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皇帝就像网中鱼
作者:白衣天子 更新:2022-02-04 18:36
刘宏知道,他介入的这个时间点很糟糕,尤其对他这个皇帝来说。
整个东汉时期,朝廷就没多少安生日子,皇权几乎一直处于飘摇的状态。
发展到现在,已经养成了宦官、士人、官僚世家、皇室贵戚等多个大型利益集团,他们之间或联合、或利用、或对抗,彼此勾心斗角;
再加上民间存在的豪强地主、经学、宗教派系,处处暗流涌动,正拽着满身疮痍的大汉朝一步步滑向深渊。
近些年,连接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就是宦党与士人集团的冲突进入白热化的体现。
更糟的是,地球正进入小冰河期,天灾越来越频繁,疾病、饥饿、各种剥削等重压一层层包裹着黎民黔首,乱世已经初见端倪。
只待那个大贤良师登高一呼,忍无可忍的民众就会揭竿而起,战火燎原。
后世常说,汉独以强亡!
然而,强的却不是皇室与朝廷,也不是贫民百姓,而是世家豪强。
在刘宏这个后来人看,又有哪朝哪代的豪强不强呢?只是这种强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后世还有一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现在刘宏的屁股坐在龙椅上,脑袋里首先考虑的自然是皇权,其次是朝廷。
不巧的是,他这个皇帝的处境也很糟糕。
别看他贵为天子,似乎权倾天下,却一直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不论宫内还是宫外,大概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忠心于他的。
他只是皇权的象征,各大集团争夺、利用的筹码而已,哪怕看似最忠君体国的清流派和最该依赖于他的宦党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宏就有种无力感,要想不负此生,不枉穿越一场,以皇帝开局反而是地狱级的难度啊!
在刘宏的前世,受名著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汉末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恢宏激荡的大时代,无数人幻想着能穿越时空,投身于其中,与那些英雄、美女一起策马纵横、一较高下。
刘宏曾经也不例外。
现在,他昔日的幻想竟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可这身份着实特殊了点,成为了万中无一的皇帝。
大概,他是所有穿越者里最不愿看到三国出现的人吧?
如果他只想着混吃玩乐倒也罢了,可作为曾经的血性青年,又怎甘心像原主汉灵帝那样中年而亡,不仅自己得了个“灵帝”的恶谥,更带着大汉朝殉葬呢?
扭转当前局面的起始点在哪里,其实刘宏是知道的。
身为皇帝,首当其冲的就是朝堂斗争。
朝堂上,斗的是权力,争的是利益,立足之本也是这两项。
再直白简单点,那就是人和钱!
有得力的亲信人手才能掌控实权,有钱财才好用人、办事。
这一点甚至原主也知道,从原主亲政几年以来的作为来看,他一直在做着各种努力,只是反弹比成效大多了。
人用了,钱花了,可他还是个孤家寡人。
当然这也不能怪原主,能力见识不够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原主年少入宫,毫无根基,看到的听到的都经过了层层过滤,哪里能分辨出是非黑白呢?
就比如说宦官,原主一向倚为臂膀,虽不免有着利用和敲打,但给予更多的却是信任和亲近。
原主自以为宦党就在身边,一直处于他的掌控之中,可事实呢?
刘宏下意识地看了眼一旁的程璜,只见那个阉货佝偻着背,满脸谄媚地看着他,一副随时恭候差遣的模样。
不可靠,刘宏心里很快做出了判断。
可能是穿越融合两人的记忆后,导致灵魂精神壮大或变异的缘故,刘宏对人的神情波动非常敏感,他发现能通过别人的举止神态,大致体察到其内心对他的善恶态度。
就像现在,中常侍程璜看似一副恭敬畏惧的样子,其实其内心对刘宏这个皇帝是颇为敷衍的,根本没有多少恭谨忠诚可言。
几个月来,刘宏早已见惯了这种情形,这也是宫中宦者们最普遍的心理。
内中原因刘宏已然清楚——
宫中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宦官集团——宦党。
很多宦官都经历了两朝甚至是三朝皇帝,看似皇帝是他们的根本和依靠,但皇帝的轮换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灾难,反而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权势和更丰富的斗争经验。
宫中长久以来的风云变幻,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皇帝就是他们攫取权势和利益的凭借,只要将皇帝掌控在手中,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是实实在在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且宦官们深知,皇帝是他们的根本,但他们更是皇帝的依靠;
聪明的皇帝都明白宦官对于皇权的拱卫作用,就绝不会完全踢开他们,这正是某些宦官有恃无恐的根源所在。
原主看似聪明,会用些帝王之术,不过也仅限于以宦官制衡朝臣。
而对宦官的掌控却远远不够,对宦官们精明和奸滑的认识也远远不够。
于是两相较量之下,久经宫廷争斗的宦官深谙原主的心思,逐渐占据了主导权,将原主牢牢地操控于股掌之间,使原主始终对其偏听偏信。
刘宏觉得,原主没有掌握好宦党与士人之间的平衡,正是当前朝局近乎失控糜烂的原因之一。
“宦官与皇帝本应该相互依存,但利益却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阉货不能弃用,只能利用。”
刘宏知道,皇权是无法只依靠皇帝的身份孤立存在的,也需要靠一定的势力延伸、扶持,比如皇亲宗室、外戚、宦官、保皇派士人等。
那么那些天天叫着要诛杀奸宦、肃清朝纲的名士大臣呢?
