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致富路
作者:芭蕉夜喜雨    更新:2022-01-23 09:09
  苏青媖得了虫卵,立刻从新更寨调了人过来。
  在人员档案薄里,找了一个之前养过蚕,叫佟氏的。让她带着她女儿一起在新更寨和柏家寨操心这件事。
  这佟氏母女二人一路逃难,全家就剩她二人了。
  到了这大山里了,也没什么存在感,忽然被苏青媖委以重任,受宠若惊。
  “东家,我没养过这白蜡虫啊?”诚惶诚恐。
  佟氏怕得很,要是出了差错,会不会把她们母女俩赶出山啊。
  她们母女俩无处可去了,到了这大山里,才吃上饱饭。
  不想再流离失所了。
  “别担心,我也没养过,也是头一遭。你们就当养蚕一样养就成,只不过一个养在蚕房里,一个要放养在树上。平时精心着些就行,今年且当试一试。”
  苏青媖安慰她。
  话虽这么说,但佟氏母女哪敢怠慢。
  接了委任,一颗心全扑到了放养白蜡虫上面。
  苏青媖虽说是头一年试点,但半点没敢轻忽。
  现在这大山里还没人知道,白蜡树上附着的白色东西,其实是白蜡虫的分泌物。
  也没人知道这白色的分泌物是干什么用的。
  所有的人在砍树造屋的时候都避开了白蜡树,觉得它脏。
  但它越是脏,苏青媖越是高兴。
  说明白蜡虫分泌物多。
  越多她就越高兴。
  如何让它变得多,那就是捉更多的虫卵放上去,让它长大,繁衍,然后分泌出更多的物质。
  而这种白色物质经过沸水煎过之后,就会变成古代最常用的两种蜡之中的白蜡!
  苏青媖来了朔朝后发现,现在老百姓的照明工具还主要是油灯。
  蜡烛只出现在高门大户,皇宫贵族阶层。
  在汉时,蜡烛还因产量稀少,成为进贡的珍品。
  而朔朝蜡烛虽没有到成为进贡珍品的地步,但也价格昂贵,等闲人家用不起。
  现在高门大户用的蜡主要是黄蜡和白蜡。黄腊居多。
  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上有对黄蜡的记载:“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而更昂贵的白蜡,就是白蜡树的寄生虫白蜡虫,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物质,经过熬制而成。
  苏青媖记得,《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西晋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原文是:“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就是说当时的两大土豪斗富,王恺说,他家里都是用糖水来涮锅的,而王崇不甘示弱,说他家是把蜡烛拿来当柴烧的。
  可见蜡烛的珍贵程度。
  而蜡烛,到晋代的时候,还大多是黄蜡。这种黄蜡因为产量低,导致价格也高。
  而产量更低,更加不常见的白蜡,价格比黄蜡更加昂贵。
  而到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因为国力大幅度提升,老百姓对白蜡的需求日渐增多。于是白蜡树作为最常见的白蜡虫的宿主,开始被广泛种植。
  尤其是西南等地区,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白蜡树种植,和白蜡虫养殖人家。
  苏青媖记得,《癸辛杂识》上有记载,在当时社会,放养白腊虫的利益和养蚕差不多。
  而养一亩蚕的收益远超种一亩地所得的收益。
  所以,这白蜡便是苏青毁下一步的致富目标。
  而放养白蜡虫是关键中的关键。
  苏青媖跟佟氏母女说了一番要注意的事项。
  这母女二人也不认字,便抓了寨子里顾宏德的孙子顾思明来帮着记录,又从新更寨找了几个妇人,几个人就摸索着干了起来。
  苏青媖跟进了几天,见她们忙得有模有样的,便撇过这事,专心忙春耕。
  致富什么的,也得要先填饱肚子。
  忙春耕之前集镇建成了,苏青媖便带着思源过去那边验收。
  集镇那边主体工程已完工,剩一些收尾精细化的工作。
  大部分的工人都各回各寨准备忙春耕了,剩一些不多的人忙着收尾。
  苏青媖站在半山腰上俯看山坳里的集镇。
  只觉得一股豪情由然而生。
  她想吼一句,这是朕的江山!
  胸腔里涌上一股难言的激动和豪情万丈。
  看着这原本杂木杂草丛生的山坳,慢慢变成了她要想的一方集镇的模样,她直想仰天大吼一声。
  咳,低调。
  忍着激动往集镇里走去。
  山坳里的集镇虽然规模不能跟枫亭镇相比,那是因为大山里平地缓坡有限,铺陈不开。
  但它服务的人数并不比枫亭镇少。
  二十八个寨子,也是小几千的人数。而且将来只会多不会少。
  她相信,将来一定会有二期三期工程的。
  现在各地的流民都往山里跑,只要她把防卫工事做到位,再把粮食问题解决了,这丛山峻岭,就是乱世中的桃花源。
  苏青媖转了一圈,很是满意。
  见一些木匠正带着徒弟做着各铺子的货架,还上前勉励了大家几句。
  想必再过不久,等忙过半月的春耕,把裴大人接来看过之后,集镇就能正式对外营业了。
  看过集镇,苏青媖便到各寨视查春耕的事。
  各寨子的春耕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别的他们见识少,但种地哪个不会。
  要开梯田,那是之前没怎么弄过,不知如何下手。
  而且山里山货多,有野菜,有菌子,有肉。
  山地种粮产量低,大家也不知如何提高产量,便只见缝插针地种,房前屋后缓坡平地上开垦个一两亩,全家不饿就行。
  哪有什么规模不规模的。
  但苏青媖要的是千顷万顷梯田,要稻浪滚滚,粮食堆满仓。
  饿肚子什么的,太让人难受了。
  因为没粮吃,要背井离乡逃难什么的,简直是人间练狱。
  有条件就要下大力种粮,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大力垦荒种粮。
  忠寨主和苏青媖站在柏家寨的梯田上,看着梯田里,人头攒动的模样,激动地老泪纵横。
  “要是以前咱们寨子有现在这副光景,我那儿子就不用出寨子讨生活了。”
  “您有儿子啊?”
  忠寨主眼泪都不流了,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白眼。
  “我没儿子,秀儿是怎么出来的?”
  嗯……
  好吧,她说错话了。
  谁让她认识他和秀儿的时候,这家里就只这爷孙两个呢。
  “没有音信了?”
  忠寨主摇了摇头:“不知是生是死。”
  苏青媖看了他一眼,安慰老头:“没准在另一个地方高官厚?,妻妾成群,儿女绕膝呢。”
  “他要有那本事也好。就怕他早早去见他那没福气的娘了。”
  好吧,说来说去都是伤心事。
  还是聊点粮食的事吧。
  “这要是秋上丰收了,怕是没地方存粮吧?”
  忠寨主又给了她一个白眼:“都丰收了,还怕没地方存粮?那么多山洞,冬暖夏凉,哪个不能存?”
  嗯,好像也是。还不用她操心建库房的事。
  只是靠不靠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