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归宁
作者:西岭雪 更新:2021-11-05 01:19
没有人知道顺治"嫁妹"与"废后"这两个决策间,到底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事实就是,在建宁出嫁的第五天,顺治突然当朝宣谕礼部决议废后,而且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完成了这件旷古硕今惊动朝野的大事。
事情来得毫无预兆,那天上朝时还是好好的,下朝前,皇上忽然用一种很随意的口吻说要礼部至内院商讨要事。群臣咸集,正猜测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治平静地开了口,仍是用那种随随便便的口吻,轻松地说,你们回去查一查,看看历朝历代废后需要些什么手续,商议着给朕拟一道旨。说完,不等群臣反应过来就转身走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说这件事非同小可,皇后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格格,更是庄妃皇太后的亲侄女,焉能说废就废,而且废得如此轻易?皇上年轻任『性』,想起一出是一出,咱们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可得挡着劝着,不能让他做出这样莽撞的举动来,不然,太后的面子往哪儿搁?
众人凑在一起商议了半日,未曾拟旨,却拟了一道奏折,劝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皇上不是不愿意在朝上公开议论,想着悄没声儿地把事儿办了吗?咱们偏就不让他逃避,偏就要把事情张扬开,好叫他顾及皇家的面子,收回成命。也好让太后知道,我们这些人可不是白吃饭的,可是下了死力气规劝的,可不是不记着皇太后的深恩威仪的。不然,太后好以为是咱们挑唆皇上、纵容皇上废后了。宁可得罪了皇上,也不能得罪了太后,须知"惟女子与小人难养"呀。
次日朝上,大学士冯铨、陈名夏等五人联名上奏,拉出一副忠言直谏的架式,半文半白地侃侃而谈:"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昔日册立皇后之时,曾告天地宗庙布告天下,现谕未言及与诸王大臣公议及告天地守庙之事,请求皇上慎重详审,以全始终,以笃恩礼。"
大多臣子还不知道皇上有心废后,这下子听明白了,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这可惹恼了顺治,也不管是不是在朝上,也不管老臣的面子挂不挂得住,板起脸来猛地一拍龙案,斥道:"慎重,慎重,你怎么知道朕不够慎重?你们又打算如何详审?我与皇后成亲三年,也就考虑了三年,还不够慎重?还要怎么个详审法?你说朕未言及诸王大臣公议,现在不就是让你们公议吗?你们议了些什么?议了半天,就是这些废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陈名夏等人劈头大骂一顿,又当堂批复:"皇后壶仪攸系,正位匪轻,故度无能之人,儿等身为大臣,反于无益处具奏沽名,甚属不合,著严饬行。"
群臣哑然,很明显皇上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大臣们同不同意都要废后的了,饶舌苦劝,只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全不会动摇皇上废后的决心。那又何必自讨没趣呢?说到底废不废后也是皇上的家务事儿,皇太后是皇后的亲姑姑,太后都不说话了,哪里轮得到他们管闲事儿呢?
惟有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冒死上谏:"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然而这孤独的声音湮没在朝堂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未免太微弱了。
于是皇上一骑绝尘,轻装捷径地打了个胜仗,而且唯恐夜长梦多,连夜拟旨宣谕礼部:"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阅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大臣们这才彻底醒悟过来,原来症结在这儿呀,原来皇上是不满摄政王多尔衮替他做主,所以才不要这个皇后;原来皇上和皇后成亲三年来都不同房,难怪皇后一直不见开花结籽呢。既然皇上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连自家床头的事儿都说出来了,做臣子的还要忤言逆上硬不许人家休妻,也就太说不过去而且冥顽不灵了。
因此,当礼部大臣拖腔拖调地宣读废后圣旨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垂首含胸,噤若寒蝉,别说提出异议了,就连一个摇头的动作都不敢做。
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后,就这么着被皇上给废了。
早在顺治宣谕废后的前一夜,傅太医便传出话来,说太后凤体违和,传谕宫中,一概昏省请安只到慈宁宫门首则止,孝在心不在言,不必近前探侍,反令太后『操』劳。
这些日子,太后大玉儿肯见的人除了来往太医,贴身侍候的宫女,就只有贞格格一人。连皇后被废这样的大事,太后也没有『露』过面,召礼部的臣子来商议对策,或是叫慧敏来安慰叮嘱几句,甚至都没有找洪承畴来问一下上朝的情形。她好像早就预知了这一天,早就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慧敏也早就预知了这一天——自从顺治生日那天好端端地晴空下雪,她便知道这皇后的名分要到头了。她并不稀罕。她从来都不觉得做皇后有什么好,自然也不会可惜它的失去。
其实应该推得更早,早在入宫的第七天起,位育宫便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冷宫。如今足足等了三年,顺治才正式下旨废后,已经是太晚太晚了。
吴良辅人模狗样地捧着圣旨来位育宫宣旨的时候,子衿登时就昏了过去,子佩等也哭成一团,唯有慧敏却冷淡地听着,面无表情,连问声"为什么"都嫌多余,只回身淡淡地命子衿、子佩收拾衾枕。在她心目中,整个紫禁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冷宫,从她进宫那天起就一直生活在冷宫里,如今又说什么择宫另居,贬为静妃,不是句废话吗?她很利落地带着哭得东倒西歪的子衿、子佩离开了位育宫,连头也不回一下。吴良辅追上来提醒说,还得到慈宁宫给太后谢恩呢。慧敏站了站,很不耐烦地说那就去吧。
废后慧敏捧着圣旨跪在慈宁宫外,子衿、子佩等捧着寝具、随身衣物、一部分皇后的妆奁跪在她身后,她们的头顶上有几只乌鸦在盘旋,发出焦虑而尖酷的叫声,似笑非笑,如泣如咒,仿佛已经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并且迫不及待地等着那尸体腐烂。
紫禁城的乌鸦是天下间最势利的禽类,它们总是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人的兴衰向背,比人自己更早知道人的命运。从前它们总是远离慧敏皇后,每当她经过宫中的甬道,它们便会提前散开,隐蔽在宫殿的琉璃檐后,噤着声音不敢随便扑飞,然而今天慧敏失了势,它们再不害怕她的威严与光辉,可以随意地在她头顶盘旋,扑着翅膀,让羽『毛』落在她的身上,那失去了凤冠霞帔的身体上。
慧敏失去了她的凤冠后位,侍女们也失去了位育宫的俸禄,她们跪在慈宁宫的台阶下,颤栗地听着乌鸦的叫声,泪眼不干地暗暗祈祷,不抱希望地希望着皇太后可以力挽狂澜——她毕竟是皇后的亲姑姑,皇上废的可不仅仅是慧敏,而是科尔沁部落的格格,难道太后就不出来说句什么吗?
然而她们失望了,她们连太后的面也没有见到,连求情或者诉苦的话也来不及说,她们就只等到了忍冬嬷嬷无关痛痒的几句传谕:太后欠安,等娘娘安置好了再见吧,教娘娘要随遇而安,好好静修——皇上既然赐名"静妃",寓意深远,须不可辜负了皇上的一片美意。
宫女们的哭声更加响亮了。乌鸦的叫声也更加嚣张。废后慧敏却忽然冷笑起来,站起身,三两下将圣旨撕了个粉碎,望空一扬,大声道:"什么圣旨?什么"静修"?都是些不知所谓的废话!我是科尔沁草原上最尊贵的公主,最美丽的格格,嫁到这紫禁城来,是上天赐与大清朝的礼物。他不知感恩,不懂珍惜,反而百般凌辱于我,他一定会受到天谴的!天有眼,你们看着吧,我绝不会离开这皇宫!我会好好"静修"的,我还要在这里好好呆着,看着,活着,我一定会活得比他的皇位更长久!我要看着他怎么从那个不该属于他的金銮宝座上滚下来,变得一无所有,比我这个废后更不如!"
整个紫禁城都听到了她的诅咒,连最冷酷无情的乌鸦都被那诅咒惊得咽住了叫声,扑楞楞飞起,瞬间遮阴了紫禁城的上空。所有的奴才都在发抖,连子衿子佩也吓得忘了哭,忘了劝,更忘了起身扶住她们的废后主子。吴良辅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本能地捂起了自己的耳朵,仿佛就是听到这诅咒也有罪似的,他在心里苦苦地想,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可千万别叫太后听见。
太后自然听见了,但是她假装听不见。她既然可以走到今天,成为无所不能的庄妃皇太后,就早已掌握了两种技能:要么耳聪目明,在需要的时候拥有千里眼,顺风耳;要么耳聋眼花,随时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她的亲侄女用天下最恶毒的语言来诅咒天下最尊贵的权力的时候,她便让自己盲了,聋了。
然而她还是忍不住在心底低低地叹了一声:那么艰难地和皇上周旋,谈判,讨价还价,让他答应不把废后慧敏遣送回蒙古,而是将她继续留在宫里,虚应一个"静妃"的封号,自己何尝不是在没有希望中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慧敏可以学得懂事一点,可以用一点心思,令死灰复燃。自己当年不就是在群雌环伺间左冲右突,几次山穷水尽又杀出一条血路来,从别的妃子手里夺回皇太极的心吗?自己可以做到,慧敏为什么不能?要知道,她代表的可不是她自己,而是整个科尔沁部落,是家族的利益。满蒙联姻,是大清立后的根本,当年哲哲姑姑把年仅12岁的自己从草原上接出来嫁与皇太极,就是为了让自己帮她收拢皇太极的心,姑侄两个齐心协力维护科尔沁的势力。如今自己把慧敏从草原上接出来许配给顺治,为的也是同样的目的。可现在看来,这个侄女半点儿也不像自己,就只会破釜沉舟,全不想起死回生。
大玉儿叹息,再叹息,她想,她得尽快给慧敏找一个替身儿了。
是夜,子衿在冷宫的偏厦里自缢,但被解救下来。她跪在慧敏膝下,啼哭着,承认了一切,说出了那条腰带的原委,那给皇后带来谋逆罪名的罪魁祸首。她哭着,请求皇后赐她死亡。
然而慧敏只淡淡地说:"不怪你。"
慧敏的冷静反而叫子衿呆住,忘了哭泣。自从那日顺治拿着她绣的那条九龙腰带作筏,与皇后大吵一架后分道扬镳,子衿的心就被愧疚、悔恨、恐惧、和罪恶感重重掩埋着,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每天祈祷着皇上可以再来一次,可以同皇后和好如初,解除那条惹祸的腰带加诸于她的种种束缚。
他们一天不肯和好,她就一天不能原谅自己,是自己将皇后与皇上恩爱和谐的惟一机会给葬送了,她到底做些什么才可以补救?如果能够把这份错误挽回,就是要她死也愿意。
可是,她根本见不到皇上,就连伏罪自首的机会都没有,她怎么样才能让他听到她的解释,原谅皇后呢?
她天长月久地等待着,等着有那么一天皇上会重新走进位育宫来,心平气和地谈笑,那时她会跪在皇上的面前承认一切,只要皇上可以同皇后解除误会,她情愿被处死。
然而,她足足地等了大半年,却等来了皇后被废的谕旨。什么希望都没有了,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是因为那条腰带。她,一个小小的宫女,一份卑微的献礼,一次胆怯的错误,竟使科尔沁草原上最美丽的明珠失去了光华,失去了身份,失去了皇后的尊贵,贬居冷宫。她就是死也不能赎罪了——然而除了死,她又有什么选择?
然而,慧敏却不教她死,慧敏说不怪她,慧敏还说:"我早已知道是你。看到腰带的针线功夫,我就知道是你。但是皇上存心冤枉我,要我难堪,有没有那条腰带,又有什么所谓?"她甚至伸出手去,轻轻抚『摸』了一下子衿的头发,以她从未有过的慈爱与温存。
子衿更加呆怔了。她想,她欠了主子一条命,她得还给她。
八月二十八。这是慧敏被废的第三天,也是建宁出嫁的第九天——格格归宁谢恩的日子。
额驸府所有的人侵晓即起,灯火通明,排班列队地为格格护驾。这还是建宁大婚后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打扮,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穿着石青朝袍,梳着如意高髻,觉得有些不自在。袍子很漂亮,领约镂金,彩帔嵌翠,宽大的袖子垂下来,可以一直掩住脚背,袍襟上绣满了五谷丰登、花开富贵的吉祥图案,很重,很绚丽,文彩辉煌,她的小小的脸蛋完全被重罗叠锦给淹没了,她只看到花冠绣袍,却找不到她自己。
建宁看着镜子,纳闷地说:"我『迷』路了。"
绿腰听不明白:"格格还没出门呢,怎么就『迷』路了?"