刘宏只能嗤笑一声。
如果他真把那些人都当成了“忠臣义士”,完全相信他们是忠诚为国之辈,那刘宏才是真正脑子进水,无可救药了。
后世只要翻开关于这个年代的史书,必定写着【东汉末年,桓灵无道,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之类的字样,好像这时代的所有变乱都是桓灵二帝及宦官的过错似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且不说史书都是士人写的,士人必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更何况改朝换代之后,新朝之人不将前朝皇帝尤其是末代皇帝写得昏庸无道一点,怎能显得新朝得位的名正言顺呢?
其实,稍稍深入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东汉的乱局乱在宦党与外戚两大势力的倾轧,而在这倾轧背后,是士人集团、官僚世家等多方势力的幕后引导及乱斗角力。
再深入一点,朝堂所有斗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权力之争,而最核心的权力是皇权与臣权。
由此士人所代表的臣属势力(官僚、世家、各地豪强)才是真正与皇帝站在对立面的角色,皇权与臣权之争才是真正的动乱之源。
皇帝都希望能乾坤独断、唯我独尊;
而朝臣更希望的却是天子垂拱而治,由他们总揽朝纲、权倾朝野。
他们对皇帝忠诚的前提,一是实现个人抱负野心,二是名利双收,当然两者兼得就更好。
发生在桓灵两朝的“党锢”事件就是最恰当的注解。
臣权要压制皇权,皇帝不愿就范,就须扶持势力护驾,而皇帝能扶持且信任的势力只有外戚与宦官,在外戚不得力甚至跳反之时,宦官就成了皇帝唯一的救命稻草。
宦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宦党与士人的争斗也是这么愈演愈烈的。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由各自的立场决定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立场,就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相应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策略。
如果刘宏穿越过来不是皇帝,而是臣民的身份,他也会高举铲除宦官奸党的大旗。
当然这也不是说那些朝臣就完全不可信任,就像宦官一样,谁可用,谁不可用,该如何用,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一个称职的皇帝首先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找到各方的共同诉求,引导发展趋势,最终才能达到君臣和谐、共铸盛世的目标。
“对,平衡!在尽可能维持平衡平稳的局面下,培植帝党,徐徐图之。”
良久之后,刘宏思虑已定,站起身来,打算四处走走,权当锻炼。
程璜再次屁颠颠地凑了上来,这次刘宏没有拒绝,任由程璜扶着下台阶出了亭子。
“传出话去,就说朕身体已无碍,五日后上朝议政。”
走了一阵,刘宏再次歇息之时,向程璜吩咐着。
“唯。”程璜躬身答道,又来扶刘宏。
“太医令曾有言,陛下初愈,需多加静养。今日走动已久,就让奴婢服侍陛下回去休息罢?”
