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过去为什么没人说过
作者:齐橙 更新:2022-04-22 01:56
,最快更新沧海扬帆 !
“5000吨级的聚酯装置,这应当是国外已经淘汰的规格了吧?”郑立农皱着眉头说,“小高,你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开发这个规格的装置吗?”
高凡嘿嘿一笑,看看潘越,问道:“潘处长觉得呢?”
潘越有些看不懂这一老一少了。
老的这个,未免有些太过于礼贤下士了。小的那个, 则显得过分张狂。
刚才这会,高凡也没跟他商量,直接就给他安排起工作来了,说要让他去化安公司当总工程师,又说要让他牵头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
潘越一开始还以为这些话都是郑立农让高凡说的,心里还在嘀咕,不知道郑立农这样一个副部长为什么还要让别人传话,难道他直接说出来, 自己还敢炸刺吗?
现在听这二人的对话, 潘越才明白,闹了半天,高凡还真的是在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地把他给安排了。
这特么算个什么事啊!
潘越在心里怒吼道。
可心里有再多的羊驼,潘越也不便在郑立农面前和高凡吵架。听到高凡向他询问,他说道:“5000吨级的装置,的确是国外已经淘汰的。我们化工厅原先是想过要搞一两套5000吨的装置,但现在已经引进了黄化的6万吨装置,再搞5000吨的就没必要了。”
“我倒是觉得,必要性很大呢。”高凡说。
郑立农已经点起了一支烟,这是他打算听别人讲道理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这个举动,可以给讲述者制造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副部长此时正在休闲, 自己多说几句,也不会耽误副部长的工作。
反之,如果人家讲话的时候, 你正襟危坐,显得很认真的样子, 对方就容易紧张,生怕说错什么,对不起领导如此重视。
高凡在来水南的火车上与郑立农聊了一路,对他这个标志性动作已经有所了解了,见状微微一笑,说道:“郑部长,您能不能回忆一下,您是怎么形成5000吨级装置不适合我国国情这样一个印象的。”
“我说了不适合我国国情吗?”郑立农一愣,旋即便醒悟过来。
他的确没说过5000吨级装置不适合中国国情,但他说这个级别的装置已经被淘汰,没必要再开发,其实潜意识里就是觉得它不适合中国国情了。
一旦反应过这一点,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5000吨级装置被淘汰,是国外的潮流,自己怎么会轻易地就把它当成国内的潮流了呢?
吴哲夫见郑立农发愣,便替他回答道:“小高,咱们国家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么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就是必然的选择。
“国际上已经淘汰了5000吨级的聚酯装置, 代之以5万吨以上级别的装置。大装置具有规模效应,生产效率高, 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操作人员少,这都是众所周知的。
“国家之所以拿出这么多宝贵的外汇来引进大规模聚酯装置,也正是看到了这些优点。
“在这个时候我们再花精力去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相当于开历史倒车了。”
“吴秘书刚才说的5万吨级以上装置的优点,都是对的。那么,吴秘书认为,这个级别的装置有什么缺点呢?”高凡问道。
“缺点?一次性投入太大,对国家财政的压力太大。主要就是这个缺点吧。”吴哲夫说。
高凡摇摇头,说道:“吴秘书说的不完全。5万吨级以上的装置,最大的缺点在于它的单位投资大。如果使用5000吨级的装置,每吨聚酯产能的投入,最多只相当于5万吨级装置的1/6,甚至压到1/10也并非不可能。”
“有这么大的差异!”郑立农惊讶地问道。
高凡瞟了潘越一眼,潘越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说道:“郑部长,小高说的这个情况,基本还是属实的。我在研究所的时候,做过一个粗略的匡算,如果由我们自己设计、制造一套5000吨级的装置,总投资大约是在800万到1200万之间,平均每吨产能的投资相当于1600至2400元。”
“小吴,黄化这套6万吨装置,投资是多少?”郑立农脸色凝重地问道。
吴哲夫说:“大数是5亿7000万。”
“也就是每吨产能将近1万元。”郑立农说。
“南清、祁东的那两套装置,每吨产能的投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吴哲夫补充道。
每吨聚酯产能的投资是1万元,这是行业里的一个经验数据,郑立农也是知道的。他刚才向吴哲夫求证,只是为了确认一下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差错。
如果引进装置的投资是每吨1万元,而自行研制的装置只需要1600元至2400元,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差价就大得惊人了。
吴哲夫刚才说了引进装置的若干优点,与这样一个缺点相比,所有的优点都没有意义了。
同样形成6万吨的产能,引进装置需要近6个亿,国产装置1个多亿就足够了。你说国产装置效率低、能耗高,我节省下来的4个多亿,够买多少石油了?你的能耗再高,能耗掉价值4个多亿的石油吗?
“过去为什么没人说过这个问题?”郑立农黑着脸问道。
他这话,是冲着吴哲夫、潘越二人说的,这俩人都是他的属下,虽然潘越与他还有一些距离,但如果潘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水南省化工厅,而水南化工厅又汇报给了化工部,那么郑立农何至于到现在才知道这件事情?
“其实,我刚才算的成本,也只是一个匡算,实际制造的时候,也许成本还会更大一些的。”潘越讷讷地解释道。
但这个解释实在没啥说服力,也就是领导发问了,你不管有用没用,总得给个回答。
高凡说道:“郑部长,这件事,您倒是别怪下面的同志。毕竟,咱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独立地制造过5000吨级的装置。
“而且,这种小装置一般采取的是间断式生产方式,而引进的大规模装置是连续生产的,二者的生产效率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异。
“我现在建议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估计过上20年,这些装置都得被强行淘汰了,届时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浪费。”
“5000吨级的聚酯装置,这应当是国外已经淘汰的规格了吧?”郑立农皱着眉头说,“小高,你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开发这个规格的装置吗?”
