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作者:杨沫 更新:2021-11-04 21:21
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凛冽地吼叫着,原野里海浪般翻卷着漫天尘沙。
在弯曲的交通沟里,或在光秃秃的漫洼的狂风中,一个矫健的身影艰难而又疾迅地移动着,有时大步流星,有时匍匐在寒冷冰封的土地上谛听着什么。矗立在村旁的高高的岗楼,像座怪兽蹲踞在茫茫黑夜里。岗楼上面的探照灯有时像怪兽的眼睛,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扑向原野,扫向村旁。黑影在探照灯闪动下,突然趴在村外的柴垛旁一动不动了。一会儿,怪兽的眼睛闭住了,漫野里一片黑暗,黑影像个狸猫迎着寒风又灵活地跳了起来,急急地绕过岗楼,艰难地向前奔去。
假如谁能靠近黑影,便能看出这是一个健壮窈窕的姑娘。她身穿一身黑布棉衣,头上戴着一顶八路军的三块瓦般的军帽,细腰上系着一条宽宽的皮带,肩上背着一支猎枪。她就是林道静的警卫员冯云霞。
小冯听到传说,她心爱的林姐姐已经被处死,她急坏了,难受死了。忍住父亲冯章荣刚刚牺牲的巨大悲痛,草草掩埋了父亲,便不顾一切地一个人连夜奔向一百多里外的邻县去找林道静的"尸体"。就算已经埋在土里,小冯也要偷偷地刨出来,看看她,亲亲她,看她是怎么死的……于是,小冯背着武器--不是原来的小马枪,而是自己从山里养父那里带来的猎枪,匆匆地奔波在寒风刺骨的原野里,毫无畏惧地从敌人岗楼旁边穿行过去。
自从林道静被捕,她也被下了心爱的马枪,只好回到秋水村的父亲身旁,跟着父亲愁闷地过日子。她一刻也忘不了林道静,设法从各方面打听她的消息、她的下落。她曾两次奔波一百多里去看道静,听说道静生了孩子还给她拿去了鸡蛋、猪肉。当她找到了道静的住处,站在门口的卫兵就是不让她进屋见道静。她说好话,不成;她就吵吵嚷嚷起来,两个卫兵硬是把她架走了。第一次道静曾听见她的呼叫声,就在屋里向外大声喊道:
"小冯!我挺好呀,孩子也好呀,你放心吧!不让你见,你就回去吧--以后咱们会见面的……"
听见道静的声音,小冯孩子似的站在大门口外大哭起来:
"林书记,林姐姐呀,我想你--想你呀!你让我来侍候你的月子吧!……我要看看你是啥样儿啦,让我进去吧……"
没容小冯再说下去,卫兵把她架走了。
第二次去,正是道静被监视更严的紧张时刻,她刚走到大门口,连道静的声音都没有听见,就被劝说、被架走了。
这个黑夜,天气那么冷,风,刀子似的那么刺人,经过岗楼时,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她一个姑娘家再勇敢,恐怕也难逃脱被捕或牺牲的命运。然而,一股难耐的激忿,一股深深的恋情,使她忘掉了危险,忘掉了可能遭到和林姐姐一样的下场,也忘掉了父亲刚刚死去的悲伤,一个心眼,像急箭离弦般飞奔着去寻找林道静的尸体。
她奋力奔走在■■黑夜里,父亲倒在血泊中的悲惨、壮烈的情景,不断在她眼前晃动。自从她回村后,父亲变成了更加积极抗日的老汉。他不是民兵,人家嫌他老,眼睛又不好,不要他。连支援部队抬担架、送公粮的民(亻夫)--自卫队也没有他的份儿。可是他不管这些,总是跟在小伙子后面颠颠跑跑的,干点儿这,做点儿那,整天不闲。
吴庄大胜后,敌人沉默不久,就又疯狂地反扑过来。这天,民兵队长黑锅接到县大队送来的内线情报:敌人次日就要向吴庄、秋水一带进行扫荡,叫他们做好战斗准备。秋水村的民兵自己建立了个"小兵工厂"--有改造过的汉阳造洋枪,有各式土地雷,还有大抬杆(土炮),敌人如果进了村,先叫他们尝尝民兵的厉害。冯章荣成天出入民兵队部,出入"兵工厂",听说敌人就要奔秋水村来,队长黑锅和支书张景山带领几十个民兵做好了战斗准备,哪儿埋了地雷,哪儿掏了枪眼,哪儿架上了大抬杆,老章荣暗暗留心,全都记在心里。
为了安全,村干部们连夜把群众疏散出村。老章荣也在被疏散之列。可是,他出村不久,又悄悄地溜回村里来。他佯称丢下了东西。回到家里,背起粪筐,拿起粪叉子,一个人慢慢地走出家门,慢慢地出了村,慢慢地奔县城的方向,逡巡走去。
晨鸡报晓,东方天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老章荣奔县城的方向走出了五六里,没有迎着敌人,他又返身折向村里来。因为夜里他听见区委书记说了:今儿个不光要迎战马官营的敌伪军,还要准备迎战驻在城里的中岛小队长--说不定这家伙要亲自出来督战呢。老章荣忽然心血来潮,想要亲自迎战中岛……
正当冯章荣一个人在黎明前的村西南土道上慢慢走着,忽地,身后有了杂沓的马蹄声、脚步声。他回头一望:在稀疏的星光下,在薄明的曙色中,他模糊地看见一大队人马正踩着麦苗奔向秋水村来了。他立刻停住脚步,把粪叉子高高举起,向野地里一堆堆牲口粪叉了下去。
"干什么的?……"随着一声粗野的厉声吆喝,老章荣棉袄的脖领被揪住了。
"早起捡粪的。"老章荣回过头来,双目使劲儿地盯住一个伪军。
这时,一个骑着棕色大洋马的日本人从后面驰到了老人的身边,按着指挥刀,用似通不通的中国话问冯章荣:
"你的秋水村的,拾粪的干活?秋水村里八路的有?"
