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教子(下)
作者:酒司令 更新:2022-02-20 11:33
顺治自不知道额娘心里的惆怅,捏紧小拳头挥舞了一下说道:“儿臣听闻大明皇帝编练强军爱民如字,这才一扫国势之危,儿臣以后也要做一个像大明天子一样的好皇帝,来日若有机会,沙场之上再与其分个胜负。”
布木布泰正色道:“我儿切记!大明经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吏治朽败党争不断,加上连年天灾不断,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这才纷纷揭竿而起,我大清于关外崛起,萨尔浒一战歼灭大明数十万大军,才让大明耗尽元气给了境内流贼以可趁之机,如今圣武皇帝得尽民心又手握雄军,我大清侵占中原的时机已然不复存在,何况对于大明百姓来说,我大清终究是异族,天下崩塌的时候入主尚有站稳脚跟的可能,现在即便杀入关内也必遭群起而攻之,大清百万人口如何能是数千万人口的大明对手,我儿若是想要一雪前耻倾兵来攻,只怕亡国之危便在眼前啊。”
顺治嘴角动了动,看上去有些不服气。
布木布泰用手一指数里外的江心洲道:“额娘之所以说大明天子是位雄主,是因为他年纪虽少但对于大明的弊政看的比天下人都要清楚,他知道明军孱弱武将贪生怕死,所以在南下的时候收拢流民示民以恩,这些甘愿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流民不从贼乱天下,就是他们心里多多少少还对大明留有一丝念想,朱慈炯让他们活命,他们自然誓死相报。”
“但是朱慈炯更清楚的是,仅仅凭借这些流民组成的队伍,根本不可能应付大明的内忧外患,所以他苦思以后决心大力发展火器,因为只有火器能在战场上克服新兵惧战畏战心理,朱慈炯这是在赌,但是很可惜他赌成功了,一群拥有恐怖杀器的流民新军摇身一变成了虎狼,也成了大明所有敌人的噩梦,这当然也包括我们大清。”
“困扰大明的不光是军队没有战斗力,还要包括财政和吏治腐败,朱慈炯靠火器之威治了军,于是便将眼光瞄到了财政上面,大明穷吗?穷!听说贵为天子的崇祯帝身上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贵为国母的周后自己还在宫里纺纱织布,大明穷吗?也不穷,闯贼李自成入京不到一个月便从京城拷掠出七八千万两白眼,大明的百姓穷吗?是真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百姓遍地都是,真真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
“所以大明是国穷民困官商富,朱慈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开始安排人手暴打福王最后栽赃给了熊氏盐商,尽落其家财,让他度过了南下以后手中无银养民练兵的最困难时期,登基之初不管皇位未稳,以雷霆之势覆灭四镇,玄武门外两万多颗首级为的就是震慑群臣推行盐政,对于阻碍盐政施行的官商一体诛杀,使得大明国库收盐税数千万两,一举解决了财政困境。”
“随后派新军北伐,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却屯兵城下,难道真的是被你皇叔所谓的纵兵焚城屠绝百姓给吓到了?不可能!以朱慈炯的心性死多少人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他之所以让黄得功围而不攻还派人北上,是因为他从其中看到了更大的利益。”
“是为了向大清索取赎金吗?”顺治插了一句。
布木布泰笑道:“这只是表面而已,有了新盐政的支撑,大明财政已无匮乏之危,朱慈炯没有必要为了几千万两银子便放了大清猛虎,那是因为他的眼光看的太过长远,长远的即便额娘想起来都感到不寒而栗。”
顺治好奇道:“那是什么?”
“这个以后额娘会告诉你,但额娘觉得朱慈炯这个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烈的目的性,在他的眼里战争的目的不是征服,而是要让大明得到最大的好处。”
“但不管是推行爱民令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还是大力整顿吏治和推行新政,让大明财政走出困境,这些都离不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手里掌握了对其誓死效忠的数十万军队!”
