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震撼
作者:迷途蔷薇 更新:2022-02-21 00:09
第243章震撼
叶宗楠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扶着他老娘,一声没吭,由着叶老太太发着心里的不痛快。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即便离得远了,叶宗楠还听到他娘在嘀咕。
送走叶老太太,叶宗楠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冷汗,狠狠地松了口气,他娘是越来越难哄了。
如果叶安宁在家,一定双手都举起大拇指,瞧瞧她爹厉害啊,胡编乱造的就把叶老太太给唬住了,难怪她也挺能唬人的,原来根在这呢!
就这样,其他几口没在的情况下,叶宗楠一个人就将叶老太太搞定了。
不过,叶宗楠很清楚,她娘还能哄一哄,最难的那一关应该是他爹,就是不知道他爹啥时候来找他了。
…………
无论是叶老爷子的找茬,还是着急养伤、暗戳戳想和叶宇枫偶遇的“马二丫”,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实施的时候,叶宇枫带着叶安宁启程出发,踏上了去灵州城的路。
上一次一家子去灵州寻找叶宇枫,走的是官道。
无论什么时候,即便现在不是动乱年代,土匪、山贼、海盗也是有的。
官道相对好走一些,安全上也更加的有保证一些。
即便叶宇枫自诩功夫了得,他也艺高人胆大,但带着小丫头,叶宇枫也没想冒险。他们不着急赶路,没必要翻山越岭的走崎岖小路。
小路虽然路程短,但不安全,路还不好走,所以这次叶宇枫赶着驴车,仍旧走的是官道。
之前一家子四口,还有两个大人,叶宗楠心疼毛驴,所以一路上,经常下来自己走。
这次就叶宇枫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加上叶安宁一个五岁的奶娃子,不担心大红拉不动他们,所以俩人一路上晃晃悠悠,悠悠哉哉的坐在驴车上慢慢的赶路。
只是再悠哉,如今已经不是那时候的四月天了,夏季到了,正午那会儿,太阳格外的烈,不说毛驴热,叶宇枫和叶安宁即便有内力,空气中的闷热,也让人受不了。
所以,叶宇枫带着叶安宁,除了日出而动、日落而息,正午的时候,也会歇上一个时辰。喂喂大红,俩人吃吃午饭,小憩一会儿。
遇到村庄,找村长家住,遇到镇子城池,进城住客栈,如果不巧正是荒郊野外,也不怕。
现在的车厢已经被叶宗楠改造过了,不仅车厢更大,暗格更多,外面的车顶上不仅加盖了茅草编的草席子,草席子下面还有油布。
平时油纸是卷起来缩在暗格里的,草席子也是卷起来被绳子拴着的。太阳晒了,可以放草席子遮阴,下的雨大了,可以放下油布。
叶宗楠真的是将这个车厢打造的风吹雨晒都不怕了。
既然有如此给力的大车厢,即便遇不到村庄城镇,在荒郊野外的时候,无论是正午,还是晚上,叶宇枫和叶安宁都可以歇息的很舒适就是了。
哦,还有一点很重要。相比较于上一次,成了精又在叶宇枫和叶安宁面前放飞了自我的毛驴大红,根本就不需要叶宇枫赶车。
只要跟它说说怎么走,一整天都不用管它,大红就能顺顺当当的自己跑路。真遇上了不确定的路口,大红还会停下来,喷喷鼻子,撂撂蹄子,表示问路。
叶宇枫和叶安宁只要待在车厢里,看看书,喝喝茶,算得上正事儿的就是打坐修炼,实在乏了,直接睡觉都行。
…………
“三哥。”
“嗯。”靠在车棱上正在看书的叶宇枫,从书中抬起头,看向刚刚睡醒的叶安宁。
“睡醒了?饿不饿?”