看出是个日本军官在问自己,冯章荣心头一喜,立时用粪叉子指着蒙在雾气中的秋水村,说:
"没有八路军,连游击队也没有。"
"民兵的有?秋水村民兵大大的坏……"
"民兵的有。都在民兵大队部睡觉哪。"
那个军官跳下马来,瞪着傲慢的小眼睛,一把揪住老章荣的前襟,狠狠地摇晃了几下子,把戴着呢帽的小脑袋,伸到冯章荣的眼皮底下,恶狠狠地说:
"你的--说谎的,大大的死了的!八路,民兵的,都在准备打皇军的有?"
冯章荣憨憨地一笑:
"村里要是准备打皇军,我老头子还不早吓跑啦!谁还敢来村外拾粪呀。"
日本军官沉吟片刻,侧耳听了一阵村里村外的动静,到处一片寂静,仿佛村里的人们真的在沉睡。于是,把手一松,狠狠地推了冯章荣一下子:
"你的,进村的带路!民兵大队部的包围!"
老章荣在前引路,后面随着五六十个伪军和二十多个日本兵。他们一路纵队穿过一片又一片麦苗地,悄悄地向村子靠近。当老章荣故意要领着多疑的敌人从村西口进村时,有个伪军头目把他揪了回来--叫他领着绕过村边,从村南口进村。老章荣不满地掉转头来,拄着粪叉背着粪筐在前领着敌人往村南绕去。
进了村南口,村里果然毫无动静。敌人胆子大了,不再成纵队了。在走向民兵队部的路上,老章荣心想:那骑洋马的多半就是中岛那家伙吧?怎样能更多地杀死鬼子,把他也杀死呢?鬼子挺狡猾,他们要是不推民兵大队部的大门,要是叫自己去推呢?……推就推!坚决地推!只要能多炸死狗日的……
老章荣领着敌人来到秋水街里的十字路口--这儿离路北的民兵队部已经不远了。队部大门口写着标语的大白字已经依稀可见,老章荣加快了脚步。
"停住!"骑马的日本小队长中岛,驰马来到民兵队部的门口,厉声喝住了他的人马,然后对一个伪军头目说了几句什么,自己退到远些的地方去。
接着,一队上着刺刀的日本兵站到民兵队部对面的南墙根下;伪军们扇子面形持枪向民兵队部的大门走来。刚走到大门前,接受了中岛命令的伪军头目推着老章荣低声喝道:
"去叫门!--就说你找民兵队长有事……"
老章荣睨着那个伪军头目点点头,蹒跚地走到两扇关闭着的大梢门前,轻轻用手推了一下,门吱扭一声,开了一道小缝。
"他们的大门没有上栓,你们自己进去吧……"
"放屁!"不等老章荣说完,伪军头目用枪托狠狠墩了老人一下子,"把门推开,你先进去!"
