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
作者:素罗汉 更新:2022-02-03 02:51
三屯营城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得被拿了下来。
士兵们第一时间扑灭了后衙的火头,没有让冲天大火燃烧起来。与此同时,城里城外总数为556的鞑兵,无论死活,一个不漏,全部被留在了这块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
当东方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时,三屯营城已经恢复了昨日模样,从外面看去,一切如常,完全没有半点战斗过的痕迹。
三座城门吊桥高高拉起,城头上依旧飘扬着镶白旗的旗帜,角楼里的望哨也在按规矩执勤。
昨夜跑出城外的死人死马都已经被抬回了城中,包括护城河外的一些新鲜血迹,都被人细心地撒上了沙土。
而城里面呢?在开屠宰大会。
城中的十字大街上,一排排尸体正在被处理。
所有旗兵的衣甲都被剥掉,脑袋被砍下来,身上的号牌也被收集好。客串刀斧手的老护卫在忙着割脑袋,一旁还有拿着纸笔的司务长在登记造册。
砍下来的脑袋会在第一时间用盐腌制......现在已经是三月底了,北方气温回升,不腌制的话,这些脑袋会腐烂。
正常情况下,用来报功的脑袋都是用石灰在外面裹一层完事,但是这种方式会令脑袋大幅变形,影响外观。
所以不差钱的穿越众就命令手下将仓库里的粗盐拿出来,碾成细粉后用来腌脑袋。
到了这时候,一帮穿越众对战争的复杂性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事前计划的有多好,总是会有疏漏。这不,腌脑袋这事就被大伙给忽略了,要不是三屯营军需储备富足,这下又要出纰漏。
好在腌脑袋这事不算什么紧急军情,亡羊补牢是完全可以的,天津那边补充一点过来就可以了。不但如此,三屯营这边还往老巢发了电报:下次运输船队来的时候,多发一两船精盐,哥们这边做烧腊用!
在这之前,北上的穿越众是没打算往天津倾销食盐的。要知道北方更缺盐,所以各个利益集团都对盐务盯得很紧,以北上团队这点实力,就没必要去捅这个马蜂窝了。
所以包括穿越众自己吃的盐,一开始都是在天津就地购置的。
现在看来,这个模式有必要改变一下:先发几船精盐自己用,等曹总兵把脑袋都交出去,在皇帝面前挂了号之后,再考虑往北方倾销食盐的问题。
除了脑袋之外,剩余的尸体都堆在了水关后,等待运走。三屯营城是通河道的,北方的滦河支流能一直通到喜峰口。这会在北边的山坳里,有人正在挖坑,所有尸体最终会用小船运去埋葬。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城里的包衣们也是这样将很多尸体埋掉的。
之前三屯营破城的时候,除了上吊的总兵朱国彦之外,一部分人跑了,一部分战死,还有一部分投降了。
当时是数九寒天的天气,所以城里的尸体就被草草堆在了屋宅中,没人搭理鞑子压根没想到最终会常驻此地。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大军回归,所有降人都被带走去了关外。不久后,天气回暖,留守的包衣们害怕尸体传播瘟疫,这才出城挖了坑,将这些尸体草草埋了。
不想到了今天,这些士兵旁边却埋下了当初的行凶者尸体,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
手下在忙忙碌碌处理战利品的同时,领导也在检阅战利品......几个穿越众正在一间间验看城内的仓廒。
三屯营作为咽喉要地,平时不但要负责北方几处长城关隘的军需补给,还要负责东边山海关一路的供应,所以城里有不少大型军需仓库。
现如今这些仓库大部分已经被搬空,留下的都是一些“独特”物资,譬如这间武库里的存货就很全。
“我靠,早就听说有这一茬了,今天才见到。”
说话的是张中琪,他手中正拿着一副扎甲。
扎甲的甲片已经生锈,上面满是锈蚀的洞眼,包括穿甲的绳子在内也都朽烂不堪,轻轻一扯就断了。
“你那算什么,看这个。”
说话之人是钱铁山。身材雄壮的老钱这时正拿起一柄砍刀,对着面前一根木头架子抡了下去。
结局不出所料:刀断了。再一看断面,夹杂着黑色杂质的铁料肉眼就能分辨出来......这种档次的铁料,在窑区,是当作高品质矿石来使用的。
其余还有一拉就断的弓,枪管里面满是毛刺,让人不寒而栗的三眼铳等等等等。
