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英雄虎威
作者:余耀华 更新:2021-11-05 01:44
1、正阳初捷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统一天下。高平之役,是一场被动的战争,那是被北汉逼的,不打不行。后周此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主动出击,是柴荣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南征北讨。
柴荣要征服的第一个敌国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称霸一方,一向与后周为敌,威声很大。柴荣要除掉这个劲敌,决定御驾亲征。
显德二年(955年)十月,柴荣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选择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是淮南。
淮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国土,柴荣挥师南下,就是想将淮南收归周室所有。
柴荣下诏,拜李谷、司空赵弘殷为正副行营都部署;李重进、韩令坤为正副先锋;赵匡胤为侍卫都指挥使,跟随在柴荣左右;范质辅理国政,高怀德监军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后更名为李景),得知周世宗御驾亲征,命朝中大将刘彦贞为统兵节度使,刘仁赡为清淮节度使,领兵五万,迎战周军。
周与南唐两国的军队,在正阳相遇。
按常规战法,两军都是远道而来,先要安营扎寨,解决吃住的问题,然后再列阵开战。
周军先锋李重进骁勇善战,打仗的时候,经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领先头部队赶到正阳,见唐军迎面而来,不待对方稳住阵脚,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军队发起猛烈进攻。
南唐主帅刘彦贞,没有预料到周兵会来这一手,猝不及防,阵脚顿时大乱,刚交上火,唐军便溃败而逃,混战之中,刘彦贞被乱军所杀。三军没了主帅,这个仗就没得打的了。
赵匡胤见前军打了胜仗,率兵随后跟进,正碰上溃退中的唐将何延锡,赵匡胤也不答话,挥动手中蟠龙棍,拍马冲上前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打。何延锡被赵匡胤的气势镇住了,未曾交战,便已心中发慌,刚一交锋,便手忙脚乱,只三五个回合,便被赵匡胤一棍扫落马下。赵匡胤跳下马,抽出腰间佩剑,取下何延锡的首级。
刘仁赡见顷刻之间便丧失了两员上将,慌忙收拾残兵,连夜逃往寿州,火速派人赶赴金陵,向李璟告急。
前军战败,南唐举国震惊。李璟慌忙命令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等人,率领十万人迎敌。
2、偷袭清流关
清流关
皇甫晖、姚凤两人见周兵来势汹汹,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迎战,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坚守不出。
清流关在滁州西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山涧中水流湍急,地形十分复杂,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口。皇甫晖、姚凤率十万大军到了清流关后,便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他要凭清流关这道天然屏障,据险而守,将周兵挡在关外,阻遏周军前进。
据险而守,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周兵要向纵深发展,清流关是必经之地,过不了清流关,这个仗就别打了。
周军探子将侦察到的敌情报回周营。柴荣见唐兵驻险而守,召集众将商议攻关之策,大家讨论了半天,一时都想不出好的破敌之策,柴荣眉头不展,气色有些不大好看。
赵匡胤出征之时,只是柴荣驾前的殿前都指挥使,带领警卫人员跟在皇上身边,负责保卫皇上,不必上前线冲锋陷阵。地位相当优越,但建立战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也少了一些。赵匡胤是那种要表现自己的人,他见主子着急,又没有人站出来替皇上分忧,觉得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于是挺身而出,主动向柴荣请战,请柴荣拨给他二万兵马,并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拿下清流关。
柴荣摇摇头说:“你虽然作战英勇,但也不能说大话,朕听说清流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皇甫晖、姚凤两人也是南唐名将,不是善与之辈。清流关是块硬骨头,要想拿下清流关,实在是太难了。”
“清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是不错。”赵匡胤分析道,“如果说皇甫晖、姚凤两人是南唐名将,恐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依你看,他们两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柴荣来了兴趣,似乎是要探讨一下敌将的能耐。
赵匡胤不屑地说:“据臣观察,皇甫晖、姚凤不过是酒囊饭袋,徒有虚名罢了。”
“何以见得?”柴荣似乎并不相信。
“清流关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赵匡胤说道,“如果二人是英勇善战之人,手握十万大军,为何不出关作战,反而要做缩头乌龟,躲在关内不出来。这分明就是怯战。”
柴荣见说得有些道理,反问道:“你有何破敌之策?”
赵匡胤冷静地说:“兵法上说,不能力敌,咱就智取,臣准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杀他个措手不及,定能收到奇效。”
赵匡胤的建议与柴荣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顾有些臣子的反对,立即拨兵二万,命赵匡胤为上帅,率兵前去攻打清流关。
赵匡胤终于当了主帅,不过,这个主帅是讨来的。
赵匡胤率领二万兵马,连夜出兵,为了不使敌人发现行踪,他命令部队人禁口,马衔枚,一路上悄无声息,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黎明时分,悄无声息地逼近清流关。赵匡胤一声令下,周兵全都潜伏在关下。
清流关的唐军,此时还在睡梦之中,他们哪里料到周军已经埋伏在关下。待到雄鸡报晓,旭日东升之时,照例打开关门,派出小队骑兵出关刺探军情。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开关之时,就是周兵破关之际。
唐军守关的兵士伸着懒腰,慢腾腾地打开关门,高声大叫,探马快快出关。哪知刚将关门打开一半,突然闯进一员周将,手起刀落,将开关门的守兵和准备出关的侦骑砍瓜切菜般连杀几人,其余守军见敌人从天而降,情知不妙,一齐涌上前来,欲关上关门。
唐兵的动作还是迟了一步,大批的周兵,已经一窝蜂似的涌进关,他们人人争先,个个恐后,迅速控制了关门。
那些守关的兵卒和准备出关的骑兵,以为是飞将军从天而降,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立即四处逃窜。
皇甫晖、姚凤两个人刚刚起床,突然听到外面沸沸扬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忙披衣出门察看,见到处都是周兵,顿时吓得目瞪口呆。
皇甫晖果然是唐朝名将,脑袋瓜子转得快,飞步跑出屋,跨上战马,猛抽几鞭,向东绝尘而去。什么清流关呀!军队呀!都不是他此时要想的问题,他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快快逃命,若是迟了,就要到阎罗王那里报到去了。
姚凤虽然慢了一步,但较皇甫晖也差不到哪里去,跨上战马,跟在皇甫晖后面,急急如丧家之犬,一路绝尘而去。
可怜十万唐兵,刚开战就没了主帅,被周兵砍瓜切菜般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那腿脚快的侥幸逃脱,跟着他们的逃跑将军向滁州溃退了。
3、攻克滁州
滁州城
皇甫晖、姚凤仓皇逃回滁州城,回头一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战旗猎猎,大队周兵跟在屁股后面,漫山遍野,似旋风般追杀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下了同一个命令:撤去吊桥。
滁州城外的壕沟虽然不像河流那样宽阔,但也有七八丈宽。皇甫晖、姚凤以为,凭这壕沟之水,总能将周兵挡在滁州城外。
其实,这两个人也太天真,想那铜墙铁壁般、据险而建的清流关尚且被周兵视若无物,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这小小的护城壕沟岂能阻挡得了周兵的进攻?
