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杨沫 更新:2021-11-04 21:20
柳明,这个和林道静长得十分相像的姑娘,也和道静一样,有颗敏感多情的心。奇怪的是,两个人又都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同情关怀弱者,也一样的性格倔强、执著。只是道静比她年长些,斗争经验丰富些。一句话,比她各方面成熟些。必要时,她能克制自己的感情,遇到生活、工作上的任何狂风暴雨,她都经受得起,像棵高高的白杨树,美丽、挺拔,一任风吹雨打,依然矗立在蓝天下。而柳明呢,稚嫩多了,遭到误解,不能常和曹鸿远在一起,造成她极大的痛苦。她虽然也在农村里跑来跑去,却像个机器人,心死灰似的。今夜,道静留下她负责伤员的运转工作,她才强打起精神,准备迎接伤员的到来。
午夜后,担架队陆续从铁路线上转运下来十几个伤员。秋水村是个临时转运站,农会主任张景山,村长刘福祥已经为伤员们号了一所安静的小院子。伤员抬来后,她们--十几个中、青年妇女积极分子,加上柳明和汪金枝,都急忙轻轻地把这些伤员安置在两铺大炕上。妇女们先给伤员把准备好的被褥铺好、盖好,然后,在关大妈的指挥下,有的拿起早就准备下的洗脸盆、干净毛巾给伤员洗脸、擦血迹;有的从茶壶里倒出一杯杯温热的白糖水,用汤匙一点一点地喂伤员水喝。当妇女们细致、耐心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柳明就认真仔细地给伤员们包扎松脱了的绷带,摸试着伤员的脉搏次数,诊察着伤势的轻重程度……因为除了一个卫生员跟着这些伤员准备向后方医院转移外,村里并没有其他医务人员,柳明就自动当起医生来。她掏出小本子,用亲切的低声,一个个询问伤员的姓名、年龄、是哪个部位受了伤、现在的感觉如何等等。当她满腔热情为流血的伤员服务时,她忘掉了多日来的烦恼;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充溢心房。
汪金枝是她最得力的助手。小媳妇干活麻利、灵巧,那双红肿的眼睛流溢着微笑,温情脉脉的语言,使负伤的战士们感到一种绝处逢生似的愉悦。
天大亮了,屋子里洒满灿烂的阳光。柳明正在仔细检查伤员的伤情,忽然听到汪金枝和一个伤员说话的声音,她扭过头去,这时屋子里其他妇女也把脸朝向说话的伤员那边。
"你们看,我们的老排长……"一个十八九岁,有张娃娃脸的小战士,伤势似乎轻些。他躺在炕上,喝过水、吃过点儿东西后,精神来了,冲着汪金枝指着旁边的一个伤员,说,前儿个傍晚那一仗呀,他一个人就刺死了六个日本鬼子!啊呀,那日本鬼子可是顽固呀!我们排奉命去松店车站截击日本鬼子的军火列车--鬼子正把大批军火顺着铁路线往南运--听说他们正在对晋东南根据地进行"九路围攻"呢。为了阻止敌人运军火,我们老排长奉命带着一个排和一部分基干民兵埋伏在铁道两边,等火车开到这儿,我们埋的地雷一下子爆炸了!那火光啊,冒着几丈高的硝烟,火车炸翻了。活着的鬼子刚跳下车,我们趁着硝烟没散,攻了上去--就跟鬼子打开交手仗啦。说到这儿,小战士的眼睛闪起亮晶晶的、自豪的光芒,热烈地盯着他身边的老排长。老排长说老,不过二十一二岁,他的头部受了伤,脸肿得老大。因为扎着绷带,看不出细模样。但那笔直的鼻子、厚厚的弧形嘴唇可以看出这是个黑黑的、英俊的青年。这时他似乎处在昏迷中,有时轻轻哼一声"水",一会儿又不出声了。小战士看了一会儿老排长,又转头看看一屋子都在听他说话的妇女们,他似乎特别注意柳明和汪金枝,看看她们说:
"仗都打完啦,鬼子一共三四十人全叫咱们给消灭啦;那几车皮军火也都叫咱们给炸飞啦。老排长就带着我们几个新战士跑步去车站,配合二班去捣毁维持会、捉汉奸、搜索残敌。没想到,我刚端着枪走进一个小黑屋,忽然从屋里跳出一个鬼子,冲着我的胸口就是一刺刀,接着又有两把刺刀也冲我刺了过来;原来屋里还藏着两个鬼子呢。眼看我就要完了。这时,我们的老排长一个箭步蹿到我跟前,把我往旁边一推,大喊一声'杀'!就独个儿跟几个鬼子拼起刺刀来。我受伤倒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心里真替老排长着急呀!他以前多次负伤,这回他又得了病,正住在医院里,却自动要求上前线杀鬼子。我躺在地上想,他一个人跟三个鬼子拼刺刀怎么行啊!可是,他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劲儿,只见他的刺刀晃了几下子就刺死一个鬼子。就在他头部受了伤快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大喊一声'杀'!一刺刀戳在另一个小日本的心窝里。这时别的战士听见喊声赶了过来,他们才刺死了最后顽抗的鬼子。这场战斗打得好凶啊!尽是拚刺刀。可也真痛快,胜利可大啦!光老排长一个人就刺死了六个鬼子,还捉住几个大汉奸。我们的老排长真能呀!--要不是他,我的小命早就完啦!"
