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招聘人才1
作者:空若然 更新:2022-02-21 19:55
人才招聘真的是个大难题,现在的通信又不发达,不像现代,一个招聘信息发布到网上,只要工资福利合适,来面试的人大把。
现在没有办法,只能叫物流公司的人,把招聘信息张贴出去。
来来去去也就是周边的城池,大家都知道松江县是个什么地方,穷呗,虽说现在已经在这些城镇开了服装店,化妆品店,但是知道是松江县衙开的很少,以为是哪个大老板的店铺。
招聘信息是以县衙的名义张贴出去的,上面可是盖了大大的红章。
这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招聘信息贴到哪里,哪里就聚了一大堆人。
有识字的书生在为不识字的人解释:“这是松江县的县衙在招人,招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
有人等不及了,急切地问:“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是什么?”
有人觉得他很烦:“能不能让人说完,不识字还在这里叽叽歪歪。”
“我惹你了吗?我说话碍着你什么事了?”
“你在这里就是影响到我了,怎么的,想打架吗?”
“你他娘的就是欠揍,看我不打死你。”
书生生气了:“还要不要听我说完,你们行那你们来。”
“就是,都什么人呐,还想打架。”
两个吵架的人终于安静了下来,书生这才继续说:“招聘信息上解释很清楚,销售人就是卖产品的人员,是要派往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就是大夫,坐镇松江县。销售人员拿的是提成,就是说卖得东西越多,拿到的工钱就越多,一两还是一百两,就看你销售多少。大夫就是按月按工钱,具体多少,要看个人的本事,上面写着工钱面议。”
书生顿了一下,等看清字之后,吸了口凉气:“下面还写着一行字,只要你有本事,工钱任你提。”
前面说了一堆,没人理会,下面这句话却引来了一片哗然:“不会吧,任你提,要是提一千两呢?”
“你要是本事,一千两也没有问题。”
“有什么要求吗?”
“所有人员都是男女不限,但是销售人员必须识字,大夫就没得说了,没有医术也不可能去当大夫,肯定要医术了。”
听到招聘条件之后,现场一片唉声叹气,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医术也不懂,没戏了。
这样的场景在所有贴有招聘信息的地方上演,读书人心里窃喜,看,现在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吧,会认字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差事,立马觉得自己了不起了,爷就是那个最厉害的人。你们这些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想找份工都难。
李沫要求物流公司的人员不局限于周边的城镇,再往远一点的城池张贴,重金之下,肯定会有人来。
第二天是与刘师傅确定医院的修建费用和地点。
师爷全程跟着,心在滴血肉在痛,一个医院为什么要建这么大,还不包括装修的费用已经一大笔,后续的桌椅板凳等等其他的设备还要另外找人定制。
师爷昨天就跟李沫提了,没必要建那么大,有两个房间就行了,你看现在整个松江县就只有陈大夫开的一个医馆,这么多年来不也相安无事吗?
何必花那么多冤枉钱整这些没必要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建了也是浪费。
还说以后要请大夫和护士,护士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多一个人就要多掏一份工钱。
更过分的是,县令大人说医院建设好之后,不以营利为目的,老百姓们只需要掏药材费和诊费就可以,而且这个药材还是以购买价来销售,也就是平价销售。
诊费更是便宜的不得了,反正师爷不想听,越听心里越拔凉,这简直是在做慈善机构。
师爷有问过李沫:“为什么一定要盖这么大的医院。”
又是住院部,又是急诊室,又是妇科,男科,牙科,皮肤科,骨科,饭堂,医护人员的宿舍,伤病患者的康复室等等。
整这些东西干什么,人家陈大夫一个什么病都看,管你什么科。
李沫只回了一句:“因为他们都是松江县人,希望他们病有所医。”
松江县的医疗体系根本就没有,不仅健康成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就连生活都难以为继,说是一秒回到解放前毫不为过,更何况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
虽说陈大夫已经很有良心了,并没有多收钱,但是他自己也要生活啊,况且他又不是万能,什么病都能治。
一年到头也没攒下几个钱,一场小病就要倾家荡产,穷人根本就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小病就熬,熬成了大病,大病熬不过就撒手人寰。
之后去了一趟叶家村,教叶帆一家做油条和豆腐花。
为了等李沬的到来,一家人在这一天哪里都不去,叶帆更是跑到村口等着,牛和羊吃的草还是昨天晚上连夜割回来的。
这两样的做法都不难,难的是技巧,只有多练,熟能生巧。
“大人,您来了,辛苦了。”
刚到叶家村的村口,叶帆跑了过来帮李沫牵马。
李沫好笑地看着这个虚岁才11岁的小男孩:“这么早就在这里等着,怕本官不来吗?”
