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七章 旧日笔记——1936到1945(上)
作者:人面鲎 更新:2022-01-31 05:40
我转动灯头,朝着头顶和周围扫了扫光,地窖的房顶和墙壁都裹了很厚的帆布,这么多年过去,帆布竟然没有腐坏,就是因为这地方的温度很低,而且空气十分干燥。
咱也算是看过鲁班书的人,对这种地窖的建筑结构,还是能一眼看穿的。
在地窖附近,应该有一条贯穿山脉的地脉,刚才听到的流水声,就来自于那条河脉,河水在流动的时候,可以带走热量,让地窖的温度常年维持在十五度以下。
帆布后面应该压了烤干的木屑和沙子,作为防潮层,防止山体潮气渗入地窖。
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存放武器弹药。
我就对老温说:“这地方肯定有弹药。”
以前没看出来,老温竟也是个喜欢枪的人,听我这么一说就立即拿出工兵铲,将地窖里的箱子一个个地撬开。
这地方不只有三八大盖儿,还有半箱歪把子、一箱子掷弹筒、一箱工程炸药,老温折腾了半天,终于在靠近墙角的一个箱子里找到了子弹。
他拿了一盒子弹药出来,打开来看了看,一脸兴奋地对我说:“还是白嘴黄底的尖嘴弹。”
我跟着邢伟练过枪,对于弹药多少有点了解,所谓白嘴黄底尖嘴弹,就是说子弹的弹帽是银灰色,下半截弹身是黄色的,这种子弹的弹头基本上都是用铅锑合金打造,一旦命中目标,子弹就会失去稳定,在目标体内翻转,将血肉撕裂。
之后老温又拿了一条歪把子出来,三八大盖儿是手动步枪,每打一枪就得手动退出弹壳,弹匣容量只有五发,歪把子可是轻机枪,弹匣容量二十发,射程也远,要让我从这里头挑一把来用,我也不会选步枪。
可青崖子这时却发话了:“你们要真想那把枪来用,最好别去碰那些歪把子。”
老温抬起头来看着他:“为什么?”
“歪把子可是出了名的难用,”青崖子端着牛皮本走了过来,一边说:“上弹太麻烦,还容易卡壳。而且这种枪的环境适应力很差,太冷、太热、太潮的环境都能影响它的精度。还是三八大盖儿比较靠谱。”
老温不由地皱眉:“三八盖儿的威力太小了吧,就是打在人身上,也就是个很小的对穿伤。”
我算看出来了,老温喜欢枪,但并不怎么懂枪,枪伤的形态固然受枪械结构的影响,但也取决于子弹的构造,被那种尖嘴弹打中,绝对不会是一个“很小”的对穿伤,除非目标离枪口太远。
青崖子从老温手里抢过弹药盒看了看,又对老温说:“30年之前的三八大盖儿,威力确实不怎么样,可过了30年以后,日本人换了子弹,三八盖儿的威力可就一点也不弱了。”
完了他又转过头来对我说:“只不过到了43年以后,小鬼子的后勤彻底跟不上了,只能老子弹和新子弹混用,那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就是有的枪口威力很大,有些枪口威力很小,在战场上受了枪伤的战士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运气。”
我朝青崖子手中的牛皮本子扬了扬下巴:“上面写了什么?”
