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真正的逆转天命
作者:轻舟泛湖    更新:2022-02-23 18:55
  翟宬被陆宇的大手笔给惊到了,犹豫着说道:“主上,我没想到要搞这么大的场面,其实只要允许我公开讲学就可以了,有多少人来听课求学其实不重要。”
  陆宇大手一挥,豪气冲天:“不,人数很重要!我们要么不高,要搞就搞大场面!你先尽量召集学有所成的墨家门徒,书院第一届的学生,也不用太多,就暂定先招五百人好了。”
  翟宬直接被陆宇这霸气侧漏的大手笔给镇住了。
  五百人还叫不多!?
  荀攸站在一旁都听得眼皮直跳,忍不住提醒陆宇:“主上,五百人确实有点太多了,洛阳城南的太学,汇聚了全国各州各郡的年轻英才,鼎盛时期也才三万人。我们这一家小小的书院,就要招五百人,这是不是有点过分?”
  对此,陆宇只是淡然一笑:“过分吗?我不觉得啊,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得到陆宇的承诺,翟宬欢天喜地的跑去写信,他恨不得自己化作信鸽,衔着信封飞到幽州,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亲自告诉自己的父亲。
  翟宬离开,荀攸却留了下来,默默来到陆宇身边,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公达有话想说?”
  踌躇良久,荀攸由衷而发的问道:“主上是否对儒学有所偏见?”
  不管如何,荀攸终究是学儒出身,虽然他最感兴趣的是兵法和谋略,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人生当中,读书读得最多的都是儒学经典,而且从小到大的世界观,也早已被塑造成了儒家的模样。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几乎不可能办到。
  陆宇深知这一点,因此面对荀攸的问题,他也是有感而发:“非我对儒学有所偏见,而是如今的儒学,早已偏离正道,成为统治阶级压榨百姓的工具。是儒学,对其他学术思想存在着歧视和打压,有偏见的究竟是谁?”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荀攸冷汗淋漓。
  春秋战国时代,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应运而生,百家争鸣的光辉灿烂,至今仍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追忆和感慨。
  荀攸本就是儒门之中才华最为拔尖的精英,因此自然知道,百家争鸣,儒学之所以能够胜出,并非运气,而是天命使然。
  因此他平复心绪,再次向陆宇进言:“主上,儒学能自百家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世唯一的显学,自有其存续的道理。主上或许不喜儒学,但不该无视儒学的正面意义。为何自武帝起,历代汉家帝王,都不约而同的尊奉儒术,以此学说做为皇朝正统?”
  “无他,只因为唯有儒门,才能够帮助君主治理百姓,稳定天下。”
  荀攸目光灼灼的看向陆宇,虽是主臣,但学术理念上的争端,荀攸绝不会轻易让步,只因为这是思想之争,更是信念之争。
  陆宇听完,倒是没有急着反驳荀攸的话,而是先表示赞同:“儒学能够成为显学,确实是天命使然,只因儒学是最适合用来治理天下的学术。”
  在陆宇看来,儒学强调仁和礼,其实就是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导天下之人,如何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对待师长,对待上司或者下属,从而形成一个个稳固的人际关系圈子。
  皇帝是最高级的圈子,然后围绕皇帝的大臣和勋贵,自己又形成一个个圈子,如此层层叠叠,凭借着圈子套圈子的套娃模式,儒学才得以覆盖天下,遍及四海,为华夏的大一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没有儒学,就没有汉族,就没有传承千年的华夏文明。
  因此儒学的功绩,无人可以磨灭。
  更何况,有问题的也不是儒学,而是儒士。
  陆宇要反对的,也并非儒学,而是儒门。
  “公达,你对天下儒士如何看待?你觉得我要复兴墨学,乃至先秦百家之学,他们能够接受吗?”
  说完这句,陆宇便似笑非笑地看着荀攸。
  而面对这个问题,荀攸沉默了,因为答案只有一个。
  儒门之士,绝不会坐视百家再起,更不会允许其他流派的学说动摇儒家的对思想和学术话语权的垄断。
  陆宇摊开手:“所以你应该明白,并非我对儒学存在偏见,有偏见的恰恰是你们啊。”
  荀攸默然不语,心中却仍有不甘。
  陆宇笑着提醒他:“儒学已经偏离了正道,昔日屠龙少年,如今已经成为新的恶龙。但这是人的问题,不是儒学的问题,因此我不会禁绝儒学。但也不会学武帝那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荀攸闻言双眼一亮:“主上的意思是,允许我等与墨家之人竞争?”
  “这是自然的。”
  陆宇从来没想过要消灭儒学,因为儒学的存在,对治理一个人口庞大土地广袤的帝国而言,起作用本来就无可取代。
  因为儒学的各种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统一思想,改良文化风俗以及缓和阶级矛盾,成为社会运转的润滑剂,让国家有序地运转起来,这些都是其他的学派做不到的。
  只可惜,儒学的出现,负面效果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禁锢了思想。
  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失去外部竞争,很快就开始变得僵化和腐朽,虽然内部也出现过几次变革,但终究难以挽回颓势,最终被时代抛弃。
  陆宇现在,就是打破这个注定的宿命!
  他对荀攸说道:“公达,印刷厂开起来之后,你也可以刊印儒学经典,并且建立书院传授儒家的学问。”
  这就是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了。
  荀攸知道这已经是陆宇最大限度的让步,因此也不再苛求更多:“攸在此,替天下儒士谢过主上。”
  看到荀攸如此积极,陆宇心中也是万般无奈。
  学儒的人,适合做官,适合治人,但却唯独不适合治理国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单靠权术是远远不够的,文明要进步,靠的是什么?是帝王心术还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都不是!
  文明的进步,靠的是技术,是工业,是科技!
  而儒学因为自身的傲慢和轻视,将百工斥之为奇淫技巧,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让中原大地陷入三百年治乱轮回的根源。
  陆宇虽然不打算消灭儒学,却也想要扭转既定的天命,让华夏文明走上正确的道路,开创前所未有的格局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