老章荣站在大门前,在渐渐放明的天色中,猛地回过头来--那两只刚刚复明的眼睛,忽然进发出一种青年人才有的炽热的光焰,他看了看围在他身边的伪军和走向前来的日本兵,毅然转过身去把两只大手稳稳地贴在大门上,然后又回转头来冲着敌伪军们大声喊道:
"你们准备好啦!我推门啦……"
随着他的喊声,随着两扇大门的吱呀大开声,轰隆隆……从门外、门里同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巨响--老章荣亲自和民兵们一起埋下的连环雷爆炸了。
硝烟火光中,倒在大门外的日伪军死伤狼藉,敌人乱成了一团……
老章荣倒在大门里,血肉模糊。在血光中,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冯云霞回想两天前父亲英勇牺牲的一幕,她既难过,又高兴--因为她亲眼看见死伤了那么多可恨的敌人。她一个人用一杆汉阳造大枪,躲在高墙的垛口后面,一枪就打死了那个狂妄的日军小队长中岛。一枪一个,还打死了几个惊慌逃窜的日本兵。
因为她有一个秘密的心愿:林道静姐不能参加抗日工作了,她要替她打日本,她要替她多杀鬼子。所以一回到秋水村,她就参加到民兵队伍里,她的枪法百发百中,黑锅佩服她,叫她当上了民兵副队长。
听到林道静的死讯,她真比死了父亲还难过。她从小没和父亲在一起,一老一少又没有多少话可说。可是,她和林姐姐的关系可不一般:姐教她识字,教她念书,帮她提高了文化。更跟姐学会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和革命的道理。林姐姐关心她,把她从傻乎乎的山里姑娘,培养成了一个有点文化知识,懂了不少革命道理的人--林姐姐一有空就教她,督促她。还给她找了一叠废纸订了个练习本,检查她每天练了多少字,学会了多少字。根据地缺少钢笔,道静把钢笔给小冯写字,自己就用一个蘸水钢笔尖,插在一根半尺长的细秫秸杆上,成了一支朴素别致的蘸水钢笔。道静就用这支笔坐在炕上写材料。只有当出门开会的时候,她才和小冯把笔调换过来。因此,小冯深爱道静的热情、善良、温和。道静对人像是一盆火,连那个对她冷淡的江华,除了工作上的争论,她还是那么关心他:一见面就给他洗衣服,给他缝缝补补,还给他打毛衣织袜子。
小冯大步走着,心思缭乱地想着,眼泪还不住地往下滚落--因为她以为道静真的死了。人一死,她的好处就更加值得眷恋,值得追忆。小冯是个文化不高的姑娘,可也不例外。
她走到中午,已经来到上次道静住的村子,她打听几家人家,谁家也说不清林书记的下落。有的说她搬走了,有的说不知去向了。至于死了没有,更是个谁也说不清的谜。小冯无奈,又转了几个村子去打听。林道静不是这个县的干部,没有人认识她,小冯更无从打问。正在她十分为难、十分焦急的时候,意外地遇见了一个地委机关的干事,他告诉她,江华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龙虎庄,他准知道林道静的下落,可以去问问。一听说江华住在这附近,小冯又是一阵伤心。他--要不是他,俺姐哪会闹到这么惨的地步啊……她很不愿意去见他;但为了弄清道静的下落,她咬咬牙,还是去了。她满面灰尘,背着猎枪,甩开矫健的大步,径直走进了江华居住的大门口。门口有便衣警卫,他们都认识小冯,问也不用问就让她进到上房去。
这是一明两暗的三间大北屋,她轻轻掀开外屋门帘,刚要探清江华住在哪个屋,忽然,一声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的声音,传了出来:
"小林,你还恼恨我么?--不管怎么样,咱俩毕竟是多年夫妻……"
小冯的心一下子蹦到嗓子眼儿。啊,这是江华的声音!啊,"小林",她的姐还活着,她就在这间屋子里!
小冯恨不得一步蹿到屋里去,看看她姐姐活着的模样。可是,警卫员的工作养成了一种习惯:当首长和人谈话的时候,不经呼唤,不能随便闯进门去。况且,她还想听听他们谈些什么话--这些话一定很重要很重要的……于是,小冯悄悄地站在西屋门帘的外面,贴着板墙,侧着耳朵听屋里说些什么。
"小林,有些做法我是做得过火了--你生了孩子我没有去看你……我心里也并不好受。"
许久,道静没有出声。小冯从帘缝里,看见她端坐在炕上,怀里抱着一个用花布小棉被包裹起来、像个长枕头似的东西,只是上面多了一个小脑袋,脑袋上还戴着一顶粉红色的毛线帽。小冯喜欢得心里"哎呀"一声:多俊气的孩子呀,是林姐姐生下的孩子呀!可是,姐,脸那么黄,那么瘦……她一定吃了好多的苦--小冯偷眼望着道静,眼里落泪纷纷。
"小林,有什么意见说说吧!我有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批评嘛……"江华声音和蔼亲切了。
停了一会儿,林道静的声音又缓慢、又微弱:
"江书记,承蒙你捕了我,又承蒙你在那个夜晚,正当我和柳明也将要被枪毙的时候,是你的恩典留了我们一命;只叫我们看了一场凄惨绝伦的悲剧:两个青年人,有一个是和你一起南下示威的北大同学罗大方,也是和你共过患难的好朋友,是你熟悉、了解的好同志,你们却也把他枪毙了。他临死前,没有恐惧,没有眼泪,只伸出手臂豪迈地高呼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就倒下了。"说到这儿,道静的声音哽咽了,低下头,紧紧抱住孩子,压抑了半天,突然喊了一声:"这是共产党办的事儿么?你们也太残酷了呀!"
