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削藩
作者:未风尘    更新:2022-01-29 21:43
  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弘治皇帝哼了一声,这还用说嘛,当然是真话啊。
  只不过,他很快便改了注意:“先说假话。”
  “假话嘛……便是朝廷这边查探一番,不出意外的话,庆成王应该在蔚县那边有地,一旦查明,便可以先前的行令为由,下旨申饬庆成王。”宁远说道。
  弘治皇帝侧目。
  庆成王虽没有封地,但却世代扎根在山西的汾州。
  在距离上看,汾州距离蔚县,足有数百里。
  身在汾州的庆成王,竟在蔚县有地,可想而知,这其中的问题有多大。
  你庆成王占据汾州也就罢了,还跑去数百里外的蔚县抢百姓的地?
  按照朝廷先前的行令,此事,确实可以下旨申饬。
  “这,就是假话?”
  弘治皇帝有些怪异。
  这很明显是针对此番庆成王闹事的最佳处置方法,找个由头严行申饬一番。
  毕竟是天家宗室,总不能以生死断论。
  就算他想严行处置庆成王,首先,可能还要过了宗人府那一关。
  毕竟是自己家的事,再往上算几个辈分,祖宗都是一个,岂能要杀要打?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都是最好的办法。
  “那么,真话呢?”弘治皇帝问。
  “削藩!”宁远直接给出了两个字。
  弘治皇帝眉目一凛。
  这可不是小事。
  当年,文皇帝便是因为建文皇帝削藩的之事,才会靖难的,跟着,文皇帝又削去了诸多藩王的兵权,限制了许多。
  到得当下,四方的藩王,除了富足一些,已然没什么权利了。
  既如此,还要削藩?
  没必要吧?
  “为何要削藩啊?”弘治皇帝问。
  “大势所迫啊,陛下,如此下去,不足百年,这宗藩将会拖垮朝廷!”宁远说道。
  弘治皇帝疑惑不已。
  宗藩,拖垮朝廷,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现今为止,朝廷的宗藩也就两千多人,偌大朝廷,养活这两千多人,竟会被拖垮?
  实在是无稽之谈。
  “驸马,小题大做啦,朕倒是觉得,你那假话,倒是更有实用之处。”弘治皇帝说道。
  宁远只是苦笑。
  看来这位皇帝陛下还没发现宗藩的恐怖之处。
  确实,到得此时,宗藩的人口数量不过两千余。
  看起来没什么。
  但,这是一个指数问题啊!
  而今大明的宗室制度,最低的是六世孙,六世以下皆为奉国中尉。
  就这,一个奉国中尉每年还有二百石的俸禄,大抵相当于一百两银子。
  而什么是六世孙呢?
  按照辈分来算,皇帝陛下刚好是文皇帝朱棣老爷子的六世孙。
  也就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这个时间跨度,太恐怖了。
  更恐怖的是,六世孙以下的,七八九世孙,仍旧是奉国中尉,如此一来,这宗藩的人口数量就不敢想象了。
  “陛下,臣这里有一道算术题。”
  “假设啊,臣是说假设,有这么一个藩王,生有十个郡王,这十个郡王,每个人又生了十个王子。”
  “敢问,到得第三代,有多少人?”
  宁远问。
  弘治皇帝略微思考。
  他的数算虽是一般,但这等简单的问题,还是可以算得出来的。
  十个、百个、千个,加起来,便是……
  “一千一百一十人。”弘治皇帝说道。
  “那么,到得第五代呢?”宁远又问。
  “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
  “第六代呢?”
  “百十万……”
  弘治皇帝说着,声音却是戛然而止。
  到得此时,他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藩王,或者说,一个郡王,疑惑者是镇国将-军,在保证每人生十子的前提下,六世之后,竟可达到百万之巨。
  到了七八代,更是达到了千万、万万之不可想象之数。
  而今整个大明才区区五六千万的人啊!
  这诸多藩王宗室生活优渥,闲来无事便生孩子,按照宁远所说,一个藩王、郡王生十个,真不算多。
  尤其是那庆成王,一个人足足生了四五十个孩子。
  这四五十个孩子,到了六世之后,那宗亲的数量……简直不敢想!
  宗亲人口数量暴增,便意味着朝廷的支出将大大增多。
  一旦达到百万,朝廷每年的支出,就会达到数百万。
  何其的恐怖?
  “陛下,这只是一道数算题。”
  宁远说道:“臣的意思是,诸多藩王无度生育子嗣,数代绵延下来,子孙将无穷匮也,终将拖垮朝廷,这削藩,势在必行啊!”
  弘治皇帝也认识到其中的可怕之处,暗暗皱眉道:“应……如何削藩呢?总不能不管宗室藩王吧?”
  宁远笑道:“将藩王宗室的爵位,从六世,削减为两世,两世之后,只给称谓,不给俸禄。”
  简单又粗暴。
  无论藩王如何能生,朝廷,只给两世以内的宗亲俸禄。
  就如最能生娃的庆成王,就算你生一百个男丁又如何?到了下一代,撑死也就是数千人而已,再往下,朝廷不养了,自己谋生路去。
  如此,便可将朝廷宗藩的人数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因为朝廷只给两世的俸禄,也就意味着诸多藩王的子嗣会为了家产,不断的勾心斗角,也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造娃了。
  同时,藩王的子嗣想方设法争家产,实力不断减弱,也就不可能有实力如那宁王一般造反了。
  一举好多得!
  “倒是有些道理。”
  弘治皇帝沉思:“但事关重大,朕要慎重思考再行定论。且说说佃农的问题,日后,说不得会有更多佃农闹事,你可有办法一劳永逸?”
  宁远摇头。
  弘治皇帝便没有多说,暗自忧愁着。
  当下,又爆出两件大事。
  就算当下将佃农压制下去,可问题存在,日后便会有佃农时不时的进京告御状,麻烦不断。
  至于第二件事,自然也就是削藩,不是一时间能轻易决策之事。
  惹人厌烦。
  不多时,宁远退却。
  只是,回到宁府,他许久也睡不着。
  削藩问题重要,可更大的问题仍旧是佃农一事。
  当下,若能压制、平息下去倒也还好。
  若不断有佃农前来闹事,他宁远,说不得要釜底抽薪了。
  转来翌日。
  一则好消息传来,京畿附近的佃农,因为一封书信的缘故,皆是原路返回了。
  与朝廷而言,自然是悄然松了口气,放松下来。
  可就在当日的晚上,一封封急报再度传来。
  京畿附近的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又有数十伙佃农向京城而来,要告御状。
  “没完了,是吧?”
  宁远冷笑着,气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