建宁摇摇头,有很重的失落感浮上心头。她意识到自己在从皇宫走进府里、又将从府里走回宫中的这几天里,失落了很多东西。她不能再穿从前的衣裳,梳从前的头发,她以后是一个『妇』人了,都得像这样装扮成『妇』人的样子,跟那些福晋或妃子一样。可是,她不明白,在失落了这么多之后,她得到了什么?
不等她想明白,司仪嬷嬷就来催驾了。建宁端坐着,像个真正的女主人那样发问:"送太后和各位娘娘的礼品都准备好了吗?"
"回格格话,都准备好了。"嬷嬷呈上一张礼品单子来,除了给皇太后、皇上、各位受封的妃嫔、阿哥、格格们的礼物外,还特地标明了赏给琴、瑟、筝、笛的四份,而贞格格的礼物更是加倍。
建宁看着礼单,第一次发现自己这样富有。她的妆奁本来就是和硕公主中最丰厚的,皇上还怕委屈了她,又在内务府按规定置办的妆奁外另赏了许多财物,皇太后和其他后妃只好也都随例另加赏赐,王公大臣们自然更要竭力报效,倾囊馈献——拥有不可想象的丰富财物、以及自由分配财物的权力,也许就是她的所得,是出嫁带给自己的好处了吧?
建宁想了想,又提笔在礼单上添上两项,是给刚刚进宫的秀女的。她早就听说这年的大选里头有两个镶黄旗秀女是顶拔尖的,一个叫远山,一个叫平湖。远山是秀女中年纪最长的一个,已经十七岁了,因为相貌出众而破格录选的;平湖则恰好相反,是秀女中年龄最小的,面孔精致得像个假人儿,最难得的,是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笔好字,是个秀外慧中的才女。早在建宁出宫前,就听说她们两个已经得到了皇上的宠幸,很快就会加封了。她对她们有莫名的好奇,却因为待嫁禁足而一直无缘得见,这次回宫,正可以借发礼物为名见上一面。
想到了这样一个好节目,建宁终于满意地上了华盖朱轮车,又忍不住掀开帘帷一角,看到吴应熊骑着马跟在车子旁边。她还是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他,偷偷地,专注地,打量着他的侧面。不知怎的,她觉得他有一点点熟悉。怎么看谁都好像见过?建宁对自己感到诧异。她不可能见过额驸,就像她不可能见过储秀宫里那个糊灯笼的秀女一样,可是为什么,她看着他们,都觉得似曾相识。
车子碌碌地经过长安街,百姓们又不招自来地拥到街边观看,指指点点。建宁放下车帷,暗暗想不知道上次那个送自己残蝴蝶的老银匠是不是也在这些人群中。那只蝴蝶现在就『插』在她的头发上,藏在那些累赘的花钗翠钿间,它是所有头饰中最不值钱的一枚,却是她的最爱。因为,它使她想起母亲绮蕾,把它『插』在头上,就好像母亲在天上看着自己。
乾清门到了。守门侍卫早已得了内务府通知,眼见公主銮舆来到,忙迎上来请安。照规矩额驸不能跟随进宫,只在乾清门和内右门外设案焚香,行三跪九叩大礼谢恩即可。格格的銮舆则一路不停,径自驶进宫去,身后是抬着礼盒的吴府家人。但他们也必须在内宫门前止步,将礼盒交与接班的太监。
再看到那些红墙绿瓦,那些重檐高阁,那檐上的兽吻,檐下的风铃,建宁觉得了一丝亲切。趾高气扬的侍卫,规行矩步的太监,蹁跹微步的宫女,以及高高地骑在索伦杆上喂乌鸦的小兵,这些都使建宁有一种劫后重逢般的感动,她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讨厌皇宫的,也并不是那么讨厌出嫁,因为只有出嫁,才可以让她自由地穿梭在皇宫与额驸府之间,等到今日归宁之后,她甚至还可以走出额驸府去到长安街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的世界会比从前更大,游戏会比从前更多,这样看来,出嫁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过去现在将来的许多画面叠映在建宁的心上,让她觉得恍惚,分不清是在自怜自艾还是在自欺欺人。头顶忽然传来一声鸦鸣,建宁一惊,蓦然抬头,电光石火一般,她忽然有点想起了吴应熊是谁!
建宁的朱轮车刚进宫,子衿便悄悄儿地溜进御花园,离那些侍卫远远地候在绛雪轩门外了。是吴良辅告诉她的,吴良辅说皇上准备在绛雪轩召见格格,兄妹俩好好儿说上半天悄悄话。
子衿有些看不透吴良辅,他对皇上真是忠心,皇上说一,他立刻就说三减二,四减三,五减四,总之把皇上的话发挥得十足十,可是十句话绕着弯儿说的还是一句话,就是皇上说的那个"一"。然而皇上听了,却会觉得很舒心,觉得吴良辅想得周到,不愧是朕的内务大总管。但有时他也会做一些背着皇上的事儿,比如帮废后的侍女子衿传话出主意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人人都说他攀高枝儿打死狗,可是子衿看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从前皇后还住在位育宫的时候,并不见吴良辅来得特别殷勤;如今皇后被废了,宫里的奴才一夜间全换了嘴脸,吴良辅倒好像对她们热诚起来,很肯帮忙的样子。
慧敏被贬至冷宫后,所有的侍女交由内务府重新分派,因为照规矩废后应该亲自执帚扫尘,洗衣舂米,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躬身自省。然而子衿和子佩苦苦哀求,坚持要留下来侍候皇后。也是吴良辅帮她们说服皇上,说慧敏尽管被废,不再是大清的国母,可还依然是科尔沁的格格呀,怎么能亲『操』贱役呢?又说子衿、子佩是慧敏家的包衣,吃的是科尔沁部落陪嫁给格格的妆奁,用不着宫中的俸禄,不如遵从她们自己的意愿。长平公主出家,还有琴、瑟、筝、笛相伴呢,难道大清的废后还不如一个前明的公主吗?顺治痛快地答应了,并且说,不必动用慧敏的妆奁,还是照旧例每月拨给俸禄好了。
这额外开恩让子衿和子佩看到了一线生机,以为皇上对娘娘仍是留有余情的,也就忍不住奢望一切还有转机。子衿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找赎罪的机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了,她必须主动地制造机会,向皇上说明一切。可是无论皇上走到哪里都有侍卫提前清道,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近皇上。不是没想过要拼死惊驾告御状,告的就是她自己欺君忤上,私制御带,连累主子。但是总是还没等她走近皇上身边十米,就老早被挡在人群外了,只有跪着等圣驾经过的份儿。她想,如果她敢大喊一声"皇上做主",只怕话音未落就被御前侍卫扭断了脖子;至于太后宫,那是想也不敢想的,那天太后的口谕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吗,她根本就不想为这个侄女儿做主;再或是可以恳求那些得宠的妃子,请她们在皇上面前美言——然而又有哪个妃子是不恨皇后的呢?自从大皇子牛纽夭折,那些妃子们都跟防贼一样防着皇后,虽然谁也没有说出口,可是好像所有人都认定了皇后是凶手;还有贞格格,这也是可以跟皇上说得上话的人,可子衿吃不准贞格格站在哪一边,她和太后的关系远比跟皇上亲近,如果自己求了她,而她又不肯帮忙,却把自己出卖给太后,只怕没见到皇上就已经丢了小命——自己不是惜命,可是还要留着这条命报效主子,可不能白死了。自己替主子结的怨,自己得替她解开,不然死不瞑目。
又是吴良辅帮了她的忙,指点她趁格格归宁时拦轿求情。是吴良辅告诉了她格格的必经路线,也是吴良辅要她躲在御花园等候的。子衿有些为难,这宫里谁不知道十四格格不喜欢皇后,皇后入宫有多久,她们两个就做了多久的冤家对头。可是,除此以外,也实在没有别的法子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子衿横下心对自己说,大不了一死,死了就解脱了。她并没有等多久,格格的轿子就来了——因为没见到太后,也不需要见皇后,省了许多功夫,只在慈宁宫外行了跪安礼便直奔绛雪轩了。子衿迎着公主的仪仗扑出来跪下,磕头如捣蒜,口口声声喊:"格格救命,求格格做主。"
建宁呆了一呆,绿腰早已走上来斥道:"什么人这么大胆,竟敢拦公主的銮舆?还不拉下去打!"然而建宁天『性』是好事的,而且出嫁后第一次回宫,兴致颇高,很愿意管管闲事,便挥手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谁要拿你的命?"
子衿又磕了一个头,这才抬起头来哭道:"格格忘了?奴婢名叫子衿,原是位育宫的宫女,因做了一件对不起主子的事,累得皇后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冒死求见皇上,想在皇上面前分辩明白,可是身份卑贱,无缘仰瞻天颜,只求格格带契,容我面见皇上,将冤情剖白,就死也愿意的。只求格格超度。"
建宁听她出语不俗,更加有兴趣,笑道:"我又不是大和尚,怎么超度你?原来你是皇后的人,我听说皇后被废了,这很好呀。我就知道她这个皇后是做不长的。她现在还会像从前那么骄傲吗?"
子衿绝望地哭起来,仍然不住地磕着头说,她早知道格格不喜欢皇后,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也不会来求格格,原本就是拿『性』命来赌一回,赌格格的宽厚仁慈。皇后实实是冤枉的,一切都是子衿的错,子衿带累主子蒙受了这样的千古奇冤,说什么也得替主子洗清冤屈。
建宁现在其实已经没有那么不喜欢皇后了,但是她并不想让别人知道,故作满不在乎地说:"冤枉了她也就冤枉了她,有什么稀奇。她做皇后那么多年,冤枉的人还少吗?再说我就是带你去见皇帝哥哥,他也不会收回圣旨的,倒白搭上你一条命。又何苦呢?"
子衿哽咽着,悲悲切切地说奴才惹下滔天大祸,早就不该活在这世上了,只是若不能替主子洗冤,就是死也是不瞑目的。死后魂灵儿变成乌鸦,飞在紫禁城的上空,也仍然会是叫得最惨切悲哀的那一个。
建宁皱了皱眉道:"带累主子,的确是死罪。可你变什么不好?非要变最讨厌的乌鸦,可见你这奴才没出息。你死了变乌鸦,我还要废力气『射』你,不是又让你多死一回?"
子衿哭道:"人家都说,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它吃了谁的肉,谁的魂就附在乌鸦身上了,只有再吃别人的肉,把别人的魂抓来代替它交给乌鸦,他自己的魂才可以重新托生。我只求拿我的命换了皇后的清白,就是死一百回也愿意的。"
乌鸦是死人托生的话建宁还是第一次听说,她不由得用手遮在额上向高高的女墙望了望,那里正停着几只乌鸦,黑乎乎恶狠狠地望着她们,好像在阴谋觊觎着要吃谁的肉,夺谁的魂。她立刻就相信了子衿的话,难怪她一直觉得乌鸦是这样邪恶的东西,原来它们是吃人肉的,而且一定是吃了她不喜欢的人的肉,所以才这样地与她做对。可那会是些什么人呢?是前朝冤死在宫廷里的宫女和太监吗?听人说,李自成闯宫的时候,宫女们纷纷投井自尽,以至于井里塞满了宫女的尸体,水都漫了出来,跑在后面的宫女就是想投井也投不成了。乌鸦是吃了她们的肉吗?还有,长平公主的父皇和母后还有妹妹昭仁公主也都是死在后宫的,她们的魂也都变了乌鸦吗?那么长平仙姑呢,她死后也会变成乌鸦吗?不,一定不会的。长平是汉人,汉人的祖先又不是乌鸦,所以乌鸦一定不肯吃汉人的肉。这些乌鸦是从他们满人入关以后才飞来紫禁城的,他们肯定是满人托生的,所以才要跟着满人一起入关。满人把乌鸦奉为自己的祖先,原来是因为乌鸦吃了他们祖先的肉,所以祖先的魂就附在乌鸦身上了。
建宁望着立在女墙上的乌鸦,『乱』七八糟地想着,又低下头重新打量着子衿,心想子衿如果死了,被乌鸦吃了,不知道会不会也同自己作对。想到这里,不由问道:"你死一百回,还变乌鸦不变?"
