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宋服冲击
作者:杨氏良家子    更新:2022-11-25 16:46
  除了满剌加之外,大明的旧港宣慰司在南洋还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军镇,那就是苏门答腊。
  这两座军镇成为大明旧港宣慰司在南洋的军事支柱。
  赵桓下令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把地图推了过来,对岳飞问道:“旧港宣慰司也不唯考虑经济,军事意义也非常重要。枢密院对设置军镇有什么看法?”
  提及军镇,中原人的记忆不可避免地就想到了北魏地六镇起义。
  这场惨烈浩荡的兵变起义,直接动摇了北魏的统治,给了王朝沉痛一击。
  所以对在南洋设置军镇,大宋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岳飞说道:“臣建议将军镇散开,不聚集在一处。南洋不同于北疆,其地广万里,而且各国武力相对孱弱。”
  “相较于北疆的军情,南洋需要的是部队快速抵达,而不是合兵保证战事胜利。”
  随后岳飞一指地图,说道:“枢密院的意见是将军镇分别设置在麻剌加、苏门答腊、爪哇、锡兰和南毗。”
  这几个地方其实都是中原比较熟悉的南洋要地,前三个无需多说了,那就是管控南洋的战略要地。
  锡兰就是斯里兰卡,南毗后来又叫古里国,是印地西侧的最重要港口,与锡兰正好一东一西卡住了印地的咽喉。
  这五个军镇像珍珠一样串在了丝绸之路上,海军可以沿着熟悉的航线抵达任何一处。
  在他们尽忠王事时,朝廷会通过海军几倍的增强他们对当地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但万一他们发生兵变,则会被切断航线,无法威胁中原。
  赵桓看向船长们,问道:“这几处地方卿等都去过吗?”
  韩穗一脸骄矜的表情,说道:“有些地方去过,有些地方我手下商队去过。都是些落后蛮夷之地。”
  赵桓靠在软榻上,平静的给出评价:“他们当然落后,不然王师也不会要进驻过去维持商路。朕想知道的是,当地风土人情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韩穗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说道:“这大概要分两个方面来讲。”
  赵桓在软榻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笑着说道:“很好。朕有时间有耐心,没有任何紧要琐碎之事烦心,可以听你详细的掰碎了细说。”
  韩穗说道:“这五个城市,都是中原耳熟能详的地方。朝廷或许以为这里风俗异态,不与华同。”
  “但其实远非如此简单。当地的确是有规模庞大的藩邦之人,他们符合朝廷的印象。不通礼仪,使用胡语。这些人与中原有差距,但当地都在开设经史学院,番邦之人全力学习中原文化。”
  “而且由于中原纺织业发达,又有服装之美,各种精美服饰极大的冲击了所有番邦的风俗。土司贵族、番邦豪强、大户豪商、部落酋长都对精美舒适的华服趋之若鹜。”
  “据臣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经验来看,大宋服饰在任何番邦当中都是高端、奢侈、优雅、高贵的存在。”
  这一点殿内所有人都不禁颔首。
  哪怕赵桓对此都毫不怀疑。
  要知道从汉朝开始,匈奴人就迷恋中原的丝绸衣服。
  丝绸的材质,是当下任何其他国家布匹都不能媲美的。
  而壮锦、云锦、宋锦更是高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是时代顶流。
  更关键的是,这种高级奢侈品,只有大宋能够生产。
  不论珍贵性、唯一性还是柔软、精美等各个方面,都注定了大宋的绫罗绸缎是市面上高端的象征。
  但如果只是布匹精美的话,其实没有办法形成华服的推广。
  土司、番邦可以将布匹买回去制作成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像南洋的蛮服、波斯的长袍、西方人的礼服。
  所以必须有强大无比的软实力。
  而这一点,大宋恰恰处于巅峰。
  大宋朝的美学,简直是中原五千年之极致。
  尤其大宋最流行的“极简美学”,世所公认,领先世界千年。
  宋瓷冰裂纹,赵桓每次看到都会有种美到惊心动魄的感觉,简直是艺术的升华,人间的美好,视觉的盛宴,哪怕千年后,对其复制、学习亦层出不穷。
  宋服更是号称“韵者,美之极”。以至于后世复刻了宋朝服饰的电视剧,掀起了千年后一个时代对宋朝美学的讨论。
  宋风雅韵,诗意书香,简直美得如诗如画。
  大宋朝军事实力如何先不提,那是皇帝膝盖软导致的,但文化软实力真的是强到了极致。
  所以后世评价:“诸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靖康年间,本就是大宋文化的巅峰,宋服发展到了极致,以恬静之色,整体清淡、柔和、典雅,给人一种端庄之美。
  而赵桓的穿越,使这种高雅文艺风气没有摧折,经过了建业年间盛世的不断渲染,宋服彻底达到了亘古未有的地步。
  必须要承认,所有文明对美学的审美都会相互借鉴的。
  由于文明交流,大宋的许多审美中都借鉴了阿拉伯人那边的某些符号。
  汲取文明养分,从来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取其精华,是一个开放文明最自信的体现。
  连阿拉伯人的美学都能影响大宋,就可以推断出大宋的美学在向外交流中会怎样影响其他民族。
  说客气点那是影响深远。说的严谨一点,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冲击了当地的一切民风民俗。
  很多番邦直接就放弃了自己的本民族服饰,全民都趋之若鹜的换上了大宋服饰。
  这一幕曾经在辽朝、在金朝、在高丽、在越南大范围的上演过一次,他们都是在与大宋的交流中逐渐一批一批的遗弃了自己本民族的服饰。
  这也是不是什么强制性的事情,就是百姓觉得邻居穿上了美丽的宋制华服,再看看自己身上丑陋的服饰,下一次扯布裁衣时,就换上了宋制服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四海六合八荒都贯之皆准的道理。
  所以曾经在中原周围发生的一幕迅速跟随着大宋影响力的增强,向外围继续扩散。
  这导致很多番邦境内,百姓穿着打扮跟中原完全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