“因为手里有强军,他才敢才能将他的意志彻底贯彻下去,群臣即便有心反对却无力对抗,朱慈炯让湖北河南施行了一段时间军管,清清楚楚的就是告诉群臣,没了他们还有军队,有军队他一样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然后等到新一批读书人上来,他们这些腐朽没落的官僚必将尽数被清出朝堂。”
“百官怕了,他们知道圣武天子不是好骗的,更不可能像崇祯皇帝那样任由他们摆布,所以他们认命了老实了,不想死的也都收敛了不少,因为他们知道天子手下有一直秘密队伍叫做天眼,这支队伍的渗透能力比起锦衣卫还要恐怖,因为锦衣卫好歹还有专门的衙门统一的袍服,但是天眼没有,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贩卖的行商田间的老农,甚至青楼里面的小厮都有可能是天眼的人,他们要是还敢像往常一样为非作歹欺负良善,那就是和自己的官位甚至脑袋过不去,但归根究底,天眼依旧是从近卫军中脱离出去的一支军队,而掌握这支队伍的依旧是朱慈炯。”
“儿臣明白了。”顺治若有所思得点头道:“额娘的意思是儿臣要想做一个好皇帝,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儿臣就治理不好大清,大清也永远不会是大明的对手。”
布木布泰笑着点头:“皇儿切记,不论你什么时候才能将大清的军队掌控在手,都切莫与大明为敌,尤其是圣武天子还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更是如此,圣武天子实在太过可怕,额娘不是他的对手,皇儿也不是,皇儿若是轻启战端,带给大清子民的很有可能是深重弥远的灾难,我大清再也承受不起此番入关以后带来的损失了。”
“儿臣记住了。”
布木布泰目光移向奔腾的江水,船只即将靠岸,她们母子也将踏上归途,但大清的前路到底在何方,即便睿智如她也是一片茫然。
布木布泰正色道:“我儿切记!大明经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吏治朽败党争不断,加上连年天灾不断,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这才纷纷揭竿而起,我大清于关外崛起,萨尔浒一战歼灭大明数十万大军,才让大明耗尽元气给了境内流贼以可趁之机,如今圣武皇帝得尽民心又手握雄军,我大清侵占中原的时机已然不复存在,何况对于大明百姓来说,我大清终究是异族,天下崩塌的时候入主尚有站稳脚跟的可能,现在即便杀入关内也必遭群起而攻之,大清百万人口如何能是数千万人口的大明对手,我儿若是想要一雪前耻倾兵来攻,只怕亡国之危便在眼前啊。”
顺治嘴角动了动,看上去有些不服气。
布木布泰用手一指数里外的江心洲道:“额娘之所以说大明天子是位雄主,是因为他年纪虽少但对于大明的弊政看的比天下人都要清楚,他知道明军孱弱武将贪生怕死,所以在南下的时候收拢流民示民以恩,这些甘愿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流民不从贼乱天下,就是他们心里多多少少还对大明留有一丝念想,朱慈炯让他们活命,他们自然誓死相报。”
“但是朱慈炯更清楚的是,仅仅凭借这些流民组成的队伍,根本不可能应付大明的内忧外患,所以他苦思以后决心大力发展火器,因为只有火器能在战场上克服新兵惧战畏战心理,朱慈炯这是在赌,但是很可惜他赌成功了,一群拥有恐怖杀器的流民新军摇身一变成了虎狼,也成了大明所有敌人的噩梦,这当然也包括我们大清。”
“困扰大明的不光是军队没有战斗力,还要包括财政和吏治腐败,朱慈炯靠火器之威治了军,于是便将眼光瞄到了财政上面,大明穷吗?穷!听说贵为天子的崇祯帝身上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贵为国母的周后自己还在宫里纺纱织布,大明穷吗?也不穷,闯贼李自成入京不到一个月便从京城拷掠出七八千万两白眼,大明的百姓穷吗?是真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百姓遍地都是,真真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
“所以大明是国穷民困官商富,朱慈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开始安排人手暴打福王最后栽赃给了熊氏盐商,尽落其家财,让他度过了南下以后手中无银养民练兵的最困难时期,登基之初不管皇位未稳,以雷霆之势覆灭四镇,玄武门外两万多颗首级为的就是震慑群臣推行盐政,对于阻碍盐政施行的官商一体诛杀,使得大明国库收盐税数千万两,一举解决了财政困境。”
“随后派新军北伐,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却屯兵城下,难道真的是被你皇叔所谓的纵兵焚城屠绝百姓给吓到了?不可能!以朱慈炯的心性死多少人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他之所以让黄得功围而不攻还派人北上,是因为他从其中看到了更大的利益。”
“是为了向大清索取赎金吗?”顺治插了一句。
布木布泰笑道:“这只是表面而已,有了新盐政的支撑,大明财政已无匮乏之危,朱慈炯没有必要为了几千万两银子便放了大清猛虎,那是因为他的眼光看的太过长远,长远的即便额娘想起来都感到不寒而栗。”
顺治好奇道:“那是什么?”
“这个以后额娘会告诉你,但额娘觉得朱慈炯这个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烈的目的性,在他的眼里战争的目的不是征服,而是要让大明得到最大的好处。”
“但不管是推行爱民令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还是大力整顿吏治和推行新政,让大明财政走出困境,这些都离不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手里掌握了对其誓死效忠的数十万军队!”
“因为手里有强军,他才敢才能将他的意志彻底贯彻下去,群臣即便有心反对却无力对抗,朱慈炯让湖北河南施行了一段时间军管,清清楚楚的就是告诉群臣,没了他们还有军队,有军队他一样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然后等到新一批读书人上来,他们这些腐朽没落的官僚必将尽数被清出朝堂。”
“百官怕了,他们知道圣武天子不是好骗的,更不可能像崇祯皇帝那样任由他们摆布,所以他们认命了老实了,不想死的也都收敛了不少,因为他们知道天子手下有一直秘密队伍叫做天眼,这支队伍的渗透能力比起锦衣卫还要恐怖,因为锦衣卫好歹还有专门的衙门统一的袍服,但是天眼没有,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贩卖的行商田间的老农,甚至青楼里面的小厮都有可能是天眼的人,他们要是还敢像往常一样为非作歹欺负良善,那就是和自己的官位甚至脑袋过不去,但归根究底,天眼依旧是从近卫军中脱离出去的一支军队,而掌握这支队伍的依旧是朱慈炯。”
“儿臣明白了。”顺治若有所思得点头道:“额娘的意思是儿臣要想做一个好皇帝,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儿臣就治理不好大清,大清也永远不会是大明的对手。”
布木布泰笑着点头:“皇儿切记,不论你什么时候才能将大清的军队掌控在手,都切莫与大明为敌,尤其是圣武天子还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更是如此,圣武天子实在太过可怕,额娘不是他的对手,皇儿也不是,皇儿若是轻启战端,带给大清子民的很有可能是深重弥远的灾难,我大清再也承受不起此番入关以后带来的损失了。”
“儿臣记住了。”
布木布泰目光移向奔腾的江水,船只即将靠岸,她们母子也将踏上归途,但大清的前路到底在何方,即便睿智如她也是一片茫然。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