江华低着头默不出声,有时轻轻吁上一口气。
歇一下,道静又喘息着说:"你轻轻地道歉一声,就能挽回这些好同志的生命么!就能愈合我心上的创伤么?逮捕我,是你签署的命令吧!没有你的同意,别人是不敢动手的。现在,怎么忽然又向我道起歉来,承认你也有错了呢?我真觉得离奇,好像在做梦。"
江华声音低哑,饱含着锤击似的痛苦:
"是边区党委转来了中央的指示,没有确凿证据的所谓托派嫌疑分子,都要纠正。不能这样扩大化地乱搞了。卢嘉川的反映起了作用……他这个做法,挽救了我--当然,也挽救了他自己。你不知道吧,若再晚些,老卢恐怕也要遭殃……现在,你已经恢复党籍,并且委任你去做安定县的县长。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就急忙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小林,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谅我!"江华轻声哭了。
听到罗大方、赵士聪已经死了,小冯一阵难受,脸色立刻煞白,嘴唇咬得紧紧的。她和他们都很熟,常在一起行军,也常替道静给他们送信。幸而林姐姐、柳明还活着,她又转悲为喜。
一种冷静、深沉的声音传到门边。似道静的,又不像她那清脆、温婉的声音;仿佛是个老年女人压抑着痛苦的苍凉悲声:
"江华同志,我们的关系,不是道歉的词句所能解决的。就是说,这并不属于个人恩怨问题。你对我好或坏,我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我关注的是你的思想、作风,是你对事业和对人生的理解。能否无私地考虑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种措施,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还是在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而你呢,在你坚决地一味盲从之中,是不是还有个人的保官思想?下意识里以为对上级的驯服、服从,就可以做官无风险,甚至可以扶摇直上。所以有一些人,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上级的态度,和对下级的态度及对群众的态度,都有天壤之别。这太可怕了!像常里平那种人,因为顺从你,专门拣你喜欢听的话说,不是已经升到地委组织部长,马上你又提议叫他当专员了么?而你对那些敢说真话的人,比如我和罗大方吧,你是什么态度?因为不顺从你,因为我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下边的实际情况--不像你那样高高在上,只知道听汇报。于是,你连我--你的妻子,连老罗这样的好朋友也下毒手了,也整治起来了。这对我是痛苦,也是好事--使我清晰地认识了你……你的思想意识里,我觉得已经浸透了某些可怕的毒菌。所以,我不稀罕你的道歉和请求原谅。因为这是范畴不同的两码事。"
江华不出声,屋子里一阵难堪的沉默。小冯在外面还是不敢进屋。
忽然又有了声音:
"小林,你在那样的处境里,把一个早产的孩子养得不错。看他白白胖胖的--他叫什么名字?我可以抱一抱么?"
"叫方方。是老卢在看我的时候给取的。你当然可以抱抱他。不论怎么说,你永远是他的父亲。"
这时候,小冯再也忍不住了,旋风似的,一下子掀开门帘,跑到道静身边,一把楼住道静的脖颈,又哭又笑地嘟囔起来:
"俺姐,俺姐!俺又看见你啦--你没死!你命大……叫我看看方方吧,他在你肚子里的时候,都是我照顾他的呀!"
小冯一转身,从江华怀里抢过方方,挂着泪水,笑嘻嘻地举起孩子,逗着孩子:
"小方方,小方方!姨看你来啦!你好命大呀1差点儿没了亲娘……为这个,我哭了两天两夜……这工夫好啦,你有娘又有爹啦!"