睡得有点迷糊,脑子还有点懵的叶安宁,一挥手,跟前多了一小摞书,往叶宇枫跟前推了推,“三哥,看这些,看了能考状元。”
叶宇枫的瞳孔骤缩,心猛地一颤,但面色没有一丝的变化,伸手接过叶安宁递过来的书册。
当看到书的内容时,叶宇枫虽然吃惊,但相比较于刚刚小丫头凭空取物的震撼,他淡定了好多。
这些书册,真的是包罗万象了。小丫头说能考状元,一点也不夸张。不说别的,就是那几本摘录的十多位状元的精彩策论,就让人侧目了。
关键是这些状元的名字,叶宇枫从未听说过。十多位状元,他一个都不知道,这就有些诡异了。
事实上,这些精彩的策论,是叶安宁自己整理的。
即便叶安宁对于政治不敏感,但被人推崇的,又有名师在旁边解析推荐,叶安宁自然就分得出好坏了。更何况,前世那么多的书,并不是白看的。
虽然华夏历史和她所处世界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朝代的名称,王朝或者是帝国的建立者,完全是不同的,但朝代的更迭,历史发展的过称中,很多事情又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比如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如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比如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因为看过一些小说,叶安宁眼界也开阔了很多,有时候叶安宁都在想,他们这里,在华夏人看来,是属于小说中的异时空,还是平行世界?
好像架空时代更准确一些,毕竟形式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因为两个不用的时空,有了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内容,叶安宁才能将那个时空的关于科举考试中的精华,整理出来,给她三哥看。
因为,往往一些政策的推行,都会体现在科举的考试中,尤其是策论。
当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经过一批又一批的选拔,最终到了写策论这一步,不得不说他们基本上算是国内顶尖的人才了。
当权者将自己想要进行的改革,以策论考题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是一种试探,试探国情,试探各方势力的反应。
另外一方面,如果学子中有人的答案正好符合了当权者的意愿,那么这位学子极有可能就是当年三甲中的一员。
同时,当权者的想法,也借由了这位学子之口,宣之于众,不管最终这个新政策是否成功的推行,起码,通过全国关注的科考,打开了一个口子。
(本章完)
叶宗楠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扶着他老娘,一声没吭,由着叶老太太发着心里的不痛快。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即便离得远了,叶宗楠还听到他娘在嘀咕。
送走叶老太太,叶宗楠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冷汗,狠狠地松了口气,他娘是越来越难哄了。
如果叶安宁在家,一定双手都举起大拇指,瞧瞧她爹厉害啊,胡编乱造的就把叶老太太给唬住了,难怪她也挺能唬人的,原来根在这呢!
就这样,其他几口没在的情况下,叶宗楠一个人就将叶老太太搞定了。
不过,叶宗楠很清楚,她娘还能哄一哄,最难的那一关应该是他爹,就是不知道他爹啥时候来找他了。
…………
无论是叶老爷子的找茬,还是着急养伤、暗戳戳想和叶宇枫偶遇的“马二丫”,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实施的时候,叶宇枫带着叶安宁启程出发,踏上了去灵州城的路。
上一次一家子去灵州寻找叶宇枫,走的是官道。
无论什么时候,即便现在不是动乱年代,土匪、山贼、海盗也是有的。
官道相对好走一些,安全上也更加的有保证一些。
即便叶宇枫自诩功夫了得,他也艺高人胆大,但带着小丫头,叶宇枫也没想冒险。他们不着急赶路,没必要翻山越岭的走崎岖小路。
小路虽然路程短,但不安全,路还不好走,所以这次叶宇枫赶着驴车,仍旧走的是官道。
之前一家子四口,还有两个大人,叶宗楠心疼毛驴,所以一路上,经常下来自己走。
