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代入错误变量
作者:浙东匹夫 更新:2022-02-18 03:47
,最快更新重回80当大佬 !
什么是重複博弈?顾名思义就是同样结构的博弈过程,会被重複很多次。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政治,重複博弈都是信用的基础。
用一句毫无经济学和社会学基础的人都听得懂的人话来翻译一下,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的小卖店不敢太坑你,因为你以后还有的是机会问他买东西,他对你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长期订单。
但是旅游景点的店可以随便坑人,因为反正绝大多数旅游景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一辈子只去玩一次。
他就算不坑你,你也不会念着他的好下次再来照顾他生意。不坑不就亏了吗,少赚钱了嘛。所以旅游景点不坑人的店只会干不过坑人的,最后被最坑的淘汰掉。
从这个角度说,后世中国人扎堆旅游的地方更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人家也知道中国人的虚荣比更高,有点钱精打细算就是为了卖弄自己多去了几个国家,多晒一点朋友圈。今年沖绳明年布吉岛后年宿务巴厘塞班岛每个地方都知道你只会去一次,干嘛不宰客?
要是跟欧美那些比较自信恬淡不显摆的人群那样,每年就是要找个地方日光浴渡假一下,不是迈阿密就是格林纳达,也不发朋友圈,不图显摆去过更多国家,那么迈阿密和格林纳达这些地方的海景日光浴渡假村消费就相对和谐一些。
说到底还是文化自豪感的问题,美国人觉得去“外国”就跟中国人觉得去西南山区一样,没什么好晒朋友圈的。没了为朋友圈而活,也就没了坑。
扯得有点远,回到顾骜跟傅高义教授的切磋上来。
重複博弈这个理论,用在社会兴替上,是最容易折射出中外的不同。
没看错,就是“中”和“外”的不同在重複博弈这个问题上,可以说除了中国,以及受到古代中国科举文化影响比较厉害的南北帮、越老柬之外,其他地球上所有国家,都是另一个阵营的。
因为它们都没有斩尽杀绝、斩草除根的大一统历史。
欧洲人的战争,直到拿破仑时代的排队qiāng毙,在中国人眼里,都还是跟宋襄公之仁一样的可笑而缺乏诈术诡道。
它们也不是不知道背信弃义耍诈的好处,但问题是你没法通过一次耍诈的得利就灭了全欧洲,以后别人会联合起来灭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你就歇菜了。
一直要到一战打起来,1914、15年都还是比较讲外交原则、国际法的,真到1916后双方认清了这是两大阵营灭对方种的总体战之后,意识到你彻底灭了对方阵营后可以斩草除根、重塑整个世界的国际法、重塑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后,才无所不用其极起来。到了二战就更延续了。
而中国人早在刘邦那时候,就知道了不要脸没关係。只要这种不要脸能够实现彻底一统,先把对方诛灭九族斩草除根,面子和仁义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刀把子在手后再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那你做过什么都不要紧。
宰客一刀就直接宰死了,断子绝孙了,没有下一次的生意了,这种情况不要因为担心重複博弈而束手束脚。
当然这些只是历史的积澱,是一种文化存在,本身没什么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要发展,要交往,就要承认这种历史存在,然后用恰当的方式的对待。
跟没有重複博弈历史、只有成王败寇、输家灭族的文明,就要适应他们的态度。如果纯拿美国人那种“输了不过是过几十年再来一次”的随性态度来傲慢硬套,肯定要出摩擦的。
傅高义和宋逸民也是懂行的,前面那些扫盲的话其实不用顾骜多讲,那些旁白也不是说给傅高义听的。
大家点到即止,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似乎是为了话题显得不那么沉重,顾骜开了一句貌似玩笑的话,来调节一下氛围。
“傅教授,今天我们只是閑聊,反正也不上媒体,我就不在乎是否严肃了。我最近看了一部曰本人去年新出的漫画,里面有一句台词我挺喜欢:
同样的招数,不可能第二次对圣斗士有效。我觉得这特别适合用来补足你们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的理解。
李世民是靠弑兄逼父篡夺到皇位的,所以他怎么可能让唐朝第二次重演这样的戏码?他当然会严防死守,因此我觉得李承乾试图在他爹那儿重演这种夺位的时候,简直愚蠢至极。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上位的,所以他马上就会杯酒释兵权,并且确保通过制度建设,让宋朝哪怕有可能亡于异族,也不可能亡于武臣佣兵割据。
不管什么时代,我觉得跟中国人打交道的外国人始终要记住这一点,才能跟中国人打好交道。”
傅高义听得面无表情,这些道理太粗浅了,实在让他这个学界泰斗提不起兴趣来:“顾,你是不是意有所指?我觉得这番话太老生常谈了。”
“老生常谈么?老生常谈也不是人人都能活学活用,知行合一是很难的。”顾骜微笑了一下,也不正面反驳,只是眼珠一转,“那么,我们就用唐宋的例子,来複盘一下明朝,傅教授,你对明史熟悉么?”