叶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没!”
“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面已经和好。”
来到叶帆家,叶陈氏正准备端上特地从村长家借来的茶叶,李沫已经直接进了厨房。
李沫一般不敢直接去百姓家,就怕他们太热情好客,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为了招待她而破费,真的没有必要。
李沫手巧,在案板上涂油,把面团整理成长形,切成长条,两个长条叠在一起,筷子在中间压一下,一个完整的油条就做好。
放入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好香,好漂亮。”叶帆的妹妹口水都流了出来。
“原来油条是这样子的。”
“太好吃了。”第一根油条,几个人就这么分了。
虽然心痛这么多油,但是有油条真的很好吃。
豆腐花就简单多了,昨天跟他们说了步骤,今天已经做出来了,都不用李沫去教他们。
一家人仿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李沫离开叶帆家的时候,还是偷偷留下了五两银子,没有钱,想做点小本生意都难。
“娘,这里有块银子,是你放的吗?”
叶帆是在晚上的时候才发现那五两银子的,银子就放在桌子上,用一块布盖着。
叶陈氏拿起的那块银子,心里一阵感动,对着县衙的方向磕了一个头。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碳难,并把三兄妹叫到面前。
郑重的对三兄妹说:“等你们以后发达了,一定要好好回报县令大人。”
三兄妹齐点头:“是!”
李沫又来找陈大夫了,陈大夫觉得自己的小心脏都要受不了,怕昨天的事情重演。
陈大夫小心翼翼地说:“大人,昨天我已经按照你的吩咐,跟他们讲了,他们深信不疑。”
李沫:“本官来找你不是因为昨天的事。”
李沫看着不大的医馆里就只有陈大夫和一个药童,医馆的生意一般般,最主要的是看得起病的人很少,除非熬不下去了才会过来看大夫。
李沬:“陈大夫,以后县衙的医院建起来,你愿意到医院里面当主治大夫吗?”
陈大夫欣喜若狂:“我能吗?”
招聘大夫的事,已经在松江县传遍,所以陈大夫也知道要盖医院,更加知道招聘大夫的事,能进医院说明县令大人看得起他。
陈大夫的医术还行,最主要的是他这个人不心黑,是个有良心的大夫,医馆也就维持生活,比普通人好一点。
这些年来整个松江县的医疗就全靠他支撑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更重要的是,李沫想让他起个带头作用,为以后进来的大夫做好榜样,李沫打算让他以后当个院长之类的。
在医院未建好之前,想让他先为医院培养一批护士人员。
李沫:“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
话锋一转:“但是医院未建好之前,希望你能指导想学医的人。”
陈大夫犹豫了,医术是自己的父亲亲自教授给他,如果他再去教别人,父亲会不会责骂他。
李沫岂能看不出他的小心思:“不是要你把医术倾囊相助,而是教他们护理,也就是如何对病人护理,但是这个必须要有一定的入门知识,不然很容易对病人造成第二次伤害。”
李沫继续:“这些学医的人有男有女,希望你能一视同仁。”
还有女人?呆了半晌,陈大夫才道:“大人怎会生出如此念头?这,这也太不合情理了……”
“道理都是人订的,现在松江县人手奇缺,为什么你的医馆生意这么差,一是大家都穷,看不起病,二是我们的医疗跟不上。这些护理人员可以照顾妇幼及行动不方便的人,也不用学的太深,只要知道些成方,学些粗浅本事就好。”李沫解释道。
这样听起来就正常多了,换做富贵人家,照料病人的多半也是丫鬟或者男仆,懂点医理肯定更好。
再说了,他们学的只是一些皮毛,就算他们真心想学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医术是靠日积月累的不断学习和摸索,才会有成就。
以后出去跟别人说,这些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特别有面子。
想到此处,陈大夫也不推脱了:“既然大人有此仁心,我必尽力教授。”
陈大夫知道李沫的医术比他好多了,却前来邀请他加入,就冲着这份诚心,他也会拼尽全力。
李沫立刻笑道:“如此,就拜托陈大夫。”
回到县衙,把师爷找了过来:“师爷,明天贴个通告,看看有多少人想当护士,男女不限。陈大夫会传授照顾病人的办法。学成之后会留在医院里当护士,有工钱,但是得胆大心细,能见血,不怕苦,有些力气。”
陈大夫要教护士们,教的是古代的护理方法。
李沫教的是现代的理念,跟现在不少人的思维可能会有差异,正好通过陈大夫把中西医融会贯通。
这番话倒是让师爷有些发怔:“男女不限?”
