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食君之禄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2-09-17 19:05
公元前509年,即吴王庆忌五年五月,吴伐越,占会稽,大破越军,越国仅存句无、三夷之地,被迫向吴国称臣纳贡,沦为吴国附庸。
越王允常降为越侯,同时携其子勾践入吴为臣三年。
庆忌班师回朝之前,又令孙武、伍子胥为将,率精兵一万人攻灭姑蔑国。
……
吴王宫,议政大殿。
庆忌高坐于陛台之上,群臣都分别正襟危坐于两侧,商议国事。
国君外出打仗几个月,朝中的奏牍便堆积如山,等候庆忌批阅的大事不知凡几。
不过,凡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
而需要君臣一起商议的政务,都是大事。
不等庆忌发问,太宰季札首先起身,手持牙笏,禀告道:“大王,楚军大将沈诸梁,数日前已率兵撤回长岸,鸩兹之围已解!”
“老臣请大王遣使于郢都,勒令楚人归还长岸,以使吴楚两国弭兵。”
长岸,原来是楚国的城邑。
但作为两国边境上的城邑,长岸时而归吴,时而归楚。
长岸历来就是吴楚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吴国伐楚,可将长岸作为桥头堡;楚国伐吴,也能把长岸作为跳板,顺江西进。
所以,长岸仔战略上的地理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吴国最好是将长岸纳于治下。
“大王,臣以为不妥!”
不等庆忌发话,卫尉熊子丹跟着起身道:“楚国背信弃义,无端撕毁盟约,攻我吴国,占我城邑,杀我将士!”
“若此事善了,岂非助长楚人嚣张气焰?”
“是故,臣以为,大王当趁着我吴国破越大胜之势,下令大军一鼓作气,攻伐楚国,以夺回失地,告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闻言,庆忌不置可否。
诸如黑夫、孟贲等大将立马站起身,声援熊子丹。
“大王,卫尉所言极是!臣附议!”
“楚人无端挥师伐我吴国,欺人太甚,大王绝不可善罢甘休!”
“请大王下诏伐吴!”
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的吴国,已然不惧怕楚国。
便是放在以前,吴国都敢于挑战作为霸主大国的楚国,更何况是经过庆忌新法之后,精兵简政,国力蒸蒸日上的吴国?
越国,已经形同亡国。
而现在,破越的吴军更是志气昂扬,士气可用!
趁着这个时候伐楚,若是控制得当的话,未尝不能为吴国牟利。
但,庆忌没有说话,只是暗暗的陷入了沉思。
太宰季札旋即语重心长的道:“大王,老臣以为,挥师伐楚之事,可以暂缓。若楚人不愿交出长岸,我吴国或可出兵,取楚国之昭关或舒邑!”
“太宰,汝岂能怯战?”
孟贲瞪着眼睛问道。
“老夫这不是怯战。孟将军,兵者,国之大事也,战端绝不可轻启,尤其是与楚国这样的大国,一旦开战,便难以善了。”
老谋深算的季札,显然考虑得更为周到。
现在的吴国固然强势,隐约之间,在国力上有了跟楚国相抗衡的资本。
但楚国毕竟是大国,疆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长,一旦开战,吴军则定然会陷入战争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楚国不是越国这样的小国所能比拟的。
光是从疆域面积上来看,楚国比吴国大了一倍不止,固然地广人稀,但是人口也略多于吴国!
吴楚两国大战,战局只会陷入胶着,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而一旦吴军侵入到楚国腹地,楚人岂能不跟吴国拼命?
这样一来,所导致的后果显然不是庆忌想看到的。
所以,与楚国开战,尤其是全面开战,庆忌必须要慎之又慎!
“大王,太宰所言,不无道理。”
一向足智多谋的范蠡,跟着站起身,朝着陛台上的庆忌作揖道:“然,臣以为,此时伐楚,并无不可。”
“楚王尚未亲政,权柄操于妇人、庸臣之手,楚多贤能,而楚国不能用之。楚多猛士,而楚国不能任之!”