“略知一二,那不是我的研究方向。哦,小宋倒是很熟,你想谈这方面,他可以跟你聊。他在胡建做过好几年田野调查,一直都是在研究明朝的海防卫所走s和倭寇。”傅高义一副虚怀若穀的样子,让自己的助理跟顾骜聊这个具体问题。
顾骜笑着捧哏:“听得出来,宋教授这口音,一听就是在胡建待得很久,‘发现’都读‘花现’。”
宋逸民这家伙的普通话口音,在哈佛汉学界也算是一个奇葩的笑料了。英美汉学家普遍要么是标準的普通话或者金陵腔,要么是粤语,宋逸民的胡建腔算是一个异类。
“让顾先生见笑了,听说顾先生是钱塘人吧,以后我有机会学学吴语方言。”宋逸民陪着笑说,显得很诚恳。毕竟他现在才30出头年纪,只是傅高义的助理,不是什么牛逼学者,摆低姿态是必须的。
顾骜不再废话,直奔学术问题:“我们就不客套了,我想问问宋教授,按照我们刚才说的,仅仅按‘不要低估中国人从来没有重複博弈机会’这一理论角度,你觉得明朝最愚蠢的人是谁?”
宋逸民想了想:“按照您刚才的理论,你认为在一个朝代里,‘没有认清某些事情本朝已经有过先例,所以被严防死守,不可能再複製其成功’这一道理,而盲目乱来的人,才是最愚蠢的?
那我觉得,明朝最愚蠢的应该是朱宸濠吧?朱棣就是‘奉天靖难’篡夺的皇位,他不可能不留下一套防止藩王作乱的体系,他的子孙也永远不可能放鬆对这一点的警惕,所以朱宸濠找死,才是最愚蠢的。”
顾骜想了想,虽然不是他要的答案,但也不算错。
有些问题,本来就不止唯一的标準答案。
“宋教授的明史基本功还是不错的,从我定义的範式来归类,朱宸濠确实也算最蠢的之一。那我换一个问法,你觉得齐泰、黄子澄这些人,也算是最蠢的之一么?”
齐泰、黄子澄都是建文帝身边的大臣,早年建议削藩,后来抵御不力,都完蛋了,具体历史没什么好多说的。
而顾骜把这些失败者与朱宸濠相提并论,却让傅高义和宋逸民觉得匪夷所思。
这些人只是失败者,但也当不得“最”愚蠢吧?这不是双标么?
傅高义忍不住抢着回答:“顾,你这番话可有失偏颇,齐黄劝说建文帝削藩的操作步骤有些操之过急、或者军事才能不足,导致失败,那都是有的。但你分析历史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么?这跟你刚才提出的‘最愚蠢’範式标準不一呀!”
顾骜只是微微一笑:“宋教授,你觉得呢?”
宋逸民面色有些苍白,想了很久:“如果非要牵强附会的话,难道你是以齐、黄当年劝说建文帝坚定信心的那番言论,来定齐黄二人是全明朝最蠢的?”