女子也能学医?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女子学医的,你看哪个大夫不是男的,就算是药童都是男的,根本就没见过女子学医。
李沫眯着眼睛危险的看着他:“女子怎么就不能学医了,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样能干,很多女人能干的事,男人却不能干,女人能撑起半边天,没有女人,男人啥也不是。”
师爷感受到了危险,不敢多说废话:“好好,我马上就写告示,马上就写。”说的你好像不是男人一样,什么都偏向女人。
告示一贴出,松江县的情报站—大娘大爷们已经第一时间把消息传播了出去,直飞松江县的每一个角落。
“为何要学医啊?哪有女子学医的?”这是男人的声音。
“真的吗?我们女人也可以学医吗?”这是女人的声音。
更多的人忽略学医两个字,而是侧重点关注工钱两字。
多少穷苦的人连饭都吃不起,现在只要学会之后就可以拿工钱,这不是天上掉陷饼的大好事吗?
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实在是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治病救人也是他们能学的?
不是说学医很难吗,而且要学很多年之后才有那么一点点的成就,那他们要学多久?学习期间有工钱吗?
这一个晚上很多人都睡不着觉,有想法的都是不懂的编竹制品,也进不了化妆品厂,更加进不了服装厂的年轻人,老年人就算了,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
中年人就很少,因为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田地要耕种,不能脱身。
第二天衙门还未开门,外面已经是人满为患,有想来面试的,也有人是来看热闹的,同时大家心里也有很多的疑问,这个学医是怎么个学法。
“师爷,你看我这样的身高可以吗?”
“师务,我很细心的。”
师爷看着外面的密密麻麻的人群,解释道“你们也不必想得的那么麻烦,护士主要是学着照顾伤病患者,跟寻常仆人差不多。还要学习基本的医术。得胆子大些,力气大些,敢见血,敢见尸体。”
有人能萌生了退意:“尸体,这不是吓死人了。”
师爷:“我们的医院是十二时辰都有人值班,护士是两班倒,也就是晚上还要值班。”
又有害怕的人:“晚上还要值班,有鬼怎么办?”
师爷:“更多的伤病患者需要护士们来照顾。”
听师爷这么说,心中生疑的反倒更多了:“若是生病了,不该是家人照料吗,怎么还要专门派人照料?”
“咱们松江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以前大家有病不敢治,一直拖着,医院建成之后会让大家病有所医,但是,有些病重的患者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护理,如果家属不懂医术,会让他们雪上加霜。同时,我们的大夫要全心全意放在看诊病人上,所有的杂事,都要交给我们的护士去做。”
“大家都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行走,以后生孩子直接到医院来,有专门的女大夫接生,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对产妇进行护理。”
又有人不理解了:“若是照顾受了伤的或病重的男人,岂不是吃喝拉撒都要操心,还得擦身,不大妥当吧?”
“就是就是,大老爷们还要咱们伺候,这要是传出闲言碎语可怎么办?”
师爷擦了擦额头的汗,真心觉得累,你们怎么就这么多问题呀:“所以我们要分男女护士啊,有些事情护士是做的,有些必须是家属来做,护士只是负责医疗上的护理,不负责生活上的护理,懂吗?”