"小冯,你还没吃饭吧,到房东那儿找点饭吃。今天夜里,咱们回安定县去,那里有许多工作等着做。我不能在这儿再耽误了。"
"你在这儿住几天再走吧!"江华的声音悲凉,苍老。
"不了。谢谢你送来了中央的好消息。我耽误的太多了。回到安定县,我想给孩子找个奶母寄养在人家家里,我就可以照过去一样地工作了。江书记,还有什么指示么?我们一会儿就走。今天小冯赶来了,这太好了。"
"我用马送你们去。"半天,江华才有气无力地说。
在弯曲的交通沟里,或在光秃秃的漫洼的狂风中,一个矫健的身影艰难而又疾迅地移动着,有时大步流星,有时匍匐在寒冷冰封的土地上谛听着什么。矗立在村旁的高高的岗楼,像座怪兽蹲踞在茫茫黑夜里。岗楼上面的探照灯有时像怪兽的眼睛,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扑向原野,扫向村旁。黑影在探照灯闪动下,突然趴在村外的柴垛旁一动不动了。一会儿,怪兽的眼睛闭住了,漫野里一片黑暗,黑影像个狸猫迎着寒风又灵活地跳了起来,急急地绕过岗楼,艰难地向前奔去。
假如谁能靠近黑影,便能看出这是一个健壮窈窕的姑娘。她身穿一身黑布棉衣,头上戴着一顶八路军的三块瓦般的军帽,细腰上系着一条宽宽的皮带,肩上背着一支猎枪。她就是林道静的警卫员冯云霞。
小冯听到传说,她心爱的林姐姐已经被处死,她急坏了,难受死了。忍住父亲冯章荣刚刚牺牲的巨大悲痛,草草掩埋了父亲,便不顾一切地一个人连夜奔向一百多里外的邻县去找林道静的"尸体"。就算已经埋在土里,小冯也要偷偷地刨出来,看看她,亲亲她,看她是怎么死的……于是,小冯背着武器--不是原来的小马枪,而是自己从山里养父那里带来的猎枪,匆匆地奔波在寒风刺骨的原野里,毫无畏惧地从敌人岗楼旁边穿行过去。
自从林道静被捕,她也被下了心爱的马枪,只好回到秋水村的父亲身旁,跟着父亲愁闷地过日子。她一刻也忘不了林道静,设法从各方面打听她的消息、她的下落。她曾两次奔波一百多里去看道静,听说道静生了孩子还给她拿去了鸡蛋、猪肉。当她找到了道静的住处,站在门口的卫兵就是不让她进屋见道静。她说好话,不成;她就吵吵嚷嚷起来,两个卫兵硬是把她架走了。第一次道静曾听见她的呼叫声,就在屋里向外大声喊道:
"小冯!我挺好呀,孩子也好呀,你放心吧!不让你见,你就回去吧--以后咱们会见面的……"
听见道静的声音,小冯孩子似的站在大门口外大哭起来:
"林书记,林姐姐呀,我想你--想你呀!你让我来侍候你的月子吧!……我要看看你是啥样儿啦,让我进去吧……"
没容小冯再说下去,卫兵把她架走了。
第二次去,正是道静被监视更严的紧张时刻,她刚走到大门口,连道静的声音都没有听见,就被劝说、被架走了。
这个黑夜,天气那么冷,风,刀子似的那么刺人,经过岗楼时,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她一个姑娘家再勇敢,恐怕也难逃脱被捕或牺牲的命运。然而,一股难耐的激忿,一股深深的恋情,使她忘掉了危险,忘掉了可能遭到和林姐姐一样的下场,也忘掉了父亲刚刚死去的悲伤,一个心眼,像急箭离弦般飞奔着去寻找林道静的尸体。
她奋力奔走在■■黑夜里,父亲倒在血泊中的悲惨、壮烈的情景,不断在她眼前晃动。自从她回村后,父亲变成了更加积极抗日的老汉。他不是民兵,人家嫌他老,眼睛又不好,不要他。连支援部队抬担架、送公粮的民(亻夫)--自卫队也没有他的份儿。可是他不管这些,总是跟在小伙子后面颠颠跑跑的,干点儿这,做点儿那,整天不闲。
吴庄大胜后,敌人沉默不久,就又疯狂地反扑过来。这天,民兵队长黑锅接到县大队送来的内线情报:敌人次日就要向吴庄、秋水一带进行扫荡,叫他们做好战斗准备。秋水村的民兵自己建立了个"小兵工厂"--有改造过的汉阳造洋枪,有各式土地雷,还有大抬杆(土炮),敌人如果进了村,先叫他们尝尝民兵的厉害。冯章荣成天出入民兵队部,出入"兵工厂",听说敌人就要奔秋水村来,队长黑锅和支书张景山带领几十个民兵做好了战斗准备,哪儿埋了地雷,哪儿掏了枪眼,哪儿架上了大抬杆,老章荣暗暗留心,全都记在心里。
为了安全,村干部们连夜把群众疏散出村。老章荣也在被疏散之列。可是,他出村不久,又悄悄地溜回村里来。他佯称丢下了东西。回到家里,背起粪筐,拿起粪叉子,一个人慢慢地走出家门,慢慢地出了村,慢慢地奔县城的方向,逡巡走去。
晨鸡报晓,东方天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老章荣奔县城的方向走出了五六里,没有迎着敌人,他又返身折向村里来。因为夜里他听见区委书记说了:今儿个不光要迎战马官营的敌伪军,还要准备迎战驻在城里的中岛小队长--说不定这家伙要亲自出来督战呢。老章荣忽然心血来潮,想要亲自迎战中岛……
正当冯章荣一个人在黎明前的村西南土道上慢慢走着,忽地,身后有了杂沓的马蹄声、脚步声。他回头一望:在稀疏的星光下,在薄明的曙色中,他模糊地看见一大队人马正踩着麦苗奔向秋水村来了。他立刻停住脚步,把粪叉子高高举起,向野地里一堆堆牲口粪叉了下去。
"干什么的?……"随着一声粗野的厉声吆喝,老章荣棉袄的脖领被揪住了。
"早起捡粪的。"老章荣回过头来,双目使劲儿地盯住一个伪军。
这时,一个骑着棕色大洋马的日本人从后面驰到了老人的身边,按着指挥刀,用似通不通的中国话问冯章荣:
"你的秋水村的,拾粪的干活?秋水村里八路的有?"
