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南方异动两极分化
作者:狂妄之龙 更新:2022-02-21 06:54
大汉帝国的商人,在大食国大赚特赚。
他们先是赚取了起义军的利益,然后在起义军有了明显的优势时,又开始和大食国国王协商,以更好的武器更多物资作为货物出售给他们,赚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有了这些好兵器的大食国正规军,在使用人海战术的情况下,果断又反压了起义军一头。而这个尺度掌握得很好,起义军仿佛随时都可以翻盘,但是又隐隐被正规军压制,使得双方不得不继续打下去。
为了掌握这个尺度,华夏工商部、财政部、参谋部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当然若非派遣的十几个特派员同样很牛.‘逼’,只怕再‘精’于计算,也很难做到这点。
但同样因为这样,大汉帝国赚到了二十几倍于正规贸易的利润,可以说在大汉帝国,谁都知道发战争财是來钱最快的一个途径了。
可以说若非工商部为了避免某一方优势过大,从而禁止更多人加入到其中,否则只怕八成以上的帝国商人,都得组建商队前往大食国进行贸易。
不过不去也沒什么,罗玛帝国、埃及国、南北蛮族、华夏共和国,甚至是刚占据的西州和天竺国,都有不错的商机,只是赚得不算太多就是了。沒关系,帝国商人比起冒险,更多人比较喜欢稳,稳定的赚取利润这种经商模式,在大汉帝国商业界还是很有市场的。
和商人一样,媒体因为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也卖得‘挺’红火的。
如今整个大汉帝国十二家报纸,除了新儒周报、养生月报这两个内容比较纯粹,指向‘性’也比较专一的报刊以外,其他的报纸纷纷开辟了异国风情专栏,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从一开始的十二张,提升到了十八张。
在异国风情专栏里面,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以及商人在那里赚取暴利的消息自然是主打,但对于罗玛帝国、埃及国的风情也有所描述。甚至动用了两个篇幅的页面,专‘门’将一些翻译成汉字的罗玛帝国和埃及国的书籍分期刊登出來,多多少少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前來阅读。
按照谢信提出的‘吞噬’二字基本要素,所有的文人墨客都知道如何疯狂的汲取其他民族的优势思想和学问,同时剔除掉一些关于政治、特定民族思想,以及可能反吞噬华夏民族的糠糟。
不得不说,外国在物理、数算方面多少有了些成果,结合华夏本土的书籍互相印证,不断提高,对于在学问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幸福满满的感觉。
而这些翻译过的书籍,经过筛选之后,大部分都存入了华夏书院的藏经阁之中。说到底第一个带头购买并且翻译的,也是谢信本人,其他书院还真的不好和谢信抢。
不过谢信也沒有打算独占,只是把原本和翻译本另外找了个区域存放。至于翻译本的复本,谁若是想要可以‘花’钱过來购买,华夏书院那是绝对欢迎的。
………………………分割线……………………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大汉帝国喜气洋洋的时候。华夏共和国境内,却是显得有点躁动不安的趋势。
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大食**火贸易的暴利。
随着华夏共和国,与大汉帝国的互市开展,不少华夏共和国的商人都从报刊上面得知了这个盛事。看着一份份有关大汉帝国,在大食赚了多少多少的报道,你叫他们就不心痒痒?!
同样都是商人,他们只能够通过几个专‘门’的互市地点,和大汉帝国进行单项‘交’易。而在他们的东方、南方和西方,万里都看不到个人烟,就算有也是很原始的部落,根本语言不通,更谈不上贸易了。
司马懿也曾经打算从中南半岛向西,但是却蓦然发现西方的极致便是大汉帝国治下的天竺国,那里镇守着国防军的劲旅,绝对不允许华夏共和国跨雷池一步。
当然司马懿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撕开一道口子,甚至占据整个印度半岛,但是他们的本土,必然会受到南下的帝**队的猛击。一个不好,就得背井离乡,从已经变得富庶的江南地区,搬迁到陌生的印度半岛去了……
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司马懿不会攻打印度半岛,他治下的那些世家大族同样不会允许他那么做!