“这他娘的能不亡国吗?看看这军事重地里都存得是什么玩意,还没有外面包衣的装备好呢!怪不得连鞑子都不要。”
验看完后,张中琪既无奈又有点愤怒地说到。
“有一点你错了。”钱铁山笑了笑,一脸你还很年轻的表情:“外面那些满蒙勇士,包括包衣身上的装备,也都是从三屯营拿到手的。”
钱铁山继续解释道:“以鞑子那副穷样,能给包衣配一套皮甲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铁甲,何况还是里外三层。这帮留守旗兵身上的好装备,都是从本地武库里捡的洋捞,不信你可以去看记号,保证都是大明出产。”
“那这些又怎么说?”张中琪伸手在周围划了一圈。
“文官的摊派。”钱铁山两手一摊,面露尬笑:“谁也不能阻挡兵部和工部的文官系统捞银子的权利,所以这间库里的,都是用来冲账的垃圾次品。”
“每个军需基地,基本都会有这种废品仓库,这已经是公开的潜规则。军将想要好兵甲,就要加银子另买,穷鬼,客军,头铁需要教育的那些憨直货色,就会被打发来领垃圾武备上阵,然后丢掉性命。”
听完钱铁山的讲述后,在场众人所有的无奈和愤怒,最终都化为了一声长长叹息。
验看完军械库,穿越众还去看了粮库,杂物库和东门外的草料厂。
除了粮库和草料厂里还存有足够两个牛录消耗的粮食和草料之外,其余的库房不出所料,里面没剩下什么,都被八旗大军抢走了。
大概统计了一下剩余的粮草数量后,穿越众发现,这些物资刚刚好够守军维持三个月的。
张中琪这下又有话说了:“看来皇太极同志嘴上说要占住城池不走,其实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其他人纷纷点头认可。
这一次的己巳之变,是满清第一次入关。在整个过程中,不光大明君臣应对混乱,其实皇太极和八旗兵同样是兢兢战战,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尽管取得了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战果,但是国小民贫的满清统治者还是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地位,行事风格始终是走一步试一步,不管宣传上怎么讲,实际上摆出来的,都是可以随时缩头的架势。
这三个月的粮草,对于穿越众来说也算是帮了不小的忙。除了第一批跟着运过来的那些粮草外,今后再从天津出发的运输队,就可以减少规模,取消大车队,只用马匹运一些其他物资就可以了。
手下在忙碌,军方人士在点验物资,那么情报部门在做什么呢?策反。
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对战役计划几乎是从不发言的两位情报部门负责人,这次打下三屯营后,终于开始忙碌了。
姚建设和薛海元两人,此刻正在总兵府的偏殿内,组织人手对俘虏进行突击审讯。
昨天一夜下来,连轻重伤员在内,所有还能喘气的俘虏总共有七十多人。这些人里面重伤的就直接砍了,现在留下的大多都是轻伤员和一些投降了的包衣。
第一批被审讯的自然是这些投降包衣。至于那些坚贞不屈的以及正牌鞑子,都先关了起来,等腾出手来再说。
既然能投降,那么这些包衣就属于把自家性命看得比较重的那种人。这种人通常不需要什么大刑伺候,这个时代也没有各种主义和思想来武装他们,所以很快,这二十来个人就把所知道的情报都统统倒了出来。
.....................
包衣这种职业,虽说也留着金钱鼠尾,但是这些人和正牌鞑子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毕竟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隶主。
包衣们看上去助纣为虐,为满清奴隶主耕战,但是问题的根源却不在这些人身上。
所有的包衣,在这之前都是在辽东生活的汉人。这些普通农民和军户在努尔哈赤起兵后,遭到了大肆屠杀和抓捕。到了崇祯年间,可以说辽东已经没有汉人了幸存下来的都被变成了包衣。
再到了明亡之后,整个清国都变成了半奴隶制国家,包衣们那时候已经延续了几代人,后代早已被同化,变成了真正的满族人。
所以说,根子还是在于明朝廷。
正是因为明国国力衰弱,朝廷昏聩,所以一步步退缩,将辽东偌大的土地和子民全部让给了满清,致使他们在无奈在下变成了包衣但凡有点选择,谁愿意被抓去当毫无尊严的奴隶?