看出是个日本军官在问自己,冯章荣心头一喜,立时用粪叉子指着蒙在雾气中的秋水村,说:
"没有八路军,连游击队也没有。"
"民兵的有?秋水村民兵大大的坏……"
"民兵的有。都在民兵大队部睡觉哪。"
那个军官跳下马来,瞪着傲慢的小眼睛,一把揪住老章荣的前襟,狠狠地摇晃了几下子,把戴着呢帽的小脑袋,伸到冯章荣的眼皮底下,恶狠狠地说:
"你的--说谎的,大大的死了的!八路,民兵的,都在准备打皇军的有?"
冯章荣憨憨地一笑:
"村里要是准备打皇军,我老头子还不早吓跑啦!谁还敢来村外拾粪呀。"
日本军官沉吟片刻,侧耳听了一阵村里村外的动静,到处一片寂静,仿佛村里的人们真的在沉睡。于是,把手一松,狠狠地推了冯章荣一下子:
"你的,进村的带路!民兵大队部的包围!"
老章荣在前引路,后面随着五六十个伪军和二十多个日本兵。他们一路纵队穿过一片又一片麦苗地,悄悄地向村子靠近。当老章荣故意要领着多疑的敌人从村西口进村时,有个伪军头目把他揪了回来--叫他领着绕过村边,从村南口进村。老章荣不满地掉转头来,拄着粪叉背着粪筐在前领着敌人往村南绕去。
进了村南口,村里果然毫无动静。敌人胆子大了,不再成纵队了。在走向民兵队部的路上,老章荣心想:那骑洋马的多半就是中岛那家伙吧?怎样能更多地杀死鬼子,把他也杀死呢?鬼子挺狡猾,他们要是不推民兵大队部的大门,要是叫自己去推呢?……推就推!坚决地推!只要能多炸死狗日的……
老章荣领着敌人来到秋水街里的十字路口--这儿离路北的民兵队部已经不远了。队部大门口写着标语的大白字已经依稀可见,老章荣加快了脚步。
"停住!"骑马的日本小队长中岛,驰马来到民兵队部的门口,厉声喝住了他的人马,然后对一个伪军头目说了几句什么,自己退到远些的地方去。
接着,一队上着刺刀的日本兵站到民兵队部对面的南墙根下;伪军们扇子面形持枪向民兵队部的大门走来。刚走到大门前,接受了中岛命令的伪军头目推着老章荣低声喝道:
"去叫门!--就说你找民兵队长有事……"
老章荣睨着那个伪军头目点点头,蹒跚地走到两扇关闭着的大梢门前,轻轻用手推了一下,门吱扭一声,开了一道小缝。
"他们的大门没有上栓,你们自己进去吧……"
"放屁!"不等老章荣说完,伪军头目用枪托狠狠墩了老人一下子,"把门推开,你先进去!"