滁州城的吊桥刚刚撤除,赵匡胤率领的大队人马就赶到了。赵匡胤见唐兵撤去吊桥,站在壕沟边冲着对岸大声喊道:“铜墙铁壁似的清流关都挡不住周军,小小的壕沟难道能保住尔等性命吗?”
赵匡胤见对岸的唐兵不答话,命士兵们让开道,将坐骑后退百步,然后在马屁股上猛抽几鞭,那一骑青鬃玉兔马忽地腾空而起,竟如天马行空般一跃跳过了壕沟,不沾泥,不带水,安安稳稳地到了壕沟对岸,赵匡胤犹如天神般,安然骑在马上。
城上的唐兵看到周将如此神勇,惊得目瞪口呆。
赵匡胤深谙带兵之道,他知道,指挥千军万马打仗,要的是士兵的勇气,而士兵的勇气,是靠指挥官调动起来的,指挥官调动士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下达命令,这是用嘴巴说出来的;一种是身先士卒,这是用行动向士兵传达一种进攻的信息。在战场上,第二种方法有时比第一种方法来得更直接,更能鼓舞士气。他跃马过壕沟,果然把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周兵见主帅如此神勇,叫好之声震耳欲聋,随后众军纷纷跳进壕沟,凫水到对岸。
皇甫晖、姚凤见赵匡胤如此神勇,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带兵退入滁州城,然后关闭城门,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赵匡胤命令兵士在滁州城四面架起云梯,轮班发起进攻。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忽听城上有人大叫:“请周将答话。”
赵匡胤抬头望去,见城上喊话之人正是唐军主将皇甫晖,也大声喊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迟了,我可要破城了!”
“你就是赵匡胤吗?”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赵匡胤就是我。”
皇甫晖站在城墙上大声说:“我与你今日无仇,往日无冤,今日之战,只不过是各为其主。你偷袭了清流关,又穷追到滁州,未免欺人太甚。大丈夫如果有本事,咱就真刀真枪地杀一场,何必做那偷鸡摸狗的勾当?”
赵匡胤喊道:“说了半天,你到底要怎样,我可没时间听你啰嗦。”
皇甫晖大声说:“有种你就暂停攻城,将兵马退出一箭之地,我带兵出城,列成阵势,我与你单挑,刀对刀,枪对枪,杀他个痛快,如果我败了,滁州城就是你的,你敢吗?”
“此话当真?”赵匡胤追问一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赵匡胤大笑道:“不管怎么样,滁州城都是我囊中之物,我也不怕你移到哪里去。既然这样,我就停止攻城,等你整军出城与我一决雌雄,赌个你死我活,也叫你死而无憾。”说罢,传令周兵退后一箭之地,等候唐兵出城厮杀。
皇甫晖下城墙与姚凤商量,姚凤说道:“你我不如并驾齐出,杀他个措手不及,纵然捉不到赵匡胤,也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叫他不敢正视滁州城。”
约过了半个时辰,城门果然洞开,从城内涌出许多唐兵,皇甫晖、姚凤两人并驾冲在最前面,不待列阵,直接向周阵冲了过来。
赵匡胤正等得不耐烦,见城门洞开,一队唐兵蜂拥而出,突然催动坐下青鬃玉兔马,快如闪电般杀上前去,后面数百名精兵及时跟进。
这叫什么?兵法里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看来赵匡胤真的很懂兵法,清流关偷袭,用的是出其不意,滁州城又是不打招呼,冲上去就杀。仍然是出其不意。赵匡胤用兵,果然不同凡响。
皇甫晖本想杀赵匡胤个措手不及,不想他们还没有出手,反让赵匡胤他们先来了这一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肩膀上早就挨了一棍,疼痛难忍,啊呀大叫一声,摔落马下。跟在赵匡胤马后的周兵,见敌将被挑落马下,立即有人冲上前去将皇甫晖摁住,抽出随身带好的绳索,把皇甫晖捆了个结结实实,押回周阵中去了。
姚凤见自己的同伴刚一交手,便被敌人活捉去了,立即拍马来救,不想赵匡胤拍马迎了上来,马到人到,人到棍到,只见赵匡胤使了个横扫千军式,一棍扫了过来。姚凤见赵匡胤来势汹汹,哪里敢迎,慌忙使了招铁板桥的功夫,头是避过了铁棍,腿脚就露出来了,赵匡胤这一棍,并没有用尽全力,见姚凤使了招铁板桥的功夫,手中的铁棍顺势一拐弯,扫在姚凤的腿上,姚凤一个倒栽葱,摔下马来。他的下场比皇甫晖也强不到哪里去,同样是被周兵生擒活捉去了。
主将被擒,唐兵群龙无首,大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凭赵匡胤的虎威,没有费多大的力气,滁州城一战而下。
赵匡胤率军入了滁州城,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派人押解俘虏,去向周世宗报捷。
偷袭清流关,攻克滁州城,这是赵匡胤第二次立下大功。
4、赵普治事
周世宗柴荣接到赵匡胤的献俘和捷报,高兴得不得了,一面摆酒庆功,一面派遣翰林院学士窦仪到滁州,将赵匡胤缴获的战利品登记造册,收藏入库。
窦仪来到滁州,向赵匡胤传达了圣旨。赵匡胤带人将滁州城府库储存的军械、民用物资以及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进行全面清点,办完手续、移交完毕之后,赵匡胤叫人从仓库里取出一些绸缎、布匹,准备带走。
窦仪上前阻止道:“将军,这可不行。”
赵匡胤不解地问:“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为何不能拿?”
