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远播
作者:冬日之阳 更新:2022-02-24 04:02
神州大陆此时有无数的生灵降临,其中称王称霸的诸侯不知道有多少,在这里没有什么缓称王之说。
如杨行密在降临之后便自称吴王,萧衍降临之后也称自己为皇帝。
所谓的缓称王,是为了在诸侯混战的时候降低其他势力的关注,不断的种田养兵,然后向四方扩张。
但眼下的神州大陆中,但凡是诸侯都在历史上有名有姓。
他们的名字瞒不过精通史书的读书人,想要依靠缓称王来掩饰自身,根本不可能。
像是萧衍,他就算不称帝,只要自己的名字说出去,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梁武帝。
在诸侯各自争锋的时候,肯定会先对付他这种名气大的势力。
不过。
这种情况适用于历史上的众多诸侯。
王景来自源世界,并非是虚幻万界降临的生灵,在历史上没有多少记载。缓称王对他来说还是有些效果的。
先自称为大将军,或者大都督,可以稍稍降低其他势力对他的重视。
“大将军……自称为大将军,依旧是臣子的位格,怕是有些不妥!”
出乎王景预料的是,步骘皱眉想了一下,没有赞同他。
“主公,如果是历史上的某个王朝末年,群雄争锋时主公可以自称为大将军开府建牙,可以以此来收拢人心!”
“但眼下神州大陆群雄争锋,并没有共主,主公若是自称大将军,以臣子的位格统御麾下,在别人看来,主公便是没有争霸天下的志向……”
“若是主公志向短浅,那些名臣大将,岂会主动投奔?”
步骘沉声说道。
王景顿时沉吟起来,不得不说,步骘说的极有道理。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些不完善。
缓称王,并不适合所有情况。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那就按照你的建议,直接称王!”
王景对于好的建议,向来是来者不拒,当即改变了主意。
称王,也好选择一个好的王号。
不过从古至今,王号最为尊贵的便是秦晋等七国的封号,其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封号,再次是一些小国的封号。
只是降临神州大陆的无数生灵和势力中,战国七雄只怕都已经降临。
若是选择七国的封号,气数会和这些国家有所牵扯。
如果不选择以古国为封号,那就要自创王号了。
历史上有许多的自创王号,如扫地王、混天王等,这些都属于草头王,但凡是以这些王号自称的势力,在读书人眼中就是乱贼,属于草台班子。
但凡势力当中有一个读书人,也不会用草头王的王号!
选择以什么王号令麾下,不是一件小事。
王景只是做出了称王的决定,称王便代表着建国和建立完善的官吏和军队体系,这些都需要慢慢的梳理。
等回到泗洪和众多谋士研究参详仔细后,再施行也不迟。
数日后。
水陆大军开始沿着沱湖北上,或由水陆或由陆地返回东湖和泗洪。
至于五河之地也需要大将镇守。
此地濒临淮河,南面便是九江王英布的地盘,此时邓羌所率领的大军已经和英布厮杀起来,无暇对北面产生威胁。
但等到他们分出胜负,肯定会把视线放到淮北五河之地。
所以五河的位置很关键。
王景麾下能坐镇一方的大将,有林仁肇、张璘、张归霸,但他们三个,一个资历和功劳太浅。
另外两个麾下还有不受王景控制的大量士卒。
在没有把两者的兵力彻底消化之前,王景不会给他们出镇一方的机会。
想来想去。
王景的目光落在了李琼身上,历史上此人乃是五代十国中马楚的第一名将,曾横扫桂广,为马楚开拓一大半的国土。
这些天,王景也看到了他的带兵能力,虽说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巅峰,但暂时坐镇一方是足够了。
等到邓羌和英布分出胜负,目光转到北面时。
王景的实力,还有李琼的实力肯定会再次成长……
五河需要筑城,还需要留下水军封锁淮河水道,各种繁杂的事情众多,王景除了留下李琼之外,还留下了阎象。
杨弘阎象在归附之后,心里面怎么想的不知道,但表面上都认真的做事。
俗话说看人论迹不论心,既然他们愿意为自己效力,王景就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
随着泗洪大军的班师,大量的物资、俘虏运往东湖,还有五河附近的许多百姓,他们经过允许,也选择离开战火不断的五河,前往北面安家。
五河水道纵横,并且比邻淮河,以后肯定少不了大战。
这样的地方,只适合立下军镇。
等王景的势力再次扩张,延伸覆盖淮河之后,这里才能安全,所以许多有识之士都选择了北上。
就在大军班师的过程中。
王景和前秦符融大战的结果,终于突破了大军、斥候的封锁,传递到周围对王景有所关注的势力当中。
洪泽湖东侧的大河北侧,一座浩荡的军营驻扎在河边。
南侧的淮河之上,有大量的战船来回穿梭,联系着北面军营和南面。
军营之中,悬着一杆吴字大旗。
这是吴王杨行密的大营。
此时营帐之中,一个留着三寸胡须的魁梧男子神色凝重,正在翻看探子传来的重要情报,在军营的两侧,分别坐着几个文武。
这魁梧男子自然便是自号吴王的杨行密了。
他出身低微,不过体魄过人,在历史上先是凭着超过常人的勇武出头,后来机缘不断,占据了江淮之地,立国称王。
除了武略不行之外,无论是心机还是治政的手段都不弱。
“泗洪王景,势大难治了……”
看了探子传来的情报,杨行密把信件递给身旁的文士,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身边的文士则是谋主袁袭,深受杨行密的信任。
袁袭迅速的翻看情报,没有说话,又递给了旁边的戴友归……
营帐内的几个人,是吴军的核心。
文臣谋士是袁袭、戴友归,而武将则是李神符、王茂章、周本……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力都不错。
如杨行密在降临之后便自称吴王,萧衍降临之后也称自己为皇帝。
所谓的缓称王,是为了在诸侯混战的时候降低其他势力的关注,不断的种田养兵,然后向四方扩张。
但眼下的神州大陆中,但凡是诸侯都在历史上有名有姓。
他们的名字瞒不过精通史书的读书人,想要依靠缓称王来掩饰自身,根本不可能。
像是萧衍,他就算不称帝,只要自己的名字说出去,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梁武帝。
在诸侯各自争锋的时候,肯定会先对付他这种名气大的势力。
不过。
这种情况适用于历史上的众多诸侯。
王景来自源世界,并非是虚幻万界降临的生灵,在历史上没有多少记载。缓称王对他来说还是有些效果的。
先自称为大将军,或者大都督,可以稍稍降低其他势力对他的重视。
“大将军……自称为大将军,依旧是臣子的位格,怕是有些不妥!”
