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草莽(三十三)
作者:天使奥斯卡    更新:2022-02-14 15:21
  ,最快更新盛唐风华 !
  “魏公!不可!”
  瓦岗军阵内,徐世勣单膝下跪语声哽咽,声音中既有焦急又带着几分责难,朝着李密大喊大叫。
  和程咬金、翟让那些粗豪耿直的汉子不同,徐世勣为人素来精细,不但在用兵上谨慎,做人上也恪守本分,不曾放浪形骸。
  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才和那些率性而为,把任性当作豪爽的江湖汉子合不来。
  他早就看出来李密心怀大志,迟早要立国称帝。
  不管出身如何,一旦当了帝王就要有体面威仪,要建立自己的规矩。
  如果还仗着往日交情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结果多半不妙。
  为了避免这一点,徐世勣在这个时候就注意分寸的把握,对李密素来恭敬有加。
  在军议的时候自然该说就说该驳就驳,但是只要李密下了决断,徐世勣就会乖乖服从,绝不会开口顶撞或是争论。
  像此刻这种大庭广众面前要求李密收回成命的情况,更是第一遭。
  李密此刻正站在擂鼓台后,手中高持鼓槌,面上不见喜怒,只是将手中的鼓槌朝牛皮鼓面用力捶去。
  对于徐世勣的话就像是没听到,也根本不加以理会。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在他身旁左右,放有二十四面大鼓,每一面鼓后都有侍立鼓手一名以及持刀军汉两名。
  这些便是瓦岗军的指挥中枢,也是全军战场调度的腹心所在。
  当下军中传达命令主要依赖鼓号旗语,是以这些鼓手别看地位卑贱,于全军而言却是极为要紧。
  换句话说,一旦开战,这些鼓吏便可影响大军进退,近而可能左右胜负。
  军中既要防着他们被地方奸细掳去,打探出来自家鼓号机密。
  也要防备这些人立场变化,临阵之时故意敲错鼓点坑害自己。
  所以每一名鼓吏身后,都必须有军汉看守,稍有讹错,便是一刀砍去当奸细杀了,绝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这些鼓手传达军令的依据,就是李密所在位置的鼓手。
  这个位置的鼓吏乃是诸吏之首,他的鼓点就代表军中命令,前进后退左右驰骋,全听其鼓声判断,其他人有样学样,将此人的鼓号传递下去调度三军。
  作为三军主将,按说应该待在指挥位置调度三军,随时应对战场上的情形。
  再者这也是维系士气的必要手段,说到底当兵的难免心虚,总怕被主将随便丢弃。
  是以大多数时候,纛旗所在以及主将位置,能够直接影响前线军士的士气斗志。
  如果主将在,那么大家舍命搏杀还有个盼头,好歹当官的在那,情况也糟糕不到哪里去。
  反过来如果看不到主将,那么士兵很可能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一哄而散。
  所以很多时候,身为主帅可以无能不可以无胆,最低要求也是要站在前线士兵可以看到的地方,给自家兵马以信心士气。
  李密身为武功世家子弟,又追随杨玄感起兵叛乱,熟知韬略见过战阵,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自从他加入瓦岗之后,厮杀时基本都会亲临一线,甚至亲冒矢石带头冲锋。
  也正是靠这份胆魄以及对战场变化的正确掌握,他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收服绿林群雄坐稳瓦岗君主的宝座。
  在打仗的时候他跑去擂鼓这种事,之发生过两次。
  上一次他这样做,还是在大战骁果军的时候。
  之前瓦岗军靠着骚扰战术,把骁果军搞得疲惫不堪,最终一场决战时,李密亲自擂鼓激励士气,结果一战成功让骁果军从世上除名。
  今日旧事重演,可是敲响的却是退兵鼓。
  自古来进兵难,退兵更难。
  两军交战不是比武擂台,一方想退另一方愿意不愿意却是两说。
  很多时候所谓的退兵,实际就意味着抛弃与牺牲。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舍弃一部分部队,换取大部队的撤退,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是以李密这时候的退兵鼓,不是退兵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舍弃掉之前出战的人马,让他们自生自灭,这谁又能忍?
  “谁敢!”
  “哪个鸟人敢击鼓!”
  徐世勣身旁,秦琼、单雄信、裴行俨全都怒目而视破口叫骂,还有几个性子粗鲁的瓦岗军将已经冲向那些鼓吏。
  他们不敢直接招惹李密,但是对这些鼓吏还是有办法的。
  不过他们的身形还没等冲过去,那些负责监督鼓吏的军士已经拔刀出鞘,对这些军将怒目而视。
  “尔等莫非要抗军令?”
  李密头也不回,背对着众人开口。
  他手中的鼓槌停止了敲击,但是依旧紧握不曾放松:“我知道你们顾念袍泽性命,难道我就不念手足之义?