“也好。”
刘宏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身体恢复非一日之功。
而且刘宏已经适应了目前的角色,开始尝试着运用一些驭人的手段,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顺着下属,给予适当的认同感就是其中之一。
程璜可不知道刘宏的心思,只觉得天子对他依然亲近,之前心底的一些担忧也就淡了许多。
“陛下,需要奴婢去传太医令否?”这句话倒好似多了些真心实意。
“朕已无恙,可不想再看到那张老脸,连续几个月来,几乎天天见他,都觉着有些晦气了。”
太医令张奉掌管着宫中医官、药房,给皇帝检查身体,开药治病都需要经他的手,由此刘宏这话倒也不虚。
程璜呵呵一笑,“陛下所言甚是,太医令逐病患而走,的确晦气,不过其医术手段倒也不凡。”
刘宏轻哼一声,“那可未必,如若其真有过人之能,朕也不至于被病魔折磨数月之久。”
程璜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对张奉有意见了,也不好应和,只得答道:“太医令已然是医官中最高明的了。”
“其医术是否最高明朕尚不知晓,不过他钻营的手段倒高明得紧。”刘宏淡淡道。
程璜不确定刘宏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张奉是中常侍张让的养子,又娶了何贵人的妹妹,这是他们这些宦官都知道的,难道天子说的是这个?
程璜悄然地用眼角余光在刘宏脸上一扫而过,却没看出什么来。
这就不好接话了,万一说错了徒生事端,惹天子不高兴倒还好解决,得罪了张让及何贵人那才是真麻烦。
想到这里,程璜只得装糊涂,跟着干笑了两声。
刘宏倒也不在意。
“此次朕一病数月,方才知晓身体才是根本,由此觉着宫中侍医尚显薄弱,朕意扩充医工数量,建太医院。
听闻民间尚有不少医术高明之辈,你可着人打听一番,列一名录,到时一起征召入宫。”
“唯!”程璜领命,片刻后又道:“臣斗胆举荐一人总领此事。”
“谁?”
“议郎阳球。”
刘宏有着原主和前世的记忆,在脑中稍一搜索,就知道这阳球是谁了。
阳球做过不少地方官,执法严苛,去年被多位朝臣弹劾,因此而罢官入朝做了个闲散的议郎。
这个人是有名的酷吏,而且睚眦必报,更关键的是他是程璜的养女婿。
历史上他和程璜的另一个养女婿刘郃联手干死了大宦官王甫和太尉段颎,还是陷害追杀名臣蔡邕的急先锋。
要说这其中没有程璜的参与,刘宏是不信的。
不过这阳球倒是一把好刀,可以用用。
虽然心中已有主意,但刘宏却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程璜说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
听刘宏这么说,程璜就明白天子知道阳球与他之间的关系了。
不过他也不担心,他们这些内侍哪个与外臣没有点联系?而且宦官收养子女在汉宫也是合法之举。
于是程璜坦然答道:
“臣对陛下赤诚一片,断不会因私废公。阳球多年来一直历任地方,料想对民间医者深有了解,故而举荐于他。”
“不错,倒也是个合适人选。”刘宏微微点头。
程璜又笑道:
“说起来,阳球虽然是臣的养女婿,可他这人与臣却没有多少亲近的心思。
他还常对人说,若是他有机会做司隶校尉,断不能放过陛下左右的奸佞之徒。
听其所言,奴婢大概也是其口中的奸佞之一罢。”
“噢,还有此事?”刘宏内心冷笑,口中却赞赏道:
“这个阳球倒有些意思,虽出言偏颇,但忠心可嘉。你去转告于他,若他将太医院这项差事办好了,朕把司隶校尉的令符赏给他也未尝不可。”
“陛下圣明,料想阳球定不会辜负陛下之所望。”
程璜脸上控制不住地满溢着喜色,担心被刘宏看见,借答话之机低头避过。
“太医院之事关乎朕之性命,当速办。你须交待阳球,朕不求数量,但要真正医术高明之辈。”
刘宏嘱咐道,旋即好似又记起什么,于是补充道:
“朕曾听谁提到过一位医者,好似唤作华佗华元化,沛国人,据说颇有盛名。此人一定要找来给朕瞧瞧,看传言是否当真。”
“臣记下了。”
刘宏不再言语,心底却感慨不已:
这个程璜不过一个普通的中常侍,却也在朝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仅从他的两个养女婿就可见一斑——
阳球历任地方太守,另一个刘郃更不得了,身为汉室宗亲,居大鸿胪之职,九卿之一。
像程璜这样的中常侍一共有十二个,其中更有着曹节、王甫那两个超级大宦官。
这些人及其附属不仅在宫内把控着各处要害,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这个皇帝捆得死死的;
而且在朝廷各部门、地方州郡甚至京师北军中都遍布党羽,这也是宦党能屡次在与士人的争斗中占据上风的根本所在。
所以哪怕刘宏这个皇帝想要安安稳稳地完全解套,也是有着巨大的风险的!
