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钻石加工
作者:子爵的青花瓷 更新:2022-02-18 12:15
博物馆之旅结束之后梁恩他们就没有安排其他的出行计划,而是直接回酒店了。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将会前往瓦尔玛先生的钻石加工厂看看,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灵感。
钻石作为美丽的欲望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钻石是最有价值的,不仅是宝石,而且是世界上特有的东西。”
虽然说现在一提起钻石,人们就会想起南非,塞拉利昂这种盛产钻石的非洲国家,如果对这行有兴趣的话,可能还会说出加拿大,俄罗斯或者是巴西这一类更新的产地。
但是最古老的钻石来自于印度,从公元前800年到18世纪中期以前,印度一直是钻石的唯一产地,也生产出类似于光明之山这样著名的大钻石。
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进行命名: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
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印度也有一条连接印度和西方世界的贸易之路,在历史学家研究中被称为钻石之路。
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
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只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条道路最后指向的目的地变成了波斯。
不过印度钻石矿最大的问题在于产量太小,哪怕在17世纪高峰时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
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这严重打击了欧洲的钻石产业。
不过在1730年的时候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年产量30万克拉以上,直到1880年下降到5000克拉。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钻石产地非洲产地被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光是金伯利城附近的钻石矿年产量就高达2000~3000万克拉。
从那以后,钻石不再成为王公贵族独享的奢侈品,而是走入了千家万户,不过在这个时代之中,印度在钻石产业中仍然是重要的一环。
如今很多人购买、佩戴钻石的人都不去想这样一个问题:非洲矿工挖毛钻,全世界有钱人买钻石,这其中的加工环节是谁完成呢?答案就是印度!
如今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苏拉特和孟买已经成为全球钻石加工中心,最极端的年份甚至能占到全球钻石加工份额的92%。
虽然这几年华夏也逐渐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因为人工费用的缘故份额一直扩大不了太多,印度仍然牢牢占据了全球钻石加工份额第一的宝座。
现在世界上有四大钻石加工中心,小颗粒钻石加工中心——印度苏拉特、孟买;大颗粒钻石加工中心——美国纽约;精湛钻石加工城——比利时安特卫普;精致小件钻石加工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
因为整体情况上印度加工的钻石较其他地方的切工效果相差,所以加工的主要以小钻为主,面对的消费者也都是普通的消费者。
但这并不代表印度人的手里没有好货,别忘了印度可怕的贫富差距,对于这些有钱人而言藏有一些顶级的钻石绝对是有可能的。
不过在珠宝设计和高端加工方面印度方面是真的糟糕,整个印度都找不到几个这方面的大师,而这也基本上就是为什么瓦尔玛先生要专门邀请梁恩的原因了。
至少梁恩的作品真的能达到大师级,而这正是他现在最欠缺的地方,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绝对是傻子。
梁恩则收到了卢布松管家的请求,表示希望他能够帮忙看看瓦尔玛手上有没有什么好的钻石,如果有的话可以通知他们讨论接下来钻石收购的事情。
对于这种奢侈品公司来说,大颗的钻石绝对属于属珍稀资源,现在既然能够借着合作有机会弄到的话那价格合适肯定会争取弄到的。
苏拉特在孟买北边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因为他们是中午以后才出发的,所以到那里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
到地头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吃饭,因为印度人擅长把所有办事需要的时间都拖得很长,所以干活之前不吃饱的话一会儿绝对会饿的难受。
吃完饭之后,他们开车来到了位于市区郊外一片低收入苏拉特市民的定居点之中,顺着一条数百米长的道路龟速行驶了几分钟,他们就来到了一座大铁门的前边。
高大的围墙以及围墙上的铁丝网和瞭望塔把工厂和周边的社区分隔开来,穿过大门,一座看上去略微有些简陋的工厂出现在他们面前。
之所以说简陋,是因为工厂房屋明显不是同一个时代修建的,其中有一些年代久远的房屋墙壁上的油漆出现了破损,玻璃也被打碎了,看上去有些糟糕。
不过那些五层楼高的新厂房看上去非常不错,应该是这两年新盖的。从这里面也能够看出这个加工厂实际上是一直发展的,也难怪对方开始想着扩大化经营了。
从规模上来看,这应该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工厂,因为整座工厂有五千多人,甚至在整个地区都算是数一数二的。
这也是印度加工方面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靠着廉价的人工费用玩人海战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印度人人工费用只有华夏那边60%左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作为现在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却无法在这方面能够战胜印度人的重要原因,因为印度人的人工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但现在的情况也导致印度只能在低端钻石加工业上占据优势而无法升级产业,毕竟这群文盲或者半文盲工人基本上不可能满足产业升级所需劳动力的素质要求。