子衿一愣,正待说话,御前侍卫走来请安,说皇上已经在绛雪轩里等急了,建宁顾不得再问子衿,只说:"好吧,那你就跟在我的侍女后头,一起进来吧。"
见到顺治,建宁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想念哥哥。
虽然只离宫九天,可是对她来说,就好像不见哥哥已经有一辈子那么长。她本能地觉得有什么改变了,只是不清楚改变的到底是违心出嫁的自己,还是刚刚如愿废后的顺治。她只觉得,他们两个一样可怜,活得都那么不痛快。这使她在见到顺治第一眼的时候,忽然悲从中来。
她没有行君臣大礼,而是直接投入了哥哥的怀抱,哭了。
顺治有些讶异,虽然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妹妹就像清晨的『露』珠儿那样水光晶莹,眼里总好像汪着泪,可是却从没有听过她的哭声。她总是静悄悄地流泪,无声无息而无休无止。此刻他知道了,建宁的哭声就好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带着乞怜,带着无助,带着难以倾诉的『迷』茫。他觉得那哭声就好像从自己心底里发出来的一样,建宁哭出了他所有的情绪。建宁的眼泪如此饱满而痛畅,就好像把他的那份也一并流出来了,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不曾哭泣了,甚至都忘记了眼泪的滋味。他温柔地拥抱着妹妹,轻轻拍抚她的背,柔声地问:"建宁,为什么哭?"
"不是我要流眼泪的。"建宁呆呆地说,伸手抹去脸上的泪珠,可是立刻又有新的泪流下来,迅速打湿了罗帕。她无助地看着福临,苦恼地解释,"皇帝哥哥,我不想哭的,我并不伤心,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只是没办法让自己不流泪。这眼泪,是自己要流出来的……"
福临重新将建宁抱在怀中,他只觉心疼极了,愤怒极了,不知道在对谁愤怒。这场赐婚的错误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可是他枉为一国之君,建宁的哥哥,却既不能阻止,也不能弥补。他有一种迁怒的冲动,恨不得立刻抓了吴应熊来杀掉,他把这样亲爱宝贵的妹妹赐婚给他,并封以高官厚禄,他竟不知道珍惜,真是太可杀了。然而,纵然他可以任意处治吴应熊,抓他,关他,罚他,甚至杀他,却不能够命令他爱上自己的妹妹,不能对他的心下一道旨,让他顺遂己意。
天下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顺治多情之至,对情之一字感触极深,又怎会不明白吴应熊的情并不可以任遂他意,又怎会不了解可以安慰建宁的,并不是皇权,不是赏赐,甚至不是将她召回宫中择婿另嫁,而只有惟一的一条路,那天下人间最难走的一条路——就是让她得到吴应熊的爱。然而得到一个人真心的爱情,谈何容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却又偏不许人称心如意。皇宫中枉有那么多争宠邀恩的故事,那么多巫蛊招魂的伎俩,可是终究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妹妹得到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呢?
当她在他的怀抱里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顺治觉得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同时忽然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他也想要那样一个怀抱,可以使自己畅快地流泪。
接着教引嬷嬷和侍栉宫女也都上前磕了头,绿腰一如既往的娇媚的请安中略带一点点幽怨,这是与往时不同的,然而没有人留意。这使她的幽怨更加重了。
她一直都在做着飞天梦,可是陪嫁出宫使她彻底断绝了亲近皇上升为妃嫔的机会与念头。从宫里来到额驸府,她比格格更加失落,更加惶『惑』而不知所措。当格格想方设法地与周围环境做对的时候,她是最兴奋的那一个,煽风点火地帮着出主意,因为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心中的惶『惑』与茫然。
在额驸府里,她一直没找到自己的角『色』,这使她有种失去了舞台的『迷』茫,直到今天回到宫里,重新见到皇上,她身上的戏骨才忽然清醒了,重新给自己安排了戏份。建宁与顺治的兄妹相见尤其令她入戏,当建宁在顺治怀里哭泣的时候,她也一直牵起衣袖在轻轻地拭泪,她的动作是那么优美,就像戏子在戏台上舞动水袖。她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看她,注意她的每一个细微的兰花指,注意她一颦一笑的恰到好处。
轮到她上前请安的时候,她的这种主角的感觉就更重了,她有意地延俄着请安的时间,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轻,很慢,仿佛弱不胜衣,情不自禁。虽然没有抬头,然而她觉得这时候顺治一定在看自己,他们之间有着最隐密的交流。直到她站起来走向一边的时候,她仍然觉得顺治的眼光在追随着她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冥想,只听顺治问道:"你不是皇后的侍女吗?怎么会在这里?"绿腰惊愕地抬起头来,才知道有人抢了她的戏,那是子衿。
子衿正跪在绿腰刚才跪着的地方给皇上请安,并且在听到"皇后"两个字后,一下子就哭了,磕头说:"皇上,奴婢冒死求见,就是想禀告皇上:皇后是冤枉的。皇后委屈呀。请皇上为皇后做主,惩罚奴婢吧。"
绿腰的妒意油然而起,眼中『射』出怨毒的光,但是仍然没有人留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子衿身上,连建宁也在替她说话,用一种撒娇的口吻亲昵地向顺治求情:"刚才我来迟了,就是在门口遇见了她,她哭着求我带她进来,说有要紧事向皇上禀报。我看她这么忠心,就带她进来了。哥哥不怪我吧?"接着不等顺治回答,就转向子衿吩咐,"有什么话,你就快说吧。"
于是子衿便滔滔不绝而磕磕绊绊地讲述起来,从皇后入宫前对这场婚姻有多么向往、重视,讲到入宫后受到的种种冷遇,寂寞与孤单,接着讲到年初万寿节上的那条九龙腰带,最后说,"请皇上处罚奴婢的胆大妄为和自不量力吧,只要能原谅皇后,哪怕就是把奴婢凌迟也是愿意的。"
"原来那腰带是你绣的,很好的针线。"顺治微微点头,"那腰带你还留着吗?"
"皇后剪掉了。"子衿低下头羞愧地说。
顺治又点了点头,似乎还微笑了一下。建宁有些说不准。在子衿涕泪交流的诉说中,她一直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哥哥的反应。她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感觉到,哥哥真是大人了,是个威严的皇上。面对着子衿这样感『性』而激烈的诉说,他竟然可以做到面无表情,纹丝不动。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心思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有喜怒,除非是他想让人家知道他的好恶,否则,他表现出来的就只有这样永恒不变的一副君主的态度。
建宁为自己刚才忘情的哭泣感到羞愧,同时对那个刚刚被废的皇后起了极大的好奇,她想,原来慧敏也是会觉得寂寞的,看她那么喜欢炫耀皇后的仪仗,还以为她很喜欢做皇后呢,原来她并不喜欢这个宫殿。福至心灵般,她忽然意识到该是暂停这段『插』曲的时候了,皇帝哥哥是不可能当场做出任何反应与决断的,是自己把子衿带进来的,也得由自己把她送出去。
想到这一点,建宁觉得自己也瞬间成了大人,懂得进退了,她继续用一种撒娇的口吻说:"好了,说完皇后的事,说说秀女吧。我还给平湖和远山准备了礼物呢,哥哥召她们进来让我见见好不好?"
"平湖和远山?"顺治笑了,这一回是自在的,毫无保留的,他带着纵容的语气说,"你的花样儿还真多。不过,说起来你真该好好跟平湖学习,她年纪比你还小呢,学问可比你大多了。"
当平湖和远山走进绛雪轩的时候,建宁第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正是储秀宫里那个糊灯笼的秀女。她不禁离座站起,笑嘻嘻地拉着她的手说:"是你呀。"
平湖却轻轻地挣脱了她的手,再次裣衽施礼:"参见格格。"她的严肃与娇娜有种形容不出的韵致,仿佛一朵桃花迎风绽放。建宁微微震动,当她握着平湖的手时,那种熟悉的感觉就更强烈了。印象可能会含糊,但感觉不会。她执拗地再次拉住平湖的手,用力不让她甩开,盯着她的眼睛说:"我是不是见过你?"
平湖被动地抬起眼来,冷冷清清地说:"是的,格格上次来过储秀宫,烧了我的灯笼。"
"不是那一次,是……"建宁结舌,不是那次,又是哪次呢?她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平湖?平湖的手柔软清凉,有着说不出的细腻,眼神坚定明亮,藏着深深的悲哀,那五官过于精致了,真像是一朵精雕细刻的桃花,这一朵桃花,和那一朵桃花,究竟有什么不同?
熟悉的感觉就像按图索骥般一点点找回来,每分每秒都在增长,建宁笃定她们从前是认得的,并且有过很深的交情。可是,她到底是谁?她拉着她的手,执着地问:"你以前真的不认识我吗?"
远山看到建宁拉着平湖的手不放,不禁觉得嫉妒。从入宫那天起,她就知道平湖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最劲的强敌,而当她们一同跪在皇上面前等待"赏荷包"或是"撂牌子"的时候,她就更加清楚了:在皇上的心目中,这一届秀女里只有平湖可以与她一较高低,平分秋『色』。这使她时时处处都不自禁地要和平湖比较,而最让她难过的是,平湖就好像胜券在握似的,一直用一种近乎于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对待她的挑战,仿佛胸有成竹,又似不屑为伍,这就更让远山觉得难过,觉得不能输了。
比如今天,整个储秀宫里只有两位小主得到格格的特别召见,这当然是一种光荣,可是当两个人一同谢恩时,格格却只对平湖格外垂青,那不就意味着自己输了吗?远山可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她看着茶桌上的各『色』细点,显然是经过茶膳房特地准备的,是为了迎接格格回宫吧?不难判断,皇上和这位十四格格的感情相当好,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嫁出宫去的格格,但是她住得这样近,随时抬起脚就可以回到宫里来,她的意见一定会直接影响皇上的喜恶的。进宫这么久,远山多少也听过一些关于建宁格格的传闻,知道她贪吃、贪玩、喜欢恶作剧,是这宫里最不安静的格格,对付她,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新鲜玩意儿。这样的金枝玉叶,应该是不难讨好的。
远山笑笑,做了个万福:"远山谢格格赏赐,远山家乡也有些小玩意儿,虽不值什么钱,却也新鲜,现欲献给格格,又恐微薄,请格格恕罪。"
建宁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地吸引了过来,笑道:"你有好东西给我,怎么还会怪罪?是什么?"
"是整整一匣子上『色』泥人儿,都扮的戏曲故事,也有《西厢记》,也有《牡丹亭》,每匣都不一样的。"远山微笑,"格格见惯了金的玉的,跟格格说泥人儿,真是不好意思。"
其实她说得谦虚了,那些泥人是在她进宫前,父亲专门请了中原最有名的泥人张用了大半年的时候捏制而成的。是用五『色』土掺着米浆,捶捣成模再捏出眼耳口鼻,然后封蜡收油,只要存放得宜,过一百年也不会朽坏;最贵重的还是颜料,都不是普通的赭黄绛红靓蓝草绿,而是用朱砂、蓝宝石末、金粉等层层涂砌,就是风吹水洗也不会褪『色』。这样的泥人,只怕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套来。
这本是她带进宫来要找机会献给皇上的,指望用那些男欢女爱的故事向皇上邀宠,然而每次侍寝都脱光光地"背宫",哪有什么机会献宝呢。而此际一时间想不出更加独特的礼物,好胜心切,竟然顺口把它献给格格了。话出口,远山不由有一点后悔。
"有故事的泥人儿?"建宁果然大喜,"在哪里?快拿来我看。"
匣子很快被取来了。建宁不急着打开,却先看那盒子。一共四盒,红、蓝、粉、绿四『色』地子上绣着人物故事,衣袂飞扬,须发分明,针脚极其细密紧致。打开来,则是一式的白绫衬底,分成一格一格,收着人物、亭阁、马匹、树木等,男女老少,不一而足,桌椅屏帷,各具特『色』。
建宁惊喜地叫起来,兴致勃勃地猜测:"我猜这盒肯定是《西厢记》,你看这座庙的门额上还写着"普救寺"三个字呢。这个是张生,这个是崔莺莺,这个是红娘,这位一定是老夫人!"她笑起来,这哪里是四盒泥人,简直就是偌大的畅音阁和整个戏班子嘛,只要把这些人一个个搬出来,就可以排演整出戏了。
这盒又有柳树又有梅花有男有女有僧有俗的大概就是《牡丹亭》了,刚才远山秀女说过有这出戏的;那盒有水有船的是什么呢,好像就在嘴边,却一时说不出来。建宁着『迷』地看着,仿佛听到远远地有锣鼓声响起,甚至可以在空气中捕捉到幽微的唱曲声。她打赌自己一定听过那曲子,也一定知道这故事,只是,就像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平湖一样,她也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那曲子。她想,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事被自己遗忘了,她得把它们一一找回来。
远山看到她专注的神情,知道自己这份礼送对路子了。她正想开口提醒格格这盒泥人是什么故事,却听皇上先说话了:"这一盒,最适宜叫绿腰边唱边猜。"
建宁蓦然想了起来:"这是《倩女离魂》的故事!"她只听绿腰唱过一支曲子,还从没看过整出戏,因此一时想不起。听见这就是张倩女的戏模子,不禁有种故友重逢的喜悦,忙招手叫绿腰上前来:"你认不认得这里谁是谁?"她夸耀地一挥手,"给两位小主唱一段《倩女离魂》吧。"
绿腰欣然领命,双手叠在腰间妙曼地施了一礼:"有辱皇上圣听。"明明是格格的命令,明明是为了答谢两位秀女,然而在绿腰眼中心里,她唱这支曲,却只是为了皇上。
"向沙堤款踏,莎草带霜滑。
掠湿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
看江上晚来堪画,
玩冰湖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绿腰妩媚地拧着腰肢,优雅地做着手势,一举手,一转眸,都有无限风情。她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看着她,这一刻的她漂亮极了,光彩极了。在众人的簇拥与猜测里,在漫长的失落和等待之后,她终于找到了做主角的感觉。
然而在建宁的心里,却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她摇着皇上的袖子说:"哥哥,以后我可不可以常常进宫来找她们玩?你给我下一道旨好不好,许我可以不用通报,也不用请求恩准,随时都可以进宫来玩。如果你忙,就让平湖和远山陪我。"
这其实是相当越格的请求,然而顺治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很痛快地答应了:"好,我这就让吴良辅告诉各门守卫,十四格格可以不须传召,随时进宫。"
远山一震。如果刚才她还只是猜测建宁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的话,那么现在她已经可以断定,这位十四格格的威力甚至有可能超过后宫任何一位妃嫔,简直是拥有生杀大权的。她不禁庆幸自己刚才的大方,真没白送了那匣泥人,这一铺,算是压对了!
