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被历史掩埋的人
作者:轻舟泛湖 更新:2022-02-23 18:56
卫将军府,一只背部羽毛为灰色的信鸽轻轻落下。
不一会儿,书信就被送到陆宇手上。
陆宇一看,原来是周泰和蒋钦他们,在各地设立军府成功的消息传了回来。
两人四处奔波,成效显著,基本上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处军府,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很快就帮陆宇征召到了五万兵力。
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乡勇,战力堪忧,但用来本土防守和维持治安却是够用了,让陆宇无需将主力部队分兵各处镇压地方。
“叮……”
“任务“推行”府兵制完成,奖励结算中……”
领取奖励之后,陆宇心中畅快不已。
如今的他,对京师地区的统治,总算是彻底稳固下来,借着各地的军府,实际控制力甚至抵达县乡一级,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举成功打破了世家豪族对地方权力的垄断。
而更妙的是,平定叛乱之后,陆宇从战败的世家和豪族那里,夺取到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财富。
如此一来,推动产业升级的资本就有了。
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雪花,陆宇目光变得深邃而悠扬:“是时候,推动下一步的计划了。”
……
荀攸正在家中读书,忽然管家来报:“老爷,有客登门。”
“谁?”
“是……”
“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有话就说啊。”
“是河内太守,荀彧大人。”
“……”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人是荀攸最不想看见,却又不得不见的,那就只有荀彧了。
“唉~,麻烦啊,将人带进来吧。”
“是。”
很快,管家便将荀彧带到了后堂。
“贤侄,许久不见了,看到我,就算不行大礼,也要行小礼吧,否则那便是无礼了。”
当着管家的面,荀彧一本正经的训斥说道。
而按照辈分,荀彧是叔,荀攸是侄,还真就只有挨训的份儿。
管家嘴角抽动,想笑又不敢笑,只能装作没听见的样子,然后悄咪咪地退下,给叔侄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待管家走后,荀攸这才没好气地别了荀彧一眼:“我不是说了,别叫我贤侄的吗?”
“但你是我的贤侄啊。”
“我比你大了六岁!”
“岁数归岁数,辈分不能乱啊。”
荀彧一脸吃定荀攸的表情,脸上始终挂着淡定从容的微笑,长辈的气质这一块,他拿捏得死死的。
从小到大,喊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小屁孩当叔叔是一种什么感觉?
荀攸表示自己深有体会,蓝瘦,香菇!
然而儒家最重礼节,无礼不立,所以再怎么不满,荀攸也只能忍了:“说吧,你今天来找我,究竟想要做什么?”
聊起了正事,两人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荀彧收敛笑容,目光凝视着荀攸:“公达,你这次做得太过了,你可知此次战役,总共死伤了多少人?天下士族,又对你有多少的怨言和愤恨?”
虽是教训的语气,但更多的,是荀彧对荀攸的关心和告诫。
陆宇与荀攸一同设计,引种辑和王服入局,将四郡之地的所以潜在反抗势力一网打尽。就算瞒得过普通人,又怎么可能瞒得过天下所有人?
天下这么大,一流的谋士并不少,通过事后的推敲,想要看破陆宇和荀攸的计划并不困难。
而陆宇的举动,显然触动到了天下世家和豪族的根本利益。
荀攸的行为,更是被不少人当成是助纣为虐,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所以荀彧才不得不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亲自跑来见荀攸,当面提醒他要小心:“你可知现在外面有多少人想要杀你?你难道真要将自己置于险地吗?”
荀彧的意思,荀攸当然明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选择:“文若,我与你所走的道路不同。”
“哪里不同?世人都说我是荀家的王佐之才,却没有多少人知晓,论智谋和见识,公达你丝毫不弱于我。但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当你满手沾染血腥,当你满身都是污秽,你为陆宇所做的筹谋和布局,最后都会被历史所掩埋,你注定无法活在阳光底下。”
兵谏虽然是王服和种辑所发起的,但战争的发生,却是荀攸帮助陆宇筹谋策划,在暗中完成了所有的布局。
这样的算计,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有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
所以在一开始,荀彧才会说荀攸做得太过。
只因为他的计谋,杀戮太过!
荀彧都替荀攸感到惋惜;“你是智者,就应当明白,史书之上,阴谋诡计难登大雅之堂。以你的智慧和才学,你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未来,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不好吗?何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见不得光的大阴谋家?”
对于荀彧的这一番真心话,荀攸的回答,却是义无反顾:“这世上,总有一些困难的选择,必须有人去做。而事实上,确实没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如今的局面。世家缄默,豪族无声,所有改革可能会遭遇到的阻力,都因为这场战争而被消灭。我不会因此而自豪,但这一切,也确实都是我功劳。”
因为荀攸的计划,摆在面前的,已经是一片可以任由陆宇驰骋的坦途。
用最为激烈却也最为快速和有效的手段,荀攸帮助陆宇扫平了一切的障碍,他不是残忍和冷血,他只是在所有的选择中,选了代价最小的那一个。
但被牺牲的人,却不会感激他,更因为这是份沾满血腥的功劳,荀攸的名字与功绩,注定不能公诸于世,要被历史所掩埋。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注定要被隐藏在黑暗之中,不见天日。
而身为顶尖的智者和谋士,无论是荀彧还是荀攸,心中都早已预见了这一切。
甚至就连贾诩,当初都想要劝荀攸多为自己想一想,
然而荀攸不是轻易就会改变想法的人,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任何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需要付出的代价,我的计划牺牲了不少人,所以当轮到我要被牺牲的时候,我不该有怨言,也不能有怨言。毕竟,这世上总是难有两全其美的选择,而做了选择,就要承受代价。”
不一会儿,书信就被送到陆宇手上。
陆宇一看,原来是周泰和蒋钦他们,在各地设立军府成功的消息传了回来。
两人四处奔波,成效显著,基本上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处军府,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很快就帮陆宇征召到了五万兵力。
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乡勇,战力堪忧,但用来本土防守和维持治安却是够用了,让陆宇无需将主力部队分兵各处镇压地方。
“叮……”
“任务“推行”府兵制完成,奖励结算中……”
领取奖励之后,陆宇心中畅快不已。
如今的他,对京师地区的统治,总算是彻底稳固下来,借着各地的军府,实际控制力甚至抵达县乡一级,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举成功打破了世家豪族对地方权力的垄断。
而更妙的是,平定叛乱之后,陆宇从战败的世家和豪族那里,夺取到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财富。
如此一来,推动产业升级的资本就有了。
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雪花,陆宇目光变得深邃而悠扬:“是时候,推动下一步的计划了。”
……
荀攸正在家中读书,忽然管家来报:“老爷,有客登门。”
“谁?”
