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开馆
作者:芭蕉夜喜雨 更新:2022-01-23 09:10
八月初一,青山学馆正式开馆。
一大清早,大宝小宝都不用苏青媖叫起,就先爬起来了。兄弟二人一左一右把苏青媖摇醒,催着她洗漱穿衣。
大宝小宝还没满六岁,还不到前次招生标准。
但他二人有基础,长得也比同龄孩子看着要大一些。加上两人听说学馆里有几百学童一起读书,那心就跟长草一样,哪里还愿意再孤零零地跟着马信学习。
非闹着要去。
苏青媖也不想两个孩子搞特殊,跟同龄人在一起,更便于他们的成长。便跟马信那边商量了一番,调整了他二人的作息。
早上跟着上课,下午仍是跟着马信学武。
学馆招了近九百的学童,一个班设四十人,要分二十二个班。跟大宝小宝一样有基础的也才二十多人,单拎出来再设一个初学班。
二十多有基础的,她家四位,顾宏德孙子,项尚儿子,凌丰谷孙子,其余的几乎都是那些兵丁家眷的孩子。山里就找不到一两个有基础的学童。
此次招生的学童,年龄层次从四岁多到十五岁都有。
一个初学班,其他统统放在蒙学班。十岁以上的又放在一起,女童一百多人,划分三个班,刚好划给娴娘等三个女先生负责。
本来大宝小宝一听他们班上人数那么少,不干了。非要闹着去蒙学班,被苏青媖按下了。要么去马爷爷那边继续练武,要么去初学班。
兄弟二人拗不过她,只好委委屈屈地接受了。
今天开馆,两个孩子比她还兴奋。苏青媖做为馆长,要去主持开馆仪式,两个孩子也不知道激动个什么劲,一早就闹醒了她。希望他俩以后每天上学都这样自动自觉才好。
母子三人梳洗好,便带着同样兴奋的青杨、青杏和有富等人去了学馆。
学馆在集镇旁边。离集训校场不远。
两个儿子一路叽叽喳喳兴奋不已。一个是从来没上过学馆读过书,一个是从来没跟那么多学子一起呆过,一路兴奋得不行。
从昨晚就没睡好,闹了一夜。
有两个孩子一路逗趣,路程也不觉得远了,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学馆。
到了学馆门口,发现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挤在学馆门口等着办理入学。
学馆门口乌泱泱地都是人。
苏青媖停下脚步,看向学馆大门。
学馆大门上“青山学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越王马明温所书,盖了越王的大印,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连大宝小宝都不说话了,嘴巴张老大,仰头看着。
学馆大门阔朗大气,学馆依山而建,占地极大。因学童人数众多,而且要学武课,便劈了一个很大的校场和活动场地,又有距离远的山寨的孩子,晚上要住宿,建地就大了些。
“馆长来了!”门口办理入学的几个先生看到了她,忙朝她打招呼。
大家一听,也都齐齐看向她这边。苏青媖朝人群点头,带着几个孩子进了学馆。
大宝小宝手牵着手,眼睛盯着两旁的大人小孩看,又是兴奋又是神气,嘴紧紧抿着,板着脸,小大人模样,小步子迈得稳稳当当,跟着进了学馆。
辰正,所有的孩童都进了学馆,家长们没有受邀入内。但没人肯离去,就站在山上朝学馆下边望着。
进了学馆,先是在空地上按高低个,男女站好,点了名字分了班。各班负责的先生便把学生带回班上。
先让他们换装,等换好统一的学子服装,拜了孔夫子挂像,等馆长宣布开馆之后,才会正式上课。