“这是上天赐予我吴国的良机。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楚国庙堂之上,多为尸位素餐之臣,乡野之间,尽是食不果腹之黎庶。而吏治fu败,各地封君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者,其心难以拧成一股绳也!”
顿了顿,范蠡又慨然道:“大王若伐楚,要么取楚国之边城,要么便一鼓作气,直捣郢都!”
“如若不然,楚国依靠土地之广袤,士气之用,唯恐楚人痛定思痛,上下一心,抗拒吴师,届时我吴军便难以从楚地脱身矣。”
最了解楚国的,还是楚人。
范蠡跟伯噽、伍子胥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只不过,范蠡与楚国之间,并没有那种深仇大恨。
所以,范蠡自始至终能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
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楚国虽是范蠡的母国,但现在范蠡为庆忌效力,怎能不为吴国的切实利益考虑?
范蠡的这番话,才是最为中肯的!
至少庆忌听得出来。
的确!
楚国的疆域广袤,战略纵深长,吴国一旦跟楚国全面开战,要么就将楚国一竿子打死,让其永无翻身的可能性。
要么,就只是小打小闹,夺取一些无关紧要的边城,以告诫楚人,同时壮大自身的国力。
作为一名穿越者,庆忌自然能掂量得清楚,吴国有几斤几两的。
论综合国力,现在吴楚两国不相上下。
论财力,论军力,吴国都胜于楚国。
但,全面开战的话,即便吴国能依靠犀利的兵锋,一鼓作气捣破郢都,占领楚国的大片城邑土地。
那又如何?
最后的结局,多半是跟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一样,灰溜溜的跑回来。
所以庆忌并没有跟楚国全面开战的打算。
至少,现在灭楚破楚的时机还尚未成熟!
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到一击必杀之前,庆忌是不愿意冒险的跟楚人拼個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
这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过了良久,庆忌终于缓声道:“就按照太宰的主张。遣使于郢都,责令楚人归还长岸,若不允,寡人当亲率大军伐楚!”
“一座长岸城都舍不得归还,寡人便让楚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大王英明!”
群臣都不禁恭维的道。
越王允常降为越侯,同时携其子勾践入吴为臣三年。
庆忌班师回朝之前,又令孙武、伍子胥为将,率精兵一万人攻灭姑蔑国。
……
吴王宫,议政大殿。
庆忌高坐于陛台之上,群臣都分别正襟危坐于两侧,商议国事。
国君外出打仗几个月,朝中的奏牍便堆积如山,等候庆忌批阅的大事不知凡几。
不过,凡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
而需要君臣一起商议的政务,都是大事。
不等庆忌发问,太宰季札首先起身,手持牙笏,禀告道:“大王,楚军大将沈诸梁,数日前已率兵撤回长岸,鸩兹之围已解!”
“老臣请大王遣使于郢都,勒令楚人归还长岸,以使吴楚两国弭兵。”
长岸,原来是楚国的城邑。
但作为两国边境上的城邑,长岸时而归吴,时而归楚。
长岸历来就是吴楚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吴国伐楚,可将长岸作为桥头堡;楚国伐吴,也能把长岸作为跳板,顺江西进。
所以,长岸仔战略上的地理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吴国最好是将长岸纳于治下。
“大王,臣以为不妥!”
不等庆忌发话,卫尉熊子丹跟着起身道:“楚国背信弃义,无端撕毁盟约,攻我吴国,占我城邑,杀我将士!”
“若此事善了,岂非助长楚人嚣张气焰?”
“是故,臣以为,大王当趁着我吴国破越大胜之势,下令大军一鼓作气,攻伐楚国,以夺回失地,告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闻言,庆忌不置可否。
诸如黑夫、孟贲等大将立马站起身,声援熊子丹。
“大王,卫尉所言极是!臣附议!”
“楚人无端挥师伐我吴国,欺人太甚,大王绝不可善罢甘休!”
“请大王下诏伐吴!”