关于这个问题,穿越众也是很无奈。
这些包衣在十几年,甚至几年前,其实都是大明子民,老老实实耕地给将主上交粮食的军户。
现如今这些人被抓来降去,天天换主子,这会又落到了穿越众手里......算了,利用完了还是把这帮人都送去东南亚吧,那里没人把他们当奴隶,反倒是干得好命大的话,还能奴役些土人开拓种植园,当一回真正的主子。
士兵们第一时间扑灭了后衙的火头,没有让冲天大火燃烧起来。与此同时,城里城外总数为556的鞑兵,无论死活,一个不漏,全部被留在了这块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
当东方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时,三屯营城已经恢复了昨日模样,从外面看去,一切如常,完全没有半点战斗过的痕迹。
三座城门吊桥高高拉起,城头上依旧飘扬着镶白旗的旗帜,角楼里的望哨也在按规矩执勤。
昨夜跑出城外的死人死马都已经被抬回了城中,包括护城河外的一些新鲜血迹,都被人细心地撒上了沙土。
而城里面呢?在开屠宰大会。
城中的十字大街上,一排排尸体正在被处理。
所有旗兵的衣甲都被剥掉,脑袋被砍下来,身上的号牌也被收集好。客串刀斧手的老护卫在忙着割脑袋,一旁还有拿着纸笔的司务长在登记造册。
砍下来的脑袋会在第一时间用盐腌制......现在已经是三月底了,北方气温回升,不腌制的话,这些脑袋会腐烂。
正常情况下,用来报功的脑袋都是用石灰在外面裹一层完事,但是这种方式会令脑袋大幅变形,影响外观。
所以不差钱的穿越众就命令手下将仓库里的粗盐拿出来,碾成细粉后用来腌脑袋。
到了这时候,一帮穿越众对战争的复杂性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事前计划的有多好,总是会有疏漏。这不,腌脑袋这事就被大伙给忽略了,要不是三屯营军需储备富足,这下又要出纰漏。
好在腌脑袋这事不算什么紧急军情,亡羊补牢是完全可以的,天津那边补充一点过来就可以了。不但如此,三屯营这边还往老巢发了电报:下次运输船队来的时候,多发一两船精盐,哥们这边做烧腊用!
在这之前,北上的穿越众是没打算往天津倾销食盐的。要知道北方更缺盐,所以各个利益集团都对盐务盯得很紧,以北上团队这点实力,就没必要去捅这个马蜂窝了。
所以包括穿越众自己吃的盐,一开始都是在天津就地购置的。
现在看来,这个模式有必要改变一下:先发几船精盐自己用,等曹总兵把脑袋都交出去,在皇帝面前挂了号之后,再考虑往北方倾销食盐的问题。
除了脑袋之外,剩余的尸体都堆在了水关后,等待运走。三屯营城是通河道的,北方的滦河支流能一直通到喜峰口。这会在北边的山坳里,有人正在挖坑,所有尸体最终会用小船运去埋葬。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城里的包衣们也是这样将很多尸体埋掉的。
之前三屯营破城的时候,除了上吊的总兵朱国彦之外,一部分人跑了,一部分战死,还有一部分投降了。
当时是数九寒天的天气,所以城里的尸体就被草草堆在了屋宅中,没人搭理鞑子压根没想到最终会常驻此地。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大军回归,所有降人都被带走去了关外。不久后,天气回暖,留守的包衣们害怕尸体传播瘟疫,这才出城挖了坑,将这些尸体草草埋了。
不想到了今天,这些士兵旁边却埋下了当初的行凶者尸体,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
手下在忙忙碌碌处理战利品的同时,领导也在检阅战利品......几个穿越众正在一间间验看城内的仓廒。
三屯营作为咽喉要地,平时不但要负责北方几处长城关隘的军需补给,还要负责东边山海关一路的供应,所以城里有不少大型军需仓库。
现如今这些仓库大部分已经被搬空,留下的都是一些“独特”物资,譬如这间武库里的存货就很全。
“我靠,早就听说有这一茬了,今天才见到。”
说话的是张中琪,他手中正拿着一副扎甲。
扎甲的甲片已经生锈,上面满是锈蚀的洞眼,包括穿甲的绳子在内也都朽烂不堪,轻轻一扯就断了。
“你那算什么,看这个。”
说话之人是钱铁山。身材雄壮的老钱这时正拿起一柄砍刀,对着面前一根木头架子抡了下去。
结局不出所料:刀断了。再一看断面,夹杂着黑色杂质的铁料肉眼就能分辨出来......这种档次的铁料,在窑区,是当作高品质矿石来使用的。
其余还有一拉就断的弓,枪管里面满是毛刺,让人不寒而栗的三眼铳等等等等。
“这他娘的能不亡国吗?看看这军事重地里都存得是什么玩意,还没有外面包衣的装备好呢!怪不得连鞑子都不要。”
验看完后,张中琪既无奈又有点愤怒地说到。