山里各家的条件不一,为了避免孩子们在穿着打扮上或攀比或自卑,苏青媖早早就决定给先生和学子们做统一的服装。
并没有做成学袍,孩子们要攀山越岭的来上学,做学子袍不方便。统一做成窄袖,上下两件式。
男学子上身浅褐色及膝长衫,领口袖口靛青滚边,靛青腰带、纶巾。女学子是天青色及膝长衫,加粉色滚边粉色腰带粉色纶巾。
先生则是与学子们同色,但男先生是长袍,女先生是襦裙。
等一众学童换好衣服出来时,山上的家长们眼睛瞪圆了。
娘勒,这哪里是山里娃子哦。这就是城里的少爷小姐吧,瞧这精气神,是他们的孩子吗?都不敢认了。
家长们激动不已,在人堆里找自己的孩子。
都恨不得自己能年轻一些,也能来此入学。
而有些没送孩子来的,后悔不迭。这换了装的学童跟自家的孩子一比,差距就出来了,瞧这齐齐整整的模样。
不知现在送来,来得及不。
而一众换了装的学子们也是又兴奋又激动,他们还没穿过这样的衣裳呢。真好看。头上都重新束了发,带了……先生们说这是纶巾,说城里的学子们都带的。
真好看。
小学童们在头上摸了又摸,小脸激动得通红。
跟着各自的先生迈着沉稳的小步伐,身子挺得直直的,脸抬得高高的,神气得很。
大宝小宝一边跟着走,一边在人群里找自己的娘。
两人不时就抻一下身上的衣裳,真好看,跟大家穿得一样,想让娘看看,不知娘能找到他们不。
苏青媖早就发现了他们兄弟俩了,在人群中排在最前,兄弟俩长得精致,尤为显眼。
苏青媖见他们四下张望,朝他们走了过去,摸了摸他们的头。
两个孩子,脸红通通的,“娘,好看吗?”小宝仰着头,一副激动的小模样。
大宝也抿着嘴,看向她。
“好看。在学馆里要好好读书,要听话,知道吗?”
“知道!我和哥哥一定听先生的话!做个好学生!”大宝听了也朝她点头。
接下来就是顾宏德领着一众学子拜了孔夫子挂像……
从来没教过礼仪,拜得歪七扭八,让人看着好笑。但好在都没人喧闹。
接下来苏青媖对着一众学子说了几句话,勉励他们用心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便宣布开馆。
“开馆!”
外头在山上围着看的家长,听了这话,也跟着激动,看着一身学子服装,整齐划一的学子们依次进入各自的教室,只觉得心潮澎湃。
几个先生各自把学子带回教室后,苏青媖跟副馆长顾宏德到先生活动室商议课程的事。
现在有二十二个蒙学班一个初学班,但只有九个先生,哪怕加上思渊思源两个武学先生,也是不够。
学堂要上什么课,之前苏青媖有跟几位先生讨论过。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乐她目前不打算开设之外,其余都是要学的。
青山学馆打算文武并重,射和御由武学先生教习,礼、书,由九位先生负责。数目前只有顾宏德和两位男先生会,其余的人都教不了这门课程。
还是得再招先生。
苏青媖看了看各班的排课表,先生不足,但文课武课分开,文再分读书和习字,倒也能错开安排。暂时能运转。
跟顾宏德这边讨论好学馆的一众事宜,又到各班巡视了一番。
各班在分发书籍,先生们在给孩子们念各种规矩教礼仪规矩。苏青媖见先生认真负责,而一众学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听得也认真,便放了心。
苏青媖出了学馆,还看到很多家长围在学馆门口,不肯离去。
有很多今天只是来看热闹的。但一来就见学馆里面有模有样,学子们换上衣服已经跟山里娃子截然不同了,精神面貌看起来已不是山里疯玩的娃子了,整齐划一,知礼节。
看着就让人振撼。有些人不禁有些后悔。
见苏青媖出来,便拉着她问能不能把他们的孩子送来。