建宁心满意足地笑:"谢谢皇帝哥哥。"一边听曲子,一边打开第四匣泥人,这一出她可真猜不到了,主角是个英俊的少年,头戴簪缨,手提钢枪,很威武雄壮的样子;旁边坐着位青衣娘子,凤目含威,仪态端方,十分贵气。建宁托起那青衣旦,忽然又有了一种极为熟悉的奇妙感觉,不禁问顺治:"皇帝哥哥,你看她像不像仙姑?"
顺治微微一愣,沉『吟』不语。而平湖的脸则在瞬间变得苍白。远山毫无查觉,只笑意盈盈地说:"回格格,这可不是什么"仙姑",而是"救孤"。"
"什么"新姑""旧姑"的?"建宁笑起来。绿腰的歌舞在这时也歇了下来,卖弄地『插』嘴:"我知道,我知道,是"托孤"、"救孤"的"孤",这出戏叫《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建宁大感兴趣,"那是什么故事?"
"是赵氏孤儿复仇的故事。"远山侃侃而谈,"晋大夫赵盾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满门抄斩。儿媳『妇』庄姬公主当时已经有了身孕,因为是晋国君的妹妹,才躲在宫中逃过此劫。过了几个月,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赵武。屠岸贾听说后,害怕那孩子长大后会有后患,就兵围内宫,想侍机杀害赵氏孤儿。赵家原有一位世交好友叫程婴,是个乡村大夫,庄姬公主以看病为由,召程婴进宫,让他把孩子藏在『药』箱里带出宫去。这件事走『露』了风声,又被屠岸贾听见了,于是下令说:如果不交出赵氏孤儿,就要杀掉全城所有的婴儿。程婴无奈,只好用了掉包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赵武献给了屠岸贾,却把赵武当作亲生儿子收养。多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终于为母报仇,剑斩恶贼……"
随着远山的讲述,平湖的脸越来越苍白,身体微微颤栗,仿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空气中慢慢弥散着一股异样的花香,渐渐充满了整个绛雪轩。人们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寻找这香气的来源,而顺治最为心知肚明,那是平湖特有的体香,每当他临幸她时,她便会在挣扎中发出这样混合着痛苦与欢喜的异香,他诧异地回头:"平湖,你怎么在发抖?是不是不舒服?"
平湖张开口,未及回答,已经像一片落花随风飘坠一般,软倒下去……
子衿终究没能挽回她主子的皇后之位,她的冒死面圣甚至没能给主子换来"一斛珍珠慰寂寥"的哪怕象征『性』的柔情,因为顺治说:"不怪你。即使没有那条腰带,朕和皇后也没办法再做夫妻了。"
顺治说的是和慧敏一模一样的话。这让子衿更加听不懂了。明明是为了那条九龙锦的腰带引起的误会与争吵,明明是从那天之后皇上就与皇后反目成仇,为什么他们两个却偏偏都说不怪自己?又为什么,两个人有着一样的心思说着一样的话,却偏偏不能够走到一起?
子衿回到冷宫时,就像刚刚经过了一场恶战,整个人大汗淋漓,虚软如绵。她对子佩说:"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勇敢的事了,如果皇上不理怎么办?"
她问得很彷徨。并且从未有过一个时刻,让她如此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无助与卑微——在她看来是一生中最伟大最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在皇上的眼中一钱不值。虽然皇上给了她机会诉说,但是也许只当她是说故事的女先儿,就跟远山小主送给格格的泥人一样,只当作玩意儿罢了。不,她连玩意儿也不如,因为那匣泥人会引起皇上与格格的兴趣,并且以后还会常常被取出来供人玩赏。而她在躬身退出绛雪轩的一刻,皇上便把她刚刚说过的话忘光了,甚至,还在她没有退出绛雪轩的时候,皇上已经把她忘了,他的注意力,全在泥人儿身上。她的价值,远远不如一只有故事的泥人儿重要。
她缩在冷宫一角,嘤嘤哭泣,连晚饭也没有吃。然而就在熄灯的梆子刚刚敲过的时候,吴良辅忽然来宣旨了。子衿和子佩忍不住『露』出欢欣期待的神情,以为皇上终于回心转意。只有慧敏一脸的冷漠,抱着膝坐在床角动也不动,很轻蔑地说:"有什么话就说吧,我已经睡下,就不起来听旨了。"
吴良辅的脸僵了一僵。这是不合乎规矩的,圣旨下,所有的人都应该跪着听旨,接旨,谢恩,怎么可以这样大喇喇地坐着不动?这位废后的脾气和架子,竟然比从前做皇后时还要傲慢,无礼。
然而他只是顿了一顿,就决定不与她一般计较了,穷寇莫追,一个在走下坡路的人,或者你可以对她不屑一顾甚至落井下石;但是一个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时,你却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她不攻则已,一旦反攻,就可能扭转乾坤,翻云覆雨。到那时,她是一定会论功行赏,睚眦必报的。
吴良辅早已习惯了在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一步后路,在任何处境下都看到和当场相反的局面,在任何困『惑』中都能预料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因此,他非但没有追究,反而笑了一笑,很谦恭很体贴的那种笑,殷勤地问:"原来娘娘欠安,要不要请太医来给娘娘诊脉?"在得到了慧敏准确的拒绝后,他便开始宣旨了,旨意非常简单,其核心意思只有七个字,却足以令所有人目瞪口呆:宣子衿三更侍寝。
子衿侍寝,那不就意味着她从此要离开冷宫、离开慧敏了吗?这到底是皇上的有情,还是更加残酷的无情?
慧敏忍不住坐起身,子佩跌倒在地,而子衿本能地发出了一声"不"。而这一声"不"更加惊动了所有人——怎么会有人对圣旨说"不"?
这一声"不"也惊醒了所有人,吴良辅头一个反应过来,谦恭地说:"那么,子衿姑娘,我们可得准备起来了。"
"准备?准备什么?"子衿茫然地重复。
慧敏却已经先镇定下来,淡淡地说:"吴总管是叫你准备一下,呆会儿好侍候皇上。这是好事。让子佩帮你梳洗妆扮吧。"她很随意地说着,语气里带着她特有的厌倦与不以为意,就好像这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似的。
其实,"梳洗"当然是必要的,然而说到"妆扮"却是荒唐。因为宫女侍寝是要脱光了衣服,被裹在被子里由太监背着送到皇上寝宫的,叫作"背宫";只有皇后用不着这种礼仪,皇后与皇上总是在位育宫里行周公之礼,而位育宫本来就是皇上的寝殿,是皇上来到位育宫里而不是皇后送上门去,是谓"走宫"。当然,皇上偶尔也会到其他的妃子殿里留宿,那时,妃子就可以花尽心思地妆扮好了等皇上前来,而不用把自己脱光光的由太监扛着送上门了。
所以,能够"背宫"侍寝固然是宫女们梦寐以求的夙愿,然而能够让皇上"走宫"临幸却是得宠的妃子们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一切,曾经贵为皇后的慧敏当然是了解的,只是她本能地忘记了,只听说"侍寝",就直接想到了"妆扮",这也叫吴良辅和子衿子佩同时了解到:无论皇后表现出怎么样的高傲、冷漠,她的内心深处,却仍然是期翼着能够与皇上再叙欢好。这也使得子衿更加难过了,她跪在皇后座前说:"子衿死也不愿背叛主子。请主子发落。"
慧敏已经从刚才的震惊中完全平静下来,也已经想清了前因后果和所有琐细的规则,她用宛如耳语的声音吩咐:"去吧,只要你还记得我曾经是你的主子。"
子衿困『惑』地抬起头来,一时不明白主子说的是什么意思。"曾经"?为什么是"曾经的主子",难道现在她不依然是自己的主子吗?
慧敏顿了一顿,用更加低不可闻的声音说:"照我的话去做,好好侍候皇上,明天再来见我。"
这一次慧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子衿是擅于服从的,既然得到了明确的指令,也就似懂非懂地点了头。她想,不是她背主偷欢,而是奉了主子的命去侍奉皇上的。这样想着,她的心情便好多了,并且很快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侍寝之夜上。虽然做了皇后的近身侍女这么久,可是她对于侍奉皇上还毫无经验呢,该向谁去求助呢?
子佩同她一样困『惑』,一边帮她擦背一边说:"照规矩不是应该有位教引嬷嬷来叮嘱你一些什么吗?"
"也许嬷嬷认为像我们这样的皇后贴身侍女,是不需要任何叮嘱的。"子衿猜测,"可是,皇上为什么会要我侍寝呢?是在向娘娘示威吗?"
"他已经废了娘娘,应该不会这样想吧。是不是那天你跟十四格格去见皇上的时候,皇上看上了你?"
"皇上又不是第一次见到我。以前在位育宫的时候,他不是见过我们很多次吗?"
"也许他想问问你娘娘过得怎么样吧?"
"也许是的。也许他对娘娘还是留恋的,因为我是娘娘的贴身侍女,所以把我当作了娘娘的替身。"
"也许是这样吧。"
她们的猜测终究没有结果。直到子衿从皇上的龙榻上爬起来,又被裹在被子里背出宫去,也没有得到答案。她曾经试着问皇上,真的不能原谅皇后吗?她知道自己这样做真是不聪明,而且煞风景,怎么能在曲意承欢之际讨论废后的事情呢?但是她必须这样做,因为是她害了主子,她害主子失去皇后的地位后又取而代之地出现在皇上的龙榻上,这就使得背叛加倍罪恶。只有替皇后说话才可以为她赎罪,证明她并没有背叛主子,她时时刻刻谨记着主子的荣辱与安危。
但是,她就只是得到了那句"不怪你"。不怪她,又该怪谁呢?子衿知道,自己是永远都不可能说清楚了,也永远不可能替皇后洗冤,替自己赎罪。她每多活一天,都是在加重自己的罪恶一分。她细想这罪恶的源头,是她曾经痴心妄想可以得到皇上的垂幸,可以用一条腰带赢得一夜龙泽,然后加妃升嫔。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她真的睡在了皇上的身边——踩着她主子的后冠爬上了龙床。
子衿大哭起来,她的眼泪几乎要将自己淹没了,从不知道一个人的身体里可以有这么多水分,而这些水此刻都化成了悔恨羞惭的眼泪,把整个冷宫淹作一片苦涩的废墟。
第二天清晨,建福花园的花匠准备打水浇花的时候,忽然大喊大叫起来:井里泡着一个人,一个宫女。
这还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呢,也是史上惟一一个在得到皇上临幸后自尽的宫女。就在昨夜,她还一度成为后宫称羡的焦点,妃嫔们都在议论着废后的侍女得到了皇上的宠幸,猜测他们是不是从前就曾经亲近,只是因为皇后的妒忌才不曾张扬,如今皇后被废,子衿终于浮出水面,说不定很快就要升为贵人。她们甚至已经开始打点着送子衿的礼物,同时计算着如何抓住她的疏漏,阻止她飞升的脚步——然而谁能想到,她竟自己把自己推进井里了呢?