顾骜欣慰地点点头:“果然还是术业有专攻,没错,宋教授真是年轻有为反应快。”
傅高义甩过去一个眼神,让宋逸民解释。
宋逸民也心领神会,徐徐剖析:“黄子澄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时,一次朱允炆担忧叔父们势大,黄子澄便以汉景帝平吴楚七国之乱的典故,勉励朱允炆,说藩王不足为惧。
从黄子澄的一贯书生意气表现来看,他们都是真心相信他们举的例子是对的,所以按照顾先生的理论,他们也是大明朝最蠢的一群人之一:
朱允炆凭什么扮演明景帝?汉景帝是什么人?是刘邦第四子汉文帝的儿子,所以怎么也得是朱允炆的堂弟、他四叔的儿子朱高炽才是明景帝嘛。
朱允炆自己,不过是‘明惠帝’朱标的儿子,他应该是对应史书上都没资格算进‘汉代二十四帝’的后少帝,也就是吕雉立的那孙子,后来被周勃借口‘不是惠帝所生,是吕氏偷换的野种’,在迎立文帝之前灭了的。他四叔才是文帝啊。
齐、黄真心觉得朱允炆能类比景帝,那就说明他们误判了藩王篡位这事儿在明朝究竟是第一次出现还是第二次出现顾先生说过,每一个招数如果第一次对一个圣斗士使用,是有可能一击必杀的。无效的只是第二次开始的重複,因为没有创新,所以纯粹找死。
齐、黄连一件事儿在本朝是第一次试图发生还是第二次试图发生,这个根本问题都没想清楚,就盲目自信,他们不死还有谁死?
或许马基雅维利说过:只要动机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但这是在西方重複博弈社会。在东方博弈一次就灭九族没机会翻盘的社会,只要你手段没有创新,动机连被衡量的资格都没有,你就是在徒然内耗,浪费国力民力。”
{注:刘邦有八子,长子刘肥庶出,所以只是齐王,次子刘盈是嫡长子,就是惠帝,三子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生的,被吕雉毒死了,所以刬除吕氏后迎立的汉文帝是第四子代王。}
什么是重複博弈?顾名思义就是同样结构的博弈过程,会被重複很多次。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政治,重複博弈都是信用的基础。
用一句毫无经济学和社会学基础的人都听得懂的人话来翻译一下,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的小卖店不敢太坑你,因为你以后还有的是机会问他买东西,他对你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长期订单。
但是旅游景点的店可以随便坑人,因为反正绝大多数旅游景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一辈子只去玩一次。
他就算不坑你,你也不会念着他的好下次再来照顾他生意。不坑不就亏了吗,少赚钱了嘛。所以旅游景点不坑人的店只会干不过坑人的,最后被最坑的淘汰掉。
从这个角度说,后世中国人扎堆旅游的地方更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人家也知道中国人的虚荣比更高,有点钱精打细算就是为了卖弄自己多去了几个国家,多晒一点朋友圈。今年沖绳明年布吉岛后年宿务巴厘塞班岛每个地方都知道你只会去一次,干嘛不宰客?