屋里静悄无声。妇女们--其中也有刘秀芝和吕文兰,都歪着脑袋、屏息静气地听着小战士的叙述。关大妈和汪金枝一人拉住小战士的一只手,另一只手轻轻抚摩着老排长的头部,用慈母样的柔情低声呼唤:
"排长!排长!这会儿你觉得怎么样?"
柳明只顾凝神听小战士讲战斗故事,忘了探询伤情,也忘了为勇士们服务而激荡在心头的欣悦。她一边听着小战士讲述老排长的事迹,一边在小本子上查着老排长的姓名--李良法。
她心里轻轻自语:"李良法--多么英勇的斗士啊!--不!是勇敢、无畏的英雄!为了打击敌人,他受过八次伤--那一定是在长征路上受的了……"对视死如归的长征勇士,她的心头自然涌起一种异常崇敬的感情,不由得又回过头去望望李良法--他平静的脸上似乎露着微微的笑意,只是呼吸短促,露在外面的半个脸,时而苍白,时而涨得发紫。柳明赶快坐在李良法的头旁去数脉搏--一百五十次。
医生立刻紧张起来。他的伤势危重,应当赶快送后方医院去抢救!正在柳明急着想办法的时候,李良法忽然被一口痰堵住了。喉咙呼噜呼噜直响,脸色从苍白变紫红、又从紫红变深紫。柳明知道,这口痰如果不吸出来,昏迷中的李良法很可能因为窒息而立刻死亡……她回忆着书本上讲的,急得汗珠从额头上涔涔流下,张着两只手,嘴里忍不住喊起来:
"哎呀!没有吸痰器怎么办?没有吸痰器怎么办?做气管切开术--没有设备呀……"
屋子里鸦雀无声。每个人怦怦心跳声似乎都可以听到。爱说话的小战士瞪着大眼看着李良法变得黑紫色的脸惊呆了;关大妈两眼噙泪握住李良法的一只手直哆嗦;汪金枝探着脑袋急得两脚在地上乱跺;那十几个妇女也直呆呆地站在当屋地上吓得脸色发白。就在这时,忽见一个年轻女同志,噌地从屋门外箭似的蹿到李良法的炕头前。她把柳明轻轻一推,蹿到炕上,双腿猛地跪在李良法的身边,两只手掰开李良法的嘴,急速地俯下头去。接着轻轻地把自己的嘴对在李良法的嘴上--嘴对嘴地用力嘬了起来。她微红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转眼间,她的脸色变得和李良法的脸色一样青紫。就在这时,咕噜一声响动,李良法的脸色立刻变了--由青紫变浅紫,又变红、变白了。也有了轻微的呼吸声了。李良法得救了!汪金枝高兴地喊了一声:
"妈呀,这下可好啦!"
"阿弥陀佛!这可是位搭救众生的菩萨啊!"
很快,那个吸痰的女人跳下炕来。人们才像从梦中惊醒来,齐声喊道:
"林书记,原来是你呀!你,你怎么不嫌脏啊?我,我就不敢……"汪金枝紧紧拉住道静的手,激动地说。
柳明抱住林道静的胳臂,冯云霞赶紧给道静送来一缸子清水,叫她漱口。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泪汪汪地盯着道静看个不停。
道静安详地笑笑,俯下身去,忧虑地看着李良法没有血色的脸,仿佛母亲观察自己生着重病的孩子。
这时,一个穿戴着新衣新帽的老头,怀里抱着一个篮子,年轻人一样兴冲冲地走进院里来,边走边喊:
"同志,伤号住在这儿吧?我来看看他们。"说着,不等人们回答,就急步迈进了门槛。
关大妈迎过来,笑着说:
"章荣,原来是你这个老不死的呀!"