窦仪说:“将军初破滁州,这些东西随便调遣,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人敢说个不字,谁要是阻拦,那就是放屁,你打他几个耳光,白打,没话说。”
“那不就得了?”赵匡胤以为没事了,转身欲离去。
“现在可不行!”窦仪制止道,“现在这些物资,你就不能随便拿。”
“为什么?”
窦仪道:“如今,这些物资已经登记造册,登记造册后,就是入了国库,国库的物资,是朝廷的物资。要动用这些物资,必须经皇上批准,没有皇上的圣旨,谁也不能动这些物资,请将军不要见怪。”
“啊!”赵匡胤闻言,如梦初醒,不但毫不动怒,反而谢道,“窦学士言之有理,赵匡胤知错了。”
赵匡胤果非常人,闻错即改,这才是做大事者的风范。
正当赵匡胤在滁州城整顿军务的时候,周世宗经宰相范质举荐又给他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姓赵,名普,字则平。
赵普是个重要人物,不过,此时的赵普,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家伙,他日赵匡胤受禅做皇帝,赵普有策划之功;宋朝开国之后,他是两朝元老,做了掌权太师,封爵魏国公。这些都是后话。
赵普祖籍幽蓟,因避战乱,举家从幽蓟搬迁到洛阳。他与赵匡胤早就相识,而且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当年的洛阳城,赵匡胤声名远播,那一班少年,都以能与赵匡胤做朋友为荣,赵普,就是那众多少年当中的一个。只不过赵匡胤是以武功见长,赵普则是一个文弱书生。
在此之前,赵普在永兴节度使刘词手下做幕僚,刘词死后,遗表把他举荐给周世宗,表中说赵普是个有用之才,请柴荣收留他。现在,经宰相范质再次举荐,赵普被柴荣以军事判官的身份派到滁州来,任务是协助赵匡胤管理州政。
赵普来到滁州后,与赵匡胤是旧友相逢。故人相见,两人格外高兴,坐下来便海侃起来。赵普本来就很有才华,加之有做幕僚的阅历,谈到如何治理州政,都是经验之谈。他所说的事情,好像都是信手拈来,但对于赵匡胤来说,都是一些新鲜事,赵匡胤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对赵普就格外地高看一眼了。
自古以来,再勇猛的武将,在战场上充其量就是一个杀人机器,如果有更高的志向,就得有文人的辅佐,如果这个武将有足够的分量,辅佐的文人又有足够的智谋,这个杀人机器就有可能变为圣人。赵匡胤此时是不是有想成为圣人的志向不好说,但赵普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有足够智谋的文人。赵普投在赵匡胤麾下后,使赵匡胤在某种程度提高了一个档次,这种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人们都说,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这话一点不假。以前的赵普,也是一个幕僚,但少有显露才华的机会。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机会,哪怕是给他一点机会,其光就会喷薄而出。赵普似乎就是这样一块金子,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发出光彩。
赵匡胤命令进驻滁州城后,命令部下大举清乡,兵士们在清乡过程中抓到了一百多名盗匪,照律论罪,盗匪当斩。赵匡胤也是这样做的,下令将抓到的盗匪,统统推到菜市口去斩首示众。
赵普对赵匡胤的处理很不满意,认为这是滥杀无辜,抗议道:“抓到这么多盗贼,应该先审讯,然后定罪。事情还没有审问明白,就这么武断地将他们推出去斩首示众,倘若是诬良为盗,抓错了人,岂不是草菅人命吗?”
赵匡胤笑着对赵普说:“你这可是书生之见,儒腐到家了。这里的人民,都是我的俘虏,我赦免了他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如今,这些人不但不感恩,反而要去做盗贼,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不杀不足以泄我心头之恨。”赵匡胤一摆手,“杀了!杀了!以儆效尤。”
赵普继续抗争说:“明公胸怀大志,志在统一中原,应该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襟怀,为何有此鸡肠狗肚般的见识呢?南唐是敌国,应该讨伐,可南唐的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也是中原百姓的一部分,怎么可以遗弃这些人,将百姓看成俘虏呢?王道,要行仁政,否则,不足以行王道。请明公三思而行!”
赵普在这里,隐隐约约将赵匡胤视为行王道的天子。足见,赵普也是一个识人之人。
赵匡胤听了赵普的一席话,也是大启圣聪,茅塞顿开,由于刚才把话说满了,一时还改不过口来,一甩手道:“你如果不怕麻烦,自己审问去吧!”
赵普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将那百余人,一个一个地审讯,除了五个人真的有盗窃行为外,其余众人既无人证,也无物证,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被那些清乡的士兵,像捉小鸡似的一股脑抓进来的。于是,他将这个情况向赵匡胤作了汇报,赵匡胤并不糊涂,见赵普审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听从了他的建议,除将那几个确实犯赃之人定罪之外,无罪之人全部释放回家。
乡民们原以为这次被抓必死无疑,岂料赵匡胤办事公正,查明事实之后,将无罪之人全部释放,真是惊喜异常,他们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情广为传颂,将赵匡胤视若神灵一般。
赵匡胤从这件事中尝到了甜头,从心里佩服赵普的先见之明。从此以后,他对赵普是格外地器重,大事小事,只要是有事,凡有疑问的,都要找赵普商量商量。那赵普也是格外地尽忠,每次都是精心筹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的合作,很是愉快。
赵匡胤本来就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又得到赵普的辅佐,声望与日俱增。
5、扬州告急
忽然一天,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率兵来到滁州。当时已是半夜时分,城门早已关闭。赵弘殷令士兵在城下大声呼叫开城。
赵匡胤听说父亲到了,亲自登城,对父亲说,你我虽然是父子至亲,但城门是王事,现在还没有到开城门的时候,孩儿不敢废王事、开城门迎接父亲,请父亲原谅。
赵弘殷见儿子说得有理,没有强求,命令部下在城外驻扎一夜。直到第二天开城门时,赵匡胤才将赵弘殷迎进城。
滁州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更是讴颂赵匡胤奉公无私。
父子二人分别了好久,此时在滁州聚首,自然是高兴非常。谁知乐极生悲,赵弘殷来到滁州不久,竟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赵匡胤尽人子之道,日夜侍奉在侧,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做得格外尽心。有子如赵匡胤,赵弘殷真是三生有幸啊!