要是跟欧美那些比较自信恬淡不显摆的人群那样,每年就是要找个地方日光浴渡假一下,不是迈阿密就是格林纳达,也不发朋友圈,不图显摆去过更多国家,那么迈阿密和格林纳达这些地方的海景日光浴渡假村消费就相对和谐一些。
说到底还是文化自豪感的问题,美国人觉得去“外国”就跟中国人觉得去西南山区一样,没什么好晒朋友圈的。没了为朋友圈而活,也就没了坑。
扯得有点远,回到顾骜跟傅高义教授的切磋上来。
重複博弈这个理论,用在社会兴替上,是最容易折射出中外的不同。
没看错,就是“中”和“外”的不同在重複博弈这个问题上,可以说除了中国,以及受到古代中国科举文化影响比较厉害的南北帮、越老柬之外,其他地球上所有国家,都是另一个阵营的。
因为它们都没有斩尽杀绝、斩草除根的大一统历史。
欧洲人的战争,直到拿破仑时代的排队qiāng毙,在中国人眼里,都还是跟宋襄公之仁一样的可笑而缺乏诈术诡道。
它们也不是不知道背信弃义耍诈的好处,但问题是你没法通过一次耍诈的得利就灭了全欧洲,以后别人会联合起来灭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你就歇菜了。
一直要到一战打起来,1914、15年都还是比较讲外交原则、国际法的,真到1916后双方认清了这是两大阵营灭对方种的总体战之后,意识到你彻底灭了对方阵营后可以斩草除根、重塑整个世界的国际法、重塑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后,才无所不用其极起来。到了二战就更延续了。
而中国人早在刘邦那时候,就知道了不要脸没关係。只要这种不要脸能够实现彻底一统,先把对方诛灭九族斩草除根,面子和仁义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刀把子在手后再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那你做过什么都不要紧。
宰客一刀就直接宰死了,断子绝孙了,没有下一次的生意了,这种情况不要因为担心重複博弈而束手束脚。
当然这些只是历史的积澱,是一种文化存在,本身没什么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要发展,要交往,就要承认这种历史存在,然后用恰当的方式的对待。
跟没有重複博弈历史、只有成王败寇、输家灭族的文明,就要适应他们的态度。如果纯拿美国人那种“输了不过是过几十年再来一次”的随性态度来傲慢硬套,肯定要出摩擦的。
傅高义和宋逸民也是懂行的,前面那些扫盲的话其实不用顾骜多讲,那些旁白也不是说给傅高义听的。
大家点到即止,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似乎是为了话题显得不那么沉重,顾骜开了一句貌似玩笑的话,来调节一下氛围。
“傅教授,今天我们只是閑聊,反正也不上媒体,我就不在乎是否严肃了。我最近看了一部曰本人去年新出的漫画,里面有一句台词我挺喜欢:
同样的招数,不可能第二次对圣斗士有效。我觉得这特别适合用来补足你们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的理解。
李世民是靠弑兄逼父篡夺到皇位的,所以他怎么可能让唐朝第二次重演这样的戏码?他当然会严防死守,因此我觉得李承乾试图在他爹那儿重演这种夺位的时候,简直愚蠢至极。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上位的,所以他马上就会杯酒释兵权,并且确保通过制度建设,让宋朝哪怕有可能亡于异族,也不可能亡于武臣佣兵割据。
不管什么时代,我觉得跟中国人打交道的外国人始终要记住这一点,才能跟中国人打好交道。”
傅高义听得面无表情,这些道理太粗浅了,实在让他这个学界泰斗提不起兴趣来:“顾,你是不是意有所指?我觉得这番话太老生常谈了。”
“老生常谈么?老生常谈也不是人人都能活学活用,知行合一是很难的。”顾骜微笑了一下,也不正面反驳,只是眼珠一转,“那么,我们就用唐宋的例子,来複盘一下明朝,傅教授,你对明史熟悉么?”
“略知一二,那不是我的研究方向。哦,小宋倒是很熟,你想谈这方面,他可以跟你聊。他在胡建做过好几年田野调查,一直都是在研究明朝的海防卫所走s和倭寇。”傅高义一副虚怀若穀的样子,让自己的助理跟顾骜聊这个具体问题。
顾骜笑着捧哏:“听得出来,宋教授这口音,一听就是在胡建待得很久,‘发现’都读‘花现’。”
宋逸民这家伙的普通话口音,在哈佛汉学界也算是一个奇葩的笑料了。英美汉学家普遍要么是标準的普通话或者金陵腔,要么是粤语,宋逸民的胡建腔算是一个异类。
“让顾先生见笑了,听说顾先生是钱塘人吧,以后我有机会学学吴语方言。”宋逸民陪着笑说,显得很诚恳。毕竟他现在才30出头年纪,只是傅高义的助理,不是什么牛逼学者,摆低姿态是必须的。
顾骜不再废话,直奔学术问题:“我们就不客套了,我想问问宋教授,按照我们刚才说的,仅仅按‘不要低估中国人从来没有重複博弈机会’这一理论角度,你觉得明朝最愚蠢的人是谁?”