冯章荣的脸红喷喷,人变胖了,嘴边的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变年轻了。他没搭理关大妈,也没搭理他那宝贝闺女冯云霞,却眯缝着半失明的眼睛满屋子打量。当他发现炕上躺着的伤号,就疾步走了过去,把手里的篮子往炕上一放,拉住一个伤员的手叨叨起来:
"同志啊,你们可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呐!那日本鬼子杀人放火欺压中国人,咱这块地方全仗着你们八路军杀他们、砍他们,救护咱们穷苦百姓哩!……我原是个穷要饭的,自打你们来了,我的生活变好啦!我养了三只母鸡,下了蛋,一个也没舍得吃,全给你们积攒着。眼下,听说你们住到了咱村,我就给你们送来啦。'瓜子不饱是人心'。同志们,你们还想吃什么?我给你们找去。只要说一声,要什么有什么--要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我老头子也敢去大闹天宫……哈哈!"
冯章荣兴奋得连说带比画,屋里人都被他说笑了。被他拉住双手的伤号,正是那个娃娃脸,爱说话的小战士。看这热情的老汉满脸红光,眯缝着双眼十分关切的神情,好像看见了自己的老爷爷。他歪着头,用力握住冯章荣的双手,说:
"老爷爷,谢谢您啦!咱们军民是一家啊。打鬼子是咱们应尽的责任。老爷爷,受了您的鼓励,我向您保证:我伤不重,过几天养好了,立刻就上前线去杀鬼子!"
林道静激动地望着这个场面,忽然想起毛主席说的革命的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的话。她到根据地以后的经历,一次次证明了这些话的正确性,真理性。可是,群众并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当前复杂的局面,应当怎样更加充分地发动群众呢?而且群众并不完全是农民,还有广大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物。
她正缭乱地思摸着,忽然人声沸腾,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唱着歌儿的儿童团。院子里一片亲切的呼喊声、歌唱声。
"八路军伤号住在这儿吗?"
"我们慰问你们来啦!"
八路好哇--八路强!
八路军打仗--为老乡!
儿童团的孩子们,用清脆的童音唱起慰劳八路军的歌曲。
负伤的战士们躺在炕上笑了。
屋里屋外的男女老乡也全笑了。
汪金枝也笑着。只有柳明没有笑。她心头涌起无限感慨:为了抗日救国,多少战士--像李良法那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无辜的群众,被日本人闹得家破人亡。而我一个来自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又有那个大特务白士吾的社会关系,就是由组织上审查一下,比起那些牺牲了生命的战士,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总是觉得委屈--郁郁不乐?这么一想,柳明也绽出了微微的笑容。
午夜后,担架队陆续从铁路线上转运下来十几个伤员。秋水村是个临时转运站,农会主任张景山,村长刘福祥已经为伤员们号了一所安静的小院子。伤员抬来后,她们--十几个中、青年妇女积极分子,加上柳明和汪金枝,都急忙轻轻地把这些伤员安置在两铺大炕上。妇女们先给伤员把准备好的被褥铺好、盖好,然后,在关大妈的指挥下,有的拿起早就准备下的洗脸盆、干净毛巾给伤员洗脸、擦血迹;有的从茶壶里倒出一杯杯温热的白糖水,用汤匙一点一点地喂伤员水喝。当妇女们细致、耐心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柳明就认真仔细地给伤员们包扎松脱了的绷带,摸试着伤员的脉搏次数,诊察着伤势的轻重程度……因为除了一个卫生员跟着这些伤员准备向后方医院转移外,村里并没有其他医务人员,柳明就自动当起医生来。她掏出小本子,用亲切的低声,一个个询问伤员的姓名、年龄、是哪个部位受了伤、现在的感觉如何等等。当她满腔热情为流血的伤员服务时,她忘掉了多日来的烦恼;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充溢心房。
汪金枝是她最得力的助手。小媳妇干活麻利、灵巧,那双红肿的眼睛流溢着微笑,温情脉脉的语言,使负伤的战士们感到一种绝处逢生似的愉悦。
天大亮了,屋子里洒满灿烂的阳光。柳明正在仔细检查伤员的伤情,忽然听到汪金枝和一个伤员说话的声音,她扭过头去,这时屋子里其他妇女也把脸朝向说话的伤员那边。
