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婚事
作者:炎小葵    更新:2022-02-04 16:16
  好在张村长的担心是多余的。
  沈云烟与谢璟言看了那块地之后,除了觉得地稍微小了一些,别的地方都还不错。
  当下便跟薛贵交代,让他明儿一早就去衙里把地契办好了,召集村民们过来建学堂。
  张村子站的稍远一些,但几人的谈话他还是听的清清楚楚的。
  听到明天就能办好地契开工,心里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下去了。
  建学堂,就按一般的设计来就行。沈云烟也没什么要创新的意思,于是赶着要紧的交代了两句之后,便大手一挥,将修建学堂的事儿全权交给薛贵之后,转身和谢璟言又骑着马慢悠悠的回了城。
  他们走之后,村子里却是一片沸腾。
  村子里要修学堂的事儿,很快便传到作坊里。朱氏听了之后,不免眼热道:“要是我们村里也能建学堂就好了!”虽然说他们一家,如今都跟着沈云烟,在底下的产业干活。但如果大河村也能有学堂的话,以后的子孙的出路都不用愁了。
  赵永兰听了之后便安慰道:“娘,你放心好了,沈二姐在这里都能建学堂,还会短了她自个儿出生的村子不成?”
  朱氏可不这么乐观,她瘪了瘪嘴,叹了口气道:“那可不一定。”村里干的那些事儿,她又不是不知道。听说那时候为了争工棚,硬是闹着不让人家鱼塘用河里的水呢。
  现在如今夏天到了,地里庄家旱着了,又去找人谢家说情,要用水渠浇灌地里的庄家。
  这都叫什么事儿……
  她听起来就脸红。
  这些事儿,都是赵猎户来看母女二人的时候摆谈的,赵永兰自然也知道。
  她娘说的那可不一定,她自然知道指的是什么意思。
  她劝着朱氏道:“能不能在大河村修学堂,那得看东家的意思。我看沈二姐是个心善的,村民们都这么多她们了,她还能心软,让村民们用她家出钱出力修的水渠浇灌庄家,说不定以后也会在村里修学堂的。”
  “但愿吧!”朱氏不报什么希望道。
  看朱氏那个样子,赵永珍心里那个想法又忍不住在心里窜了起来。她左右看了一眼,见周氏和沈芳秋都到前头忙活去了,凑近她娘,在她耳旁悄声道;“娘,你说三桦村怎么样?”
  朱氏想也没想就道:“三桦村当然好了啊!离县城近不说,村里人也好相处。”关键是谢家把作坊建在这儿,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大家日子都好过。
  见朱氏说好,赵永珍满脸都是喜色,“那娘,你说我们把家搬到三桦村来怎么样?”
  朱氏吃了一惊,不敢置信的瞪着闺女道:“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搬家岂是你说搬就搬的?这里我们什么都没有,来了能做什么啊?”
  赵永珍竖起食指“嘘”了一声道:“娘,你先别着急,你听我说啊。”
  “你说,我们在大河村有什么啊?”
  朱氏也知道自己方才的声音太大了,她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别的人听到她们母女的谈话,才松了一口气。看到闺女期盼的眼神,她真认真仔细的想了想,好像她们在大河村除了一个破房子之外,还真没有什么东西。
  赵永珍又道:“娘,作坊旁边那栋大宅子你进去看了没?”
  说到那栋大宅子,朱氏眼里闪过一丝羡慕,“怎么没去看呢!那里面可真宽敞,还有那些家具,有好多,我真是见也没有见过。”
  “你知道那栋宅子是修给谁住的吧?”赵永珍又问道。
  朱氏瞪了她一眼,作势要打她道:“小皮猴,你当你娘傻啊?这不是你谢大哥和沈二姐她们住,还能谁住?你一天可别东想西想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搞些妖孽子出来,要是惹恼了你沈二姐,把我们一家开了,看我不锤死你!”
  赵永珍嬉笑着逃开了朱氏的巴掌道:“娘,你别打我啊!再说了,我哪里东想西想了,我只是想跟你说,谢大哥在城里读书方便,沈二姐肯定要跟她住一起的。这宅子以后还不是沈三姐她们住啊!”
  “如果哪天,沈二姐把村里几个妹妹都接过来了,以后都住这里了。你说,她们是不是相当于全家都搬了过来啊。”
  听了闺女的桦,朱氏脸色突然慎重起来。
  “你让娘好好想想。”
  要是以后谢家都搬到三桦村来了,她们跟着在三桦村安家,肯定比还在大河村好。
  可就为了这个就搬家,她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看着已经是大姑娘的闺女,想到前几天,村里几个妇人与她聊天时,话里话外都是在探听她闺女的亲事。她试探着开口道:“你这么中意三桦村,娘把你嫁到这村里怎么样?”
  赵永珍红着脸,嗔怪道:“娘,你说什么呢!”
  看闺女的样子,朱氏突然有些疑心起来,“你是不是有相中的人了啊?”
  “娘——”赵永珍这下真急了。要是被她娘误会她与人私相授受,她会被打死的。
  见闺女着急的样子,想到闺女一贯比较懂事,朱氏勉强算是放下心来。不过闺女如今大了,也是到了该说亲事的时候了。总将她这样留在身边,耽搁了也不好。
  也许将闺女嫁在三桦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氏这么想着,再有人找他打听她闺女的亲事的时候,老老实实说了闺女还没有定亲之外,又表露出想将闺女留在三桦村的打算。
  果然,没过两天,就有媒婆上门说亲。
  媒婆也是三桦村的人,平日里也常到作坊门口卖花草、蔬菜,跟朱氏也熟。
  两人相互问了好之后,媒婆便道:“这次托我来说媒的一共有四家。你闺女在村里可是吃香呢!”
  朱氏笑着道谢,但心里却是门儿清。只怕不是她闺女吃香,而是她母女两在作坊做的这个活计吃香。仔细说来,只怕也是看在东家的面子上。
  媒婆恭维了一翻母女二人之后,转而说起了正事。
  “这次托我说媒的,有两家的娃子你们应当也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