扬州
扬州是赵弘殷刚离开不久的地方。这时,突然从那里传出警报。
原来,赵匡胤攻下滁州之后,赵弘殷、韩令坤奉世宗之命,攻克了扬州,随后进攻泰州一带。唯寿州因刘仁赡守备森严,久攻不下。但周军的声威已经打出来了。
清流关、滁州、扬州连连失守,金陵城一片惊慌。
南唐皇帝李璟见形势危急,知道再打下去有丧国的危险,于是,他派遣两位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请和,献御服茶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百两、缯锦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并愿意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请求周世宗罢兵。
钟谟、李德明来到寿州城外,请求朝见周世宗。
周世宗听说钟谟、李德明二人素有口才,决定要在气势上先压压这两个人,他命令军队排好阵式,然后召见。二人进来后,柴荣不待他们开口,劈头盖脸地质问道:“你们的主子自称是唐室后裔,就应该知道礼仪,南唐与周仅一河之隔,你们从来没有派使者前来修好,反而要长途跋涉去与契丹人结盟。丢开自己人不交,却臣服于番邦,这礼仪在哪里?”
钟谟、李德明自知理亏,跪在地上只是磕头赔礼,不敢抬头。
柴荣冷笑一声道:“现在想来说我罢兵吗?我却不是六国那起蠢皇帝,岂是你们借着口舌所能移动我的心志的!回去告诉李璟,叫他亲自来见朕,再拜谢过,便没有事了。不然的话,朕想到金陵去看一看,借金陵府库的钱粮犒劳我的将士,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君臣要后悔就来不及了。”
钟谟、李德明见周世宗把门都关死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无奈地从地上爬起来,灰溜溜地返回了金陵,向李璟作了汇报。
强兵压境,南唐是斗不过后周的,李璟见周世宗不愿休兵,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再增加请降的砝码,派李明德、孙晟再到寿州拜见世宗,开出的条件是:自请削去帝号,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今后每年向周进贡金帛百万,请求罢兵。
对于一代国君来说,开出丧权辱国、割土称臣的条件,已经是彻底地认输了。
柴荣出兵淮南,就是要夺取淮南。如今,李璟自愿削去帝号,割土称臣,已经达到了柴荣出征淮南的目的。额外的还有金帛百万的岁贡,这是意外之财,条件确实很诱人。但是,柴荣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周军节节胜利,士气正旺,淮南的大部分土地已在掌握之中。不管你李璟愿意不愿意,淮南大部分土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此时,他的胃口更大了,不仅要得到江淮,还想尽得江北之地。于是,他仍然没有答应李璟开出的条件。
李璟见求和不成,很失望,也很无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自己想了几天,又叫群臣也动脑子想,可叹的是,李璟没有想出办法,群臣也无法可想,他一咬牙说,拼了吧!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一条生路,否则,就要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这是一条绝路,只要还有一点办法,谁也不会走这条路,除非他是个傻子。
李璟当然不是傻子,他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李璟挑选了六万精兵,命令他的亲弟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向江北进发,杀奔扬州,要与周军来一个鱼死网破。
扬州本来就是南唐的地盘,与六合镇相隔仅百里之遥,两地同为江北要塞。
赵弘殷奉周世宗之命,率军从南唐手中夺取扬州之后,将扬州交给韩令坤镇守,他自己西行去了滁州。
韩令坤镇守扬州,手下有二万人马,得知南唐六万大军来犯,敌强我弱,寡不敌众。他一面派人飞骑向周世宗求援,一边准备弃城西逃。
柴荣接到韩令坤的军报,焦急万分,如果扬州失守,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此前所取得的战果也要付之东流。
危急关头,柴荣想到了赵匡胤,他命令赵匡胤火速带领二千人马,赶往扬州西北的六合,任务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从扬州溃退的周军,保住扬州;二是选择战机,攻打唐军,遏制唐军猛烈进攻的势头。
唐兵六万,赵匡胤率兵二千,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柴荣又一次把赵匡胤推上了风口浪尖。
赵匡胤接到命令,可就犯难了,为什么?圣旨已到,君命难违;扬州告急,好友韩令坤就在扬州,朋友之义,不能见死不救;而他的父亲此刻却卧床不起。
为人臣者要尽忠,为人友尽者要尽义,为人子者要尽孝。几件事凑到一块,赵匡胤不知道到底怎么办。
正在赵匡胤徬徨之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谁呀?赵普,这个人有主意,找他商量商量,说不定会有好办法。
赵普还真不含糊,他慷慨陈词:“君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朋友有难,不能不救,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你去吧!赶快率兵赶到六合。”
“我父亲呢?”赵匡胤无奈地说,“他还卧床不起,我走了,谁照顾他呀?老父病重不起,做儿子的却要远离,这是不孝呀!”
赵普拍拍胸脯说:“有我呀!你姓赵,我也姓赵,我们是同宗,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交给我吧,我替你尽人子之道。什么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全都交给我了,我会像你一样,侍候你的父亲。”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难为情地说。
赵普反问道:“怎么不可以?”