苏青媖微笑地摇头,说今年招满了,各项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只能等明年了。
让不少人后悔不迭。
苏青媖接着便去见了马信。
马信见了她就朝她点头,赞许:“不错,你又为山里做了件实在事。将来你干爹那边也不会缺人用了。现在科举几乎都停了,你干爹想用人,都是靠着熟人举荐,自荐,人品学识也没有个衡量的标准。长久以往,必会有不少弊端。如果你能把这事做起来,越地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人才方案,你干爹也不用愁了。”
“干爹信里也跟我提了提,但我这只是蒙童教育,要教童生试秀才试的书,要达到干爹的用人标准,还要用不少年。”
越地要用人,还得再做一套考核标准。
马信叹了口气道:“现在各州各府的差役,找个能认字的都难。你把他们教好了,识字的人多了,将来自然会自己求上进。将来不仅越地,各州各府用人的地方多呢,总不能招一些连文书都看不懂的人。”
也是。现在估计各地都陷入用人荒。
科举一停,世道一乱,饭都吃不饱了,谁还读书。但各州府领导班子又不能不运行。
“我也没想那么长远。就是看着山里的人没几个识字的人,心里着急。我贴个告示都要让人在门口反复地念,举办个灯会,让大家猜谜,字谜都没人看懂。也是愁人。就是想大家会认些字罢了。”
马信听了点头:“你做得好。能识字认字自然比睁眼瞎强多了。将来不至于连契纸都看不懂,被人骗,连写个信都要四处找人。”
苏青媖点头,技多不压身,多会一样学识,自然是好的。
看向马信:“信叔,我来找你,是想让你帮我再挑几个武学先生出来,只思渊思源他们怕是管不过上千学生。你们现在只上午训练,应该能挑几个人出来吧?”
“行。要几个?”
“先要三个吧。”
“好。我等下就去挑人。”
“对了,信叔,你手下有没有会术数的?现在这门课一大半先生都不会,我想找两个会术数的先生。山里孩子,不一定要会很多经义,但术数最好要懂,不能卖个鸡蛋都不懂算钱。”
集镇开了之后,多的是拿着自家各种东西来换铜板的,但山里呆久了,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算数不懂的人。随处可见连卖个鸡蛋都不知道数钱的人。
一个鸡蛋两文,我要八个,就不知道多少钱了。
要两文两文的数,数够八个鸡蛋的数。
拿了一角银子,也找不开,不知道要找多少,宁愿一个一个地数铜板,揣一篓子的铜板大老远爬山路回家。
有时候你看着围做一堆的人,以为他们生意很好,没准只是大家好心地围成一团帮着算账罢了。
苏青媖看过几回这样的场面,不由啼笑皆非。
马信看向她:“术数?你手下那个叫项尚的,还有你姐夫,应该可以胜任吧。”
“我有考虑过他们,但他们平时事情多。偶尔来教一回,代代课还行,长期在学馆教授,怕是不行,我还有好多事要交给他们去做。”
“那算我一个吧。”
“您?会不会在辛苦了?”
“没什么辛苦的,现在下午就没有训练了,我下午可以教授。而且我也喜欢跟孩子们呆在一起。”
“这样您上下午都没休息的时间了。”
“没事,我身体好得很。以前天天在沙场上拼杀,比这累多了。教几个班的孩子,能有什么苦。”
苏青媖拗不过他,朝他道谢:“谢谢信叔。我原本是想着,集镇和校场这两摊子事你交给齐良和刘修,这样你就可以回饶州陪陪家人,你一个人在这边,总归不能跟家人团聚。”
“没事,我在山里呆着反而自在。再说我走了,大宝小宝和青杨怎么办?你干爹很是看好小宝,我走了,你干爹定是要让我把小宝带去饶州的。你舍得?”
