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舰队(上)
作者:酒司令    更新:2022-02-20 11:33
  松江船厂如今是日夜灯火通明,数以十万计的劳工不分昼夜拼了命一般赶制舰船组件,三四千技术娴熟的焊工分成两班六个时辰轮倒,不为别的,只为黄建国开出的巨额加班费!
  松江船厂的劳工,在金陵通往上海的火车通车之前,每天工作五个时辰,每个月有六天休息的时候,每人可得二两银子的劳务工资,现在则是每天起步六个时辰,并且取消休息日,当然这并非强制。
  以前松江船厂搞基础建设,锤炼船板及组件人力绰绰有余,安排休息日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很多劳工本着多出力多挣银子的想法去干活,可劳工富裕太多,休息几乎是强制安排,但现在不一样,十二艘海上巨舰已经轮廓初成,一艘艘停泊在船坞里面如同一只只匍匐的钢铁巨兽,让那些与造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船匠都不由惊呼叹为观止。
  黄建国眼里布满了血丝,这一年以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朱慈炯希望他能在十年之内为大明打造出一支可供远洋征伐的无敌舰队,截至今日,时间不过三年出头,按理来说,他还有的是时间,但他不甘心啊。
  梅山工业的发展之速,远远超过他的想象,随着电能的广泛运用,钢铁厂的月产量每月都在拔升,正在筹建的第三炼钢厂,规模将是第二炼钢厂的三倍,并且将初步运用转炉炼钢技术,一旦成功,其年产量将会是第一、第二炼钢厂总和的数倍之多!
  宋应星当真是个举世罕见的奇才,赵立功只是为其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便能在几年时间内相继研究出微型电机到大型异步电机,甚至于现在同步电机的研发也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至于其它如有线无线电报、发电机、焊机等小设备更是设计的越来越完善。
  以焊机为例,火车通车第一批运来的一千台焊机,在每天连续焊接十个小时的情况下,最长的一台使用寿命也没超过半个月,但随后几批,一批比一批的质量要好,如今这第四批两千台焊机,使用已经超过三个月,烧毁的总数还不超过五百台,可谓是质的进步。
  当然如今使用的焊机还是笨重的交流焊机,里面的线圈绕组重达六七十斤,整台焊机总重更是达到了一百六七十斤左右,好在数量庞大又是固定使用,否则光是转运就够头疼一阵子的了。
  黄建国很期待轻便的一只手就能拎着到处跑的直流电机早日问世,更期待氩弧焊、埋弧焊乃至龙门焊这些特种焊机的早日出现,但他更期待的是松江船厂能够早一日架设电网!
  没有电网真的很麻烦,光是一台焊机就需要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任何一名现代人都无法想象几千台焊机工作时,几千台柴油发电机供电所产生的噪音到底有多大,那真的是震耳欲聋,现在船厂的工人多多少少都有失聪现象,便是连黄建国都不例外……
  汽油、柴油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能源,提炼出来并不存在什么难度,但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人能认识到这种能源将为以后的社会带去怎样的变化,意识最多停留在汽油弹的威力要远在猛火油弹的威力之上,宋应星同样如此,他现在废寝忘食想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是赵立功为他打开的另外一扇窗……电灯!
  只是很可惜的是,后世普及千家万户的电灯,在如今这个时代拥有着无法想象的技术难点。
  灯座好解决,110伏、220伏供电都没问题,抽取提炼钨丝的技术也被攻克,甚至灯泡外壁有玻璃厂负责研制,尽管达不到赵立功所说的薄度,但也差强人意勉强也能接受,但抽取真空?还有充什么氮气、氩气?说是为了防止钨丝氧化,延长灯泡的寿命,按照赵立功的解释是在很高的温度下,钨丝是很活泼的?氮气和氩气是惰性气体?不会和钨丝发生化学反应?
  宋应星完全没听懂……
  但宋应星作为大明乃至几千年以降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又有赵立功孜孜不倦的提点和教诲,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化学反应宋应星懂一点,惰性气体是什么,钨丝为什么会活泼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真空!氮气和氩气!
  在赵立功的指导下,宋应星通过近三个月的研究终于成功合成了第一瓶氮气,尽管容量极小,但绝对算得上是化学史上的丰功伟绩,比历史上英国化学家布拉克通过反复实验研究出氮气理论提前了一百多年!
  不过仅仅攻克氮气合成难题,离制造灯泡进而让电灯问世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为此黄建国特意跑到梅山镇和赵立功大吵了一架,黄建国认为赵立功放着宋应星这么一个大才,却不去架设电网,去研究制造变压器,而是在捣鼓电灯……纯粹就是不务正业。
  赵立功也确实有点后悔,不过他和宋应星接触这几年下来,对这位古代科学狂人的性子几乎摸透了,这个时候让宋应星放下电灯去架电网绝无半分可能,于是只能梗起脖子和黄建国对吵,黄建国的松江船厂不管怎么说还是要依赖梅山工业基地才能发展,最后只能憋着一肚子鸟气,郁闷的回了上海……
  久而久之,黄建国乃至全松江船厂的工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发电机产生的噪音,甚至于到了耳边没有轰鸣声都无法入睡的地步……
  电网还要等很久才有可能架设,这一点黄建国可以等,噪音日以继夜黄建国能够忍受,但作为船舶制造专家,新世纪的尖端人才,重生大明的三人之一,黄建国对于自己远远落后于赵立功和周卫东两人实在无法忍受!
  梅山工业基地之名在大明各行各界都是如雷贯耳,不提恐怖的钢铁生产量,便是电报、蒸汽绿皮火车两样划时代的产物就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将梅山视为大明的圣地,几年前对朱慈炯每年投入梅山几千万两白银的微词言论更是早已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