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大公无私
作者:痕迹 更新:2022-02-13 00:34
崔维桢手中的奏折被宦官呈到御前,宣武帝看完,连连称妙,下旨让各部学习此法,特别是户部,更要缓缓厘清陈年旧账,以便稽查。
这无形给户部增加了不少工作难度。
但户部尚书李元义还是高高兴兴地应了下来,因为宣武帝夸他御下有方,他也跟着沾了一部分的功劳。
因此在下衙之后,他难得和颜悦色地找崔维桢说话:“崔侍郎,日后肯定有不少人来户部取经,本官对这新法还一知半解,不如咱们下衙后一起去醉红楼仔细聊一聊?”
醉红楼是康平坊最有名的温柔乡,若是蓁儿得知他去了风月场所,岂不是又被气得来一次“微服私访”?
崔维桢心中嘀咕,但脸上却未曾露出分毫,只是与李元义说道:“李尚书所言甚是,只是日后各部前来取经,您一个人怕是分身乏术,下官有一建议,不如召集户部所属的官吏前来旁听,下官和廖主事都可以给大家做培训。”
李元义的眼神有些微妙:“崔侍郎的意思是,你愿意与所有人共享此法?”
在李元义看来,这个记账方法实在精妙,若是精通此法,不失为一个晋升之道,就算是各部派人前来取经,也不过是个别人来而已,逐一指导并不妨碍,但是万万没想到,崔侍郎的意思是要广而告之的。
普天之下,怕是没有这般大公无私的人吧?
若是没有叶蓁蓁的影响,崔维桢大概会是和李元义同样的思维模式,但他知道在蓁儿的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是公开共享的,几乎没有了敝帚自珍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人才辈出,繁荣强大。
现状他无力改变现状,但新的记账方法若能推广,对各方面都有好处,他希望身边人都能学会,扩大影响,慢慢地从朝堂辐射到民间,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对上李元义,他又是另一种说法:“此乃我户部新法,户部的官吏岂能不会?日后厘清户部的陈年旧账,只凭个别人是无法胜任的,只有人人都识得此法,日后李尚书您抽调人手负责此事,才能便宜。”
一句句都是从李元义切身利益出发,听得他心花怒放,不由拍着崔维桢的肩膀笑道:“好!崔侍郎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实乃我辈风范。此前是我听信谗言,对你多有偏见,还请崔侍郎见谅。”
至于是听信的是谁的谗言?只看旁边脸色难看的李侍郎就知道了。
崔维桢微微一笑:“日久见人心,李尚书明察秋毫,定然不会被奸佞之辈所蒙骗。”
李元义觉得有趣,崔维桢乃御前宠臣,进入户部后更是节节高升,从未向李侍郎一般在他面前逢迎,平日就算是有公务接触,大多是公事公办,从未说过什么讨好的话。
因此他觉得此子清高自负,目下无尘,对他的态度一直不好。但是今日他才发现,崔侍郎自傲是真,但公心也是真,对方若是愿意多说一句好话,那是能说到人家心坎里去的。
难怪呢,要不然怎么成了御前红人,还与诸位朝臣关系匪浅?若他真是倨傲自负的性子,怕是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吧。
李元义心中器重了几分,也愿意投桃报李:“听你说廖主事也对此法颇为熟悉?既然如此,日后待培训有成,就让他负责挑选人手厘清旧账吧,你从旁统筹,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本官。”
这已经是一种示好了。
崔维桢自然不是不识趣之人,当即抱拳道:“承蒙李尚书器重,下官定不负重托。”
李元义满意地点头,和颜悦色地询问崔维桢的意见:“既然如此,崔侍郎以为何时组织官吏培训最为合适?”