老章荣站在大门前,在渐渐放明的天色中,猛地回过头来--那两只刚刚复明的眼睛,忽然进发出一种青年人才有的炽热的光焰,他看了看围在他身边的伪军和走向前来的日本兵,毅然转过身去把两只大手稳稳地贴在大门上,然后又回转头来冲着敌伪军们大声喊道:
"你们准备好啦!我推门啦……"
随着他的喊声,随着两扇大门的吱呀大开声,轰隆隆……从门外、门里同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巨响--老章荣亲自和民兵们一起埋下的连环雷爆炸了。
硝烟火光中,倒在大门外的日伪军死伤狼藉,敌人乱成了一团……
老章荣倒在大门里,血肉模糊。在血光中,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冯云霞回想两天前父亲英勇牺牲的一幕,她既难过,又高兴--因为她亲眼看见死伤了那么多可恨的敌人。她一个人用一杆汉阳造大枪,躲在高墙的垛口后面,一枪就打死了那个狂妄的日军小队长中岛。一枪一个,还打死了几个惊慌逃窜的日本兵。
因为她有一个秘密的心愿:林道静姐不能参加抗日工作了,她要替她打日本,她要替她多杀鬼子。所以一回到秋水村,她就参加到民兵队伍里,她的枪法百发百中,黑锅佩服她,叫她当上了民兵副队长。
听到林道静的死讯,她真比死了父亲还难过。她从小没和父亲在一起,一老一少又没有多少话可说。可是,她和林姐姐的关系可不一般:姐教她识字,教她念书,帮她提高了文化。更跟姐学会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和革命的道理。林姐姐关心她,把她从傻乎乎的山里姑娘,培养成了一个有点文化知识,懂了不少革命道理的人--林姐姐一有空就教她,督促她。还给她找了一叠废纸订了个练习本,检查她每天练了多少字,学会了多少字。根据地缺少钢笔,道静把钢笔给小冯写字,自己就用一个蘸水钢笔尖,插在一根半尺长的细秫秸杆上,成了一支朴素别致的蘸水钢笔。道静就用这支笔坐在炕上写材料。只有当出门开会的时候,她才和小冯把笔调换过来。因此,小冯深爱道静的热情、善良、温和。道静对人像是一盆火,连那个对她冷淡的江华,除了工作上的争论,她还是那么关心他:一见面就给他洗衣服,给他缝缝补补,还给他打毛衣织袜子。
小冯大步走着,心思缭乱地想着,眼泪还不住地往下滚落--因为她以为道静真的死了。人一死,她的好处就更加值得眷恋,值得追忆。小冯是个文化不高的姑娘,可也不例外。
她走到中午,已经来到上次道静住的村子,她打听几家人家,谁家也说不清林书记的下落。有的说她搬走了,有的说不知去向了。至于死了没有,更是个谁也说不清的谜。小冯无奈,又转了几个村子去打听。林道静不是这个县的干部,没有人认识她,小冯更无从打问。正在她十分为难、十分焦急的时候,意外地遇见了一个地委机关的干事,他告诉她,江华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龙虎庄,他准知道林道静的下落,可以去问问。一听说江华住在这附近,小冯又是一阵伤心。他--要不是他,俺姐哪会闹到这么惨的地步啊……她很不愿意去见他;但为了弄清道静的下落,她咬咬牙,还是去了。她满面灰尘,背着猎枪,甩开矫健的大步,径直走进了江华居住的大门口。门口有便衣警卫,他们都认识小冯,问也不用问就让她进到上房去。
这是一明两暗的三间大北屋,她轻轻掀开外屋门帘,刚要探清江华住在哪个屋,忽然,一声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的声音,传了出来:
"小林,你还恼恨我么?--不管怎么样,咱俩毕竟是多年夫妻……"
小冯的心一下子蹦到嗓子眼儿。啊,这是江华的声音!啊,"小林",她的姐还活着,她就在这间屋子里!
小冯恨不得一步蹿到屋里去,看看她姐姐活着的模样。可是,警卫员的工作养成了一种习惯:当首长和人谈话的时候,不经呼唤,不能随便闯进门去。况且,她还想听听他们谈些什么话--这些话一定很重要很重要的……于是,小冯悄悄地站在西屋门帘的外面,贴着板墙,侧着耳朵听屋里说些什么。
"小林,有些做法我是做得过火了--你生了孩子我没有去看你……我心里也并不好受。"
许久,道静没有出声。小冯从帘缝里,看见她端坐在炕上,怀里抱着一个用花布小棉被包裹起来、像个长枕头似的东西,只是上面多了一个小脑袋,脑袋上还戴着一顶粉红色的毛线帽。小冯喜欢得心里"哎呀"一声:多俊气的孩子呀,是林姐姐生下的孩子呀!可是,姐,脸那么黄,那么瘦……她一定吃了好多的苦--小冯偷眼望着道静,眼里落泪纷纷。
"小林,有什么意见说说吧!我有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批评嘛……"江华声音和蔼亲切了。
停了一会儿,林道静的声音又缓慢、又微弱:
"江书记,承蒙你捕了我,又承蒙你在那个夜晚,正当我和柳明也将要被枪毙的时候,是你的恩典留了我们一命;只叫我们看了一场凄惨绝伦的悲剧:两个青年人,有一个是和你一起南下示威的北大同学罗大方,也是和你共过患难的好朋友,是你熟悉、了解的好同志,你们却也把他枪毙了。他临死前,没有恐惧,没有眼泪,只伸出手臂豪迈地高呼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就倒下了。"说到这儿,道静的声音哽咽了,低下头,紧紧抱住孩子,压抑了半天,突然喊了一声:"这是共产党办的事儿么?你们也太残酷了呀!"