“有一点你错了。”钱铁山笑了笑,一脸你还很年轻的表情:“外面那些满蒙勇士,包括包衣身上的装备,也都是从三屯营拿到手的。”
钱铁山继续解释道:“以鞑子那副穷样,能给包衣配一套皮甲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铁甲,何况还是里外三层。这帮留守旗兵身上的好装备,都是从本地武库里捡的洋捞,不信你可以去看记号,保证都是大明出产。”
“那这些又怎么说?”张中琪伸手在周围划了一圈。
“文官的摊派。”钱铁山两手一摊,面露尬笑:“谁也不能阻挡兵部和工部的文官系统捞银子的权利,所以这间库里的,都是用来冲账的垃圾次品。”
“每个军需基地,基本都会有这种废品仓库,这已经是公开的潜规则。军将想要好兵甲,就要加银子另买,穷鬼,客军,头铁需要教育的那些憨直货色,就会被打发来领垃圾武备上阵,然后丢掉性命。”
听完钱铁山的讲述后,在场众人所有的无奈和愤怒,最终都化为了一声长长叹息。
验看完军械库,穿越众还去看了粮库,杂物库和东门外的草料厂。
除了粮库和草料厂里还存有足够两个牛录消耗的粮食和草料之外,其余的库房不出所料,里面没剩下什么,都被八旗大军抢走了。
大概统计了一下剩余的粮草数量后,穿越众发现,这些物资刚刚好够守军维持三个月的。
张中琪这下又有话说了:“看来皇太极同志嘴上说要占住城池不走,其实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其他人纷纷点头认可。
这一次的己巳之变,是满清第一次入关。在整个过程中,不光大明君臣应对混乱,其实皇太极和八旗兵同样是兢兢战战,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尽管取得了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战果,但是国小民贫的满清统治者还是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地位,行事风格始终是走一步试一步,不管宣传上怎么讲,实际上摆出来的,都是可以随时缩头的架势。
这三个月的粮草,对于穿越众来说也算是帮了不小的忙。除了第一批跟着运过来的那些粮草外,今后再从天津出发的运输队,就可以减少规模,取消大车队,只用马匹运一些其他物资就可以了。
手下在忙碌,军方人士在点验物资,那么情报部门在做什么呢?策反。
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对战役计划几乎是从不发言的两位情报部门负责人,这次打下三屯营后,终于开始忙碌了。
姚建设和薛海元两人,此刻正在总兵府的偏殿内,组织人手对俘虏进行突击审讯。
昨天一夜下来,连轻重伤员在内,所有还能喘气的俘虏总共有七十多人。这些人里面重伤的就直接砍了,现在留下的大多都是轻伤员和一些投降了的包衣。
第一批被审讯的自然是这些投降包衣。至于那些坚贞不屈的以及正牌鞑子,都先关了起来,等腾出手来再说。
既然能投降,那么这些包衣就属于把自家性命看得比较重的那种人。这种人通常不需要什么大刑伺候,这个时代也没有各种主义和思想来武装他们,所以很快,这二十来个人就把所知道的情报都统统倒了出来。
.....................
包衣这种职业,虽说也留着金钱鼠尾,但是这些人和正牌鞑子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毕竟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隶主。
包衣们看上去助纣为虐,为满清奴隶主耕战,但是问题的根源却不在这些人身上。
所有的包衣,在这之前都是在辽东生活的汉人。这些普通农民和军户在努尔哈赤起兵后,遭到了大肆屠杀和抓捕。到了崇祯年间,可以说辽东已经没有汉人了幸存下来的都被变成了包衣。
再到了明亡之后,整个清国都变成了半奴隶制国家,包衣们那时候已经延续了几代人,后代早已被同化,变成了真正的满族人。
所以说,根子还是在于明朝廷。
正是因为明国国力衰弱,朝廷昏聩,所以一步步退缩,将辽东偌大的土地和子民全部让给了满清,致使他们在无奈在下变成了包衣但凡有点选择,谁愿意被抓去当毫无尊严的奴隶?
关于这个问题,穿越众也是很无奈。
这些包衣在十几年,甚至几年前,其实都是大明子民,老老实实耕地给将主上交粮食的军户。
现如今这些人被抓来降去,天天换主子,这会又落到了穿越众手里......算了,利用完了还是把这帮人都送去东南亚吧,那里没人把他们当奴隶,反倒是干得好命大的话,还能奴役些土人开拓种植园,当一回真正的主子。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