这么着一解释,大家都能理解了。
报名的人很多,面试通过的却只有两百人,这些人由陈大夫再进行复试,地点就在他的医馆里。
陈大夫很损,直接将一具人体骨架放在特定的桌面上。
“啊啊!”一阵尖叫声过后,只剩下了不到六十人。
陈大夫摇摇头,这只是骨架而已,有什么好害怕的,当初是为了他更好地学习医术,他父亲可花了很大的价钱把这具骨架买回来。
现在没有办法,只能叫物流公司的人,把招聘信息张贴出去。
来来去去也就是周边的城池,大家都知道松江县是个什么地方,穷呗,虽说现在已经在这些城镇开了服装店,化妆品店,但是知道是松江县衙开的很少,以为是哪个大老板的店铺。
招聘信息是以县衙的名义张贴出去的,上面可是盖了大大的红章。
这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招聘信息贴到哪里,哪里就聚了一大堆人。
有识字的书生在为不识字的人解释:“这是松江县的县衙在招人,招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
有人等不及了,急切地问:“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是什么?”
有人觉得他很烦:“能不能让人说完,不识字还在这里叽叽歪歪。”
“我惹你了吗?我说话碍着你什么事了?”
“你在这里就是影响到我了,怎么的,想打架吗?”
“你他娘的就是欠揍,看我不打死你。”
书生生气了:“还要不要听我说完,你们行那你们来。”
“就是,都什么人呐,还想打架。”
两个吵架的人终于安静了下来,书生这才继续说:“招聘信息上解释很清楚,销售人就是卖产品的人员,是要派往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就是大夫,坐镇松江县。销售人员拿的是提成,就是说卖得东西越多,拿到的工钱就越多,一两还是一百两,就看你销售多少。大夫就是按月按工钱,具体多少,要看个人的本事,上面写着工钱面议。”
书生顿了一下,等看清字之后,吸了口凉气:“下面还写着一行字,只要你有本事,工钱任你提。”
前面说了一堆,没人理会,下面这句话却引来了一片哗然:“不会吧,任你提,要是提一千两呢?”
“你要是本事,一千两也没有问题。”
“有什么要求吗?”
“所有人员都是男女不限,但是销售人员必须识字,大夫就没得说了,没有医术也不可能去当大夫,肯定要医术了。”
听到招聘条件之后,现场一片唉声叹气,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医术也不懂,没戏了。
这样的场景在所有贴有招聘信息的地方上演,读书人心里窃喜,看,现在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吧,会认字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差事,立马觉得自己了不起了,爷就是那个最厉害的人。你们这些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想找份工都难。
李沫要求物流公司的人员不局限于周边的城镇,再往远一点的城池张贴,重金之下,肯定会有人来。
第二天是与刘师傅确定医院的修建费用和地点。
师爷全程跟着,心在滴血肉在痛,一个医院为什么要建这么大,还不包括装修的费用已经一大笔,后续的桌椅板凳等等其他的设备还要另外找人定制。
师爷昨天就跟李沫提了,没必要建那么大,有两个房间就行了,你看现在整个松江县就只有陈大夫开的一个医馆,这么多年来不也相安无事吗?
何必花那么多冤枉钱整这些没必要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建了也是浪费。
还说以后要请大夫和护士,护士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多一个人就要多掏一份工钱。
更过分的是,县令大人说医院建设好之后,不以营利为目的,老百姓们只需要掏药材费和诊费就可以,而且这个药材还是以购买价来销售,也就是平价销售。
诊费更是便宜的不得了,反正师爷不想听,越听心里越拔凉,这简直是在做慈善机构。
师爷有问过李沫:“为什么一定要盖这么大的医院。”
又是住院部,又是急诊室,又是妇科,男科,牙科,皮肤科,骨科,饭堂,医护人员的宿舍,伤病患者的康复室等等。
整这些东西干什么,人家陈大夫一个什么病都看,管你什么科。
李沫只回了一句:“因为他们都是松江县人,希望他们病有所医。”
松江县的医疗体系根本就没有,不仅健康成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就连生活都难以为继,说是一秒回到解放前毫不为过,更何况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
虽说陈大夫已经很有良心了,并没有多收钱,但是他自己也要生活啊,况且他又不是万能,什么病都能治。
一年到头也没攒下几个钱,一场小病就要倾家荡产,穷人根本就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小病就熬,熬成了大病,大病熬不过就撒手人寰。
之后去了一趟叶家村,教叶帆一家做油条和豆腐花。
为了等李沬的到来,一家人在这一天哪里都不去,叶帆更是跑到村口等着,牛和羊吃的草还是昨天晚上连夜割回来的。
这两样的做法都不难,难的是技巧,只有多练,熟能生巧。
“大人,您来了,辛苦了。”
刚到叶家村的村口,叶帆跑了过来帮李沫牵马。
李沫好笑地看着这个虚岁才11岁的小男孩:“这么早就在这里等着,怕本官不来吗?”
