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统一度量衡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2-09-17 19:05
  离开相亲大会的会场后,庆忌、孙武与范蠡又来到集市上。
  三人都心有余季!
  春秋时期,民间的风气还是颇为开放的。
  遇上心仪的男子,少女也能鼓起勇气,大胆的表白,以求共结连理,成百年好合。
  但,庆忌可是没想到吴国的少女,也是这般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忽然,跟街熘子一般的庆忌三人,见到集市的一处布庄那里,有吵闹的声音响起。
  不少好事的行人更是纷纷靠拢上去,想看一看热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庆忌三人也跟着挤了进去。
  “店家,你要某说多少次?你这度的尺寸不对!”
  “如何不对?我这可是标准的尺寸!你休要胡搅难缠!”
  “敢不敢另外找一个度过来,一试究竟?”
  “我如何不敢?”
  “好!你且等着!”
  过了没多久,那个跟店家起争执的中年人,去另一家布庄取来另一个度(类似尺子),跟着拿起自己买下的那一张布匹量了起来。
  中年人立马勃然色变!
  “你看!店家,你标的明明是一丈二尺的布,为何在我找来的这度下,是为一丈一尺三寸?”
  中年人愤愤不平的道:“你这分明是在欺诈!弄虚作假!”
  “啊,这……”
  店家一时间被怼得说不出话来。
  在古代,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迟、尺、丈、寻、常、仞等都是。
  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
  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
  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
  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
  中年人旋即拿起自己手中的度与布匹,向着附近围观的黎庶高高的举起来,随后朗声道:“二三子,请二三子评评理!”
  “某在他这家布庄买的布匹,却是偷换尺寸,岂非愚弄顾客?”
  “若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今日此事绝不能善了!”
  围观的黎庶亦是义愤填膺。
  “奸商!”
  “虽只是少了七寸,然我吴人,焉能吃这等哑巴亏?”
  “告官!不可私了!”
  店家见到这群情激奋的一幕,也是被吓了一跳。
  “二三子且稍安勿躁!”
  店家连忙让在场的围观者都暂时冷静下来。
  随后,店家又朝着那个中年人作揖道:“客人,在下敢以信誉担保,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若这布匹果真少了尺寸,在下愿原价赔偿,并将这布匹赠予足下,如何?”
  “事实就摆在眼前,你怎敢抵赖?”
  “非也。”
  店家冷静的道:“客人不妨将此布匹,再予本布庄的度,是否一丈二尺,或缺尺少寸,一看便知。”
  “哼!某看你能变出什么名堂!”
  中年人很是不忿。
  随后,中年人就将手中的布匹,递到店家的手中,店家又命小厮拿来自己的度,再次丈量。
  “一丈二尺!无误!”
  “这……不可能!”
  中年人抬眼一看,见到度上边显示的尺寸,顿时瞪大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店家,你这度有问题!”
  “足下休要饶舌,搅弄是非!”
  店家冷哼了一声,说道:“分明是你拿来的度有问题,怎敢上门寻衅滋事?”
  “绝无可能!”
  中年人咬牙切齿的道:“某平日里购置的布匹不少,自己察觉出汝布庄的布匹尺寸有问题,这才上门求证。”
  “你怎可凭空污人清白?说某上门寻衅滋事?”
  这一下,让在场的围观者,都有些发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到底孰是孰非?
  中年人又与店家争论起来,喋喋不休的。
  这一时间根本无法分辨,到底是谁的度出了问题!
  这时,站在一侧旁观许久的孙武,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嘴角上扬,不自觉的露出一抹恍然大悟的笑意。
  “二位,可否听我一言?”
  孙武挤开人群,来到中年人与店家的面前作揖道。
  二人见到孙武一表人才,气度不凡的模样,也都十分信服。
  “阁下有话,但可直言。”
  中年人回礼道。
  “听足下的口音,是吴人?”
  “正是!”
  中年人骄傲的挺起胸膛。
  孙武又将目光放在店家的身上,问道:“店家,你是齐人?”
  “在下正是齐国人。”
  店家也能听得出孙武的口音,跟自己一样,是齐人,而且极有可能是临淄附近的国人!
  “那便不足为奇矣。”
  孙武释然一笑,说道:“我久居吴地,也曾买过不少的布匹。”
  “从中发现,吴地的度,与齐地的度,有所不同,齐地之度标准略短,而吴地之度标准略长。”
  “店家,你这度一定是从齐地带来的吧?”
  “这……”
  店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的这个度,的确是从齐国带来的,是齐国最标准的度,但是在吴国根本不好使!
  知道自己这边出问题后,店家也不胡搅蛮缠,而是将那一布匹赔付给那个中年人,并声称日后自己的布庄全部使用吴国的度。
  这一场闹剧,才得以解决!
  经过这件事情后,庆忌也意识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少伯、长卿,我吴国而今大兴商贾之业,吸引天下列国之商贾入吴。”
  “然,若布匹缺尺少寸,若酒水缺溢少掬,若肉类缺斤短两。度量衡不统一,恐民间纠纷不断,亏损不一也。”
  庆忌语重心长的道。
  “主上欲统一度量衡?”
  范蠡疑惑的问道。
  “正是。”
  庆忌的心里已经有这个打算。
  就跟天下列国的官方语言,并不统一一样。
  大家都能听得懂,但是十分的拗口。
  各国的文字、度量衡也都有所不同。
  但既然对方是在吴国行商,就必须要入乡随俗,按照吴国的度量衡来做生意。
  即便是在之前的吴国,各个地方的度量衡未必是统一的。
  因为各地封君邑守的存在,大家为了占一点小便宜,未尝不会将自己的度量衡做一些改变。
  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