消息传到额驸府的时候,建宁很是震动,她望着天空想了好久,然后对绿腰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她说:"她到底还是变乌鸦了。"
事情来得毫无预兆,那天上朝时还是好好的,下朝前,皇上忽然用一种很随意的口吻说要礼部至内院商讨要事。群臣咸集,正猜测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治平静地开了口,仍是用那种随随便便的口吻,轻松地说,你们回去查一查,看看历朝历代废后需要些什么手续,商议着给朕拟一道旨。说完,不等群臣反应过来就转身走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说这件事非同小可,皇后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格格,更是庄妃皇太后的亲侄女,焉能说废就废,而且废得如此轻易?皇上年轻任『性』,想起一出是一出,咱们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可得挡着劝着,不能让他做出这样莽撞的举动来,不然,太后的面子往哪儿搁?
众人凑在一起商议了半日,未曾拟旨,却拟了一道奏折,劝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皇上不是不愿意在朝上公开议论,想着悄没声儿地把事儿办了吗?咱们偏就不让他逃避,偏就要把事情张扬开,好叫他顾及皇家的面子,收回成命。也好让太后知道,我们这些人可不是白吃饭的,可是下了死力气规劝的,可不是不记着皇太后的深恩威仪的。不然,太后好以为是咱们挑唆皇上、纵容皇上废后了。宁可得罪了皇上,也不能得罪了太后,须知"惟女子与小人难养"呀。
次日朝上,大学士冯铨、陈名夏等五人联名上奏,拉出一副忠言直谏的架式,半文半白地侃侃而谈:"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昔日册立皇后之时,曾告天地宗庙布告天下,现谕未言及与诸王大臣公议及告天地守庙之事,请求皇上慎重详审,以全始终,以笃恩礼。"
大多臣子还不知道皇上有心废后,这下子听明白了,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这可惹恼了顺治,也不管是不是在朝上,也不管老臣的面子挂不挂得住,板起脸来猛地一拍龙案,斥道:"慎重,慎重,你怎么知道朕不够慎重?你们又打算如何详审?我与皇后成亲三年,也就考虑了三年,还不够慎重?还要怎么个详审法?你说朕未言及诸王大臣公议,现在不就是让你们公议吗?你们议了些什么?议了半天,就是这些废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陈名夏等人劈头大骂一顿,又当堂批复:"皇后壶仪攸系,正位匪轻,故度无能之人,儿等身为大臣,反于无益处具奏沽名,甚属不合,著严饬行。"
群臣哑然,很明显皇上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大臣们同不同意都要废后的了,饶舌苦劝,只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全不会动摇皇上废后的决心。那又何必自讨没趣呢?说到底废不废后也是皇上的家务事儿,皇太后是皇后的亲姑姑,太后都不说话了,哪里轮得到他们管闲事儿呢?
惟有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冒死上谏:"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然而这孤独的声音湮没在朝堂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未免太微弱了。
于是皇上一骑绝尘,轻装捷径地打了个胜仗,而且唯恐夜长梦多,连夜拟旨宣谕礼部:"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阅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大臣们这才彻底醒悟过来,原来症结在这儿呀,原来皇上是不满摄政王多尔衮替他做主,所以才不要这个皇后;原来皇上和皇后成亲三年来都不同房,难怪皇后一直不见开花结籽呢。既然皇上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连自家床头的事儿都说出来了,做臣子的还要忤言逆上硬不许人家休妻,也就太说不过去而且冥顽不灵了。
因此,当礼部大臣拖腔拖调地宣读废后圣旨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垂首含胸,噤若寒蝉,别说提出异议了,就连一个摇头的动作都不敢做。
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后,就这么着被皇上给废了。
早在顺治宣谕废后的前一夜,傅太医便传出话来,说太后凤体违和,传谕宫中,一概昏省请安只到慈宁宫门首则止,孝在心不在言,不必近前探侍,反令太后『操』劳。
这些日子,太后大玉儿肯见的人除了来往太医,贴身侍候的宫女,就只有贞格格一人。连皇后被废这样的大事,太后也没有『露』过面,召礼部的臣子来商议对策,或是叫慧敏来安慰叮嘱几句,甚至都没有找洪承畴来问一下上朝的情形。她好像早就预知了这一天,早就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慧敏也早就预知了这一天——自从顺治生日那天好端端地晴空下雪,她便知道这皇后的名分要到头了。她并不稀罕。她从来都不觉得做皇后有什么好,自然也不会可惜它的失去。
其实应该推得更早,早在入宫的第七天起,位育宫便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冷宫。如今足足等了三年,顺治才正式下旨废后,已经是太晚太晚了。
吴良辅人模狗样地捧着圣旨来位育宫宣旨的时候,子衿登时就昏了过去,子佩等也哭成一团,唯有慧敏却冷淡地听着,面无表情,连问声"为什么"都嫌多余,只回身淡淡地命子衿、子佩收拾衾枕。在她心目中,整个紫禁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冷宫,从她进宫那天起就一直生活在冷宫里,如今又说什么择宫另居,贬为静妃,不是句废话吗?她很利落地带着哭得东倒西歪的子衿、子佩离开了位育宫,连头也不回一下。吴良辅追上来提醒说,还得到慈宁宫给太后谢恩呢。慧敏站了站,很不耐烦地说那就去吧。
废后慧敏捧着圣旨跪在慈宁宫外,子衿、子佩等捧着寝具、随身衣物、一部分皇后的妆奁跪在她身后,她们的头顶上有几只乌鸦在盘旋,发出焦虑而尖酷的叫声,似笑非笑,如泣如咒,仿佛已经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并且迫不及待地等着那尸体腐烂。
紫禁城的乌鸦是天下间最势利的禽类,它们总是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人的兴衰向背,比人自己更早知道人的命运。从前它们总是远离慧敏皇后,每当她经过宫中的甬道,它们便会提前散开,隐蔽在宫殿的琉璃檐后,噤着声音不敢随便扑飞,然而今天慧敏失了势,它们再不害怕她的威严与光辉,可以随意地在她头顶盘旋,扑着翅膀,让羽『毛』落在她的身上,那失去了凤冠霞帔的身体上。
慧敏失去了她的凤冠后位,侍女们也失去了位育宫的俸禄,她们跪在慈宁宫的台阶下,颤栗地听着乌鸦的叫声,泪眼不干地暗暗祈祷,不抱希望地希望着皇太后可以力挽狂澜——她毕竟是皇后的亲姑姑,皇上废的可不仅仅是慧敏,而是科尔沁部落的格格,难道太后就不出来说句什么吗?
然而她们失望了,她们连太后的面也没有见到,连求情或者诉苦的话也来不及说,她们就只等到了忍冬嬷嬷无关痛痒的几句传谕:太后欠安,等娘娘安置好了再见吧,教娘娘要随遇而安,好好静修——皇上既然赐名"静妃",寓意深远,须不可辜负了皇上的一片美意。
宫女们的哭声更加响亮了。乌鸦的叫声也更加嚣张。废后慧敏却忽然冷笑起来,站起身,三两下将圣旨撕了个粉碎,望空一扬,大声道:"什么圣旨?什么"静修"?都是些不知所谓的废话!我是科尔沁草原上最尊贵的公主,最美丽的格格,嫁到这紫禁城来,是上天赐与大清朝的礼物。他不知感恩,不懂珍惜,反而百般凌辱于我,他一定会受到天谴的!天有眼,你们看着吧,我绝不会离开这皇宫!我会好好"静修"的,我还要在这里好好呆着,看着,活着,我一定会活得比他的皇位更长久!我要看着他怎么从那个不该属于他的金銮宝座上滚下来,变得一无所有,比我这个废后更不如!"
整个紫禁城都听到了她的诅咒,连最冷酷无情的乌鸦都被那诅咒惊得咽住了叫声,扑楞楞飞起,瞬间遮阴了紫禁城的上空。所有的奴才都在发抖,连子衿子佩也吓得忘了哭,忘了劝,更忘了起身扶住她们的废后主子。吴良辅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本能地捂起了自己的耳朵,仿佛就是听到这诅咒也有罪似的,他在心里苦苦地想,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可千万别叫太后听见。
太后自然听见了,但是她假装听不见。她既然可以走到今天,成为无所不能的庄妃皇太后,就早已掌握了两种技能:要么耳聪目明,在需要的时候拥有千里眼,顺风耳;要么耳聋眼花,随时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她的亲侄女用天下最恶毒的语言来诅咒天下最尊贵的权力的时候,她便让自己盲了,聋了。
然而她还是忍不住在心底低低地叹了一声:那么艰难地和皇上周旋,谈判,讨价还价,让他答应不把废后慧敏遣送回蒙古,而是将她继续留在宫里,虚应一个"静妃"的封号,自己何尝不是在没有希望中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慧敏可以学得懂事一点,可以用一点心思,令死灰复燃。自己当年不就是在群雌环伺间左冲右突,几次山穷水尽又杀出一条血路来,从别的妃子手里夺回皇太极的心吗?自己可以做到,慧敏为什么不能?要知道,她代表的可不是她自己,而是整个科尔沁部落,是家族的利益。满蒙联姻,是大清立后的根本,当年哲哲姑姑把年仅12岁的自己从草原上接出来嫁与皇太极,就是为了让自己帮她收拢皇太极的心,姑侄两个齐心协力维护科尔沁的势力。如今自己把慧敏从草原上接出来许配给顺治,为的也是同样的目的。可现在看来,这个侄女半点儿也不像自己,就只会破釜沉舟,全不想起死回生。
大玉儿叹息,再叹息,她想,她得尽快给慧敏找一个替身儿了。
是夜,子衿在冷宫的偏厦里自缢,但被解救下来。她跪在慧敏膝下,啼哭着,承认了一切,说出了那条腰带的原委,那给皇后带来谋逆罪名的罪魁祸首。她哭着,请求皇后赐她死亡。
然而慧敏只淡淡地说:"不怪你。"
慧敏的冷静反而叫子衿呆住,忘了哭泣。自从那日顺治拿着她绣的那条九龙腰带作筏,与皇后大吵一架后分道扬镳,子衿的心就被愧疚、悔恨、恐惧、和罪恶感重重掩埋着,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每天祈祷着皇上可以再来一次,可以同皇后和好如初,解除那条惹祸的腰带加诸于她的种种束缚。
他们一天不肯和好,她就一天不能原谅自己,是自己将皇后与皇上恩爱和谐的惟一机会给葬送了,她到底做些什么才可以补救?如果能够把这份错误挽回,就是要她死也愿意。
可是,她根本见不到皇上,就连伏罪自首的机会都没有,她怎么样才能让他听到她的解释,原谅皇后呢?
她天长月久地等待着,等着有那么一天皇上会重新走进位育宫来,心平气和地谈笑,那时她会跪在皇上的面前承认一切,只要皇上可以同皇后解除误会,她情愿被处死。
然而,她足足地等了大半年,却等来了皇后被废的谕旨。什么希望都没有了,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是因为那条腰带。她,一个小小的宫女,一份卑微的献礼,一次胆怯的错误,竟使科尔沁草原上最美丽的明珠失去了光华,失去了身份,失去了皇后的尊贵,贬居冷宫。她就是死也不能赎罪了——然而除了死,她又有什么选择?
然而,慧敏却不教她死,慧敏说不怪她,慧敏还说:"我早已知道是你。看到腰带的针线功夫,我就知道是你。但是皇上存心冤枉我,要我难堪,有没有那条腰带,又有什么所谓?"她甚至伸出手去,轻轻抚『摸』了一下子衿的头发,以她从未有过的慈爱与温存。
子衿更加呆怔了。她想,她欠了主子一条命,她得还给她。
八月二十八。这是慧敏被废的第三天,也是建宁出嫁的第九天——格格归宁谢恩的日子。
额驸府所有的人侵晓即起,灯火通明,排班列队地为格格护驾。这还是建宁大婚后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打扮,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穿着石青朝袍,梳着如意高髻,觉得有些不自在。袍子很漂亮,领约镂金,彩帔嵌翠,宽大的袖子垂下来,可以一直掩住脚背,袍襟上绣满了五谷丰登、花开富贵的吉祥图案,很重,很绚丽,文彩辉煌,她的小小的脸蛋完全被重罗叠锦给淹没了,她只看到花冠绣袍,却找不到她自己。
建宁看着镜子,纳闷地说:"我『迷』路了。"
绿腰听不明白:"格格还没出门呢,怎么就『迷』路了?"