江华低着头默不出声,有时轻轻吁上一口气。
歇一下,道静又喘息着说:"你轻轻地道歉一声,就能挽回这些好同志的生命么!就能愈合我心上的创伤么?逮捕我,是你签署的命令吧!没有你的同意,别人是不敢动手的。现在,怎么忽然又向我道起歉来,承认你也有错了呢?我真觉得离奇,好像在做梦。"
江华声音低哑,饱含着锤击似的痛苦:
"是边区党委转来了中央的指示,没有确凿证据的所谓托派嫌疑分子,都要纠正。不能这样扩大化地乱搞了。卢嘉川的反映起了作用……他这个做法,挽救了我--当然,也挽救了他自己。你不知道吧,若再晚些,老卢恐怕也要遭殃……现在,你已经恢复党籍,并且委任你去做安定县的县长。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就急忙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小林,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谅我!"江华轻声哭了。
听到罗大方、赵士聪已经死了,小冯一阵难受,脸色立刻煞白,嘴唇咬得紧紧的。她和他们都很熟,常在一起行军,也常替道静给他们送信。幸而林姐姐、柳明还活着,她又转悲为喜。
一种冷静、深沉的声音传到门边。似道静的,又不像她那清脆、温婉的声音;仿佛是个老年女人压抑着痛苦的苍凉悲声:
"江华同志,我们的关系,不是道歉的词句所能解决的。就是说,这并不属于个人恩怨问题。你对我好或坏,我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我关注的是你的思想、作风,是你对事业和对人生的理解。能否无私地考虑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种措施,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还是在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而你呢,在你坚决地一味盲从之中,是不是还有个人的保官思想?下意识里以为对上级的驯服、服从,就可以做官无风险,甚至可以扶摇直上。所以有一些人,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上级的态度,和对下级的态度及对群众的态度,都有天壤之别。这太可怕了!像常里平那种人,因为顺从你,专门拣你喜欢听的话说,不是已经升到地委组织部长,马上你又提议叫他当专员了么?而你对那些敢说真话的人,比如我和罗大方吧,你是什么态度?因为不顺从你,因为我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下边的实际情况--不像你那样高高在上,只知道听汇报。于是,你连我--你的妻子,连老罗这样的好朋友也下毒手了,也整治起来了。这对我是痛苦,也是好事--使我清晰地认识了你……你的思想意识里,我觉得已经浸透了某些可怕的毒菌。所以,我不稀罕你的道歉和请求原谅。因为这是范畴不同的两码事。"
江华不出声,屋子里一阵难堪的沉默。小冯在外面还是不敢进屋。
忽然又有了声音:
"小林,你在那样的处境里,把一个早产的孩子养得不错。看他白白胖胖的--他叫什么名字?我可以抱一抱么?"
"叫方方。是老卢在看我的时候给取的。你当然可以抱抱他。不论怎么说,你永远是他的父亲。"
这时候,小冯再也忍不住了,旋风似的,一下子掀开门帘,跑到道静身边,一把楼住道静的脖颈,又哭又笑地嘟囔起来:
"俺姐,俺姐!俺又看见你啦--你没死!你命大……叫我看看方方吧,他在你肚子里的时候,都是我照顾他的呀!"
小冯一转身,从江华怀里抢过方方,挂着泪水,笑嘻嘻地举起孩子,逗着孩子:
"小方方,小方方!姨看你来啦!你好命大呀1差点儿没了亲娘……为这个,我哭了两天两夜……这工夫好啦,你有娘又有爹啦!"
"小冯,你还没吃饭吧,到房东那儿找点饭吃。今天夜里,咱们回安定县去,那里有许多工作等着做。我不能在这儿再耽误了。"
"你在这儿住几天再走吧!"江华的声音悲凉,苍老。
"不了。谢谢你送来了中央的好消息。我耽误的太多了。回到安定县,我想给孩子找个奶母寄养在人家家里,我就可以照过去一样地工作了。江书记,还有什么指示么?我们一会儿就走。今天小冯赶来了,这太好了。"
"我用马送你们去。"半天,江华才有气无力地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