宋逸民想了想:“按照您刚才的理论,你认为在一个朝代里,‘没有认清某些事情本朝已经有过先例,所以被严防死守,不可能再複製其成功’这一道理,而盲目乱来的人,才是最愚蠢的?
那我觉得,明朝最愚蠢的应该是朱宸濠吧?朱棣就是‘奉天靖难’篡夺的皇位,他不可能不留下一套防止藩王作乱的体系,他的子孙也永远不可能放鬆对这一点的警惕,所以朱宸濠找死,才是最愚蠢的。”
顾骜想了想,虽然不是他要的答案,但也不算错。
有些问题,本来就不止唯一的标準答案。
“宋教授的明史基本功还是不错的,从我定义的範式来归类,朱宸濠确实也算最蠢的之一。那我换一个问法,你觉得齐泰、黄子澄这些人,也算是最蠢的之一么?”
齐泰、黄子澄都是建文帝身边的大臣,早年建议削藩,后来抵御不力,都完蛋了,具体历史没什么好多说的。
而顾骜把这些失败者与朱宸濠相提并论,却让傅高义和宋逸民觉得匪夷所思。
这些人只是失败者,但也当不得“最”愚蠢吧?这不是双标么?
傅高义忍不住抢着回答:“顾,你这番话可有失偏颇,齐黄劝说建文帝削藩的操作步骤有些操之过急、或者军事才能不足,导致失败,那都是有的。但你分析历史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么?这跟你刚才提出的‘最愚蠢’範式标準不一呀!”
顾骜只是微微一笑:“宋教授,你觉得呢?”
宋逸民面色有些苍白,想了很久:“如果非要牵强附会的话,难道你是以齐、黄当年劝说建文帝坚定信心的那番言论,来定齐黄二人是全明朝最蠢的?”
顾骜欣慰地点点头:“果然还是术业有专攻,没错,宋教授真是年轻有为反应快。”
傅高义甩过去一个眼神,让宋逸民解释。
宋逸民也心领神会,徐徐剖析:“黄子澄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时,一次朱允炆担忧叔父们势大,黄子澄便以汉景帝平吴楚七国之乱的典故,勉励朱允炆,说藩王不足为惧。
从黄子澄的一贯书生意气表现来看,他们都是真心相信他们举的例子是对的,所以按照顾先生的理论,他们也是大明朝最蠢的一群人之一:
朱允炆凭什么扮演明景帝?汉景帝是什么人?是刘邦第四子汉文帝的儿子,所以怎么也得是朱允炆的堂弟、他四叔的儿子朱高炽才是明景帝嘛。
朱允炆自己,不过是‘明惠帝’朱标的儿子,他应该是对应史书上都没资格算进‘汉代二十四帝’的后少帝,也就是吕雉立的那孙子,后来被周勃借口‘不是惠帝所生,是吕氏偷换的野种’,在迎立文帝之前灭了的。他四叔才是文帝啊。
齐、黄真心觉得朱允炆能类比景帝,那就说明他们误判了藩王篡位这事儿在明朝究竟是第一次出现还是第二次出现顾先生说过,每一个招数如果第一次对一个圣斗士使用,是有可能一击必杀的。无效的只是第二次开始的重複,因为没有创新,所以纯粹找死。
齐、黄连一件事儿在本朝是第一次试图发生还是第二次试图发生,这个根本问题都没想清楚,就盲目自信,他们不死还有谁死?
或许马基雅维利说过:只要动机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但这是在西方重複博弈社会。在东方博弈一次就灭九族没机会翻盘的社会,只要你手段没有创新,动机连被衡量的资格都没有,你就是在徒然内耗,浪费国力民力。”
{注:刘邦有八子,长子刘肥庶出,所以只是齐王,次子刘盈是嫡长子,就是惠帝,三子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生的,被吕雉毒死了,所以刬除吕氏后迎立的汉文帝是第四子代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