整个东汉时期,朝廷就没多少安生日子,皇权几乎一直处于飘摇的状态。
发展到现在,已经养成了宦官、士人、官僚世家、皇室贵戚等多个大型利益集团,他们之间或联合、或利用、或对抗,彼此勾心斗角;
再加上民间存在的豪强地主、经学、宗教派系,处处暗流涌动,正拽着满身疮痍的大汉朝一步步滑向深渊。
近些年,连接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就是宦党与士人集团的冲突进入白热化的体现。
更糟的是,地球正进入小冰河期,天灾越来越频繁,疾病、饥饿、各种剥削等重压一层层包裹着黎民黔首,乱世已经初见端倪。
只待那个大贤良师登高一呼,忍无可忍的民众就会揭竿而起,战火燎原。
后世常说,汉独以强亡!
然而,强的却不是皇室与朝廷,也不是贫民百姓,而是世家豪强。
在刘宏这个后来人看,又有哪朝哪代的豪强不强呢?只是这种强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后世还有一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现在刘宏的屁股坐在龙椅上,脑袋里首先考虑的自然是皇权,其次是朝廷。
不巧的是,他这个皇帝的处境也很糟糕。
别看他贵为天子,似乎权倾天下,却一直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不论宫内还是宫外,大概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忠心于他的。
他只是皇权的象征,各大集团争夺、利用的筹码而已,哪怕看似最忠君体国的清流派和最该依赖于他的宦党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宏就有种无力感,要想不负此生,不枉穿越一场,以皇帝开局反而是地狱级的难度啊!
在刘宏的前世,受名著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汉末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恢宏激荡的大时代,无数人幻想着能穿越时空,投身于其中,与那些英雄、美女一起策马纵横、一较高下。
刘宏曾经也不例外。
现在,他昔日的幻想竟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可这身份着实特殊了点,成为了万中无一的皇帝。
大概,他是所有穿越者里最不愿看到三国出现的人吧?
如果他只想着混吃玩乐倒也罢了,可作为曾经的血性青年,又怎甘心像原主汉灵帝那样中年而亡,不仅自己得了个“灵帝”的恶谥,更带着大汉朝殉葬呢?
扭转当前局面的起始点在哪里,其实刘宏是知道的。
身为皇帝,首当其冲的就是朝堂斗争。
朝堂上,斗的是权力,争的是利益,立足之本也是这两项。
再直白简单点,那就是人和钱!
有得力的亲信人手才能掌控实权,有钱财才好用人、办事。
这一点甚至原主也知道,从原主亲政几年以来的作为来看,他一直在做着各种努力,只是反弹比成效大多了。
人用了,钱花了,可他还是个孤家寡人。
当然这也不能怪原主,能力见识不够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原主年少入宫,毫无根基,看到的听到的都经过了层层过滤,哪里能分辨出是非黑白呢?
就比如说宦官,原主一向倚为臂膀,虽不免有着利用和敲打,但给予更多的却是信任和亲近。
原主自以为宦党就在身边,一直处于他的掌控之中,可事实呢?
刘宏下意识地看了眼一旁的程璜,只见那个阉货佝偻着背,满脸谄媚地看着他,一副随时恭候差遣的模样。
不可靠,刘宏心里很快做出了判断。
可能是穿越融合两人的记忆后,导致灵魂精神壮大或变异的缘故,刘宏对人的神情波动非常敏感,他发现能通过别人的举止神态,大致体察到其内心对他的善恶态度。
就像现在,中常侍程璜看似一副恭敬畏惧的样子,其实其内心对刘宏这个皇帝是颇为敷衍的,根本没有多少恭谨忠诚可言。
几个月来,刘宏早已见惯了这种情形,这也是宫中宦者们最普遍的心理。
内中原因刘宏已然清楚——
宫中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宦官集团——宦党。
很多宦官都经历了两朝甚至是三朝皇帝,看似皇帝是他们的根本和依靠,但皇帝的轮换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灾难,反而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权势和更丰富的斗争经验。
宫中长久以来的风云变幻,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皇帝就是他们攫取权势和利益的凭借,只要将皇帝掌控在手中,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是实实在在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且宦官们深知,皇帝是他们的根本,但他们更是皇帝的依靠;
聪明的皇帝都明白宦官对于皇权的拱卫作用,就绝不会完全踢开他们,这正是某些宦官有恃无恐的根源所在。
原主看似聪明,会用些帝王之术,不过也仅限于以宦官制衡朝臣。
而对宦官的掌控却远远不够,对宦官们精明和奸滑的认识也远远不够。
于是两相较量之下,久经宫廷争斗的宦官深谙原主的心思,逐渐占据了主导权,将原主牢牢地操控于股掌之间,使原主始终对其偏听偏信。
刘宏觉得,原主没有掌握好宦党与士人之间的平衡,正是当前朝局近乎失控糜烂的原因之一。
“宦官与皇帝本应该相互依存,但利益却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阉货不能弃用,只能利用。”
刘宏知道,皇权是无法只依靠皇帝的身份孤立存在的,也需要靠一定的势力延伸、扶持,比如皇亲宗室、外戚、宦官、保皇派士人等。
那么那些天天叫着要诛杀奸宦、肃清朝纲的名士大臣呢?
