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残本
作者:人面鲎 更新:2022-01-31 05:43
可能是因为地底的氧气被消耗得太彻底,也可能是火势熄灭的时间太久,如今已没有火星能够独自支撑到现在,风力引入地底之后,并未见到地火复燃的景象。
等到地下的氧气浓度足以维持正常呼吸了,我们才前后脚钻进暗门。
大家进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寸一寸将地上的灰烬翻看,试图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靠近暗门一带的火焰是最后才被熄灭的,这里的灰烬最为细致,所有物品的焚烧程度也是最高的,翻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
实际上,附着在最上层的灰粉都已被刚才风力,吹散了,我们翻找的,都是一些压在地面上的大颗粒。
随着越走越深,地面上再次出现了细灰,有些灰是原本就沉滞在这里的,也有一些是被老左和苏汉生引来的风吹过来的,翻开这些细灰,果然发现了一些未被燃烧尽的零碎物件。
大多是一些金属制品或者玻璃制品的残骸,但偶尔也能看到颜色比较浅的纸屑。
苏汉生毕竟上了年纪,老是这么趴着身子在地上寻觅,他的腰可能有些耐不住,于是挺起身来,朝着前方打了打光,可能是怕陈道长奚落他,于是主动开口道:“这地方,倒也像个研究所。”
他说话时的语气明显有点心虚,但话没说错。
在我们翻找过的灰烬中,大部分都是些草木灰,说明被焚毁的大都是些纸质物品。
这里是沙漠,找不到电力,就很难让大体量的电子设备正常运作,所以在这样的东西搞科研,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切研究成果都要写在纸上,实用他们所能弄到的一点点电力,也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研究人员做记录的时候提供一些光亮。
没人知道实用到底在这里研究什么,单从基地所处的位置来看,他的研究项目百分之百和太阳墓有关。
继续向前走,空间渐渐宽敞起来,而我们也在灰烬下找到了更多更完整的碎纸片,大部分纸片上写得都是一些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我只能看懂其中一小部分,但绝大多数都需要澄云大师来解读。
我的学历放在行当里,那就是一实打实的文盲。
我的学问放在行当里,也是以实打实的文盲。
远的不说,就说我认识的几个人,老左能把整个中国史,不管是官史中记载的内容,还是官史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捋一边,细到什么程度,但凡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他都能把对方的生辰八字给你报出来。
青崖子通晓好几个国家的语言,还是工程学、力学双科博士。澄云大师就特么是一个被修行耽误的数学家加化学家,陈道长在理论物理学方面也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就连苏汉生这种人,也特娘的是个密码学家。
这种事是不是乍一听觉得特别奇怪,一帮搞术法的人,怎么能搞学术呢,这不是不务正业么?
奇怪吗,我反正觉得不奇怪,当初我听说二爷是无神论者的时候才觉得怪,可在行当里行走这么久,见得越多,经历得越多,才越发能体会到二爷的心境。
不说了,越说越难过,总之一句话吧,像他们这种从小在行当里长大的人,学术能力都是一流的,我快二十岁了才半路出家,和他们没法比。
由于残纸上的信息不完整,澄云大师看了半天才只是看出,实用的人似乎想要调制某种特殊的药剂,他们像药剂中配入某种磁粉,根据磁粉的配比不同,某种药效的强度也会呈现出非常不规则的数学曲线。
本来我们以为,能在后面的行程中发现更多类似的碎纸片,可让人失望的是,写有数字和方程式的纸片越来越少,更多的纸片上零散着记载着一些类似于日常起居的内容。
澄云大师分析道,这可能是实用的人留下来的观察日记,这里曾出现过一些被日夜观测的实验对象,可能是用来试药的。
我忍不住问大和尚:“什么样的药?”