叶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没!”
“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面已经和好。”
来到叶帆家,叶陈氏正准备端上特地从村长家借来的茶叶,李沫已经直接进了厨房。
李沫一般不敢直接去百姓家,就怕他们太热情好客,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为了招待她而破费,真的没有必要。
李沫手巧,在案板上涂油,把面团整理成长形,切成长条,两个长条叠在一起,筷子在中间压一下,一个完整的油条就做好。
放入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好香,好漂亮。”叶帆的妹妹口水都流了出来。
“原来油条是这样子的。”
“太好吃了。”第一根油条,几个人就这么分了。
虽然心痛这么多油,但是有油条真的很好吃。
豆腐花就简单多了,昨天跟他们说了步骤,今天已经做出来了,都不用李沫去教他们。
一家人仿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李沫离开叶帆家的时候,还是偷偷留下了五两银子,没有钱,想做点小本生意都难。
“娘,这里有块银子,是你放的吗?”
叶帆是在晚上的时候才发现那五两银子的,银子就放在桌子上,用一块布盖着。
叶陈氏拿起的那块银子,心里一阵感动,对着县衙的方向磕了一个头。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碳难,并把三兄妹叫到面前。
郑重的对三兄妹说:“等你们以后发达了,一定要好好回报县令大人。”
三兄妹齐点头:“是!”
李沫又来找陈大夫了,陈大夫觉得自己的小心脏都要受不了,怕昨天的事情重演。
陈大夫小心翼翼地说:“大人,昨天我已经按照你的吩咐,跟他们讲了,他们深信不疑。”
李沫:“本官来找你不是因为昨天的事。”
李沫看着不大的医馆里就只有陈大夫和一个药童,医馆的生意一般般,最主要的是看得起病的人很少,除非熬不下去了才会过来看大夫。
李沬:“陈大夫,以后县衙的医院建起来,你愿意到医院里面当主治大夫吗?”
陈大夫欣喜若狂:“我能吗?”
招聘大夫的事,已经在松江县传遍,所以陈大夫也知道要盖医院,更加知道招聘大夫的事,能进医院说明县令大人看得起他。
陈大夫的医术还行,最主要的是他这个人不心黑,是个有良心的大夫,医馆也就维持生活,比普通人好一点。
这些年来整个松江县的医疗就全靠他支撑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更重要的是,李沫想让他起个带头作用,为以后进来的大夫做好榜样,李沫打算让他以后当个院长之类的。
在医院未建好之前,想让他先为医院培养一批护士人员。
李沫:“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
话锋一转:“但是医院未建好之前,希望你能指导想学医的人。”
陈大夫犹豫了,医术是自己的父亲亲自教授给他,如果他再去教别人,父亲会不会责骂他。
李沫岂能看不出他的小心思:“不是要你把医术倾囊相助,而是教他们护理,也就是如何对病人护理,但是这个必须要有一定的入门知识,不然很容易对病人造成第二次伤害。”
李沫继续:“这些学医的人有男有女,希望你能一视同仁。”
还有女人?呆了半晌,陈大夫才道:“大人怎会生出如此念头?这,这也太不合情理了……”
“道理都是人订的,现在松江县人手奇缺,为什么你的医馆生意这么差,一是大家都穷,看不起病,二是我们的医疗跟不上。这些护理人员可以照顾妇幼及行动不方便的人,也不用学的太深,只要知道些成方,学些粗浅本事就好。”李沫解释道。
这样听起来就正常多了,换做富贵人家,照料病人的多半也是丫鬟或者男仆,懂点医理肯定更好。
再说了,他们学的只是一些皮毛,就算他们真心想学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医术是靠日积月累的不断学习和摸索,才会有成就。
以后出去跟别人说,这些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特别有面子。
想到此处,陈大夫也不推脱了:“既然大人有此仁心,我必尽力教授。”
陈大夫知道李沫的医术比他好多了,却前来邀请他加入,就冲着这份诚心,他也会拼尽全力。
李沫立刻笑道:“如此,就拜托陈大夫。”
回到县衙,把师爷找了过来:“师爷,明天贴个通告,看看有多少人想当护士,男女不限。陈大夫会传授照顾病人的办法。学成之后会留在医院里当护士,有工钱,但是得胆大心细,能见血,不怕苦,有些力气。”
陈大夫要教护士们,教的是古代的护理方法。
李沫教的是现代的理念,跟现在不少人的思维可能会有差异,正好通过陈大夫把中西医融会贯通。
这番话倒是让师爷有些发怔:“男女不限?”