青崖子撇了一下嘴说:“小鬼子也是够能耐的,36年就潜伏在这儿了,一直到45年湘西会战,他们才被困死在山谷里。”
我本来还以为青崖子会说,直到湘西会战以后鬼子才撤出去,没想到是死在山里了。
青崖子说,他手里的这个牛皮本子,是个叫石川英树的日军少尉在1936年到1945年间写下的日记,不过这个人空有军衔,其实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跟随部队进山考察的研究人员。
这支部队1936年初春潜入这里,从日记上来看,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得到了徐福留下的线索,日记里只是说这条线索和长生秘诀有关,但并没有详细描述。
徐福有可能在西汉以前就找到过桃源乡,鬼子循着他的线索来到这里以后,先是在如今阴寨所在的地方建了一个小城镇,将那里作为和外界联络、购置转运建材的根据地,等到坐稳了根基,才跑到阳寨寻找桃源乡的入口。
在日记中,明确出现了“桃源乡”这三个字,但上面的其他信息还是很笼统,并没有说鬼子是如何顺利抵达阴寨,又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不过我推测,他们能抵达阴寨,应该也是徐福在线索中给出了破解风水局的方法,而这帮日本人在建好城镇以后,极可能就此扮作国内商人,经常出山购置建材和建筑器械,并将那些东西暂时囤积在阴寨。
毕竟阴寨难找,他们将大堆材料隐藏在那里,再合适不过。
鬼子到达阳寨的时候,正是36年的夏末,那时候东北地区已经沦陷,但离日军全面侵华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当时阳寨那边大概住了两百多户人,山里头消息闭塞,竟然不知道东北已经沦陷,或者说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东北是哪儿,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日本这么个小地方。
日本人到了阳寨以后,许了当地人粮食和银元,让当地人给他们做苦力。石川英树在日记里说,这一代的人大多非常彪悍,但也很朴实,只要定期给予他们足够的粮食,他们在干活的时候就不会偷懒。
当时他们还在苦力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头人,那人就是阳寨里的族长,日记里说他是个“很听话的人”,说白了也就是个汉奸。
阳寨里有一口很深的枯井,鬼子一来就断定那就是桃源乡的入口,就让当地人将井扩宽、挖深,一直挖到地下一百多米的深度,果然在地底挖出了一条天然隧道,有几个胆子大的人进去查看,发现隧道后面连着一条山谷。
“那里一定就是桃源乡的遗址!”石川英树在日记里写道,青崖子说,他在写出这些内容的时候,措辞非常激动。
徐福找到桃源乡的时候,桃源乡依旧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天堂,这些日本人肯定也不会知道,西汉年间这里曾闹过恶蛊。
他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进入山谷,却发现这里和徐福描绘得不一样,所有人都变得有些失落,但又想到很快就能找到长生的秘密,他们很快又变得热情高涨。
让我和青崖子不解的是,这群日本人似乎并不急于寻找长生秘诀,而是先是加固了刚刚开掘出来的大井,在井壁上垒了混凝土层,并在井口立了一架小型吊车,用来运送建材。接着他们又开始在井挖掘另一条隧道,建造铁轨。
之前我们下潜到井底的时候,曾发现前后两侧井壁上都有洞口,一个连着通向山谷的隧道,另一个已经崩塌。看样子,那个洞口,就是日本人开掘出来的。
日记上说,徐福上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曾发现地底有一条灵泉,喝了灵泉水的人虽说不能延年益寿,但只要连续服用七七四十九天,一生都不需要再吃东西,也不需要休息,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日本人分析过徐福留下的线索,认定灵泉的泉口就在井底隧道的另一侧,他们准备了很多大桶和矿车,打算将灵泉水全都运出去,帮日军建立一支不眠不休的超级部队。
为了不让当地人知道灵泉的存在,井底的这条隧道一直是日本人自己挖掘的,而那些被他们骗进来的当地人,则被集中到了山谷西侧,在那里挖掘一条直通地底的隧道。
石川英树在日记里说:“沿着这个位置一直挖下去,就能找到长生秘诀。我们必须保持耐心,一定要步步为营,除了挖掘隧道,一些必要的工事,也应该在地底建立起来。”
这一挖,就是整整三年,灵泉始终没有找到,可负责寻找长生秘诀的苦力,却在1939年六月感受到了神迹。
他们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一个人能顶十个人用,开掘速度一下子变得极快,偶尔有人累了,只要稍微吃点东西,再坐下来休息一两个小时,就能重新恢复活力。
日本人猜测,灵泉和长生秘诀有可能埋藏在同一个地方,于是放弃了井底隧道,所有人都集中在山谷西侧,疯狂地“挖掘、挖掘、向下、向下”,日本人甚至感觉“有一股伟大的力量正在地底召唤我们”。