建宁摇摇头,有很重的失落感浮上心头。她意识到自己在从皇宫走进府里、又将从府里走回宫中的这几天里,失落了很多东西。她不能再穿从前的衣裳,梳从前的头发,她以后是一个『妇』人了,都得像这样装扮成『妇』人的样子,跟那些福晋或妃子一样。可是,她不明白,在失落了这么多之后,她得到了什么?
不等她想明白,司仪嬷嬷就来催驾了。建宁端坐着,像个真正的女主人那样发问:"送太后和各位娘娘的礼品都准备好了吗?"
"回格格话,都准备好了。"嬷嬷呈上一张礼品单子来,除了给皇太后、皇上、各位受封的妃嫔、阿哥、格格们的礼物外,还特地标明了赏给琴、瑟、筝、笛的四份,而贞格格的礼物更是加倍。
建宁看着礼单,第一次发现自己这样富有。她的妆奁本来就是和硕公主中最丰厚的,皇上还怕委屈了她,又在内务府按规定置办的妆奁外另赏了许多财物,皇太后和其他后妃只好也都随例另加赏赐,王公大臣们自然更要竭力报效,倾囊馈献——拥有不可想象的丰富财物、以及自由分配财物的权力,也许就是她的所得,是出嫁带给自己的好处了吧?
建宁想了想,又提笔在礼单上添上两项,是给刚刚进宫的秀女的。她早就听说这年的大选里头有两个镶黄旗秀女是顶拔尖的,一个叫远山,一个叫平湖。远山是秀女中年纪最长的一个,已经十七岁了,因为相貌出众而破格录选的;平湖则恰好相反,是秀女中年龄最小的,面孔精致得像个假人儿,最难得的,是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笔好字,是个秀外慧中的才女。早在建宁出宫前,就听说她们两个已经得到了皇上的宠幸,很快就会加封了。她对她们有莫名的好奇,却因为待嫁禁足而一直无缘得见,这次回宫,正可以借发礼物为名见上一面。
想到了这样一个好节目,建宁终于满意地上了华盖朱轮车,又忍不住掀开帘帷一角,看到吴应熊骑着马跟在车子旁边。她还是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他,偷偷地,专注地,打量着他的侧面。不知怎的,她觉得他有一点点熟悉。怎么看谁都好像见过?建宁对自己感到诧异。她不可能见过额驸,就像她不可能见过储秀宫里那个糊灯笼的秀女一样,可是为什么,她看着他们,都觉得似曾相识。
车子碌碌地经过长安街,百姓们又不招自来地拥到街边观看,指指点点。建宁放下车帷,暗暗想不知道上次那个送自己残蝴蝶的老银匠是不是也在这些人群中。那只蝴蝶现在就『插』在她的头发上,藏在那些累赘的花钗翠钿间,它是所有头饰中最不值钱的一枚,却是她的最爱。因为,它使她想起母亲绮蕾,把它『插』在头上,就好像母亲在天上看着自己。
乾清门到了。守门侍卫早已得了内务府通知,眼见公主銮舆来到,忙迎上来请安。照规矩额驸不能跟随进宫,只在乾清门和内右门外设案焚香,行三跪九叩大礼谢恩即可。格格的銮舆则一路不停,径自驶进宫去,身后是抬着礼盒的吴府家人。但他们也必须在内宫门前止步,将礼盒交与接班的太监。
再看到那些红墙绿瓦,那些重檐高阁,那檐上的兽吻,檐下的风铃,建宁觉得了一丝亲切。趾高气扬的侍卫,规行矩步的太监,蹁跹微步的宫女,以及高高地骑在索伦杆上喂乌鸦的小兵,这些都使建宁有一种劫后重逢般的感动,她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讨厌皇宫的,也并不是那么讨厌出嫁,因为只有出嫁,才可以让她自由地穿梭在皇宫与额驸府之间,等到今日归宁之后,她甚至还可以走出额驸府去到长安街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的世界会比从前更大,游戏会比从前更多,这样看来,出嫁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过去现在将来的许多画面叠映在建宁的心上,让她觉得恍惚,分不清是在自怜自艾还是在自欺欺人。头顶忽然传来一声鸦鸣,建宁一惊,蓦然抬头,电光石火一般,她忽然有点想起了吴应熊是谁!
建宁的朱轮车刚进宫,子衿便悄悄儿地溜进御花园,离那些侍卫远远地候在绛雪轩门外了。是吴良辅告诉她的,吴良辅说皇上准备在绛雪轩召见格格,兄妹俩好好儿说上半天悄悄话。
子衿有些看不透吴良辅,他对皇上真是忠心,皇上说一,他立刻就说三减二,四减三,五减四,总之把皇上的话发挥得十足十,可是十句话绕着弯儿说的还是一句话,就是皇上说的那个"一"。然而皇上听了,却会觉得很舒心,觉得吴良辅想得周到,不愧是朕的内务大总管。但有时他也会做一些背着皇上的事儿,比如帮废后的侍女子衿传话出主意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人人都说他攀高枝儿打死狗,可是子衿看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从前皇后还住在位育宫的时候,并不见吴良辅来得特别殷勤;如今皇后被废了,宫里的奴才一夜间全换了嘴脸,吴良辅倒好像对她们热诚起来,很肯帮忙的样子。
慧敏被贬至冷宫后,所有的侍女交由内务府重新分派,因为照规矩废后应该亲自执帚扫尘,洗衣舂米,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躬身自省。然而子衿和子佩苦苦哀求,坚持要留下来侍候皇后。也是吴良辅帮她们说服皇上,说慧敏尽管被废,不再是大清的国母,可还依然是科尔沁的格格呀,怎么能亲『操』贱役呢?又说子衿、子佩是慧敏家的包衣,吃的是科尔沁部落陪嫁给格格的妆奁,用不着宫中的俸禄,不如遵从她们自己的意愿。长平公主出家,还有琴、瑟、筝、笛相伴呢,难道大清的废后还不如一个前明的公主吗?顺治痛快地答应了,并且说,不必动用慧敏的妆奁,还是照旧例每月拨给俸禄好了。
这额外开恩让子衿和子佩看到了一线生机,以为皇上对娘娘仍是留有余情的,也就忍不住奢望一切还有转机。子衿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找赎罪的机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了,她必须主动地制造机会,向皇上说明一切。可是无论皇上走到哪里都有侍卫提前清道,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近皇上。不是没想过要拼死惊驾告御状,告的就是她自己欺君忤上,私制御带,连累主子。但是总是还没等她走近皇上身边十米,就老早被挡在人群外了,只有跪着等圣驾经过的份儿。她想,如果她敢大喊一声"皇上做主",只怕话音未落就被御前侍卫扭断了脖子;至于太后宫,那是想也不敢想的,那天太后的口谕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吗,她根本就不想为这个侄女儿做主;再或是可以恳求那些得宠的妃子,请她们在皇上面前美言——然而又有哪个妃子是不恨皇后的呢?自从大皇子牛纽夭折,那些妃子们都跟防贼一样防着皇后,虽然谁也没有说出口,可是好像所有人都认定了皇后是凶手;还有贞格格,这也是可以跟皇上说得上话的人,可子衿吃不准贞格格站在哪一边,她和太后的关系远比跟皇上亲近,如果自己求了她,而她又不肯帮忙,却把自己出卖给太后,只怕没见到皇上就已经丢了小命——自己不是惜命,可是还要留着这条命报效主子,可不能白死了。自己替主子结的怨,自己得替她解开,不然死不瞑目。
又是吴良辅帮了她的忙,指点她趁格格归宁时拦轿求情。是吴良辅告诉了她格格的必经路线,也是吴良辅要她躲在御花园等候的。子衿有些为难,这宫里谁不知道十四格格不喜欢皇后,皇后入宫有多久,她们两个就做了多久的冤家对头。可是,除此以外,也实在没有别的法子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子衿横下心对自己说,大不了一死,死了就解脱了。她并没有等多久,格格的轿子就来了——因为没见到太后,也不需要见皇后,省了许多功夫,只在慈宁宫外行了跪安礼便直奔绛雪轩了。子衿迎着公主的仪仗扑出来跪下,磕头如捣蒜,口口声声喊:"格格救命,求格格做主。"
建宁呆了一呆,绿腰早已走上来斥道:"什么人这么大胆,竟敢拦公主的銮舆?还不拉下去打!"然而建宁天『性』是好事的,而且出嫁后第一次回宫,兴致颇高,很愿意管管闲事,便挥手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谁要拿你的命?"
子衿又磕了一个头,这才抬起头来哭道:"格格忘了?奴婢名叫子衿,原是位育宫的宫女,因做了一件对不起主子的事,累得皇后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冒死求见皇上,想在皇上面前分辩明白,可是身份卑贱,无缘仰瞻天颜,只求格格带契,容我面见皇上,将冤情剖白,就死也愿意的。只求格格超度。"
建宁听她出语不俗,更加有兴趣,笑道:"我又不是大和尚,怎么超度你?原来你是皇后的人,我听说皇后被废了,这很好呀。我就知道她这个皇后是做不长的。她现在还会像从前那么骄傲吗?"
子衿绝望地哭起来,仍然不住地磕着头说,她早知道格格不喜欢皇后,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也不会来求格格,原本就是拿『性』命来赌一回,赌格格的宽厚仁慈。皇后实实是冤枉的,一切都是子衿的错,子衿带累主子蒙受了这样的千古奇冤,说什么也得替主子洗清冤屈。
建宁现在其实已经没有那么不喜欢皇后了,但是她并不想让别人知道,故作满不在乎地说:"冤枉了她也就冤枉了她,有什么稀奇。她做皇后那么多年,冤枉的人还少吗?再说我就是带你去见皇帝哥哥,他也不会收回圣旨的,倒白搭上你一条命。又何苦呢?"
子衿哽咽着,悲悲切切地说奴才惹下滔天大祸,早就不该活在这世上了,只是若不能替主子洗冤,就是死也是不瞑目的。死后魂灵儿变成乌鸦,飞在紫禁城的上空,也仍然会是叫得最惨切悲哀的那一个。
建宁皱了皱眉道:"带累主子,的确是死罪。可你变什么不好?非要变最讨厌的乌鸦,可见你这奴才没出息。你死了变乌鸦,我还要废力气『射』你,不是又让你多死一回?"
子衿哭道:"人家都说,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它吃了谁的肉,谁的魂就附在乌鸦身上了,只有再吃别人的肉,把别人的魂抓来代替它交给乌鸦,他自己的魂才可以重新托生。我只求拿我的命换了皇后的清白,就是死一百回也愿意的。"
乌鸦是死人托生的话建宁还是第一次听说,她不由得用手遮在额上向高高的女墙望了望,那里正停着几只乌鸦,黑乎乎恶狠狠地望着她们,好像在阴谋觊觎着要吃谁的肉,夺谁的魂。她立刻就相信了子衿的话,难怪她一直觉得乌鸦是这样邪恶的东西,原来它们是吃人肉的,而且一定是吃了她不喜欢的人的肉,所以才这样地与她做对。可那会是些什么人呢?是前朝冤死在宫廷里的宫女和太监吗?听人说,李自成闯宫的时候,宫女们纷纷投井自尽,以至于井里塞满了宫女的尸体,水都漫了出来,跑在后面的宫女就是想投井也投不成了。乌鸦是吃了她们的肉吗?还有,长平公主的父皇和母后还有妹妹昭仁公主也都是死在后宫的,她们的魂也都变了乌鸦吗?那么长平仙姑呢,她死后也会变成乌鸦吗?不,一定不会的。长平是汉人,汉人的祖先又不是乌鸦,所以乌鸦一定不肯吃汉人的肉。这些乌鸦是从他们满人入关以后才飞来紫禁城的,他们肯定是满人托生的,所以才要跟着满人一起入关。满人把乌鸦奉为自己的祖先,原来是因为乌鸦吃了他们祖先的肉,所以祖先的魂就附在乌鸦身上了。
建宁望着立在女墙上的乌鸦,『乱』七八糟地想着,又低下头重新打量着子衿,心想子衿如果死了,被乌鸦吃了,不知道会不会也同自己作对。想到这里,不由问道:"你死一百回,还变乌鸦不变?"