赵匡胤见赵普态度坚决,加之这也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连忙单膝着地一拜道:“承蒙仁兄替我尽孝,从今以后,咱们就情同手足,誓不相负。”
赵普纵身跃到一边,笑着说:“情同手足,我是求之不得,这一拜,我可经受不起。”
想必赵普也知赵匡胤有天子相,故意巴结于他?这样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不过,赵普急人之所急,倒真的是很不容易。
赵匡胤也不再谦让,命赵普留守滁州,并将公私各项事务一并交托给他。他自己率领二千精锐之师,日夜兼程,赶往六合。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统一天下。高平之役,是一场被动的战争,那是被北汉逼的,不打不行。后周此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主动出击,是柴荣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南征北讨。
柴荣要征服的第一个敌国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称霸一方,一向与后周为敌,威声很大。柴荣要除掉这个劲敌,决定御驾亲征。
显德二年(955年)十月,柴荣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选择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是淮南。
淮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国土,柴荣挥师南下,就是想将淮南收归周室所有。
柴荣下诏,拜李谷、司空赵弘殷为正副行营都部署;李重进、韩令坤为正副先锋;赵匡胤为侍卫都指挥使,跟随在柴荣左右;范质辅理国政,高怀德监军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后更名为李景),得知周世宗御驾亲征,命朝中大将刘彦贞为统兵节度使,刘仁赡为清淮节度使,领兵五万,迎战周军。
周与南唐两国的军队,在正阳相遇。
按常规战法,两军都是远道而来,先要安营扎寨,解决吃住的问题,然后再列阵开战。
周军先锋李重进骁勇善战,打仗的时候,经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领先头部队赶到正阳,见唐军迎面而来,不待对方稳住阵脚,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军队发起猛烈进攻。
南唐主帅刘彦贞,没有预料到周兵会来这一手,猝不及防,阵脚顿时大乱,刚交上火,唐军便溃败而逃,混战之中,刘彦贞被乱军所杀。三军没了主帅,这个仗就没得打的了。
赵匡胤见前军打了胜仗,率兵随后跟进,正碰上溃退中的唐将何延锡,赵匡胤也不答话,挥动手中蟠龙棍,拍马冲上前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打。何延锡被赵匡胤的气势镇住了,未曾交战,便已心中发慌,刚一交锋,便手忙脚乱,只三五个回合,便被赵匡胤一棍扫落马下。赵匡胤跳下马,抽出腰间佩剑,取下何延锡的首级。
刘仁赡见顷刻之间便丧失了两员上将,慌忙收拾残兵,连夜逃往寿州,火速派人赶赴金陵,向李璟告急。
前军战败,南唐举国震惊。李璟慌忙命令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等人,率领十万人迎敌。
2、偷袭清流关
清流关
皇甫晖、姚凤两人见周兵来势汹汹,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迎战,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坚守不出。
清流关在滁州西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山涧中水流湍急,地形十分复杂,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口。皇甫晖、姚凤率十万大军到了清流关后,便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他要凭清流关这道天然屏障,据险而守,将周兵挡在关外,阻遏周军前进。
据险而守,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周兵要向纵深发展,清流关是必经之地,过不了清流关,这个仗就别打了。
周军探子将侦察到的敌情报回周营。柴荣见唐兵驻险而守,召集众将商议攻关之策,大家讨论了半天,一时都想不出好的破敌之策,柴荣眉头不展,气色有些不大好看。
赵匡胤出征之时,只是柴荣驾前的殿前都指挥使,带领警卫人员跟在皇上身边,负责保卫皇上,不必上前线冲锋陷阵。地位相当优越,但建立战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也少了一些。赵匡胤是那种要表现自己的人,他见主子着急,又没有人站出来替皇上分忧,觉得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于是挺身而出,主动向柴荣请战,请柴荣拨给他二万兵马,并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拿下清流关。
柴荣摇摇头说:“你虽然作战英勇,但也不能说大话,朕听说清流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皇甫晖、姚凤两人也是南唐名将,不是善与之辈。清流关是块硬骨头,要想拿下清流关,实在是太难了。”
“清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是不错。”赵匡胤分析道,“如果说皇甫晖、姚凤两人是南唐名将,恐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依你看,他们两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柴荣来了兴趣,似乎是要探讨一下敌将的能耐。
赵匡胤不屑地说:“据臣观察,皇甫晖、姚凤不过是酒囊饭袋,徒有虚名罢了。”
“何以见得?”柴荣似乎并不相信。
“清流关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赵匡胤说道,“如果二人是英勇善战之人,手握十万大军,为何不出关作战,反而要做缩头乌龟,躲在关内不出来。这分明就是怯战。”
柴荣见说得有些道理,反问道:“你有何破敌之策?”
赵匡胤冷静地说:“兵法上说,不能力敌,咱就智取,臣准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杀他个措手不及,定能收到奇效。”
赵匡胤的建议与柴荣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顾有些臣子的反对,立即拨兵二万,命赵匡胤为上帅,率兵前去攻打清流关。
赵匡胤终于当了主帅,不过,这个主帅是讨来的。
赵匡胤率领二万兵马,连夜出兵,为了不使敌人发现行踪,他命令部队人禁口,马衔枚,一路上悄无声息,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黎明时分,悄无声息地逼近清流关。赵匡胤一声令下,周兵全都潜伏在关下。
清流关的唐军,此时还在睡梦之中,他们哪里料到周军已经埋伏在关下。待到雄鸡报晓,旭日东升之时,照例打开关门,派出小队骑兵出关刺探军情。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开关之时,就是周兵破关之际。
唐军守关的兵士伸着懒腰,慢腾腾地打开关门,高声大叫,探马快快出关。哪知刚将关门打开一半,突然闯进一员周将,手起刀落,将开关门的守兵和准备出关的侦骑砍瓜切菜般连杀几人,其余守军见敌人从天而降,情知不妙,一齐涌上前来,欲关上关门。
唐兵的动作还是迟了一步,大批的周兵,已经一窝蜂似的涌进关,他们人人争先,个个恐后,迅速控制了关门。
那些守关的兵卒和准备出关的骑兵,以为是飞将军从天而降,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立即四处逃窜。
皇甫晖、姚凤两个人刚刚起床,突然听到外面沸沸扬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忙披衣出门察看,见到处都是周兵,顿时吓得目瞪口呆。
皇甫晖果然是唐朝名将,脑袋瓜子转得快,飞步跑出屋,跨上战马,猛抽几鞭,向东绝尘而去。什么清流关呀!军队呀!都不是他此时要想的问题,他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快快逃命,若是迟了,就要到阎罗王那里报到去了。
姚凤虽然慢了一步,但较皇甫晖也差不到哪里去,跨上战马,跟在皇甫晖后面,急急如丧家之犬,一路绝尘而去。
可怜十万唐兵,刚开战就没了主帅,被周兵砍瓜切菜般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那腿脚快的侥幸逃脱,跟着他们的逃跑将军向滁州溃退了。
3、攻克滁州
滁州城
皇甫晖、姚凤仓皇逃回滁州城,回头一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战旗猎猎,大队周兵跟在屁股后面,漫山遍野,似旋风般追杀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下了同一个命令:撤去吊桥。
滁州城外的壕沟虽然不像河流那样宽阔,但也有七八丈宽。皇甫晖、姚凤以为,凭这壕沟之水,总能将周兵挡在滁州城外。
其实,这两个人也太天真,想那铜墙铁壁般、据险而建的清流关尚且被周兵视若无物,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这小小的护城壕沟岂能阻挡得了周兵的进攻?