好景不长,半个月以后,他们挖到了坚硬的岩层,不得不先用工具将岩层打碎,再碎石运到洞口外面去。
他们在地底获得了大量石料,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运了出去,大部分则当作建材来实用。
可在山谷中,我们也只看到了这么一座石头垒砌的小楼啊,其他的石料去了哪?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42年秋天,有一天,神迹突然消失了,所有人顿时陷入巨大的疲惫中,日本人不得不决定休息,但他们还打算让苦力分成四队继续挖掘。
强烈的不满立即在苦力中间迅速蔓延,并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日本人试图鸣枪镇压,可没想到当地人胆子很壮,根本不怕死,当时也是因为除了这些苦力,日本人无法从别的地方运进劳力来,只能暂时妥协,让村长出面调和,苦力们得以休息,但休息时间只有两天,两天以后,继续挖掘,作为不长,日本人拿出了更多粮食。
按说42年的时候,日军的粮食供给就已经跟不上了,更何况这帮日本人也不再沦陷区,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粮食。
咱也算是看过鲁班书的人,对这种地窖的建筑结构,还是能一眼看穿的。
在地窖附近,应该有一条贯穿山脉的地脉,刚才听到的流水声,就来自于那条河脉,河水在流动的时候,可以带走热量,让地窖的温度常年维持在十五度以下。
帆布后面应该压了烤干的木屑和沙子,作为防潮层,防止山体潮气渗入地窖。
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存放武器弹药。
我就对老温说:“这地方肯定有弹药。”
以前没看出来,老温竟也是个喜欢枪的人,听我这么一说就立即拿出工兵铲,将地窖里的箱子一个个地撬开。
这地方不只有三八大盖儿,还有半箱歪把子、一箱子掷弹筒、一箱工程炸药,老温折腾了半天,终于在靠近墙角的一个箱子里找到了子弹。
他拿了一盒子弹药出来,打开来看了看,一脸兴奋地对我说:“还是白嘴黄底的尖嘴弹。”
我跟着邢伟练过枪,对于弹药多少有点了解,所谓白嘴黄底尖嘴弹,就是说子弹的弹帽是银灰色,下半截弹身是黄色的,这种子弹的弹头基本上都是用铅锑合金打造,一旦命中目标,子弹就会失去稳定,在目标体内翻转,将血肉撕裂。
之后老温又拿了一条歪把子出来,三八大盖儿是手动步枪,每打一枪就得手动退出弹壳,弹匣容量只有五发,歪把子可是轻机枪,弹匣容量二十发,射程也远,要让我从这里头挑一把来用,我也不会选步枪。
可青崖子这时却发话了:“你们要真想那把枪来用,最好别去碰那些歪把子。”
老温抬起头来看着他:“为什么?”
“歪把子可是出了名的难用,”青崖子端着牛皮本走了过来,一边说:“上弹太麻烦,还容易卡壳。而且这种枪的环境适应力很差,太冷、太热、太潮的环境都能影响它的精度。还是三八大盖儿比较靠谱。”
老温不由地皱眉:“三八盖儿的威力太小了吧,就是打在人身上,也就是个很小的对穿伤。”
我算看出来了,老温喜欢枪,但并不怎么懂枪,枪伤的形态固然受枪械结构的影响,但也取决于子弹的构造,被那种尖嘴弹打中,绝对不会是一个“很小”的对穿伤,除非目标离枪口太远。
青崖子从老温手里抢过弹药盒看了看,又对老温说:“30年之前的三八大盖儿,威力确实不怎么样,可过了30年以后,日本人换了子弹,三八盖儿的威力可就一点也不弱了。”
完了他又转过头来对我说:“只不过到了43年以后,小鬼子的后勤彻底跟不上了,只能老子弹和新子弹混用,那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就是有的枪口威力很大,有些枪口威力很小,在战场上受了枪伤的战士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运气。”
我朝青崖子手中的牛皮本子扬了扬下巴:“上面写了什么?”
青崖子撇了一下嘴说:“小鬼子也是够能耐的,36年就潜伏在这儿了,一直到45年湘西会战,他们才被困死在山谷里。”
我本来还以为青崖子会说,直到湘西会战以后鬼子才撤出去,没想到是死在山里了。
青崖子说,他手里的这个牛皮本子,是个叫石川英树的日军少尉在1936年到1945年间写下的日记,不过这个人空有军衔,其实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跟随部队进山考察的研究人员。
这支部队1936年初春潜入这里,从日记上来看,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得到了徐福留下的线索,日记里只是说这条线索和长生秘诀有关,但并没有详细描述。
徐福有可能在西汉以前就找到过桃源乡,鬼子循着他的线索来到这里以后,先是在如今阴寨所在的地方建了一个小城镇,将那里作为和外界联络、购置转运建材的根据地,等到坐稳了根基,才跑到阳寨寻找桃源乡的入口。
在日记中,明确出现了“桃源乡”这三个字,但上面的其他信息还是很笼统,并没有说鬼子是如何顺利抵达阴寨,又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不过我推测,他们能抵达阴寨,应该也是徐福在线索中给出了破解风水局的方法,而这帮日本人在建好城镇以后,极可能就此扮作国内商人,经常出山购置建材和建筑器械,并将那些东西暂时囤积在阴寨。