子衿一愣,正待说话,御前侍卫走来请安,说皇上已经在绛雪轩里等急了,建宁顾不得再问子衿,只说:"好吧,那你就跟在我的侍女后头,一起进来吧。"
见到顺治,建宁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想念哥哥。
虽然只离宫九天,可是对她来说,就好像不见哥哥已经有一辈子那么长。她本能地觉得有什么改变了,只是不清楚改变的到底是违心出嫁的自己,还是刚刚如愿废后的顺治。她只觉得,他们两个一样可怜,活得都那么不痛快。这使她在见到顺治第一眼的时候,忽然悲从中来。
她没有行君臣大礼,而是直接投入了哥哥的怀抱,哭了。
顺治有些讶异,虽然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妹妹就像清晨的『露』珠儿那样水光晶莹,眼里总好像汪着泪,可是却从没有听过她的哭声。她总是静悄悄地流泪,无声无息而无休无止。此刻他知道了,建宁的哭声就好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带着乞怜,带着无助,带着难以倾诉的『迷』茫。他觉得那哭声就好像从自己心底里发出来的一样,建宁哭出了他所有的情绪。建宁的眼泪如此饱满而痛畅,就好像把他的那份也一并流出来了,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不曾哭泣了,甚至都忘记了眼泪的滋味。他温柔地拥抱着妹妹,轻轻拍抚她的背,柔声地问:"建宁,为什么哭?"
"不是我要流眼泪的。"建宁呆呆地说,伸手抹去脸上的泪珠,可是立刻又有新的泪流下来,迅速打湿了罗帕。她无助地看着福临,苦恼地解释,"皇帝哥哥,我不想哭的,我并不伤心,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只是没办法让自己不流泪。这眼泪,是自己要流出来的……"
福临重新将建宁抱在怀中,他只觉心疼极了,愤怒极了,不知道在对谁愤怒。这场赐婚的错误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可是他枉为一国之君,建宁的哥哥,却既不能阻止,也不能弥补。他有一种迁怒的冲动,恨不得立刻抓了吴应熊来杀掉,他把这样亲爱宝贵的妹妹赐婚给他,并封以高官厚禄,他竟不知道珍惜,真是太可杀了。然而,纵然他可以任意处治吴应熊,抓他,关他,罚他,甚至杀他,却不能够命令他爱上自己的妹妹,不能对他的心下一道旨,让他顺遂己意。
天下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顺治多情之至,对情之一字感触极深,又怎会不明白吴应熊的情并不可以任遂他意,又怎会不了解可以安慰建宁的,并不是皇权,不是赏赐,甚至不是将她召回宫中择婿另嫁,而只有惟一的一条路,那天下人间最难走的一条路——就是让她得到吴应熊的爱。然而得到一个人真心的爱情,谈何容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却又偏不许人称心如意。皇宫中枉有那么多争宠邀恩的故事,那么多巫蛊招魂的伎俩,可是终究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妹妹得到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呢?
当她在他的怀抱里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顺治觉得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同时忽然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他也想要那样一个怀抱,可以使自己畅快地流泪。
接着教引嬷嬷和侍栉宫女也都上前磕了头,绿腰一如既往的娇媚的请安中略带一点点幽怨,这是与往时不同的,然而没有人留意。这使她的幽怨更加重了。
她一直都在做着飞天梦,可是陪嫁出宫使她彻底断绝了亲近皇上升为妃嫔的机会与念头。从宫里来到额驸府,她比格格更加失落,更加惶『惑』而不知所措。当格格想方设法地与周围环境做对的时候,她是最兴奋的那一个,煽风点火地帮着出主意,因为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心中的惶『惑』与茫然。
在额驸府里,她一直没找到自己的角『色』,这使她有种失去了舞台的『迷』茫,直到今天回到宫里,重新见到皇上,她身上的戏骨才忽然清醒了,重新给自己安排了戏份。建宁与顺治的兄妹相见尤其令她入戏,当建宁在顺治怀里哭泣的时候,她也一直牵起衣袖在轻轻地拭泪,她的动作是那么优美,就像戏子在戏台上舞动水袖。她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看她,注意她的每一个细微的兰花指,注意她一颦一笑的恰到好处。
轮到她上前请安的时候,她的这种主角的感觉就更重了,她有意地延俄着请安的时间,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轻,很慢,仿佛弱不胜衣,情不自禁。虽然没有抬头,然而她觉得这时候顺治一定在看自己,他们之间有着最隐密的交流。直到她站起来走向一边的时候,她仍然觉得顺治的眼光在追随着她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冥想,只听顺治问道:"你不是皇后的侍女吗?怎么会在这里?"绿腰惊愕地抬起头来,才知道有人抢了她的戏,那是子衿。
子衿正跪在绿腰刚才跪着的地方给皇上请安,并且在听到"皇后"两个字后,一下子就哭了,磕头说:"皇上,奴婢冒死求见,就是想禀告皇上:皇后是冤枉的。皇后委屈呀。请皇上为皇后做主,惩罚奴婢吧。"
绿腰的妒意油然而起,眼中『射』出怨毒的光,但是仍然没有人留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子衿身上,连建宁也在替她说话,用一种撒娇的口吻亲昵地向顺治求情:"刚才我来迟了,就是在门口遇见了她,她哭着求我带她进来,说有要紧事向皇上禀报。我看她这么忠心,就带她进来了。哥哥不怪我吧?"接着不等顺治回答,就转向子衿吩咐,"有什么话,你就快说吧。"
于是子衿便滔滔不绝而磕磕绊绊地讲述起来,从皇后入宫前对这场婚姻有多么向往、重视,讲到入宫后受到的种种冷遇,寂寞与孤单,接着讲到年初万寿节上的那条九龙腰带,最后说,"请皇上处罚奴婢的胆大妄为和自不量力吧,只要能原谅皇后,哪怕就是把奴婢凌迟也是愿意的。"
"原来那腰带是你绣的,很好的针线。"顺治微微点头,"那腰带你还留着吗?"
"皇后剪掉了。"子衿低下头羞愧地说。
顺治又点了点头,似乎还微笑了一下。建宁有些说不准。在子衿涕泪交流的诉说中,她一直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哥哥的反应。她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感觉到,哥哥真是大人了,是个威严的皇上。面对着子衿这样感『性』而激烈的诉说,他竟然可以做到面无表情,纹丝不动。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心思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有喜怒,除非是他想让人家知道他的好恶,否则,他表现出来的就只有这样永恒不变的一副君主的态度。
建宁为自己刚才忘情的哭泣感到羞愧,同时对那个刚刚被废的皇后起了极大的好奇,她想,原来慧敏也是会觉得寂寞的,看她那么喜欢炫耀皇后的仪仗,还以为她很喜欢做皇后呢,原来她并不喜欢这个宫殿。福至心灵般,她忽然意识到该是暂停这段『插』曲的时候了,皇帝哥哥是不可能当场做出任何反应与决断的,是自己把子衿带进来的,也得由自己把她送出去。
想到这一点,建宁觉得自己也瞬间成了大人,懂得进退了,她继续用一种撒娇的口吻说:"好了,说完皇后的事,说说秀女吧。我还给平湖和远山准备了礼物呢,哥哥召她们进来让我见见好不好?"
"平湖和远山?"顺治笑了,这一回是自在的,毫无保留的,他带着纵容的语气说,"你的花样儿还真多。不过,说起来你真该好好跟平湖学习,她年纪比你还小呢,学问可比你大多了。"
当平湖和远山走进绛雪轩的时候,建宁第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正是储秀宫里那个糊灯笼的秀女。她不禁离座站起,笑嘻嘻地拉着她的手说:"是你呀。"
平湖却轻轻地挣脱了她的手,再次裣衽施礼:"参见格格。"她的严肃与娇娜有种形容不出的韵致,仿佛一朵桃花迎风绽放。建宁微微震动,当她握着平湖的手时,那种熟悉的感觉就更强烈了。印象可能会含糊,但感觉不会。她执拗地再次拉住平湖的手,用力不让她甩开,盯着她的眼睛说:"我是不是见过你?"
平湖被动地抬起眼来,冷冷清清地说:"是的,格格上次来过储秀宫,烧了我的灯笼。"
"不是那一次,是……"建宁结舌,不是那次,又是哪次呢?她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平湖?平湖的手柔软清凉,有着说不出的细腻,眼神坚定明亮,藏着深深的悲哀,那五官过于精致了,真像是一朵精雕细刻的桃花,这一朵桃花,和那一朵桃花,究竟有什么不同?
熟悉的感觉就像按图索骥般一点点找回来,每分每秒都在增长,建宁笃定她们从前是认得的,并且有过很深的交情。可是,她到底是谁?她拉着她的手,执着地问:"你以前真的不认识我吗?"
远山看到建宁拉着平湖的手不放,不禁觉得嫉妒。从入宫那天起,她就知道平湖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最劲的强敌,而当她们一同跪在皇上面前等待"赏荷包"或是"撂牌子"的时候,她就更加清楚了:在皇上的心目中,这一届秀女里只有平湖可以与她一较高低,平分秋『色』。这使她时时处处都不自禁地要和平湖比较,而最让她难过的是,平湖就好像胜券在握似的,一直用一种近乎于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对待她的挑战,仿佛胸有成竹,又似不屑为伍,这就更让远山觉得难过,觉得不能输了。
比如今天,整个储秀宫里只有两位小主得到格格的特别召见,这当然是一种光荣,可是当两个人一同谢恩时,格格却只对平湖格外垂青,那不就意味着自己输了吗?远山可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她看着茶桌上的各『色』细点,显然是经过茶膳房特地准备的,是为了迎接格格回宫吧?不难判断,皇上和这位十四格格的感情相当好,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嫁出宫去的格格,但是她住得这样近,随时抬起脚就可以回到宫里来,她的意见一定会直接影响皇上的喜恶的。进宫这么久,远山多少也听过一些关于建宁格格的传闻,知道她贪吃、贪玩、喜欢恶作剧,是这宫里最不安静的格格,对付她,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新鲜玩意儿。这样的金枝玉叶,应该是不难讨好的。
远山笑笑,做了个万福:"远山谢格格赏赐,远山家乡也有些小玩意儿,虽不值什么钱,却也新鲜,现欲献给格格,又恐微薄,请格格恕罪。"
建宁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地吸引了过来,笑道:"你有好东西给我,怎么还会怪罪?是什么?"
"是整整一匣子上『色』泥人儿,都扮的戏曲故事,也有《西厢记》,也有《牡丹亭》,每匣都不一样的。"远山微笑,"格格见惯了金的玉的,跟格格说泥人儿,真是不好意思。"
其实她说得谦虚了,那些泥人是在她进宫前,父亲专门请了中原最有名的泥人张用了大半年的时候捏制而成的。是用五『色』土掺着米浆,捶捣成模再捏出眼耳口鼻,然后封蜡收油,只要存放得宜,过一百年也不会朽坏;最贵重的还是颜料,都不是普通的赭黄绛红靓蓝草绿,而是用朱砂、蓝宝石末、金粉等层层涂砌,就是风吹水洗也不会褪『色』。这样的泥人,只怕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套来。
这本是她带进宫来要找机会献给皇上的,指望用那些男欢女爱的故事向皇上邀宠,然而每次侍寝都脱光光地"背宫",哪有什么机会献宝呢。而此际一时间想不出更加独特的礼物,好胜心切,竟然顺口把它献给格格了。话出口,远山不由有一点后悔。
"有故事的泥人儿?"建宁果然大喜,"在哪里?快拿来我看。"
匣子很快被取来了。建宁不急着打开,却先看那盒子。一共四盒,红、蓝、粉、绿四『色』地子上绣着人物故事,衣袂飞扬,须发分明,针脚极其细密紧致。打开来,则是一式的白绫衬底,分成一格一格,收着人物、亭阁、马匹、树木等,男女老少,不一而足,桌椅屏帷,各具特『色』。
建宁惊喜地叫起来,兴致勃勃地猜测:"我猜这盒肯定是《西厢记》,你看这座庙的门额上还写着"普救寺"三个字呢。这个是张生,这个是崔莺莺,这个是红娘,这位一定是老夫人!"她笑起来,这哪里是四盒泥人,简直就是偌大的畅音阁和整个戏班子嘛,只要把这些人一个个搬出来,就可以排演整出戏了。
这盒又有柳树又有梅花有男有女有僧有俗的大概就是《牡丹亭》了,刚才远山秀女说过有这出戏的;那盒有水有船的是什么呢,好像就在嘴边,却一时说不出来。建宁着『迷』地看着,仿佛听到远远地有锣鼓声响起,甚至可以在空气中捕捉到幽微的唱曲声。她打赌自己一定听过那曲子,也一定知道这故事,只是,就像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平湖一样,她也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那曲子。她想,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事被自己遗忘了,她得把它们一一找回来。
远山看到她专注的神情,知道自己这份礼送对路子了。她正想开口提醒格格这盒泥人是什么故事,却听皇上先说话了:"这一盒,最适宜叫绿腰边唱边猜。"
建宁蓦然想了起来:"这是《倩女离魂》的故事!"她只听绿腰唱过一支曲子,还从没看过整出戏,因此一时想不起。听见这就是张倩女的戏模子,不禁有种故友重逢的喜悦,忙招手叫绿腰上前来:"你认不认得这里谁是谁?"她夸耀地一挥手,"给两位小主唱一段《倩女离魂》吧。"
绿腰欣然领命,双手叠在腰间妙曼地施了一礼:"有辱皇上圣听。"明明是格格的命令,明明是为了答谢两位秀女,然而在绿腰眼中心里,她唱这支曲,却只是为了皇上。
"向沙堤款踏,莎草带霜滑。
掠湿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
看江上晚来堪画,
玩冰湖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绿腰妩媚地拧着腰肢,优雅地做着手势,一举手,一转眸,都有无限风情。她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看着她,这一刻的她漂亮极了,光彩极了。在众人的簇拥与猜测里,在漫长的失落和等待之后,她终于找到了做主角的感觉。
然而在建宁的心里,却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她摇着皇上的袖子说:"哥哥,以后我可不可以常常进宫来找她们玩?你给我下一道旨好不好,许我可以不用通报,也不用请求恩准,随时都可以进宫来玩。如果你忙,就让平湖和远山陪我。"
这其实是相当越格的请求,然而顺治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很痛快地答应了:"好,我这就让吴良辅告诉各门守卫,十四格格可以不须传召,随时进宫。"
远山一震。如果刚才她还只是猜测建宁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的话,那么现在她已经可以断定,这位十四格格的威力甚至有可能超过后宫任何一位妃嫔,简直是拥有生杀大权的。她不禁庆幸自己刚才的大方,真没白送了那匣泥人,这一铺,算是压对了!