澄云大师只是摇摇头,没有做出口头回应。
直到我们又搜集到了一些带有文字的碎纸片,澄云大师将纸片上记述的内容慢慢拼凑起来,才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看样子,实用打算在这里培育出一颗真正的长生丹呐。”
说着,澄云大师将手中的纸片转向我,让我细看写在上面的日期:2002年10月13日。
那个时候,我还没回仉家。
看样子,就算是待在仉家的那段时间,实用也从未消停过,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他的长生梦。
“你们看这个!”苏汉生的声音将我和唤回了现实,我朝着他站立的地方望去,就见他用一根不知从哪捡来的钢管翻开了厚厚的灰烬。
在灰烬下方,竟是一具烧焦的尸体。
尸体的脚踝上套着一条锁链,链尾死死嵌在地上,他似乎在火焰焚身时挣扎过,但那条铁链扑灭了一切生的希望,即便到死,尸体依旧抬着头,望向那遥不可及的地穴出口,而他的一只手,也牢牢地扯在铁链上,仿佛要用尽平生的力量,将那条链子扯断。
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情景。
我知道实用已经丧心病狂,但如果不看到这些,至少我心中还能有一丝侥幸,至少我还能骗骗自己,也许,实用的人性还没有彻底泯灭,也许我们还能挽救他。
这是一种作死的想法,其实在看到石家老村的十三具死尸时,我就应该不再对实用抱有希望了。
可对于我来说,那十三具完整的尸体,远没有眼前这具焦尸来的震憾。
类似的尸体还不只一具,随着继续深入,我们又发现了七具同样的尸体。
澄云大师说,这些被烧死的人,应该都是用来测试药效的实验体。
我压着心里的火气,没有当着大家的面爆发出来。
临近地穴尽头,我们在靠近墙角的地方找到了两样东西。
一个被烧残了一半的牛皮笔记,以及一个被碎玻璃和各种灰烬堵住的通风口。
站在这个位置,能够听到地下水脉的湍流声,通风口后面是一个非常深的地下洞穴,可以可是沙漠,也只有这样的深洞中才能存有水源。
暗潮带来了潮气,也带来了氧气,可以说,这个通风口,就是整个地穴的氧气来源,正是因为地火焚烧过程中烧炸了这附近的玻璃器皿,才导致碎玻璃混着灰烬将其完全挡死。
靠近通风口的位置原本有一个非常大的金属架子,此时已经被烧得乌黑,架子上除了玻璃器皿,还放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杂务,那个被烧残一般的旧笔记,就混在杂务之中。
而本子上记载的内容,也着实让大家振奋不已。
上面记载的东西,竟是还魂术的施术手法,虽然因为遭受过焚烧,所有内容只剩下了一半,单从这一半记述中,依然能看出还魂术的一些端倪。
先前我们已经知道,施展换魂术,首先需要里世界的阴气之源来做引子。
可从笔记上记载的内容来看,阴气之源只是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则是施术对象的精细命格,并根据其命格布置一个特殊的法阵。
既然需要精细命格,那就要对施术对象的八字进行精推。
屯蒙一脉的夏掌门曾说过,我的八字、命数,都是无法精推出来的,原因不明。可实用不需要精推,就搞到了我的八字。
过去我实在太过信任他,在他面前没有任何防备,八字、出生地,甚至是从小到大的经历,我全都详细地告诉了他。
或许我的命数无法卜算出来,但只要有了我的八字,以及得知了我从小到大的所有生活经历,要想推出我的命格,对实用来说绝非难事。
我的预感没错,现在的实用距离长生,只有最后一步了。
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找到阴气之源。
我已经在思考这些事情,陈道长还在反复翻看那本被烧残的旧笔记,苏汉生也站在他身旁,他一页一页地翻,苏汉生也跟着一页一页地细看。
良久,苏汉生忽地冒出一句:“看格式和行文,像是一本读书笔记。”
陈道长先是一愣,接着又很不服气地驳道:“废话么这不是!”