高凡嘿嘿一笑,看看潘越,问道:“潘处长觉得呢?”
潘越有些看不懂这一老一少了。
老的这个,未免有些太过于礼贤下士了。小的那个, 则显得过分张狂。
刚才这会,高凡也没跟他商量,直接就给他安排起工作来了,说要让他去化安公司当总工程师,又说要让他牵头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
潘越一开始还以为这些话都是郑立农让高凡说的,心里还在嘀咕,不知道郑立农这样一个副部长为什么还要让别人传话,难道他直接说出来, 自己还敢炸刺吗?
现在听这二人的对话, 潘越才明白,闹了半天,高凡还真的是在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地把他给安排了。
这特么算个什么事啊!
潘越在心里怒吼道。
可心里有再多的羊驼,潘越也不便在郑立农面前和高凡吵架。听到高凡向他询问,他说道:“5000吨级的装置,的确是国外已经淘汰的。我们化工厅原先是想过要搞一两套5000吨的装置,但现在已经引进了黄化的6万吨装置,再搞5000吨的就没必要了。”
“我倒是觉得,必要性很大呢。”高凡说。
郑立农已经点起了一支烟,这是他打算听别人讲道理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这个举动,可以给讲述者制造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副部长此时正在休闲, 自己多说几句,也不会耽误副部长的工作。
反之,如果人家讲话的时候, 你正襟危坐,显得很认真的样子, 对方就容易紧张,生怕说错什么,对不起领导如此重视。
高凡在来水南的火车上与郑立农聊了一路,对他这个标志性动作已经有所了解了,见状微微一笑,说道:“郑部长,您能不能回忆一下,您是怎么形成5000吨级装置不适合我国国情这样一个印象的。”
“我说了不适合我国国情吗?”郑立农一愣,旋即便醒悟过来。
他的确没说过5000吨级装置不适合中国国情,但他说这个级别的装置已经被淘汰,没必要再开发,其实潜意识里就是觉得它不适合中国国情了。
一旦反应过这一点,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5000吨级装置被淘汰,是国外的潮流,自己怎么会轻易地就把它当成国内的潮流了呢?
吴哲夫见郑立农发愣,便替他回答道:“小高,咱们国家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么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就是必然的选择。
“国际上已经淘汰了5000吨级的聚酯装置, 代之以5万吨以上级别的装置。大装置具有规模效应,生产效率高, 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操作人员少,这都是众所周知的。
“国家之所以拿出这么多宝贵的外汇来引进大规模聚酯装置,也正是看到了这些优点。
“在这个时候我们再花精力去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相当于开历史倒车了。”
“吴秘书刚才说的5万吨级以上装置的优点,都是对的。那么,吴秘书认为,这个级别的装置有什么缺点呢?”高凡问道。
“缺点?一次性投入太大,对国家财政的压力太大。主要就是这个缺点吧。”吴哲夫说。
高凡摇摇头,说道:“吴秘书说的不完全。5万吨级以上的装置,最大的缺点在于它的单位投资大。如果使用5000吨级的装置,每吨聚酯产能的投入,最多只相当于5万吨级装置的1/6,甚至压到1/10也并非不可能。”
“有这么大的差异!”郑立农惊讶地问道。
高凡瞟了潘越一眼,潘越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说道:“郑部长,小高说的这个情况,基本还是属实的。我在研究所的时候,做过一个粗略的匡算,如果由我们自己设计、制造一套5000吨级的装置,总投资大约是在800万到1200万之间,平均每吨产能的投资相当于1600至2400元。”
“小吴,黄化这套6万吨装置,投资是多少?”郑立农脸色凝重地问道。
吴哲夫说:“大数是5亿7000万。”
“也就是每吨产能将近1万元。”郑立农说。
“南清、祁东的那两套装置,每吨产能的投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吴哲夫补充道。
每吨聚酯产能的投资是1万元,这是行业里的一个经验数据,郑立农也是知道的。他刚才向吴哲夫求证,只是为了确认一下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差错。
如果引进装置的投资是每吨1万元,而自行研制的装置只需要1600元至2400元,那么这二者之间的差价就大得惊人了。
吴哲夫刚才说了引进装置的若干优点,与这样一个缺点相比,所有的优点都没有意义了。
同样形成6万吨的产能,引进装置需要近6个亿,国产装置1个多亿就足够了。你说国产装置效率低、能耗高,我节省下来的4个多亿,够买多少石油了?你的能耗再高,能耗掉价值4个多亿的石油吗?
“过去为什么没人说过这个问题?”郑立农黑着脸问道。
他这话,是冲着吴哲夫、潘越二人说的,这俩人都是他的属下,虽然潘越与他还有一些距离,但如果潘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水南省化工厅,而水南化工厅又汇报给了化工部,那么郑立农何至于到现在才知道这件事情?
“其实,我刚才算的成本,也只是一个匡算,实际制造的时候,也许成本还会更大一些的。”潘越讷讷地解释道。
但这个解释实在没啥说服力,也就是领导发问了,你不管有用没用,总得给个回答。
高凡说道:“郑部长,这件事,您倒是别怪下面的同志。毕竟,咱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独立地制造过5000吨级的装置。
“而且,这种小装置一般采取的是间断式生产方式,而引进的大规模装置是连续生产的,二者的生产效率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异。
“我现在建议开发5000吨级的装置,估计过上20年,这些装置都得被强行淘汰了,届时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浪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