"你们看,我们的老排长……"一个十八九岁,有张娃娃脸的小战士,伤势似乎轻些。他躺在炕上,喝过水、吃过点儿东西后,精神来了,冲着汪金枝指着旁边的一个伤员,说,前儿个傍晚那一仗呀,他一个人就刺死了六个日本鬼子!啊呀,那日本鬼子可是顽固呀!我们排奉命去松店车站截击日本鬼子的军火列车--鬼子正把大批军火顺着铁路线往南运--听说他们正在对晋东南根据地进行"九路围攻"呢。为了阻止敌人运军火,我们老排长奉命带着一个排和一部分基干民兵埋伏在铁道两边,等火车开到这儿,我们埋的地雷一下子爆炸了!那火光啊,冒着几丈高的硝烟,火车炸翻了。活着的鬼子刚跳下车,我们趁着硝烟没散,攻了上去--就跟鬼子打开交手仗啦。说到这儿,小战士的眼睛闪起亮晶晶的、自豪的光芒,热烈地盯着他身边的老排长。老排长说老,不过二十一二岁,他的头部受了伤,脸肿得老大。因为扎着绷带,看不出细模样。但那笔直的鼻子、厚厚的弧形嘴唇可以看出这是个黑黑的、英俊的青年。这时他似乎处在昏迷中,有时轻轻哼一声"水",一会儿又不出声了。小战士看了一会儿老排长,又转头看看一屋子都在听他说话的妇女们,他似乎特别注意柳明和汪金枝,看看她们说:
"仗都打完啦,鬼子一共三四十人全叫咱们给消灭啦;那几车皮军火也都叫咱们给炸飞啦。老排长就带着我们几个新战士跑步去车站,配合二班去捣毁维持会、捉汉奸、搜索残敌。没想到,我刚端着枪走进一个小黑屋,忽然从屋里跳出一个鬼子,冲着我的胸口就是一刺刀,接着又有两把刺刀也冲我刺了过来;原来屋里还藏着两个鬼子呢。眼看我就要完了。这时,我们的老排长一个箭步蹿到我跟前,把我往旁边一推,大喊一声'杀'!就独个儿跟几个鬼子拼起刺刀来。我受伤倒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心里真替老排长着急呀!他以前多次负伤,这回他又得了病,正住在医院里,却自动要求上前线杀鬼子。我躺在地上想,他一个人跟三个鬼子拼刺刀怎么行啊!可是,他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劲儿,只见他的刺刀晃了几下子就刺死一个鬼子。就在他头部受了伤快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大喊一声'杀'!一刺刀戳在另一个小日本的心窝里。这时别的战士听见喊声赶了过来,他们才刺死了最后顽抗的鬼子。这场战斗打得好凶啊!尽是拚刺刀。可也真痛快,胜利可大啦!光老排长一个人就刺死了六个鬼子,还捉住几个大汉奸。我们的老排长真能呀!--要不是他,我的小命早就完啦!"
屋里静悄无声。妇女们--其中也有刘秀芝和吕文兰,都歪着脑袋、屏息静气地听着小战士的叙述。关大妈和汪金枝一人拉住小战士的一只手,另一只手轻轻抚摩着老排长的头部,用慈母样的柔情低声呼唤:
"排长!排长!这会儿你觉得怎么样?"
柳明只顾凝神听小战士讲战斗故事,忘了探询伤情,也忘了为勇士们服务而激荡在心头的欣悦。她一边听着小战士讲述老排长的事迹,一边在小本子上查着老排长的姓名--李良法。
她心里轻轻自语:"李良法--多么英勇的斗士啊!--不!是勇敢、无畏的英雄!为了打击敌人,他受过八次伤--那一定是在长征路上受的了……"对视死如归的长征勇士,她的心头自然涌起一种异常崇敬的感情,不由得又回过头去望望李良法--他平静的脸上似乎露着微微的笑意,只是呼吸短促,露在外面的半个脸,时而苍白,时而涨得发紫。柳明赶快坐在李良法的头旁去数脉搏--一百五十次。
医生立刻紧张起来。他的伤势危重,应当赶快送后方医院去抢救!正在柳明急着想办法的时候,李良法忽然被一口痰堵住了。喉咙呼噜呼噜直响,脸色从苍白变紫红、又从紫红变深紫。柳明知道,这口痰如果不吸出来,昏迷中的李良法很可能因为窒息而立刻死亡……她回忆着书本上讲的,急得汗珠从额头上涔涔流下,张着两只手,嘴里忍不住喊起来:
"哎呀!没有吸痰器怎么办?没有吸痰器怎么办?做气管切开术--没有设备呀……"
屋子里鸦雀无声。每个人怦怦心跳声似乎都可以听到。爱说话的小战士瞪着大眼看着李良法变得黑紫色的脸惊呆了;关大妈两眼噙泪握住李良法的一只手直哆嗦;汪金枝探着脑袋急得两脚在地上乱跺;那十几个妇女也直呆呆地站在当屋地上吓得脸色发白。就在这时,忽见一个年轻女同志,噌地从屋门外箭似的蹿到李良法的炕头前。她把柳明轻轻一推,蹿到炕上,双腿猛地跪在李良法的身边,两只手掰开李良法的嘴,急速地俯下头去。接着轻轻地把自己的嘴对在李良法的嘴上--嘴对嘴地用力嘬了起来。她微红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转眼间,她的脸色变得和李良法的脸色一样青紫。就在这时,咕噜一声响动,李良法的脸色立刻变了--由青紫变浅紫,又变红、变白了。也有了轻微的呼吸声了。李良法得救了!汪金枝高兴地喊了一声:
"妈呀,这下可好啦!"