苏汉生似乎失去了和他吵的兴趣,只是转过头来对我和老左说:“这上面的换魂术,应该是实用从另一个人的手书中破译出来的。”
我瞬间明白了苏汉生的意思。
就是说,还魂术的手抄本可能从来没有落入到实用手中,但曾有人研究过这套术法,并整理出了一本详尽的研究笔记,而实用又得到了那个人的笔记,并通过笔记中的内容,将还魂术的施术流程完整地还原了出来。
我之所以能瞬间参透苏汉生的言外之意,也是因为,实用留下的这半本笔记,行文风格很像读书笔记,其中有不少他自己的猜想,以及推论。
陈道长又连着翻了几页,慢慢皱起了眉头:“怎么这几页上,每一页都写了好几个‘许’字。”
等到地下的氧气浓度足以维持正常呼吸了,我们才前后脚钻进暗门。
大家进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寸一寸将地上的灰烬翻看,试图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靠近暗门一带的火焰是最后才被熄灭的,这里的灰烬最为细致,所有物品的焚烧程度也是最高的,翻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
实际上,附着在最上层的灰粉都已被刚才风力,吹散了,我们翻找的,都是一些压在地面上的大颗粒。
随着越走越深,地面上再次出现了细灰,有些灰是原本就沉滞在这里的,也有一些是被老左和苏汉生引来的风吹过来的,翻开这些细灰,果然发现了一些未被燃烧尽的零碎物件。
大多是一些金属制品或者玻璃制品的残骸,但偶尔也能看到颜色比较浅的纸屑。
苏汉生毕竟上了年纪,老是这么趴着身子在地上寻觅,他的腰可能有些耐不住,于是挺起身来,朝着前方打了打光,可能是怕陈道长奚落他,于是主动开口道:“这地方,倒也像个研究所。”
他说话时的语气明显有点心虚,但话没说错。
在我们翻找过的灰烬中,大部分都是些草木灰,说明被焚毁的大都是些纸质物品。
这里是沙漠,找不到电力,就很难让大体量的电子设备正常运作,所以在这样的东西搞科研,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切研究成果都要写在纸上,实用他们所能弄到的一点点电力,也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研究人员做记录的时候提供一些光亮。
没人知道实用到底在这里研究什么,单从基地所处的位置来看,他的研究项目百分之百和太阳墓有关。
继续向前走,空间渐渐宽敞起来,而我们也在灰烬下找到了更多更完整的碎纸片,大部分纸片上写得都是一些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我只能看懂其中一小部分,但绝大多数都需要澄云大师来解读。
我的学历放在行当里,那就是一实打实的文盲。
我的学问放在行当里,也是以实打实的文盲。
远的不说,就说我认识的几个人,老左能把整个中国史,不管是官史中记载的内容,还是官史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捋一边,细到什么程度,但凡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他都能把对方的生辰八字给你报出来。
青崖子通晓好几个国家的语言,还是工程学、力学双科博士。澄云大师就特么是一个被修行耽误的数学家加化学家,陈道长在理论物理学方面也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就连苏汉生这种人,也特娘的是个密码学家。
这种事是不是乍一听觉得特别奇怪,一帮搞术法的人,怎么能搞学术呢,这不是不务正业么?
奇怪吗,我反正觉得不奇怪,当初我听说二爷是无神论者的时候才觉得怪,可在行当里行走这么久,见得越多,经历得越多,才越发能体会到二爷的心境。
不说了,越说越难过,总之一句话吧,像他们这种从小在行当里长大的人,学术能力都是一流的,我快二十岁了才半路出家,和他们没法比。
由于残纸上的信息不完整,澄云大师看了半天才只是看出,实用的人似乎想要调制某种特殊的药剂,他们像药剂中配入某种磁粉,根据磁粉的配比不同,某种药效的强度也会呈现出非常不规则的数学曲线。
本来我们以为,能在后面的行程中发现更多类似的碎纸片,可让人失望的是,写有数字和方程式的纸片越来越少,更多的纸片上零散着记载着一些类似于日常起居的内容。
澄云大师分析道,这可能是实用的人留下来的观察日记,这里曾出现过一些被日夜观测的实验对象,可能是用来试药的。
我忍不住问大和尚:“什么样的药?”