崔维桢贴心地说道:“事不宜迟,如果今日能培训是再好不过了。”
“崔尚书所言甚是。”
李元义笑着捋须,正好看到李侍郎就在不远处,便招手让他上来,吩咐道:“李侍郎,你快快回去户部衙门,通知所有官吏到堂前集合听训。”
李侍郎脸上闪过一抹羞恼之色,此前与李尚书谈笑风生的都是他,崔侍郎才是被冷待的那一个,现在情形完全颠倒不说,他还要沦落到给崔侍郎跑腿,真是气煞人也。
李元义虽然任人唯亲,但是并不傻,见昔日最喜爱的下属脸色不岔,顿时眉头微皱,不悦道:“怎么?李侍郎不乐意?”
李侍郎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收起那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临场应对:“尚书大人请恕罪,下官方才只是在想,崔侍郎的记账新法怕是不容易,属官们单是听训怕是不足为奇,是不是要挪动一些桌案过来,让他们带上纸笔记录。”
到底是信任许久的下属,李元义立马就缓和了脸色,也没再多做探究,而是点头赞许道:“李侍郎向来细心,这个提议不错,你下去照办吧。”
李侍郎暗自舒了口气,恭恭敬敬地退下了,在他转身的那一刻,还能听到李尚书对崔维桢说道:“崔侍郎善谋,李侍郎细心,本官得此左右,如虎添翼也。”
李侍郎更气了,若不是还在金銮殿外,都想要踹树泄愤了!他的谋断和才能哪里比不上崔维桢那小子了?只是在李尚书那儿得到一个细心的评价,真是让人意难平!
崔维桢余光看到李侍郎的脚步踉跄了一下,唇角微挑:“承蒙李尚书错爱,日后定当竭力,替您排忧解难。”
李元义心里非常满足,同样的话李侍郎也说过,甚至更加谄媚逢迎,但那只是哄一时开心,过了就过了。
但是简单的话由崔侍郎说出口,却让人由衷地满足和愉悦,毕竟崔侍郎是举世皆知的能臣干吏,能得此人物认可追随,岂不是说明他是个好上官?
李元义那点儿因为崔维桢越级的上奏的不满彻彻底底消失了,春风满面地与他谈笑风生,这番和乐融融的场景直教人跌破眼镜。
今儿个的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李元义心眼那么小的人居然对崔侍郎毫无芥蒂?
但是李尚书的情绪不死作假,旁人只能暗叹一声,崔侍郎果真高明啊!
这无形给户部增加了不少工作难度。
但户部尚书李元义还是高高兴兴地应了下来,因为宣武帝夸他御下有方,他也跟着沾了一部分的功劳。
因此在下衙之后,他难得和颜悦色地找崔维桢说话:“崔侍郎,日后肯定有不少人来户部取经,本官对这新法还一知半解,不如咱们下衙后一起去醉红楼仔细聊一聊?”
醉红楼是康平坊最有名的温柔乡,若是蓁儿得知他去了风月场所,岂不是又被气得来一次“微服私访”?
崔维桢心中嘀咕,但脸上却未曾露出分毫,只是与李元义说道:“李尚书所言甚是,只是日后各部前来取经,您一个人怕是分身乏术,下官有一建议,不如召集户部所属的官吏前来旁听,下官和廖主事都可以给大家做培训。”
李元义的眼神有些微妙:“崔侍郎的意思是,你愿意与所有人共享此法?”
在李元义看来,这个记账方法实在精妙,若是精通此法,不失为一个晋升之道,就算是各部派人前来取经,也不过是个别人来而已,逐一指导并不妨碍,但是万万没想到,崔侍郎的意思是要广而告之的。
普天之下,怕是没有这般大公无私的人吧?