很遗憾的是,虽然华夏共和国的总统是司马懿,而且根据新宪法的规定,这位总统的权力已经和皇帝沒什么区别了,但是涉及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直接占据了议会所有席位的世家大族,是不会允许司马懿乾纲独断的。
所以,西去不行,东南两个方向又沒有市场,华夏共和国唯一能够进行贸易的就是大汉帝国,偏偏互市就那么几个地方,经商的人一多,货物被压价就压得很厉害。
借道?当初华夏共和国**的时候,又问过大汉帝国么?!
若非是给那些仙人妖怪的面子,当然还有一些见不得光的目的,大汉帝国早就派人南下,把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全部夺回了。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商人们的情绪自然会变得躁动不安。南北经商收入的差距,更是让这些商队背后的世家非常不满。
更别说,很多商人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商会,抱怨着要想办法加快和大汉帝国的合作,以期彻底开发市场。这个言论很快被其他商会认同,最终被他们背后的世家认同。
大家都觉得,南北其实是一脉相承,本來就不该分彼此。就算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也是利益的述求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文化上还是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地方的。
早些时候,大汉帝国提出的文化方面进行合作,并且表示,只要共和国答应这点,那么互市的范围可以扩大。
司马懿觉得这会导致华夏共和国被同化,这会‘动摇国本’,所以拒绝了。实际上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为了扩大互市的范围,甚至解除互市的限制,很多世家都在考虑着要不要接受这个条例。
从各方面來看,只要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好,那么就算文化上被动一些,国民的向心力是不会动摇的。尤其若是互市开通,大家赚的钱都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那么大家也只会把这个决定,看做是共和国的良政。
谁也沒注意到,这些带头怂恿的商队,有一些实际上早已被大汉帝国给渗透,而更多的则根本就是大汉帝国派來的情报人员,也就是间谍。
潜伏数年,用兵一朝,实际上就那么简单!
最终,议会联合各界商人和集体向总统施压,就连军方的将领也开始动摇的情况下,司马懿最终选择妥协。
他承诺:允许展开文化方面的合作,但是必须以华夏共和国为主导。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杜绝被帝国化的危险!
国书递‘交’给大汉帝国,经过一番讨论,以及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
同一时间,大汉帝国边境对华夏共和国全面解锁,华夏共和国的商人,在边境领取行商证之后,可以到证件上的城市进行贸易。若是沒有这个行商证,那么不管他们去哪里,都不会有人和他们做买卖。
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悬挂共和国国旗,但是一旦被发现他们不是大汉帝国的公民,更沒有任何身份证明,那么他们会第一时间被扣押起來,所有货物作为走‘私’货全部沒收,而本人也需要南方派人过來作担保,并且支付一定罚金之后才能赎走。
如此算來,还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更要命的是,贸易的城市绝对不允许出国,甚至西州都不能前往。换言之华夏共和国除了货物不会再遭到打压以外,到头來他们的贸易对象依然只是大汉帝国。
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机会,就只能去各大城市,看看什么时候胡商前來贩卖异域商品了,到时候他们倒是可以买点东西回去销售一下。
只是这样一來,利润就薄了不少,无非就是赚个辛苦钱而已。
想要进一步的自由贸易?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合作,那就是沒问題了!
只是大汉帝国开出來的条例,让司马懿头皮发麻。
若是答应了,那么华夏共和国就会分裂成为大汉帝国的行省,虽然依然具备一定的行政**‘性’,但是华夏共和国几乎已经可以宣布亡国了。
这样的条例,只有傻子才会答应,千辛万苦**出來,谁会答应?!
反正司马懿看到了条例之后,第一时间就将其撕成了碎片。
随后仰天长啸:“大汉帝国,莫要欺人太甚!”
然而他的这声咆哮,在大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
条例很难办到吗?大汉帝国的内阁可不那么认为!
思想工作做得好吗?教书的是谁,司马懿真的明白?!
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系统,早就被大汉帝国渗透完毕。要不然早些时候的青年请愿,何以会爆发?
多年的渗透,已经有十多批的毕业生,接受了特殊的洗脑。
他们更加认可大汉帝国,尤其大汉帝国在不断变强的情况下,他们的这个想法就更加的强烈。
但是因为早些时候的武力镇压,他们必须要保持沉默。
然而一切,不过是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暗流罢了。
年轻人们在不断积蓄着自己的实力,只等着怨念大爆发的那一天!
可以说,到了这一刻,华夏共和国已经分裂成了两个极端,虽然还不明显,但是它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不明显,那是因为暴‘露’出來的瞬间,其中一方必然要离开历史的舞台,沒有‘阴’阳‘交’融的可能!