  但是现在咱们得为瓦岗全军着想,得为这十几万将士的性命着想!难道只有程咬金、孙长乐的命是命,其他人的命便不是?
  你们若是一心想要护着他周全不顾一切,便先杀了孤,再由着你们折腾!”
  话一出口,李密便不再多言,而是挥动鼓槌第二次发出撤退命令。
  那些将领不敢再动,都把眼睛看向徐世勣、秦琼等人。
  李密这话说出来,实际就是表达了底线所在。
  大家平日怎么相处都没关系,但是战场上不容胡闹,军令就是军令。
  不管下面人是否认可,只要命令下来就得服从,这就是军中的规矩。
  如果这时候再上前阻拦,实际就是和李密反目成仇,甚至可以算作谋反。
  这帮绿林人平日无法无天,也是仗着人多势众而且不涉及到底线所在,最多就是挨些惩戒,绝不会掉脑袋。
  正是心里有这个把握,他们才敢去惹是生非胡作非为。
  现在到了生死关头,谁都得掂量一下分量。
  至少就自己而言,不具备和李密抗衡的能力,如果是徐世勣或者秦琼出来挑头,或许还有一说。
  但是这几个人也没说话,只是看着李密敲鼓的背影沉默不语。
  其实说起来,这件事也不能单纯怪李密,实在是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就在徐乐等人厮杀的时候,整个邙山战场的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变数。
  先是徐乐、韩约与程咬金、孙长乐交战,导致交战的两支部队都失去了自己的最高指挥。
  这其实很是不正常,毕竟部队是要依靠指挥才能发挥战斗力,主将跑去跟人打架,这怎么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时候就是军将之间的比拼,看哪一方的军将水平高应变能力强,谁就有可能取胜。
  在这方面,玄甲骑具有先天优势。
  他们这些兵士,本来就是由玄甲军将组成,换句话说他们是玄甲军官团,任意一人手下都管着数量不等的士兵,论起临敌变化以及指挥调度,肯定比普通士兵出色。
  是以在混战环节,内军其实是吃亏的一方。
  内军军将虽然拼死抵抗指挥,但是彼此之间难以协调,只能各自为战,发挥不出军阵的优势,反倒是被玄甲铁骑轻松碾碎。
  如果单纯是这一点,也不至于对李密构成太大威胁。
  可是就在这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王世充不知从哪里已经得到援兵到来消息,带了一支精锐出营偷袭。
  这些人乃是背水一战悍不畏死,交战之下内军竟然抵挡不住,已经被他们突破了两道预设防线。
  紧接着又是一个坏消息传来,斥候发现远方烟尘遮天,似乎有大队人马行动。
  其行动方向并不是北邙山,而是试图过河袭金墉城,这才是李密如此惊慌的原因所在。
  金墉城乃是瓦岗根基所在,大军的财货、家眷全都在此。
  而且金墉、黎阳互为犄角,一旦两城失守洛口仓也难以保全。
  瓦岗军赖以在乱世中称雄的资本,除了这支虎狼之师,便是洛口、黎阳的粮食。
  如果军粮有失,李密就成了昔日官渡的袁本初,不战而自溃。
  王世充的残兵、玄甲骑的精锐,李密都可以不在乎。
  但是李渊那六万大军,他却不能不在乎。
  从玄甲骑投入战场开始,李密就在担心那六万人在哪。
  越是找不到踪迹,就越是心中不安,生怕他们从哪突然杀出给自己致命一击。
  这支队伍的出现,给了李密致命一击。
  显然他认定,这支人马就是李渊主力所在,是以急着退兵固守根本,暂时放弃北邙。
  倒不是说他这种考虑没有道理,毕竟粮为军中根本,何况金墉城里住着的乃是全军将领的家眷,其中李密本人的家属倒是没多少,主要是在场诸将的亲人。
  他领兵回去保全大家家小口粮,这怎么看也没有错处。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战场上还有程咬金、孙长乐以及两千内军。
  他们的死活,总得有个说法!徐世勣身形保持跪姿不变,口内大声疾呼:“魏公三思!军情不确,如今退兵操之过急!李渊父子与王世充貌合神离,断不能倾力相助。
  所谓大军必为疑兵,魏公一声令下,我全军冲上,定可将王世充、徐乐一并诛杀!”
  李密并没作答,依旧用力擂鼓。
  他的鼓声不止是传给前方的内军,也是传给整个瓦岗军。
  随着鼓声擂动,瓦岗全军都开始动作,准备撤出战场向金墉城退却。
  鼓声震天,但是徐世勣的声音却还是穿破这隆隆鼓声,送入李密耳中。
  声声血,字字泪。
  言语如箭,直刺心窝,李密只觉得手中鼓槌竟是这般沉重,每一次敲击都会耗尽自己全部精力,偏又无从选择不能也不敢停顿。
  生怕军令下得迟了,昔日的噩梦便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