澄云大师只是摇摇头,没有做出口头回应。
直到我们又搜集到了一些带有文字的碎纸片,澄云大师将纸片上记述的内容慢慢拼凑起来,才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看样子,实用打算在这里培育出一颗真正的长生丹呐。”
说着,澄云大师将手中的纸片转向我,让我细看写在上面的日期:2002年10月13日。
那个时候,我还没回仉家。
看样子,就算是待在仉家的那段时间,实用也从未消停过,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他的长生梦。
“你们看这个!”苏汉生的声音将我和唤回了现实,我朝着他站立的地方望去,就见他用一根不知从哪捡来的钢管翻开了厚厚的灰烬。
在灰烬下方,竟是一具烧焦的尸体。
尸体的脚踝上套着一条锁链,链尾死死嵌在地上,他似乎在火焰焚身时挣扎过,但那条铁链扑灭了一切生的希望,即便到死,尸体依旧抬着头,望向那遥不可及的地穴出口,而他的一只手,也牢牢地扯在铁链上,仿佛要用尽平生的力量,将那条链子扯断。
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情景。
我知道实用已经丧心病狂,但如果不看到这些,至少我心中还能有一丝侥幸,至少我还能骗骗自己,也许,实用的人性还没有彻底泯灭,也许我们还能挽救他。
这是一种作死的想法,其实在看到石家老村的十三具死尸时,我就应该不再对实用抱有希望了。
可对于我来说,那十三具完整的尸体,远没有眼前这具焦尸来的震憾。
类似的尸体还不只一具,随着继续深入,我们又发现了七具同样的尸体。
澄云大师说,这些被烧死的人,应该都是用来测试药效的实验体。
我压着心里的火气,没有当着大家的面爆发出来。
临近地穴尽头,我们在靠近墙角的地方找到了两样东西。
一个被烧残了一半的牛皮笔记,以及一个被碎玻璃和各种灰烬堵住的通风口。
站在这个位置,能够听到地下水脉的湍流声,通风口后面是一个非常深的地下洞穴,可以可是沙漠,也只有这样的深洞中才能存有水源。
暗潮带来了潮气,也带来了氧气,可以说,这个通风口,就是整个地穴的氧气来源,正是因为地火焚烧过程中烧炸了这附近的玻璃器皿,才导致碎玻璃混着灰烬将其完全挡死。
靠近通风口的位置原本有一个非常大的金属架子,此时已经被烧得乌黑,架子上除了玻璃器皿,还放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杂务,那个被烧残一般的旧笔记,就混在杂务之中。
而本子上记载的内容,也着实让大家振奋不已。
上面记载的东西,竟是还魂术的施术手法,虽然因为遭受过焚烧,所有内容只剩下了一半,单从这一半记述中,依然能看出还魂术的一些端倪。
先前我们已经知道,施展换魂术,首先需要里世界的阴气之源来做引子。
可从笔记上记载的内容来看,阴气之源只是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则是施术对象的精细命格,并根据其命格布置一个特殊的法阵。
既然需要精细命格,那就要对施术对象的八字进行精推。
屯蒙一脉的夏掌门曾说过,我的八字、命数,都是无法精推出来的,原因不明。可实用不需要精推,就搞到了我的八字。
过去我实在太过信任他,在他面前没有任何防备,八字、出生地,甚至是从小到大的经历,我全都详细地告诉了他。
或许我的命数无法卜算出来,但只要有了我的八字,以及得知了我从小到大的所有生活经历,要想推出我的命格,对实用来说绝非难事。
我的预感没错,现在的实用距离长生,只有最后一步了。
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找到阴气之源。
我已经在思考这些事情,陈道长还在反复翻看那本被烧残的旧笔记,苏汉生也站在他身旁,他一页一页地翻,苏汉生也跟着一页一页地细看。
良久,苏汉生忽地冒出一句:“看格式和行文,像是一本读书笔记。”
陈道长先是一愣,接着又很不服气地驳道:“废话么这不是!”
苏汉生似乎失去了和他吵的兴趣,只是转过头来对我和老左说:“这上面的换魂术,应该是实用从另一个人的手书中破译出来的。”
我瞬间明白了苏汉生的意思。
就是说,还魂术的手抄本可能从来没有落入到实用手中,但曾有人研究过这套术法,并整理出了一本详尽的研究笔记,而实用又得到了那个人的笔记,并通过笔记中的内容,将还魂术的施术流程完整地还原了出来。
我之所以能瞬间参透苏汉生的言外之意,也是因为,实用留下的这半本笔记,行文风格很像读书笔记,其中有不少他自己的猜想,以及推论。
陈道长又连着翻了几页,慢慢皱起了眉头:“怎么这几页上,每一页都写了好几个‘许’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