“是……”
“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有话就说啊。”
“是河内太守,荀彧大人。”
“……”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人是荀攸最不想看见,却又不得不见的,那就只有荀彧了。
“唉~,麻烦啊,将人带进来吧。”
“是。”
很快,管家便将荀彧带到了后堂。
“贤侄,许久不见了,看到我,就算不行大礼,也要行小礼吧,否则那便是无礼了。”
当着管家的面,荀彧一本正经的训斥说道。
而按照辈分,荀彧是叔,荀攸是侄,还真就只有挨训的份儿。
管家嘴角抽动,想笑又不敢笑,只能装作没听见的样子,然后悄咪咪地退下,给叔侄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待管家走后,荀攸这才没好气地别了荀彧一眼:“我不是说了,别叫我贤侄的吗?”
“但你是我的贤侄啊。”
“我比你大了六岁!”
“岁数归岁数,辈分不能乱啊。”
荀彧一脸吃定荀攸的表情,脸上始终挂着淡定从容的微笑,长辈的气质这一块,他拿捏得死死的。
从小到大,喊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小屁孩当叔叔是一种什么感觉?
荀攸表示自己深有体会,蓝瘦,香菇!
然而儒家最重礼节,无礼不立,所以再怎么不满,荀攸也只能忍了:“说吧,你今天来找我,究竟想要做什么?”
聊起了正事,两人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荀彧收敛笑容,目光凝视着荀攸:“公达,你这次做得太过了,你可知此次战役,总共死伤了多少人?天下士族,又对你有多少的怨言和愤恨?”
虽是教训的语气,但更多的,是荀彧对荀攸的关心和告诫。
陆宇与荀攸一同设计,引种辑和王服入局,将四郡之地的所以潜在反抗势力一网打尽。就算瞒得过普通人,又怎么可能瞒得过天下所有人?
天下这么大,一流的谋士并不少,通过事后的推敲,想要看破陆宇和荀攸的计划并不困难。
而陆宇的举动,显然触动到了天下世家和豪族的根本利益。
荀攸的行为,更是被不少人当成是助纣为虐,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所以荀彧才不得不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亲自跑来见荀攸,当面提醒他要小心:“你可知现在外面有多少人想要杀你?你难道真要将自己置于险地吗?”
荀彧的意思,荀攸当然明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选择:“文若,我与你所走的道路不同。”
“哪里不同?世人都说我是荀家的王佐之才,却没有多少人知晓,论智谋和见识,公达你丝毫不弱于我。但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当你满手沾染血腥,当你满身都是污秽,你为陆宇所做的筹谋和布局,最后都会被历史所掩埋,你注定无法活在阳光底下。”
兵谏虽然是王服和种辑所发起的,但战争的发生,却是荀攸帮助陆宇筹谋策划,在暗中完成了所有的布局。
这样的算计,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有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
所以在一开始,荀彧才会说荀攸做得太过。
只因为他的计谋,杀戮太过!
荀彧都替荀攸感到惋惜;“你是智者,就应当明白,史书之上,阴谋诡计难登大雅之堂。以你的智慧和才学,你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未来,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不好吗?何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见不得光的大阴谋家?”
对于荀彧的这一番真心话,荀攸的回答,却是义无反顾:“这世上,总有一些困难的选择,必须有人去做。而事实上,确实没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如今的局面。世家缄默,豪族无声,所有改革可能会遭遇到的阻力,都因为这场战争而被消灭。我不会因此而自豪,但这一切,也确实都是我功劳。”
因为荀攸的计划,摆在面前的,已经是一片可以任由陆宇驰骋的坦途。
用最为激烈却也最为快速和有效的手段,荀攸帮助陆宇扫平了一切的障碍,他不是残忍和冷血,他只是在所有的选择中,选了代价最小的那一个。
但被牺牲的人,却不会感激他,更因为这是份沾满血腥的功劳,荀攸的名字与功绩,注定不能公诸于世,要被历史所掩埋。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注定要被隐藏在黑暗之中,不见天日。
而身为顶尖的智者和谋士,无论是荀彧还是荀攸,心中都早已预见了这一切。
甚至就连贾诩,当初都想要劝荀攸多为自己想一想,
然而荀攸不是轻易就会改变想法的人,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任何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需要付出的代价,我的计划牺牲了不少人,所以当轮到我要被牺牲的时候,我不该有怨言,也不能有怨言。毕竟,这世上总是难有两全其美的选择,而做了选择,就要承受代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