他们先是赚取了起义军的利益,然后在起义军有了明显的优势时,又开始和大食国国王协商,以更好的武器更多物资作为货物出售给他们,赚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有了这些好兵器的大食国正规军,在使用人海战术的情况下,果断又反压了起义军一头。而这个尺度掌握得很好,起义军仿佛随时都可以翻盘,但是又隐隐被正规军压制,使得双方不得不继续打下去。
为了掌握这个尺度,华夏工商部、财政部、参谋部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当然若非派遣的十几个特派员同样很牛.‘逼’,只怕再‘精’于计算,也很难做到这点。
但同样因为这样,大汉帝国赚到了二十几倍于正规贸易的利润,可以说在大汉帝国,谁都知道发战争财是來钱最快的一个途径了。
可以说若非工商部为了避免某一方优势过大,从而禁止更多人加入到其中,否则只怕八成以上的帝国商人,都得组建商队前往大食国进行贸易。
不过不去也沒什么,罗玛帝国、埃及国、南北蛮族、华夏共和国,甚至是刚占据的西州和天竺国,都有不错的商机,只是赚得不算太多就是了。沒关系,帝国商人比起冒险,更多人比较喜欢稳,稳定的赚取利润这种经商模式,在大汉帝国商业界还是很有市场的。
和商人一样,媒体因为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也卖得‘挺’红火的。
如今整个大汉帝国十二家报纸,除了新儒周报、养生月报这两个内容比较纯粹,指向‘性’也比较专一的报刊以外,其他的报纸纷纷开辟了异国风情专栏,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从一开始的十二张,提升到了十八张。
在异国风情专栏里面,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以及商人在那里赚取暴利的消息自然是主打,但对于罗玛帝国、埃及国的风情也有所描述。甚至动用了两个篇幅的页面,专‘门’将一些翻译成汉字的罗玛帝国和埃及国的书籍分期刊登出來,多多少少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前來阅读。
按照谢信提出的‘吞噬’二字基本要素,所有的文人墨客都知道如何疯狂的汲取其他民族的优势思想和学问,同时剔除掉一些关于政治、特定民族思想,以及可能反吞噬华夏民族的糠糟。
不得不说,外国在物理、数算方面多少有了些成果,结合华夏本土的书籍互相印证,不断提高,对于在学问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幸福满满的感觉。
而这些翻译过的书籍,经过筛选之后,大部分都存入了华夏书院的藏经阁之中。说到底第一个带头购买并且翻译的,也是谢信本人,其他书院还真的不好和谢信抢。
不过谢信也沒有打算独占,只是把原本和翻译本另外找了个区域存放。至于翻译本的复本,谁若是想要可以‘花’钱过來购买,华夏书院那是绝对欢迎的。
………………………分割线……………………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大汉帝国喜气洋洋的时候。华夏共和国境内,却是显得有点躁动不安的趋势。
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大食**火贸易的暴利。
随着华夏共和国,与大汉帝国的互市开展,不少华夏共和国的商人都从报刊上面得知了这个盛事。看着一份份有关大汉帝国,在大食赚了多少多少的报道,你叫他们就不心痒痒?!
同样都是商人,他们只能够通过几个专‘门’的互市地点,和大汉帝国进行单项‘交’易。而在他们的东方、南方和西方,万里都看不到个人烟,就算有也是很原始的部落,根本语言不通,更谈不上贸易了。
司马懿也曾经打算从中南半岛向西,但是却蓦然发现西方的极致便是大汉帝国治下的天竺国,那里镇守着国防军的劲旅,绝对不允许华夏共和国跨雷池一步。
当然司马懿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撕开一道口子,甚至占据整个印度半岛,但是他们的本土,必然会受到南下的帝**队的猛击。一个不好,就得背井离乡,从已经变得富庶的江南地区,搬迁到陌生的印度半岛去了……
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司马懿不会攻打印度半岛,他治下的那些世家大族同样不会允许他那么做!
很遗憾的是,虽然华夏共和国的总统是司马懿,而且根据新宪法的规定,这位总统的权力已经和皇帝沒什么区别了,但是涉及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直接占据了议会所有席位的世家大族,是不会允许司马懿乾纲独断的。
所以,西去不行,东南两个方向又沒有市场,华夏共和国唯一能够进行贸易的就是大汉帝国,偏偏互市就那么几个地方,经商的人一多,货物被压价就压得很厉害。
借道?当初华夏共和国**的时候,又问过大汉帝国么?!