刘宏只能嗤笑一声。
如果他真把那些人都当成了“忠臣义士”,完全相信他们是忠诚为国之辈,那刘宏才是真正脑子进水,无可救药了。
后世只要翻开关于这个年代的史书,必定写着【东汉末年,桓灵无道,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之类的字样,好像这时代的所有变乱都是桓灵二帝及宦官的过错似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且不说史书都是士人写的,士人必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更何况改朝换代之后,新朝之人不将前朝皇帝尤其是末代皇帝写得昏庸无道一点,怎能显得新朝得位的名正言顺呢?
其实,稍稍深入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东汉的乱局乱在宦党与外戚两大势力的倾轧,而在这倾轧背后,是士人集团、官僚世家等多方势力的幕后引导及乱斗角力。
再深入一点,朝堂所有斗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权力之争,而最核心的权力是皇权与臣权。
由此士人所代表的臣属势力(官僚、世家、各地豪强)才是真正与皇帝站在对立面的角色,皇权与臣权之争才是真正的动乱之源。
皇帝都希望能乾坤独断、唯我独尊;
而朝臣更希望的却是天子垂拱而治,由他们总揽朝纲、权倾朝野。
他们对皇帝忠诚的前提,一是实现个人抱负野心,二是名利双收,当然两者兼得就更好。
发生在桓灵两朝的“党锢”事件就是最恰当的注解。
臣权要压制皇权,皇帝不愿就范,就须扶持势力护驾,而皇帝能扶持且信任的势力只有外戚与宦官,在外戚不得力甚至跳反之时,宦官就成了皇帝唯一的救命稻草。
宦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宦党与士人的争斗也是这么愈演愈烈的。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由各自的立场决定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立场,就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相应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策略。
如果刘宏穿越过来不是皇帝,而是臣民的身份,他也会高举铲除宦官奸党的大旗。
当然这也不是说那些朝臣就完全不可信任,就像宦官一样,谁可用,谁不可用,该如何用,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一个称职的皇帝首先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找到各方的共同诉求,引导发展趋势,最终才能达到君臣和谐、共铸盛世的目标。
“对,平衡!在尽可能维持平衡平稳的局面下,培植帝党,徐徐图之。”
良久之后,刘宏思虑已定,站起身来,打算四处走走,权当锻炼。
程璜再次屁颠颠地凑了上来,这次刘宏没有拒绝,任由程璜扶着下台阶出了亭子。
“传出话去,就说朕身体已无碍,五日后上朝议政。”
走了一阵,刘宏再次歇息之时,向程璜吩咐着。
“唯。”程璜躬身答道,又来扶刘宏。
“太医令曾有言,陛下初愈,需多加静养。今日走动已久,就让奴婢服侍陛下回去休息罢?”