滁州城的吊桥刚刚撤除,赵匡胤率领的大队人马就赶到了。赵匡胤见唐兵撤去吊桥,站在壕沟边冲着对岸大声喊道:“铜墙铁壁似的清流关都挡不住周军,小小的壕沟难道能保住尔等性命吗?”
赵匡胤见对岸的唐兵不答话,命士兵们让开道,将坐骑后退百步,然后在马屁股上猛抽几鞭,那一骑青鬃玉兔马忽地腾空而起,竟如天马行空般一跃跳过了壕沟,不沾泥,不带水,安安稳稳地到了壕沟对岸,赵匡胤犹如天神般,安然骑在马上。
城上的唐兵看到周将如此神勇,惊得目瞪口呆。
赵匡胤深谙带兵之道,他知道,指挥千军万马打仗,要的是士兵的勇气,而士兵的勇气,是靠指挥官调动起来的,指挥官调动士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下达命令,这是用嘴巴说出来的;一种是身先士卒,这是用行动向士兵传达一种进攻的信息。在战场上,第二种方法有时比第一种方法来得更直接,更能鼓舞士气。他跃马过壕沟,果然把将士们的士气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周兵见主帅如此神勇,叫好之声震耳欲聋,随后众军纷纷跳进壕沟,凫水到对岸。
皇甫晖、姚凤见赵匡胤如此神勇,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带兵退入滁州城,然后关闭城门,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赵匡胤命令兵士在滁州城四面架起云梯,轮班发起进攻。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忽听城上有人大叫:“请周将答话。”
赵匡胤抬头望去,见城上喊话之人正是唐军主将皇甫晖,也大声喊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迟了,我可要破城了!”
“你就是赵匡胤吗?”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赵匡胤就是我。”
皇甫晖站在城墙上大声说:“我与你今日无仇,往日无冤,今日之战,只不过是各为其主。你偷袭了清流关,又穷追到滁州,未免欺人太甚。大丈夫如果有本事,咱就真刀真枪地杀一场,何必做那偷鸡摸狗的勾当?”
赵匡胤喊道:“说了半天,你到底要怎样,我可没时间听你啰嗦。”
皇甫晖大声说:“有种你就暂停攻城,将兵马退出一箭之地,我带兵出城,列成阵势,我与你单挑,刀对刀,枪对枪,杀他个痛快,如果我败了,滁州城就是你的,你敢吗?”
“此话当真?”赵匡胤追问一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赵匡胤大笑道:“不管怎么样,滁州城都是我囊中之物,我也不怕你移到哪里去。既然这样,我就停止攻城,等你整军出城与我一决雌雄,赌个你死我活,也叫你死而无憾。”说罢,传令周兵退后一箭之地,等候唐兵出城厮杀。
皇甫晖下城墙与姚凤商量,姚凤说道:“你我不如并驾齐出,杀他个措手不及,纵然捉不到赵匡胤,也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叫他不敢正视滁州城。”
约过了半个时辰,城门果然洞开,从城内涌出许多唐兵,皇甫晖、姚凤两人并驾冲在最前面,不待列阵,直接向周阵冲了过来。
赵匡胤正等得不耐烦,见城门洞开,一队唐兵蜂拥而出,突然催动坐下青鬃玉兔马,快如闪电般杀上前去,后面数百名精兵及时跟进。
这叫什么?兵法里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看来赵匡胤真的很懂兵法,清流关偷袭,用的是出其不意,滁州城又是不打招呼,冲上去就杀。仍然是出其不意。赵匡胤用兵,果然不同凡响。
皇甫晖本想杀赵匡胤个措手不及,不想他们还没有出手,反让赵匡胤他们先来了这一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肩膀上早就挨了一棍,疼痛难忍,啊呀大叫一声,摔落马下。跟在赵匡胤马后的周兵,见敌将被挑落马下,立即有人冲上前去将皇甫晖摁住,抽出随身带好的绳索,把皇甫晖捆了个结结实实,押回周阵中去了。
姚凤见自己的同伴刚一交手,便被敌人活捉去了,立即拍马来救,不想赵匡胤拍马迎了上来,马到人到,人到棍到,只见赵匡胤使了个横扫千军式,一棍扫了过来。姚凤见赵匡胤来势汹汹,哪里敢迎,慌忙使了招铁板桥的功夫,头是避过了铁棍,腿脚就露出来了,赵匡胤这一棍,并没有用尽全力,见姚凤使了招铁板桥的功夫,手中的铁棍顺势一拐弯,扫在姚凤的腿上,姚凤一个倒栽葱,摔下马来。他的下场比皇甫晖也强不到哪里去,同样是被周兵生擒活捉去了。
主将被擒,唐兵群龙无首,大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凭赵匡胤的虎威,没有费多大的力气,滁州城一战而下。
赵匡胤率军入了滁州城,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派人押解俘虏,去向周世宗报捷。
偷袭清流关,攻克滁州城,这是赵匡胤第二次立下大功。
4、赵普治事
周世宗柴荣接到赵匡胤的献俘和捷报,高兴得不得了,一面摆酒庆功,一面派遣翰林院学士窦仪到滁州,将赵匡胤缴获的战利品登记造册,收藏入库。
窦仪来到滁州,向赵匡胤传达了圣旨。赵匡胤带人将滁州城府库储存的军械、民用物资以及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进行全面清点,办完手续、移交完毕之后,赵匡胤叫人从仓库里取出一些绸缎、布匹,准备带走。
窦仪上前阻止道:“将军,这可不行。”
赵匡胤不解地问:“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为何不能拿?”
