银子去办,那不也就是一说。”
说出这番话时,施奕文微微一笑,有了这个说辞,他才能光明正大的把流民送到海外去。
虽然“阉党”之中有不少人贪财酷厉,不过他们之中倒也有不少办事的人,对自已有好处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去办。眼下这件事,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他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他们有他们的想法,而自已有自己的目的。
如果朝廷一旦同意他在海外屯田,有了这个理由,移民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甚至还可以给地方官好处,增加流民引进的速度,到那时候,移民方面就不用自已太费心了。
那时候,自己只管专心拿着“办事大臣”那张旗,去开疆拓土,扩大海外殖民地就行。
“致远,你把事情想简单了,你那边屯田,万一要是有人站出来说,你屯田总得有所出吧,让你解米粮到朝廷,到时候你那边可不就亏大了。”
冯铨说话是完全是一副自己人的模样,唯恐施奕文吃亏。
“这有啥,为九千岁和诸位大人办事,出点粮食出点就是了,况且,这事咱也不吃亏啊,那些个流民到了北港,不还是给咱种地嘛,一个劳力至少种五六亩地,我收他三成的地租不少吧,这一年怎么说也能收个十石八石的,就是交上一石米,又有啥大不了的?”
“这,这……你真的愿意交粮?”
冯铨见他面带微笑,完全不似作假的模样,便说道:
“这事你可得想清楚了。”
“那就以五年为期吧!”
想了想,施奕文说道。
“五年后,北港每年解缴粮食十万石,十年后解缴粮食二十万石。不知道冯相以为如何?”
在澎湖海战的战报送至朝廷时,阁臣以及兵部官员都清楚的知道荷兰在什么地方,也知道与他们交手的是东印度公司是什么角色。
“荷兰不同于大明,他们可以让东印度公司代国家行事,咱们这边却不行,毕竟,大明是大明啊。”
施奕文当然知道,两者不一样。可他之所以会提出其中的“隐患”,就是为了从大明这边得到一些东西。
“确实不同,但是东印度公司却可以全权处置一切事务,咱们在澎湖的时候,就是和东印度公司打交道,然后东印度公司只需要禀报荷兰官府就行。”
沉吟片刻,冯铨看着施奕文问道。
“那,以你的意思,你想要的就是这个全权处置了?”
“冯相,其实所谓的“全权”,到底是怎么个全权法,谁都说不清楚,关键就是有了这个“全权”,将来即便是朝中有人试图以外事威胁,下官也可以应对不是,其实,下官想的就是一个办事大臣的名义,比如西洋办事大臣。”
西洋办事大臣!
这才是施奕文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它?
其实就是一张可以充当大旗的虎皮。
只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大明的影响力,不说其它地方吧,东南亚那是大明的传统势力范围,大明的这张旗,那些土酋们一个个都认,而且还很香。有了大明的这张大旗,他可以轻松的和那些土酋们签署条约,建立据点,或者说租界,然后一点点的用移民蚕食他们的土地、权力。
就像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以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他们从来都不是用一场战争征服的一个国家,而是用蚕食,尤其是后者,根本就是借助“大英帝国”的威势,实现了在东南亚等地的扩张。
有了大明的这张大旗,将来办事也好啊。
当然了,这个西洋办事大臣到底是办什么事。
暂时说不清楚,现在大明朝让我全权处置大小事物……至于这个“全权”到底有多“全”。眼下不清楚,可将来……解释权在我。
解释权在实力!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打交道都是凭借着实力说话的。
“西洋办事大臣?”
看了施奕文一眼,冯铨压根就没有因为对方“要权”,而生出任何警惕。
为什么?
这年月那个土官不是名义上的土官,实际上的土皇帝,那怕就是按照大明的“旧制”,那也是土司所内,土官当家。
“专门和西洋诸国打交道的?”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这样将来,要是有红毛番抗议的时候,只管把事推给下官,得罪人的事,下官去办就行。”
你瞧,咱多体贴啊。
所有的麻烦事,得罪人的事,都让咱办完了。
“这……”
沉吟片刻,冯铨说道。
“这个办事大臣,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况且办什么事,这个事不好说。”
“那寻个差事办就是了,其实,下官还有一件事,想与冯相商量。”
施奕文循循善诱的道出了他蓄谋已久的想法。
“方才冯相说,把那些人犯流放到北港,这北港宣慰司不过是新设,诸位大人这么做,势必会授人以柄,让他人以为这是诸位大人有意而为。”
挑挑眉,冯铨说道。
“国法如此。”
嘴上说着国法,可他心里却不屑道,这本身就是有意的,还怕别人说。
“国法是国法,可要是在此之前,咱们先放流放一批人呢?”
摇摇头,施奕文说道。
“不是流放,而是屯田,对,屯田,下官回京的路上,看到不少流民,而且北直隶也有不少辽东难民,这屯田是祖制,要是先以他们屯田,以后流放,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什么是顺理成章,分明就是欲盖弥彰。
可有一层掩饰总好过没有掩饰吧。
“你这么一说,倒是有点意思。”
冯铨点头道。
“不过,这移民屯田的事情,可不好办啊。朝廷可没有银子去办这件事。”
“大人,瞧你说道,这事办与不办,本身就是一个说辞而已,有没有银子去办,那不也就是一说。”
说出这番话时,施奕文微微一笑,有了这个说辞,他才能光明正大的把流民送到海外去。
虽然“阉党”之中有不少人贪财酷厉,不过他们之中倒也有不少办事的人,对自已有好处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去办。眼下这件事,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他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他们有他们的想法,而自已有自己的目的。
如果朝廷一旦同意他在海外屯田,有了这个理由,移民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甚至还可以给地方官好处,增加流民引进的速度,到那时候,移民方面就不用自已太费心了。
那时候,自己只管专心拿着“办事大臣”那张旗,去开疆拓土,扩大海外殖民地就行。
“致远,你把事情想简单了,你那边屯田,万一要是有人站出来说,你屯田总得有所出吧,让你解米粮到朝廷,到时候你那边可不就亏大了。”
冯铨说话是完全是一副自己人的模样,唯恐施奕文吃亏。
“这有啥,为九千岁和诸位大人办事,出点粮食出点就是了,况且,这事咱也不吃亏啊,那些个流民到了北港,不还是给咱种地嘛,一个劳力至少种五六亩地,我收他三成的地租不少吧,这一年怎么说也能收个十石八石的,就是交上一石米,又有啥大不了的?”
“这,这……你真的愿意交粮?”
冯铨见他面带微笑,完全不似作假的模样,便说道:
“这事你可得想清楚了。”
“那就以五年为期吧!”
想了想,施奕文说道。
“五年后,北港每年解缴粮食十万石,十年后解缴粮食二十万石。不知道冯相以为如何?”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