不舍得。
“可是,你一个人在这边……”
“没事。有孩子们陪伴,我不孤单。再说,我也写信回去了,找算让我大孙子过来陪我,原本他爹娘是觉得山里闭塞,连个学馆私塾都没有,不愿让他过来。便现在你的学馆也开了,还有这么多孩子,我孙子只会觉得高兴的。而且集市上什么东西都有,孩子会愿意过来的,到时候我也就不孤单了。”
“那我就放心了。”
苏青媖走后,马信又提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尽快把马铮送来。
这也是马明温的意思,让马铮跟着小宝一起长大,就像当初他和马明温一样。
一大清早,大宝小宝都不用苏青媖叫起,就先爬起来了。兄弟二人一左一右把苏青媖摇醒,催着她洗漱穿衣。
大宝小宝还没满六岁,还不到前次招生标准。
但他二人有基础,长得也比同龄孩子看着要大一些。加上两人听说学馆里有几百学童一起读书,那心就跟长草一样,哪里还愿意再孤零零地跟着马信学习。
非闹着要去。
苏青媖也不想两个孩子搞特殊,跟同龄人在一起,更便于他们的成长。便跟马信那边商量了一番,调整了他二人的作息。
早上跟着上课,下午仍是跟着马信学武。
学馆招了近九百的学童,一个班设四十人,要分二十二个班。跟大宝小宝一样有基础的也才二十多人,单拎出来再设一个初学班。
二十多有基础的,她家四位,顾宏德孙子,项尚儿子,凌丰谷孙子,其余的几乎都是那些兵丁家眷的孩子。山里就找不到一两个有基础的学童。
此次招生的学童,年龄层次从四岁多到十五岁都有。
一个初学班,其他统统放在蒙学班。十岁以上的又放在一起,女童一百多人,划分三个班,刚好划给娴娘等三个女先生负责。
本来大宝小宝一听他们班上人数那么少,不干了。非要闹着去蒙学班,被苏青媖按下了。要么去马爷爷那边继续练武,要么去初学班。
兄弟二人拗不过她,只好委委屈屈地接受了。
今天开馆,两个孩子比她还兴奋。苏青媖做为馆长,要去主持开馆仪式,两个孩子也不知道激动个什么劲,一早就闹醒了她。希望他俩以后每天上学都这样自动自觉才好。
母子三人梳洗好,便带着同样兴奋的青杨、青杏和有富等人去了学馆。
学馆在集镇旁边。离集训校场不远。
两个儿子一路叽叽喳喳兴奋不已。一个是从来没上过学馆读过书,一个是从来没跟那么多学子一起呆过,一路兴奋得不行。
从昨晚就没睡好,闹了一夜。
有两个孩子一路逗趣,路程也不觉得远了,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学馆。
到了学馆门口,发现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挤在学馆门口等着办理入学。
学馆门口乌泱泱地都是人。
苏青媖停下脚步,看向学馆大门。
学馆大门上“青山学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越王马明温所书,盖了越王的大印,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连大宝小宝都不说话了,嘴巴张老大,仰头看着。
学馆大门阔朗大气,学馆依山而建,占地极大。因学童人数众多,而且要学武课,便劈了一个很大的校场和活动场地,又有距离远的山寨的孩子,晚上要住宿,建地就大了些。
“馆长来了!”门口办理入学的几个先生看到了她,忙朝她打招呼。
大家一听,也都齐齐看向她这边。苏青媖朝人群点头,带着几个孩子进了学馆。
大宝小宝手牵着手,眼睛盯着两旁的大人小孩看,又是兴奋又是神气,嘴紧紧抿着,板着脸,小大人模样,小步子迈得稳稳当当,跟着进了学馆。
辰正,所有的孩童都进了学馆,家长们没有受邀入内。但没人肯离去,就站在山上朝学馆下边望着。
进了学馆,先是在空地上按高低个,男女站好,点了名字分了班。各班负责的先生便把学生带回班上。
先让他们换装,等换好统一的学子服装,拜了孔夫子挂像,等馆长宣布开馆之后,才会正式上课。