"阿弥陀佛!这可是位搭救众生的菩萨啊!"
很快,那个吸痰的女人跳下炕来。人们才像从梦中惊醒来,齐声喊道:
"林书记,原来是你呀!你,你怎么不嫌脏啊?我,我就不敢……"汪金枝紧紧拉住道静的手,激动地说。
柳明抱住林道静的胳臂,冯云霞赶紧给道静送来一缸子清水,叫她漱口。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泪汪汪地盯着道静看个不停。
道静安详地笑笑,俯下身去,忧虑地看着李良法没有血色的脸,仿佛母亲观察自己生着重病的孩子。
这时,一个穿戴着新衣新帽的老头,怀里抱着一个篮子,年轻人一样兴冲冲地走进院里来,边走边喊:
"同志,伤号住在这儿吧?我来看看他们。"说着,不等人们回答,就急步迈进了门槛。
关大妈迎过来,笑着说:
"章荣,原来是你这个老不死的呀!"
冯章荣的脸红喷喷,人变胖了,嘴边的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变年轻了。他没搭理关大妈,也没搭理他那宝贝闺女冯云霞,却眯缝着半失明的眼睛满屋子打量。当他发现炕上躺着的伤号,就疾步走了过去,把手里的篮子往炕上一放,拉住一个伤员的手叨叨起来:
"同志啊,你们可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呐!那日本鬼子杀人放火欺压中国人,咱这块地方全仗着你们八路军杀他们、砍他们,救护咱们穷苦百姓哩!……我原是个穷要饭的,自打你们来了,我的生活变好啦!我养了三只母鸡,下了蛋,一个也没舍得吃,全给你们积攒着。眼下,听说你们住到了咱村,我就给你们送来啦。'瓜子不饱是人心'。同志们,你们还想吃什么?我给你们找去。只要说一声,要什么有什么--要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我老头子也敢去大闹天宫……哈哈!"
冯章荣兴奋得连说带比画,屋里人都被他说笑了。被他拉住双手的伤号,正是那个娃娃脸,爱说话的小战士。看这热情的老汉满脸红光,眯缝着双眼十分关切的神情,好像看见了自己的老爷爷。他歪着头,用力握住冯章荣的双手,说:
"老爷爷,谢谢您啦!咱们军民是一家啊。打鬼子是咱们应尽的责任。老爷爷,受了您的鼓励,我向您保证:我伤不重,过几天养好了,立刻就上前线去杀鬼子!"
林道静激动地望着这个场面,忽然想起毛主席说的革命的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的话。她到根据地以后的经历,一次次证明了这些话的正确性,真理性。可是,群众并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当前复杂的局面,应当怎样更加充分地发动群众呢?而且群众并不完全是农民,还有广大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物。
她正缭乱地思摸着,忽然人声沸腾,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唱着歌儿的儿童团。院子里一片亲切的呼喊声、歌唱声。
"八路军伤号住在这儿吗?"
"我们慰问你们来啦!"
八路好哇--八路强!
八路军打仗--为老乡!
儿童团的孩子们,用清脆的童音唱起慰劳八路军的歌曲。
负伤的战士们躺在炕上笑了。
屋里屋外的男女老乡也全笑了。
汪金枝也笑着。只有柳明没有笑。她心头涌起无限感慨:为了抗日救国,多少战士--像李良法那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无辜的群众,被日本人闹得家破人亡。而我一个来自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又有那个大特务白士吾的社会关系,就是由组织上审查一下,比起那些牺牲了生命的战士,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总是觉得委屈--郁郁不乐?这么一想,柳明也绽出了微微的笑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