出乎王景预料的是,步骘皱眉想了一下,没有赞同他。
“主公,如果是历史上的某个王朝末年,群雄争锋时主公可以自称为大将军开府建牙,可以以此来收拢人心!”
“但眼下神州大陆群雄争锋,并没有共主,主公若是自称大将军,以臣子的位格统御麾下,在别人看来,主公便是没有争霸天下的志向……”
“若是主公志向短浅,那些名臣大将,岂会主动投奔?”
步骘沉声说道。
王景顿时沉吟起来,不得不说,步骘说的极有道理。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些不完善。
缓称王,并不适合所有情况。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那就按照你的建议,直接称王!”
王景对于好的建议,向来是来者不拒,当即改变了主意。
称王,也好选择一个好的王号。
不过从古至今,王号最为尊贵的便是秦晋等七国的封号,其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封号,再次是一些小国的封号。
只是降临神州大陆的无数生灵和势力中,战国七雄只怕都已经降临。
若是选择七国的封号,气数会和这些国家有所牵扯。
如果不选择以古国为封号,那就要自创王号了。
历史上有许多的自创王号,如扫地王、混天王等,这些都属于草头王,但凡是以这些王号自称的势力,在读书人眼中就是乱贼,属于草台班子。
但凡势力当中有一个读书人,也不会用草头王的王号!
选择以什么王号令麾下,不是一件小事。
王景只是做出了称王的决定,称王便代表着建国和建立完善的官吏和军队体系,这些都需要慢慢的梳理。
等回到泗洪和众多谋士研究参详仔细后,再施行也不迟。
数日后。
水陆大军开始沿着沱湖北上,或由水陆或由陆地返回东湖和泗洪。
至于五河之地也需要大将镇守。
此地濒临淮河,南面便是九江王英布的地盘,此时邓羌所率领的大军已经和英布厮杀起来,无暇对北面产生威胁。
但等到他们分出胜负,肯定会把视线放到淮北五河之地。
所以五河的位置很关键。
王景麾下能坐镇一方的大将,有林仁肇、张璘、张归霸,但他们三个,一个资历和功劳太浅。
另外两个麾下还有不受王景控制的大量士卒。
在没有把两者的兵力彻底消化之前,王景不会给他们出镇一方的机会。
想来想去。
王景的目光落在了李琼身上,历史上此人乃是五代十国中马楚的第一名将,曾横扫桂广,为马楚开拓一大半的国土。
这些天,王景也看到了他的带兵能力,虽说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巅峰,但暂时坐镇一方是足够了。
等到邓羌和英布分出胜负,目光转到北面时。
王景的实力,还有李琼的实力肯定会再次成长……
五河需要筑城,还需要留下水军封锁淮河水道,各种繁杂的事情众多,王景除了留下李琼之外,还留下了阎象。
杨弘阎象在归附之后,心里面怎么想的不知道,但表面上都认真的做事。
俗话说看人论迹不论心,既然他们愿意为自己效力,王景就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
随着泗洪大军的班师,大量的物资、俘虏运往东湖,还有五河附近的许多百姓,他们经过允许,也选择离开战火不断的五河,前往北面安家。
五河水道纵横,并且比邻淮河,以后肯定少不了大战。
这样的地方,只适合立下军镇。
等王景的势力再次扩张,延伸覆盖淮河之后,这里才能安全,所以许多有识之士都选择了北上。
就在大军班师的过程中。
王景和前秦符融大战的结果,终于突破了大军、斥候的封锁,传递到周围对王景有所关注的势力当中。
洪泽湖东侧的大河北侧,一座浩荡的军营驻扎在河边。
南侧的淮河之上,有大量的战船来回穿梭,联系着北面军营和南面。
军营之中,悬着一杆吴字大旗。
这是吴王杨行密的大营。
此时营帐之中,一个留着三寸胡须的魁梧男子神色凝重,正在翻看探子传来的重要情报,在军营的两侧,分别坐着几个文武。
这魁梧男子自然便是自号吴王的杨行密了。
他出身低微,不过体魄过人,在历史上先是凭着超过常人的勇武出头,后来机缘不断,占据了江淮之地,立国称王。
除了武略不行之外,无论是心机还是治政的手段都不弱。
“泗洪王景,势大难治了……”
看了探子传来的情报,杨行密把信件递给身旁的文士,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身边的文士则是谋主袁袭,深受杨行密的信任。
袁袭迅速的翻看情报,没有说话,又递给了旁边的戴友归……
营帐内的几个人,是吴军的核心。
文臣谋士是袁袭、戴友归,而武将则是李神符、王茂章、周本……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力都不错。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