山里各家的条件不一,为了避免孩子们在穿着打扮上或攀比或自卑,苏青媖早早就决定给先生和学子们做统一的服装。
并没有做成学袍,孩子们要攀山越岭的来上学,做学子袍不方便。统一做成窄袖,上下两件式。
男学子上身浅褐色及膝长衫,领口袖口靛青滚边,靛青腰带、纶巾。女学子是天青色及膝长衫,加粉色滚边粉色腰带粉色纶巾。
先生则是与学子们同色,但男先生是长袍,女先生是襦裙。
等一众学童换好衣服出来时,山上的家长们眼睛瞪圆了。
娘勒,这哪里是山里娃子哦。这就是城里的少爷小姐吧,瞧这精气神,是他们的孩子吗?都不敢认了。
家长们激动不已,在人堆里找自己的孩子。
都恨不得自己能年轻一些,也能来此入学。
而有些没送孩子来的,后悔不迭。这换了装的学童跟自家的孩子一比,差距就出来了,瞧这齐齐整整的模样。
不知现在送来,来得及不。
而一众换了装的学子们也是又兴奋又激动,他们还没穿过这样的衣裳呢。真好看。头上都重新束了发,带了……先生们说这是纶巾,说城里的学子们都带的。
真好看。
小学童们在头上摸了又摸,小脸激动得通红。
跟着各自的先生迈着沉稳的小步伐,身子挺得直直的,脸抬得高高的,神气得很。
大宝小宝一边跟着走,一边在人群里找自己的娘。
两人不时就抻一下身上的衣裳,真好看,跟大家穿得一样,想让娘看看,不知娘能找到他们不。
苏青媖早就发现了他们兄弟俩了,在人群中排在最前,兄弟俩长得精致,尤为显眼。
苏青媖见他们四下张望,朝他们走了过去,摸了摸他们的头。
两个孩子,脸红通通的,“娘,好看吗?”小宝仰着头,一副激动的小模样。
大宝也抿着嘴,看向她。
“好看。在学馆里要好好读书,要听话,知道吗?”
“知道!我和哥哥一定听先生的话!做个好学生!”大宝听了也朝她点头。
接下来就是顾宏德领着一众学子拜了孔夫子挂像……
从来没教过礼仪,拜得歪七扭八,让人看着好笑。但好在都没人喧闹。
接下来苏青媖对着一众学子说了几句话,勉励他们用心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便宣布开馆。
“开馆!”
外头在山上围着看的家长,听了这话,也跟着激动,看着一身学子服装,整齐划一的学子们依次进入各自的教室,只觉得心潮澎湃。
几个先生各自把学子带回教室后,苏青媖跟副馆长顾宏德到先生活动室商议课程的事。
现在有二十二个蒙学班一个初学班,但只有九个先生,哪怕加上思渊思源两个武学先生,也是不够。
学堂要上什么课,之前苏青媖有跟几位先生讨论过。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乐她目前不打算开设之外,其余都是要学的。
青山学馆打算文武并重,射和御由武学先生教习,礼、书,由九位先生负责。数目前只有顾宏德和两位男先生会,其余的人都教不了这门课程。
还是得再招先生。
苏青媖看了看各班的排课表,先生不足,但文课武课分开,文再分读书和习字,倒也能错开安排。暂时能运转。
跟顾宏德这边讨论好学馆的一众事宜,又到各班巡视了一番。
各班在分发书籍,先生们在给孩子们念各种规矩教礼仪规矩。苏青媖见先生认真负责,而一众学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听得也认真,便放了心。
苏青媖出了学馆,还看到很多家长围在学馆门口,不肯离去。
有很多今天只是来看热闹的。但一来就见学馆里面有模有样,学子们换上衣服已经跟山里娃子截然不同了,精神面貌看起来已不是山里疯玩的娃子了,整齐划一,知礼节。
看着就让人振撼。有些人不禁有些后悔。
见苏青媖出来,便拉着她问能不能把他们的孩子送来。
苏青媖微笑地摇头,说今年招满了,各项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只能等明年了。
让不少人后悔不迭。
苏青媖接着便去见了马信。