进入厂房大楼之后,大家乘坐电梯来到了五楼办公室之中,作为少有的安装空调的房间,进门之后所有人都觉得一下子凉快了下来。
关上了办公室的大门之后,瓦尔玛先生打开了一个保险柜取出了好几个尺寸不一的托盘,上边全都是亮晶晶的钻石,在灯光照耀下显得璀璨无比。
钻石作为美丽的欲望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钻石是最有价值的,不仅是宝石,而且是世界上特有的东西。”
虽然说现在一提起钻石,人们就会想起南非,塞拉利昂这种盛产钻石的非洲国家,如果对这行有兴趣的话,可能还会说出加拿大,俄罗斯或者是巴西这一类更新的产地。
但是最古老的钻石来自于印度,从公元前800年到18世纪中期以前,印度一直是钻石的唯一产地,也生产出类似于光明之山这样著名的大钻石。
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进行命名: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
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印度也有一条连接印度和西方世界的贸易之路,在历史学家研究中被称为钻石之路。
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
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只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条道路最后指向的目的地变成了波斯。
不过印度钻石矿最大的问题在于产量太小,哪怕在17世纪高峰时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
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这严重打击了欧洲的钻石产业。
不过在1730年的时候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年产量30万克拉以上,直到1880年下降到5000克拉。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钻石产地非洲产地被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光是金伯利城附近的钻石矿年产量就高达2000~3000万克拉。
从那以后,钻石不再成为王公贵族独享的奢侈品,而是走入了千家万户,不过在这个时代之中,印度在钻石产业中仍然是重要的一环。
如今很多人购买、佩戴钻石的人都不去想这样一个问题:非洲矿工挖毛钻,全世界有钱人买钻石,这其中的加工环节是谁完成呢?答案就是印度!
如今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苏拉特和孟买已经成为全球钻石加工中心,最极端的年份甚至能占到全球钻石加工份额的92%。
虽然这几年华夏也逐渐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因为人工费用的缘故份额一直扩大不了太多,印度仍然牢牢占据了全球钻石加工份额第一的宝座。
现在世界上有四大钻石加工中心,小颗粒钻石加工中心——印度苏拉特、孟买;大颗粒钻石加工中心——美国纽约;精湛钻石加工城——比利时安特卫普;精致小件钻石加工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
因为整体情况上印度加工的钻石较其他地方的切工效果相差,所以加工的主要以小钻为主,面对的消费者也都是普通的消费者。
但这并不代表印度人的手里没有好货,别忘了印度可怕的贫富差距,对于这些有钱人而言藏有一些顶级的钻石绝对是有可能的。
不过在珠宝设计和高端加工方面印度方面是真的糟糕,整个印度都找不到几个这方面的大师,而这也基本上就是为什么瓦尔玛先生要专门邀请梁恩的原因了。
至少梁恩的作品真的能达到大师级,而这正是他现在最欠缺的地方,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绝对是傻子。
梁恩则收到了卢布松管家的请求,表示希望他能够帮忙看看瓦尔玛手上有没有什么好的钻石,如果有的话可以通知他们讨论接下来钻石收购的事情。
对于这种奢侈品公司来说,大颗的钻石绝对属于属珍稀资源,现在既然能够借着合作有机会弄到的话那价格合适肯定会争取弄到的。
苏拉特在孟买北边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因为他们是中午以后才出发的,所以到那里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
到地头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吃饭,因为印度人擅长把所有办事需要的时间都拖得很长,所以干活之前不吃饱的话一会儿绝对会饿的难受。
吃完饭之后,他们开车来到了位于市区郊外一片低收入苏拉特市民的定居点之中,顺着一条数百米长的道路龟速行驶了几分钟,他们就来到了一座大铁门的前边。
高大的围墙以及围墙上的铁丝网和瞭望塔把工厂和周边的社区分隔开来,穿过大门,一座看上去略微有些简陋的工厂出现在他们面前。
之所以说简陋,是因为工厂房屋明显不是同一个时代修建的,其中有一些年代久远的房屋墙壁上的油漆出现了破损,玻璃也被打碎了,看上去有些糟糕。
不过那些五层楼高的新厂房看上去非常不错,应该是这两年新盖的。从这里面也能够看出这个加工厂实际上是一直发展的,也难怪对方开始想着扩大化经营了。
从规模上来看,这应该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工厂,因为整座工厂有五千多人,甚至在整个地区都算是数一数二的。
这也是印度加工方面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靠着廉价的人工费用玩人海战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印度人人工费用只有华夏那边60%左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作为现在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却无法在这方面能够战胜印度人的重要原因,因为印度人的人工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但现在的情况也导致印度只能在低端钻石加工业上占据优势而无法升级产业,毕竟这群文盲或者半文盲工人基本上不可能满足产业升级所需劳动力的素质要求。
进入厂房大楼之后,大家乘坐电梯来到了五楼办公室之中,作为少有的安装空调的房间,进门之后所有人都觉得一下子凉快了下来。
关上了办公室的大门之后,瓦尔玛先生打开了一个保险柜取出了好几个尺寸不一的托盘,上边全都是亮晶晶的钻石,在灯光照耀下显得璀璨无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