窦仪说:“将军初破滁州,这些东西随便调遣,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人敢说个不字,谁要是阻拦,那就是放屁,你打他几个耳光,白打,没话说。”
“那不就得了?”赵匡胤以为没事了,转身欲离去。
“现在可不行!”窦仪制止道,“现在这些物资,你就不能随便拿。”
“为什么?”
窦仪道:“如今,这些物资已经登记造册,登记造册后,就是入了国库,国库的物资,是朝廷的物资。要动用这些物资,必须经皇上批准,没有皇上的圣旨,谁也不能动这些物资,请将军不要见怪。”
“啊!”赵匡胤闻言,如梦初醒,不但毫不动怒,反而谢道,“窦学士言之有理,赵匡胤知错了。”
赵匡胤果非常人,闻错即改,这才是做大事者的风范。
正当赵匡胤在滁州城整顿军务的时候,周世宗经宰相范质举荐又给他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姓赵,名普,字则平。
赵普是个重要人物,不过,此时的赵普,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家伙,他日赵匡胤受禅做皇帝,赵普有策划之功;宋朝开国之后,他是两朝元老,做了掌权太师,封爵魏国公。这些都是后话。
赵普祖籍幽蓟,因避战乱,举家从幽蓟搬迁到洛阳。他与赵匡胤早就相识,而且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当年的洛阳城,赵匡胤声名远播,那一班少年,都以能与赵匡胤做朋友为荣,赵普,就是那众多少年当中的一个。只不过赵匡胤是以武功见长,赵普则是一个文弱书生。
在此之前,赵普在永兴节度使刘词手下做幕僚,刘词死后,遗表把他举荐给周世宗,表中说赵普是个有用之才,请柴荣收留他。现在,经宰相范质再次举荐,赵普被柴荣以军事判官的身份派到滁州来,任务是协助赵匡胤管理州政。
赵普来到滁州后,与赵匡胤是旧友相逢。故人相见,两人格外高兴,坐下来便海侃起来。赵普本来就很有才华,加之有做幕僚的阅历,谈到如何治理州政,都是经验之谈。他所说的事情,好像都是信手拈来,但对于赵匡胤来说,都是一些新鲜事,赵匡胤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对赵普就格外地高看一眼了。
自古以来,再勇猛的武将,在战场上充其量就是一个杀人机器,如果有更高的志向,就得有文人的辅佐,如果这个武将有足够的分量,辅佐的文人又有足够的智谋,这个杀人机器就有可能变为圣人。赵匡胤此时是不是有想成为圣人的志向不好说,但赵普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有足够智谋的文人。赵普投在赵匡胤麾下后,使赵匡胤在某种程度提高了一个档次,这种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人们都说,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这话一点不假。以前的赵普,也是一个幕僚,但少有显露才华的机会。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机会,哪怕是给他一点机会,其光就会喷薄而出。赵普似乎就是这样一块金子,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发出光彩。
赵匡胤命令进驻滁州城后,命令部下大举清乡,兵士们在清乡过程中抓到了一百多名盗匪,照律论罪,盗匪当斩。赵匡胤也是这样做的,下令将抓到的盗匪,统统推到菜市口去斩首示众。
赵普对赵匡胤的处理很不满意,认为这是滥杀无辜,抗议道:“抓到这么多盗贼,应该先审讯,然后定罪。事情还没有审问明白,就这么武断地将他们推出去斩首示众,倘若是诬良为盗,抓错了人,岂不是草菅人命吗?”
赵匡胤笑着对赵普说:“你这可是书生之见,儒腐到家了。这里的人民,都是我的俘虏,我赦免了他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如今,这些人不但不感恩,反而要去做盗贼,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不杀不足以泄我心头之恨。”赵匡胤一摆手,“杀了!杀了!以儆效尤。”
赵普继续抗争说:“明公胸怀大志,志在统一中原,应该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襟怀,为何有此鸡肠狗肚般的见识呢?南唐是敌国,应该讨伐,可南唐的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也是中原百姓的一部分,怎么可以遗弃这些人,将百姓看成俘虏呢?王道,要行仁政,否则,不足以行王道。请明公三思而行!”
赵普在这里,隐隐约约将赵匡胤视为行王道的天子。足见,赵普也是一个识人之人。
赵匡胤听了赵普的一席话,也是大启圣聪,茅塞顿开,由于刚才把话说满了,一时还改不过口来,一甩手道:“你如果不怕麻烦,自己审问去吧!”
赵普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将那百余人,一个一个地审讯,除了五个人真的有盗窃行为外,其余众人既无人证,也无物证,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被那些清乡的士兵,像捉小鸡似的一股脑抓进来的。于是,他将这个情况向赵匡胤作了汇报,赵匡胤并不糊涂,见赵普审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听从了他的建议,除将那几个确实犯赃之人定罪之外,无罪之人全部释放回家。
乡民们原以为这次被抓必死无疑,岂料赵匡胤办事公正,查明事实之后,将无罪之人全部释放,真是惊喜异常,他们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情广为传颂,将赵匡胤视若神灵一般。
赵匡胤从这件事中尝到了甜头,从心里佩服赵普的先见之明。从此以后,他对赵普是格外地器重,大事小事,只要是有事,凡有疑问的,都要找赵普商量商量。那赵普也是格外地尽忠,每次都是精心筹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的合作,很是愉快。
赵匡胤本来就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又得到赵普的辅佐,声望与日俱增。
5、扬州告急
忽然一天,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率兵来到滁州。当时已是半夜时分,城门早已关闭。赵弘殷令士兵在城下大声呼叫开城。
赵匡胤听说父亲到了,亲自登城,对父亲说,你我虽然是父子至亲,但城门是王事,现在还没有到开城门的时候,孩儿不敢废王事、开城门迎接父亲,请父亲原谅。
赵弘殷见儿子说得有理,没有强求,命令部下在城外驻扎一夜。直到第二天开城门时,赵匡胤才将赵弘殷迎进城。
滁州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更是讴颂赵匡胤奉公无私。
父子二人分别了好久,此时在滁州聚首,自然是高兴非常。谁知乐极生悲,赵弘殷来到滁州不久,竟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赵匡胤尽人子之道,日夜侍奉在侧,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做得格外尽心。有子如赵匡胤,赵弘殷真是三生有幸啊!