马信见了她就朝她点头,赞许:“不错,你又为山里做了件实在事。将来你干爹那边也不会缺人用了。现在科举几乎都停了,你干爹想用人,都是靠着熟人举荐,自荐,人品学识也没有个衡量的标准。长久以往,必会有不少弊端。如果你能把这事做起来,越地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人才方案,你干爹也不用愁了。”
“干爹信里也跟我提了提,但我这只是蒙童教育,要教童生试秀才试的书,要达到干爹的用人标准,还要用不少年。”
越地要用人,还得再做一套考核标准。
马信叹了口气道:“现在各州各府的差役,找个能认字的都难。你把他们教好了,识字的人多了,将来自然会自己求上进。将来不仅越地,各州各府用人的地方多呢,总不能招一些连文书都看不懂的人。”
也是。现在估计各地都陷入用人荒。
科举一停,世道一乱,饭都吃不饱了,谁还读书。但各州府领导班子又不能不运行。
“我也没想那么长远。就是看着山里的人没几个识字的人,心里着急。我贴个告示都要让人在门口反复地念,举办个灯会,让大家猜谜,字谜都没人看懂。也是愁人。就是想大家会认些字罢了。”
马信听了点头:“你做得好。能识字认字自然比睁眼瞎强多了。将来不至于连契纸都看不懂,被人骗,连写个信都要四处找人。”
苏青媖点头,技多不压身,多会一样学识,自然是好的。
看向马信:“信叔,我来找你,是想让你帮我再挑几个武学先生出来,只思渊思源他们怕是管不过上千学生。你们现在只上午训练,应该能挑几个人出来吧?”
“行。要几个?”
“先要三个吧。”
“好。我等下就去挑人。”
“对了,信叔,你手下有没有会术数的?现在这门课一大半先生都不会,我想找两个会术数的先生。山里孩子,不一定要会很多经义,但术数最好要懂,不能卖个鸡蛋都不懂算钱。”
集镇开了之后,多的是拿着自家各种东西来换铜板的,但山里呆久了,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算数不懂的人。随处可见连卖个鸡蛋都不知道数钱的人。
一个鸡蛋两文,我要八个,就不知道多少钱了。
要两文两文的数,数够八个鸡蛋的数。
拿了一角银子,也找不开,不知道要找多少,宁愿一个一个地数铜板,揣一篓子的铜板大老远爬山路回家。
有时候你看着围做一堆的人,以为他们生意很好,没准只是大家好心地围成一团帮着算账罢了。
苏青媖看过几回这样的场面,不由啼笑皆非。
马信看向她:“术数?你手下那个叫项尚的,还有你姐夫,应该可以胜任吧。”
“我有考虑过他们,但他们平时事情多。偶尔来教一回,代代课还行,长期在学馆教授,怕是不行,我还有好多事要交给他们去做。”
“那算我一个吧。”
“您?会不会在辛苦了?”
“没什么辛苦的,现在下午就没有训练了,我下午可以教授。而且我也喜欢跟孩子们呆在一起。”
“这样您上下午都没休息的时间了。”
“没事,我身体好得很。以前天天在沙场上拼杀,比这累多了。教几个班的孩子,能有什么苦。”
苏青媖拗不过他,朝他道谢:“谢谢信叔。我原本是想着,集镇和校场这两摊子事你交给齐良和刘修,这样你就可以回饶州陪陪家人,你一个人在这边,总归不能跟家人团聚。”
“没事,我在山里呆着反而自在。再说我走了,大宝小宝和青杨怎么办?你干爹很是看好小宝,我走了,你干爹定是要让我把小宝带去饶州的。你舍得?”
不舍得。
“可是,你一个人在这边……”
“没事。有孩子们陪伴,我不孤单。再说,我也写信回去了,找算让我大孙子过来陪我,原本他爹娘是觉得山里闭塞,连个学馆私塾都没有,不愿让他过来。便现在你的学馆也开了,还有这么多孩子,我孙子只会觉得高兴的。而且集市上什么东西都有,孩子会愿意过来的,到时候我也就不孤单了。”
“那我就放心了。”
苏青媖走后,马信又提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尽快把马铮送来。
这也是马明温的意思,让马铮跟着小宝一起长大,就像当初他和马明温一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