毕竟阴寨难找,他们将大堆材料隐藏在那里,再合适不过。
鬼子到达阳寨的时候,正是36年的夏末,那时候东北地区已经沦陷,但离日军全面侵华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当时阳寨那边大概住了两百多户人,山里头消息闭塞,竟然不知道东北已经沦陷,或者说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东北是哪儿,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日本这么个小地方。
日本人到了阳寨以后,许了当地人粮食和银元,让当地人给他们做苦力。石川英树在日记里说,这一代的人大多非常彪悍,但也很朴实,只要定期给予他们足够的粮食,他们在干活的时候就不会偷懒。
当时他们还在苦力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头人,那人就是阳寨里的族长,日记里说他是个“很听话的人”,说白了也就是个汉奸。
阳寨里有一口很深的枯井,鬼子一来就断定那就是桃源乡的入口,就让当地人将井扩宽、挖深,一直挖到地下一百多米的深度,果然在地底挖出了一条天然隧道,有几个胆子大的人进去查看,发现隧道后面连着一条山谷。
“那里一定就是桃源乡的遗址!”石川英树在日记里写道,青崖子说,他在写出这些内容的时候,措辞非常激动。
徐福找到桃源乡的时候,桃源乡依旧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天堂,这些日本人肯定也不会知道,西汉年间这里曾闹过恶蛊。
他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进入山谷,却发现这里和徐福描绘得不一样,所有人都变得有些失落,但又想到很快就能找到长生的秘密,他们很快又变得热情高涨。
让我和青崖子不解的是,这群日本人似乎并不急于寻找长生秘诀,而是先是加固了刚刚开掘出来的大井,在井壁上垒了混凝土层,并在井口立了一架小型吊车,用来运送建材。接着他们又开始在井挖掘另一条隧道,建造铁轨。
之前我们下潜到井底的时候,曾发现前后两侧井壁上都有洞口,一个连着通向山谷的隧道,另一个已经崩塌。看样子,那个洞口,就是日本人开掘出来的。
日记上说,徐福上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曾发现地底有一条灵泉,喝了灵泉水的人虽说不能延年益寿,但只要连续服用七七四十九天,一生都不需要再吃东西,也不需要休息,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日本人分析过徐福留下的线索,认定灵泉的泉口就在井底隧道的另一侧,他们准备了很多大桶和矿车,打算将灵泉水全都运出去,帮日军建立一支不眠不休的超级部队。
为了不让当地人知道灵泉的存在,井底的这条隧道一直是日本人自己挖掘的,而那些被他们骗进来的当地人,则被集中到了山谷西侧,在那里挖掘一条直通地底的隧道。
石川英树在日记里说:“沿着这个位置一直挖下去,就能找到长生秘诀。我们必须保持耐心,一定要步步为营,除了挖掘隧道,一些必要的工事,也应该在地底建立起来。”
这一挖,就是整整三年,灵泉始终没有找到,可负责寻找长生秘诀的苦力,却在1939年六月感受到了神迹。
他们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一个人能顶十个人用,开掘速度一下子变得极快,偶尔有人累了,只要稍微吃点东西,再坐下来休息一两个小时,就能重新恢复活力。
日本人猜测,灵泉和长生秘诀有可能埋藏在同一个地方,于是放弃了井底隧道,所有人都集中在山谷西侧,疯狂地“挖掘、挖掘、向下、向下”,日本人甚至感觉“有一股伟大的力量正在地底召唤我们”。
好景不长,半个月以后,他们挖到了坚硬的岩层,不得不先用工具将岩层打碎,再碎石运到洞口外面去。
他们在地底获得了大量石料,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运了出去,大部分则当作建材来实用。
可在山谷中,我们也只看到了这么一座石头垒砌的小楼啊,其他的石料去了哪?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42年秋天,有一天,神迹突然消失了,所有人顿时陷入巨大的疲惫中,日本人不得不决定休息,但他们还打算让苦力分成四队继续挖掘。
强烈的不满立即在苦力中间迅速蔓延,并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日本人试图鸣枪镇压,可没想到当地人胆子很壮,根本不怕死,当时也是因为除了这些苦力,日本人无法从别的地方运进劳力来,只能暂时妥协,让村长出面调和,苦力们得以休息,但休息时间只有两天,两天以后,继续挖掘,作为不长,日本人拿出了更多粮食。
按说42年的时候,日军的粮食供给就已经跟不上了,更何况这帮日本人也不再沦陷区,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粮食。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