扬州
扬州是赵弘殷刚离开不久的地方。这时,突然从那里传出警报。
原来,赵匡胤攻下滁州之后,赵弘殷、韩令坤奉世宗之命,攻克了扬州,随后进攻泰州一带。唯寿州因刘仁赡守备森严,久攻不下。但周军的声威已经打出来了。
清流关、滁州、扬州连连失守,金陵城一片惊慌。
南唐皇帝李璟见形势危急,知道再打下去有丧国的危险,于是,他派遣两位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请和,献御服茶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百两、缯锦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并愿意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请求周世宗罢兵。
钟谟、李德明来到寿州城外,请求朝见周世宗。
周世宗听说钟谟、李德明二人素有口才,决定要在气势上先压压这两个人,他命令军队排好阵式,然后召见。二人进来后,柴荣不待他们开口,劈头盖脸地质问道:“你们的主子自称是唐室后裔,就应该知道礼仪,南唐与周仅一河之隔,你们从来没有派使者前来修好,反而要长途跋涉去与契丹人结盟。丢开自己人不交,却臣服于番邦,这礼仪在哪里?”
钟谟、李德明自知理亏,跪在地上只是磕头赔礼,不敢抬头。
柴荣冷笑一声道:“现在想来说我罢兵吗?我却不是六国那起蠢皇帝,岂是你们借着口舌所能移动我的心志的!回去告诉李璟,叫他亲自来见朕,再拜谢过,便没有事了。不然的话,朕想到金陵去看一看,借金陵府库的钱粮犒劳我的将士,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君臣要后悔就来不及了。”
钟谟、李德明见周世宗把门都关死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无奈地从地上爬起来,灰溜溜地返回了金陵,向李璟作了汇报。
强兵压境,南唐是斗不过后周的,李璟见周世宗不愿休兵,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再增加请降的砝码,派李明德、孙晟再到寿州拜见世宗,开出的条件是:自请削去帝号,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今后每年向周进贡金帛百万,请求罢兵。
对于一代国君来说,开出丧权辱国、割土称臣的条件,已经是彻底地认输了。
柴荣出兵淮南,就是要夺取淮南。如今,李璟自愿削去帝号,割土称臣,已经达到了柴荣出征淮南的目的。额外的还有金帛百万的岁贡,这是意外之财,条件确实很诱人。但是,柴荣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周军节节胜利,士气正旺,淮南的大部分土地已在掌握之中。不管你李璟愿意不愿意,淮南大部分土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此时,他的胃口更大了,不仅要得到江淮,还想尽得江北之地。于是,他仍然没有答应李璟开出的条件。
李璟见求和不成,很失望,也很无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自己想了几天,又叫群臣也动脑子想,可叹的是,李璟没有想出办法,群臣也无法可想,他一咬牙说,拼了吧!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一条生路,否则,就要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这是一条绝路,只要还有一点办法,谁也不会走这条路,除非他是个傻子。
李璟当然不是傻子,他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李璟挑选了六万精兵,命令他的亲弟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向江北进发,杀奔扬州,要与周军来一个鱼死网破。
扬州本来就是南唐的地盘,与六合镇相隔仅百里之遥,两地同为江北要塞。
赵弘殷奉周世宗之命,率军从南唐手中夺取扬州之后,将扬州交给韩令坤镇守,他自己西行去了滁州。
韩令坤镇守扬州,手下有二万人马,得知南唐六万大军来犯,敌强我弱,寡不敌众。他一面派人飞骑向周世宗求援,一边准备弃城西逃。
柴荣接到韩令坤的军报,焦急万分,如果扬州失守,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此前所取得的战果也要付之东流。
危急关头,柴荣想到了赵匡胤,他命令赵匡胤火速带领二千人马,赶往扬州西北的六合,任务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从扬州溃退的周军,保住扬州;二是选择战机,攻打唐军,遏制唐军猛烈进攻的势头。
唐兵六万,赵匡胤率兵二千,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柴荣又一次把赵匡胤推上了风口浪尖。
赵匡胤接到命令,可就犯难了,为什么?圣旨已到,君命难违;扬州告急,好友韩令坤就在扬州,朋友之义,不能见死不救;而他的父亲此刻却卧床不起。
为人臣者要尽忠,为人友尽者要尽义,为人子者要尽孝。几件事凑到一块,赵匡胤不知道到底怎么办。
正在赵匡胤徬徨之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谁呀?赵普,这个人有主意,找他商量商量,说不定会有好办法。
赵普还真不含糊,他慷慨陈词:“君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朋友有难,不能不救,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你去吧!赶快率兵赶到六合。”
“我父亲呢?”赵匡胤无奈地说,“他还卧床不起,我走了,谁照顾他呀?老父病重不起,做儿子的却要远离,这是不孝呀!”
赵普拍拍胸脯说:“有我呀!你姓赵,我也姓赵,我们是同宗,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交给我吧,我替你尽人子之道。什么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全都交给我了,我会像你一样,侍候你的父亲。”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难为情地说。
赵普反问道:“怎么不可以?”
赵匡胤见赵普态度坚决,加之这也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连忙单膝着地一拜道:“承蒙仁兄替我尽孝,从今以后,咱们就情同手足,誓不相负。”
赵普纵身跃到一边,笑着说:“情同手足,我是求之不得,这一拜,我可经受不起。”
想必赵普也知赵匡胤有天子相,故意巴结于他?这样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不过,赵普急人之所急,倒真的是很不容易。
赵匡胤也不再谦让,命赵普留守滁州,并将公私各项事务一并交托给他。他自己率领二千精锐之师,日夜兼程,赶往六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