若是没有叶蓁蓁的影响,崔维桢大概会是和李元义同样的思维模式,但他知道在蓁儿的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是公开共享的,几乎没有了敝帚自珍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人才辈出,繁荣强大。
现状他无力改变现状,但新的记账方法若能推广,对各方面都有好处,他希望身边人都能学会,扩大影响,慢慢地从朝堂辐射到民间,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对上李元义,他又是另一种说法:“此乃我户部新法,户部的官吏岂能不会?日后厘清户部的陈年旧账,只凭个别人是无法胜任的,只有人人都识得此法,日后李尚书您抽调人手负责此事,才能便宜。”
一句句都是从李元义切身利益出发,听得他心花怒放,不由拍着崔维桢的肩膀笑道:“好!崔侍郎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实乃我辈风范。此前是我听信谗言,对你多有偏见,还请崔侍郎见谅。”
至于是听信的是谁的谗言?只看旁边脸色难看的李侍郎就知道了。
崔维桢微微一笑:“日久见人心,李尚书明察秋毫,定然不会被奸佞之辈所蒙骗。”
李元义觉得有趣,崔维桢乃御前宠臣,进入户部后更是节节高升,从未向李侍郎一般在他面前逢迎,平日就算是有公务接触,大多是公事公办,从未说过什么讨好的话。
因此他觉得此子清高自负,目下无尘,对他的态度一直不好。但是今日他才发现,崔侍郎自傲是真,但公心也是真,对方若是愿意多说一句好话,那是能说到人家心坎里去的。
难怪呢,要不然怎么成了御前红人,还与诸位朝臣关系匪浅?若他真是倨傲自负的性子,怕是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吧。
李元义心中器重了几分,也愿意投桃报李:“听你说廖主事也对此法颇为熟悉?既然如此,日后待培训有成,就让他负责挑选人手厘清旧账吧,你从旁统筹,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本官。”
这已经是一种示好了。
崔维桢自然不是不识趣之人,当即抱拳道:“承蒙李尚书器重,下官定不负重托。”
李元义满意地点头,和颜悦色地询问崔维桢的意见:“既然如此,崔侍郎以为何时组织官吏培训最为合适?”
崔维桢贴心地说道:“事不宜迟,如果今日能培训是再好不过了。”
“崔尚书所言甚是。”
李元义笑着捋须,正好看到李侍郎就在不远处,便招手让他上来,吩咐道:“李侍郎,你快快回去户部衙门,通知所有官吏到堂前集合听训。”
李侍郎脸上闪过一抹羞恼之色,此前与李尚书谈笑风生的都是他,崔侍郎才是被冷待的那一个,现在情形完全颠倒不说,他还要沦落到给崔侍郎跑腿,真是气煞人也。
李元义虽然任人唯亲,但是并不傻,见昔日最喜爱的下属脸色不岔,顿时眉头微皱,不悦道:“怎么?李侍郎不乐意?”
李侍郎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收起那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临场应对:“尚书大人请恕罪,下官方才只是在想,崔侍郎的记账新法怕是不容易,属官们单是听训怕是不足为奇,是不是要挪动一些桌案过来,让他们带上纸笔记录。”
到底是信任许久的下属,李元义立马就缓和了脸色,也没再多做探究,而是点头赞许道:“李侍郎向来细心,这个提议不错,你下去照办吧。”
李侍郎暗自舒了口气,恭恭敬敬地退下了,在他转身的那一刻,还能听到李尚书对崔维桢说道:“崔侍郎善谋,李侍郎细心,本官得此左右,如虎添翼也。”
李侍郎更气了,若不是还在金銮殿外,都想要踹树泄愤了!他的谋断和才能哪里比不上崔维桢那小子了?只是在李尚书那儿得到一个细心的评价,真是让人意难平!
崔维桢余光看到李侍郎的脚步踉跄了一下,唇角微挑:“承蒙李尚书错爱,日后定当竭力,替您排忧解难。”
李元义心里非常满足,同样的话李侍郎也说过,甚至更加谄媚逢迎,但那只是哄一时开心,过了就过了。
但是简单的话由崔侍郎说出口,却让人由衷地满足和愉悦,毕竟崔侍郎是举世皆知的能臣干吏,能得此人物认可追随,岂不是说明他是个好上官?
李元义那点儿因为崔维桢越级的上奏的不满彻彻底底消失了,春风满面地与他谈笑风生,这番和乐融融的场景直教人跌破眼镜。
今儿个的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李元义心眼那么小的人居然对崔侍郎毫无芥蒂?
但是李尚书的情绪不死作假,旁人只能暗叹一声,崔侍郎果真高明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