若非是给那些仙人妖怪的面子,当然还有一些见不得光的目的,大汉帝国早就派人南下,把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全部夺回了。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商人们的情绪自然会变得躁动不安。南北经商收入的差距,更是让这些商队背后的世家非常不满。
更别说,很多商人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商会,抱怨着要想办法加快和大汉帝国的合作,以期彻底开发市场。这个言论很快被其他商会认同,最终被他们背后的世家认同。
大家都觉得,南北其实是一脉相承,本來就不该分彼此。就算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也是利益的述求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文化上还是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地方的。
早些时候,大汉帝国提出的文化方面进行合作,并且表示,只要共和国答应这点,那么互市的范围可以扩大。
司马懿觉得这会导致华夏共和国被同化,这会‘动摇国本’,所以拒绝了。实际上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为了扩大互市的范围,甚至解除互市的限制,很多世家都在考虑着要不要接受这个条例。
从各方面來看,只要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好,那么就算文化上被动一些,国民的向心力是不会动摇的。尤其若是互市开通,大家赚的钱都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那么大家也只会把这个决定,看做是共和国的良政。
谁也沒注意到,这些带头怂恿的商队,有一些实际上早已被大汉帝国给渗透,而更多的则根本就是大汉帝国派來的情报人员,也就是间谍。
潜伏数年,用兵一朝,实际上就那么简单!
最终,议会联合各界商人和集体向总统施压,就连军方的将领也开始动摇的情况下,司马懿最终选择妥协。
他承诺:允许展开文化方面的合作,但是必须以华夏共和国为主导。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杜绝被帝国化的危险!
国书递‘交’给大汉帝国,经过一番讨论,以及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
同一时间,大汉帝国边境对华夏共和国全面解锁,华夏共和国的商人,在边境领取行商证之后,可以到证件上的城市进行贸易。若是沒有这个行商证,那么不管他们去哪里,都不会有人和他们做买卖。
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悬挂共和国国旗,但是一旦被发现他们不是大汉帝国的公民,更沒有任何身份证明,那么他们会第一时间被扣押起來,所有货物作为走‘私’货全部沒收,而本人也需要南方派人过來作担保,并且支付一定罚金之后才能赎走。
如此算來,还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更要命的是,贸易的城市绝对不允许出国,甚至西州都不能前往。换言之华夏共和国除了货物不会再遭到打压以外,到头來他们的贸易对象依然只是大汉帝国。
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机会,就只能去各大城市,看看什么时候胡商前來贩卖异域商品了,到时候他们倒是可以买点东西回去销售一下。
只是这样一來,利润就薄了不少,无非就是赚个辛苦钱而已。
想要进一步的自由贸易?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合作,那就是沒问題了!
只是大汉帝国开出來的条例,让司马懿头皮发麻。
若是答应了,那么华夏共和国就会分裂成为大汉帝国的行省,虽然依然具备一定的行政**‘性’,但是华夏共和国几乎已经可以宣布亡国了。
这样的条例,只有傻子才会答应,千辛万苦**出來,谁会答应?!
反正司马懿看到了条例之后,第一时间就将其撕成了碎片。
随后仰天长啸:“大汉帝国,莫要欺人太甚!”
然而他的这声咆哮,在大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
条例很难办到吗?大汉帝国的内阁可不那么认为!
思想工作做得好吗?教书的是谁,司马懿真的明白?!
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系统,早就被大汉帝国渗透完毕。要不然早些时候的青年请愿,何以会爆发?
多年的渗透,已经有十多批的毕业生,接受了特殊的洗脑。
他们更加认可大汉帝国,尤其大汉帝国在不断变强的情况下,他们的这个想法就更加的强烈。
但是因为早些时候的武力镇压,他们必须要保持沉默。
然而一切,不过是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暗流罢了。
年轻人们在不断积蓄着自己的实力,只等着怨念大爆发的那一天!
可以说,到了这一刻,华夏共和国已经分裂成了两个极端,虽然还不明显,但是它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不明显,那是因为暴‘露’出來的瞬间,其中一方必然要离开历史的舞台,沒有‘阴’阳‘交’融的可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