这次就叶宇枫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加上叶安宁一个五岁的奶娃子,不担心大红拉不动他们,所以俩人一路上晃晃悠悠,悠悠哉哉的坐在驴车上慢慢的赶路。
只是再悠哉,如今已经不是那时候的四月天了,夏季到了,正午那会儿,太阳格外的烈,不说毛驴热,叶宇枫和叶安宁即便有内力,空气中的闷热,也让人受不了。
所以,叶宇枫带着叶安宁,除了日出而动、日落而息,正午的时候,也会歇上一个时辰。喂喂大红,俩人吃吃午饭,小憩一会儿。
遇到村庄,找村长家住,遇到镇子城池,进城住客栈,如果不巧正是荒郊野外,也不怕。
现在的车厢已经被叶宗楠改造过了,不仅车厢更大,暗格更多,外面的车顶上不仅加盖了茅草编的草席子,草席子下面还有油布。
平时油纸是卷起来缩在暗格里的,草席子也是卷起来被绳子拴着的。太阳晒了,可以放草席子遮阴,下的雨大了,可以放下油布。
叶宗楠真的是将这个车厢打造的风吹雨晒都不怕了。
既然有如此给力的大车厢,即便遇不到村庄城镇,在荒郊野外的时候,无论是正午,还是晚上,叶宇枫和叶安宁都可以歇息的很舒适就是了。
哦,还有一点很重要。相比较于上一次,成了精又在叶宇枫和叶安宁面前放飞了自我的毛驴大红,根本就不需要叶宇枫赶车。
只要跟它说说怎么走,一整天都不用管它,大红就能顺顺当当的自己跑路。真遇上了不确定的路口,大红还会停下来,喷喷鼻子,撂撂蹄子,表示问路。
叶宇枫和叶安宁只要待在车厢里,看看书,喝喝茶,算得上正事儿的就是打坐修炼,实在乏了,直接睡觉都行。
…………
“三哥。”
“嗯。”靠在车棱上正在看书的叶宇枫,从书中抬起头,看向刚刚睡醒的叶安宁。
“睡醒了?饿不饿?”
睡得有点迷糊,脑子还有点懵的叶安宁,一挥手,跟前多了一小摞书,往叶宇枫跟前推了推,“三哥,看这些,看了能考状元。”
叶宇枫的瞳孔骤缩,心猛地一颤,但面色没有一丝的变化,伸手接过叶安宁递过来的书册。
当看到书的内容时,叶宇枫虽然吃惊,但相比较于刚刚小丫头凭空取物的震撼,他淡定了好多。
这些书册,真的是包罗万象了。小丫头说能考状元,一点也不夸张。不说别的,就是那几本摘录的十多位状元的精彩策论,就让人侧目了。
关键是这些状元的名字,叶宇枫从未听说过。十多位状元,他一个都不知道,这就有些诡异了。
事实上,这些精彩的策论,是叶安宁自己整理的。
即便叶安宁对于政治不敏感,但被人推崇的,又有名师在旁边解析推荐,叶安宁自然就分得出好坏了。更何况,前世那么多的书,并不是白看的。
虽然华夏历史和她所处世界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朝代的名称,王朝或者是帝国的建立者,完全是不同的,但朝代的更迭,历史发展的过称中,很多事情又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比如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如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比如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因为看过一些小说,叶安宁眼界也开阔了很多,有时候叶安宁都在想,他们这里,在华夏人看来,是属于小说中的异时空,还是平行世界?
好像架空时代更准确一些,毕竟形式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因为两个不用的时空,有了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内容,叶安宁才能将那个时空的关于科举考试中的精华,整理出来,给她三哥看。
因为,往往一些政策的推行,都会体现在科举的考试中,尤其是策论。
当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经过一批又一批的选拔,最终到了写策论这一步,不得不说他们基本上算是国内顶尖的人才了。
当权者将自己想要进行的改革,以策论考题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是一种试探,试探国情,试探各方势力的反应。
另外一方面,如果学子中有人的答案正好符合了当权者的意愿,那么这位学子极有可能就是当年三甲中的一员。
同时,当权者的想法,也借由了这位学子之口,宣之于众,不管最终这个新政策是否成功的推行,起码,通过全国关注的科考,打开了一个口子。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