建宁心满意足地笑:"谢谢皇帝哥哥。"一边听曲子,一边打开第四匣泥人,这一出她可真猜不到了,主角是个英俊的少年,头戴簪缨,手提钢枪,很威武雄壮的样子;旁边坐着位青衣娘子,凤目含威,仪态端方,十分贵气。建宁托起那青衣旦,忽然又有了一种极为熟悉的奇妙感觉,不禁问顺治:"皇帝哥哥,你看她像不像仙姑?"
顺治微微一愣,沉『吟』不语。而平湖的脸则在瞬间变得苍白。远山毫无查觉,只笑意盈盈地说:"回格格,这可不是什么"仙姑",而是"救孤"。"
"什么"新姑""旧姑"的?"建宁笑起来。绿腰的歌舞在这时也歇了下来,卖弄地『插』嘴:"我知道,我知道,是"托孤"、"救孤"的"孤",这出戏叫《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建宁大感兴趣,"那是什么故事?"
"是赵氏孤儿复仇的故事。"远山侃侃而谈,"晋大夫赵盾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满门抄斩。儿媳『妇』庄姬公主当时已经有了身孕,因为是晋国君的妹妹,才躲在宫中逃过此劫。过了几个月,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赵武。屠岸贾听说后,害怕那孩子长大后会有后患,就兵围内宫,想侍机杀害赵氏孤儿。赵家原有一位世交好友叫程婴,是个乡村大夫,庄姬公主以看病为由,召程婴进宫,让他把孩子藏在『药』箱里带出宫去。这件事走『露』了风声,又被屠岸贾听见了,于是下令说:如果不交出赵氏孤儿,就要杀掉全城所有的婴儿。程婴无奈,只好用了掉包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赵武献给了屠岸贾,却把赵武当作亲生儿子收养。多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终于为母报仇,剑斩恶贼……"
随着远山的讲述,平湖的脸越来越苍白,身体微微颤栗,仿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空气中慢慢弥散着一股异样的花香,渐渐充满了整个绛雪轩。人们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寻找这香气的来源,而顺治最为心知肚明,那是平湖特有的体香,每当他临幸她时,她便会在挣扎中发出这样混合着痛苦与欢喜的异香,他诧异地回头:"平湖,你怎么在发抖?是不是不舒服?"
平湖张开口,未及回答,已经像一片落花随风飘坠一般,软倒下去……
子衿终究没能挽回她主子的皇后之位,她的冒死面圣甚至没能给主子换来"一斛珍珠慰寂寥"的哪怕象征『性』的柔情,因为顺治说:"不怪你。即使没有那条腰带,朕和皇后也没办法再做夫妻了。"
顺治说的是和慧敏一模一样的话。这让子衿更加听不懂了。明明是为了那条九龙锦的腰带引起的误会与争吵,明明是从那天之后皇上就与皇后反目成仇,为什么他们两个却偏偏都说不怪自己?又为什么,两个人有着一样的心思说着一样的话,却偏偏不能够走到一起?
子衿回到冷宫时,就像刚刚经过了一场恶战,整个人大汗淋漓,虚软如绵。她对子佩说:"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勇敢的事了,如果皇上不理怎么办?"
她问得很彷徨。并且从未有过一个时刻,让她如此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无助与卑微——在她看来是一生中最伟大最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在皇上的眼中一钱不值。虽然皇上给了她机会诉说,但是也许只当她是说故事的女先儿,就跟远山小主送给格格的泥人一样,只当作玩意儿罢了。不,她连玩意儿也不如,因为那匣泥人会引起皇上与格格的兴趣,并且以后还会常常被取出来供人玩赏。而她在躬身退出绛雪轩的一刻,皇上便把她刚刚说过的话忘光了,甚至,还在她没有退出绛雪轩的时候,皇上已经把她忘了,他的注意力,全在泥人儿身上。她的价值,远远不如一只有故事的泥人儿重要。
她缩在冷宫一角,嘤嘤哭泣,连晚饭也没有吃。然而就在熄灯的梆子刚刚敲过的时候,吴良辅忽然来宣旨了。子衿和子佩忍不住『露』出欢欣期待的神情,以为皇上终于回心转意。只有慧敏一脸的冷漠,抱着膝坐在床角动也不动,很轻蔑地说:"有什么话就说吧,我已经睡下,就不起来听旨了。"
吴良辅的脸僵了一僵。这是不合乎规矩的,圣旨下,所有的人都应该跪着听旨,接旨,谢恩,怎么可以这样大喇喇地坐着不动?这位废后的脾气和架子,竟然比从前做皇后时还要傲慢,无礼。
然而他只是顿了一顿,就决定不与她一般计较了,穷寇莫追,一个在走下坡路的人,或者你可以对她不屑一顾甚至落井下石;但是一个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时,你却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她不攻则已,一旦反攻,就可能扭转乾坤,翻云覆雨。到那时,她是一定会论功行赏,睚眦必报的。
吴良辅早已习惯了在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一步后路,在任何处境下都看到和当场相反的局面,在任何困『惑』中都能预料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因此,他非但没有追究,反而笑了一笑,很谦恭很体贴的那种笑,殷勤地问:"原来娘娘欠安,要不要请太医来给娘娘诊脉?"在得到了慧敏准确的拒绝后,他便开始宣旨了,旨意非常简单,其核心意思只有七个字,却足以令所有人目瞪口呆:宣子衿三更侍寝。
子衿侍寝,那不就意味着她从此要离开冷宫、离开慧敏了吗?这到底是皇上的有情,还是更加残酷的无情?
慧敏忍不住坐起身,子佩跌倒在地,而子衿本能地发出了一声"不"。而这一声"不"更加惊动了所有人——怎么会有人对圣旨说"不"?
这一声"不"也惊醒了所有人,吴良辅头一个反应过来,谦恭地说:"那么,子衿姑娘,我们可得准备起来了。"
"准备?准备什么?"子衿茫然地重复。
慧敏却已经先镇定下来,淡淡地说:"吴总管是叫你准备一下,呆会儿好侍候皇上。这是好事。让子佩帮你梳洗妆扮吧。"她很随意地说着,语气里带着她特有的厌倦与不以为意,就好像这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似的。
其实,"梳洗"当然是必要的,然而说到"妆扮"却是荒唐。因为宫女侍寝是要脱光了衣服,被裹在被子里由太监背着送到皇上寝宫的,叫作"背宫";只有皇后用不着这种礼仪,皇后与皇上总是在位育宫里行周公之礼,而位育宫本来就是皇上的寝殿,是皇上来到位育宫里而不是皇后送上门去,是谓"走宫"。当然,皇上偶尔也会到其他的妃子殿里留宿,那时,妃子就可以花尽心思地妆扮好了等皇上前来,而不用把自己脱光光的由太监扛着送上门了。
所以,能够"背宫"侍寝固然是宫女们梦寐以求的夙愿,然而能够让皇上"走宫"临幸却是得宠的妃子们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一切,曾经贵为皇后的慧敏当然是了解的,只是她本能地忘记了,只听说"侍寝",就直接想到了"妆扮",这也叫吴良辅和子衿子佩同时了解到:无论皇后表现出怎么样的高傲、冷漠,她的内心深处,却仍然是期翼着能够与皇上再叙欢好。这也使得子衿更加难过了,她跪在皇后座前说:"子衿死也不愿背叛主子。请主子发落。"
慧敏已经从刚才的震惊中完全平静下来,也已经想清了前因后果和所有琐细的规则,她用宛如耳语的声音吩咐:"去吧,只要你还记得我曾经是你的主子。"
子衿困『惑』地抬起头来,一时不明白主子说的是什么意思。"曾经"?为什么是"曾经的主子",难道现在她不依然是自己的主子吗?
慧敏顿了一顿,用更加低不可闻的声音说:"照我的话去做,好好侍候皇上,明天再来见我。"
这一次慧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子衿是擅于服从的,既然得到了明确的指令,也就似懂非懂地点了头。她想,不是她背主偷欢,而是奉了主子的命去侍奉皇上的。这样想着,她的心情便好多了,并且很快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侍寝之夜上。虽然做了皇后的近身侍女这么久,可是她对于侍奉皇上还毫无经验呢,该向谁去求助呢?
子佩同她一样困『惑』,一边帮她擦背一边说:"照规矩不是应该有位教引嬷嬷来叮嘱你一些什么吗?"
"也许嬷嬷认为像我们这样的皇后贴身侍女,是不需要任何叮嘱的。"子衿猜测,"可是,皇上为什么会要我侍寝呢?是在向娘娘示威吗?"
"他已经废了娘娘,应该不会这样想吧。是不是那天你跟十四格格去见皇上的时候,皇上看上了你?"
"皇上又不是第一次见到我。以前在位育宫的时候,他不是见过我们很多次吗?"
"也许他想问问你娘娘过得怎么样吧?"
"也许是的。也许他对娘娘还是留恋的,因为我是娘娘的贴身侍女,所以把我当作了娘娘的替身。"
"也许是这样吧。"
她们的猜测终究没有结果。直到子衿从皇上的龙榻上爬起来,又被裹在被子里背出宫去,也没有得到答案。她曾经试着问皇上,真的不能原谅皇后吗?她知道自己这样做真是不聪明,而且煞风景,怎么能在曲意承欢之际讨论废后的事情呢?但是她必须这样做,因为是她害了主子,她害主子失去皇后的地位后又取而代之地出现在皇上的龙榻上,这就使得背叛加倍罪恶。只有替皇后说话才可以为她赎罪,证明她并没有背叛主子,她时时刻刻谨记着主子的荣辱与安危。
但是,她就只是得到了那句"不怪你"。不怪她,又该怪谁呢?子衿知道,自己是永远都不可能说清楚了,也永远不可能替皇后洗冤,替自己赎罪。她每多活一天,都是在加重自己的罪恶一分。她细想这罪恶的源头,是她曾经痴心妄想可以得到皇上的垂幸,可以用一条腰带赢得一夜龙泽,然后加妃升嫔。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她真的睡在了皇上的身边——踩着她主子的后冠爬上了龙床。
子衿大哭起来,她的眼泪几乎要将自己淹没了,从不知道一个人的身体里可以有这么多水分,而这些水此刻都化成了悔恨羞惭的眼泪,把整个冷宫淹作一片苦涩的废墟。
第二天清晨,建福花园的花匠准备打水浇花的时候,忽然大喊大叫起来:井里泡着一个人,一个宫女。
这还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呢,也是史上惟一一个在得到皇上临幸后自尽的宫女。就在昨夜,她还一度成为后宫称羡的焦点,妃嫔们都在议论着废后的侍女得到了皇上的宠幸,猜测他们是不是从前就曾经亲近,只是因为皇后的妒忌才不曾张扬,如今皇后被废,子衿终于浮出水面,说不定很快就要升为贵人。她们甚至已经开始打点着送子衿的礼物,同时计算着如何抓住她的疏漏,阻止她飞升的脚步——然而谁能想到,她竟自己把自己推进井里了呢?
消息传到额驸府的时候,建宁很是震动,她望着天空想了好久,然后对绿腰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她说:"她到底还是变乌鸦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