女子也能学医?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女子学医的,你看哪个大夫不是男的,就算是药童都是男的,根本就没见过女子学医。
李沫眯着眼睛危险的看着他:“女子怎么就不能学医了,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样能干,很多女人能干的事,男人却不能干,女人能撑起半边天,没有女人,男人啥也不是。”
师爷感受到了危险,不敢多说废话:“好好,我马上就写告示,马上就写。”说的你好像不是男人一样,什么都偏向女人。
告示一贴出,松江县的情报站—大娘大爷们已经第一时间把消息传播了出去,直飞松江县的每一个角落。
“为何要学医啊?哪有女子学医的?”这是男人的声音。
“真的吗?我们女人也可以学医吗?”这是女人的声音。
更多的人忽略学医两个字,而是侧重点关注工钱两字。
多少穷苦的人连饭都吃不起,现在只要学会之后就可以拿工钱,这不是天上掉陷饼的大好事吗?
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实在是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治病救人也是他们能学的?
不是说学医很难吗,而且要学很多年之后才有那么一点点的成就,那他们要学多久?学习期间有工钱吗?
这一个晚上很多人都睡不着觉,有想法的都是不懂的编竹制品,也进不了化妆品厂,更加进不了服装厂的年轻人,老年人就算了,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
中年人就很少,因为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田地要耕种,不能脱身。
第二天衙门还未开门,外面已经是人满为患,有想来面试的,也有人是来看热闹的,同时大家心里也有很多的疑问,这个学医是怎么个学法。
“师爷,你看我这样的身高可以吗?”
“师务,我很细心的。”
师爷看着外面的密密麻麻的人群,解释道“你们也不必想得的那么麻烦,护士主要是学着照顾伤病患者,跟寻常仆人差不多。还要学习基本的医术。得胆子大些,力气大些,敢见血,敢见尸体。”
有人能萌生了退意:“尸体,这不是吓死人了。”
师爷:“我们的医院是十二时辰都有人值班,护士是两班倒,也就是晚上还要值班。”
又有害怕的人:“晚上还要值班,有鬼怎么办?”
师爷:“更多的伤病患者需要护士们来照顾。”
听师爷这么说,心中生疑的反倒更多了:“若是生病了,不该是家人照料吗,怎么还要专门派人照料?”
“咱们松江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以前大家有病不敢治,一直拖着,医院建成之后会让大家病有所医,但是,有些病重的患者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护理,如果家属不懂医术,会让他们雪上加霜。同时,我们的大夫要全心全意放在看诊病人上,所有的杂事,都要交给我们的护士去做。”
“大家都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行走,以后生孩子直接到医院来,有专门的女大夫接生,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对产妇进行护理。”
又有人不理解了:“若是照顾受了伤的或病重的男人,岂不是吃喝拉撒都要操心,还得擦身,不大妥当吧?”
“就是就是,大老爷们还要咱们伺候,这要是传出闲言碎语可怎么办?”
师爷擦了擦额头的汗,真心觉得累,你们怎么就这么多问题呀:“所以我们要分男女护士啊,有些事情护士是做的,有些必须是家属来做,护士只是负责医疗上的护理,不负责生活上的护理,懂吗?”
这么着一解释,大家都能理解了。
报名的人很多,面试通过的却只有两百人,这些人由陈大夫再进行复试,地点就在他的医馆里。
陈大夫很损,直接将一具人体骨架放在特定的桌面上。
“啊啊!”一阵尖叫声过后,只剩下了不到六十人。
陈大夫摇摇头,这只是骨架而已,有什么好害怕的,当初是为了他更好地学习医术,他父亲可花了很大的价钱把这具骨架买回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