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的吴国,已然不惧怕楚国。
便是放在以前,吴国都敢于挑战作为霸主大国的楚国,更何况是经过庆忌新法之后,精兵简政,国力蒸蒸日上的吴国?
越国,已经形同亡国。
而现在,破越的吴军更是志气昂扬,士气可用!
趁着这个时候伐楚,若是控制得当的话,未尝不能为吴国牟利。
但,庆忌没有说话,只是暗暗的陷入了沉思。
太宰季札旋即语重心长的道:“大王,老臣以为,挥师伐楚之事,可以暂缓。若楚人不愿交出长岸,我吴国或可出兵,取楚国之昭关或舒邑!”
“太宰,汝岂能怯战?”
孟贲瞪着眼睛问道。
“老夫这不是怯战。孟将军,兵者,国之大事也,战端绝不可轻启,尤其是与楚国这样的大国,一旦开战,便难以善了。”
老谋深算的季札,显然考虑得更为周到。
现在的吴国固然强势,隐约之间,在国力上有了跟楚国相抗衡的资本。
但楚国毕竟是大国,疆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长,一旦开战,吴军则定然会陷入战争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楚国不是越国这样的小国所能比拟的。
光是从疆域面积上来看,楚国比吴国大了一倍不止,固然地广人稀,但是人口也略多于吴国!
吴楚两国大战,战局只会陷入胶着,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而一旦吴军侵入到楚国腹地,楚人岂能不跟吴国拼命?
这样一来,所导致的后果显然不是庆忌想看到的。
所以,与楚国开战,尤其是全面开战,庆忌必须要慎之又慎!
“大王,太宰所言,不无道理。”
一向足智多谋的范蠡,跟着站起身,朝着陛台上的庆忌作揖道:“然,臣以为,此时伐楚,并无不可。”
“楚王尚未亲政,权柄操于妇人、庸臣之手,楚多贤能,而楚国不能用之。楚多猛士,而楚国不能任之!”
“这是上天赐予我吴国的良机。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楚国庙堂之上,多为尸位素餐之臣,乡野之间,尽是食不果腹之黎庶。而吏治fu败,各地封君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者,其心难以拧成一股绳也!”
顿了顿,范蠡又慨然道:“大王若伐楚,要么取楚国之边城,要么便一鼓作气,直捣郢都!”
“如若不然,楚国依靠土地之广袤,士气之用,唯恐楚人痛定思痛,上下一心,抗拒吴师,届时我吴军便难以从楚地脱身矣。”
最了解楚国的,还是楚人。
范蠡跟伯噽、伍子胥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只不过,范蠡与楚国之间,并没有那种深仇大恨。
所以,范蠡自始至终能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
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楚国虽是范蠡的母国,但现在范蠡为庆忌效力,怎能不为吴国的切实利益考虑?
范蠡的这番话,才是最为中肯的!
至少庆忌听得出来。
的确!
楚国的疆域广袤,战略纵深长,吴国一旦跟楚国全面开战,要么就将楚国一竿子打死,让其永无翻身的可能性。
要么,就只是小打小闹,夺取一些无关紧要的边城,以告诫楚人,同时壮大自身的国力。
作为一名穿越者,庆忌自然能掂量得清楚,吴国有几斤几两的。
论综合国力,现在吴楚两国不相上下。
论财力,论军力,吴国都胜于楚国。
但,全面开战的话,即便吴国能依靠犀利的兵锋,一鼓作气捣破郢都,占领楚国的大片城邑土地。
那又如何?
最后的结局,多半是跟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一样,灰溜溜的跑回来。
所以庆忌并没有跟楚国全面开战的打算。
至少,现在灭楚破楚的时机还尚未成熟!
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到一击必杀之前,庆忌是不愿意冒险的跟楚人拼個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
这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过了良久,庆忌终于缓声道:“就按照太宰的主张。遣使于郢都,责令楚人归还长岸,若不允,寡人当亲率大军伐楚!”
“一座长岸城都舍不得归还,寡人便让楚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大王英明!”
群臣都不禁恭维的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