“也好。”
刘宏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身体恢复非一日之功。
而且刘宏已经适应了目前的角色,开始尝试着运用一些驭人的手段,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顺着下属,给予适当的认同感就是其中之一。
程璜可不知道刘宏的心思,只觉得天子对他依然亲近,之前心底的一些担忧也就淡了许多。
“陛下,需要奴婢去传太医令否?”这句话倒好似多了些真心实意。
“朕已无恙,可不想再看到那张老脸,连续几个月来,几乎天天见他,都觉着有些晦气了。”
太医令张奉掌管着宫中医官、药房,给皇帝检查身体,开药治病都需要经他的手,由此刘宏这话倒也不虚。
程璜呵呵一笑,“陛下所言甚是,太医令逐病患而走,的确晦气,不过其医术手段倒也不凡。”
刘宏轻哼一声,“那可未必,如若其真有过人之能,朕也不至于被病魔折磨数月之久。”
程璜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对张奉有意见了,也不好应和,只得答道:“太医令已然是医官中最高明的了。”
“其医术是否最高明朕尚不知晓,不过他钻营的手段倒高明得紧。”刘宏淡淡道。
程璜不确定刘宏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张奉是中常侍张让的养子,又娶了何贵人的妹妹,这是他们这些宦官都知道的,难道天子说的是这个?
程璜悄然地用眼角余光在刘宏脸上一扫而过,却没看出什么来。
这就不好接话了,万一说错了徒生事端,惹天子不高兴倒还好解决,得罪了张让及何贵人那才是真麻烦。
想到这里,程璜只得装糊涂,跟着干笑了两声。
刘宏倒也不在意。
“此次朕一病数月,方才知晓身体才是根本,由此觉着宫中侍医尚显薄弱,朕意扩充医工数量,建太医院。
听闻民间尚有不少医术高明之辈,你可着人打听一番,列一名录,到时一起征召入宫。”
“唯!”程璜领命,片刻后又道:“臣斗胆举荐一人总领此事。”
“谁?”
“议郎阳球。”
刘宏有着原主和前世的记忆,在脑中稍一搜索,就知道这阳球是谁了。
阳球做过不少地方官,执法严苛,去年被多位朝臣弹劾,因此而罢官入朝做了个闲散的议郎。
这个人是有名的酷吏,而且睚眦必报,更关键的是他是程璜的养女婿。
历史上他和程璜的另一个养女婿刘郃联手干死了大宦官王甫和太尉段颎,还是陷害追杀名臣蔡邕的急先锋。
要说这其中没有程璜的参与,刘宏是不信的。
不过这阳球倒是一把好刀,可以用用。
虽然心中已有主意,但刘宏却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程璜说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
听刘宏这么说,程璜就明白天子知道阳球与他之间的关系了。
不过他也不担心,他们这些内侍哪个与外臣没有点联系?而且宦官收养子女在汉宫也是合法之举。
于是程璜坦然答道:
“臣对陛下赤诚一片,断不会因私废公。阳球多年来一直历任地方,料想对民间医者深有了解,故而举荐于他。”
“不错,倒也是个合适人选。”刘宏微微点头。
程璜又笑道:
“说起来,阳球虽然是臣的养女婿,可他这人与臣却没有多少亲近的心思。
他还常对人说,若是他有机会做司隶校尉,断不能放过陛下左右的奸佞之徒。
听其所言,奴婢大概也是其口中的奸佞之一罢。”
“噢,还有此事?”刘宏内心冷笑,口中却赞赏道:
“这个阳球倒有些意思,虽出言偏颇,但忠心可嘉。你去转告于他,若他将太医院这项差事办好了,朕把司隶校尉的令符赏给他也未尝不可。”
“陛下圣明,料想阳球定不会辜负陛下之所望。”
程璜脸上控制不住地满溢着喜色,担心被刘宏看见,借答话之机低头避过。
“太医院之事关乎朕之性命,当速办。你须交待阳球,朕不求数量,但要真正医术高明之辈。”
刘宏嘱咐道,旋即好似又记起什么,于是补充道:
“朕曾听谁提到过一位医者,好似唤作华佗华元化,沛国人,据说颇有盛名。此人一定要找来给朕瞧瞧,看传言是否当真。”
“臣记下了。”
刘宏不再言语,心底却感慨不已:
这个程璜不过一个普通的中常侍,却也在朝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仅从他的两个养女婿就可见一斑——
阳球历任地方太守,另一个刘郃更不得了,身为汉室宗亲,居大鸿胪之职,九卿之一。
像程璜这样的中常侍一共有十二个,其中更有着曹节、王甫那两个超级大宦官。
这些人及其附属不仅在宫内把控着各处要害,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这个皇帝捆得死死的;
而且在朝廷各部门、地方州郡甚至京师北军中都遍布党羽,这也是宦党能屡次在与士人的争斗中占据上风的根本所在。
所以哪怕刘宏这个皇帝想要安安稳稳地完全解套,也是有着巨大的风险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