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燕京攻略
作者:江湖野人    更新:2021-11-03 21:37
  “郭药师战死了?”
  东线,同军刚刚拿下固安县,徐泽就收到了这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郭药师的“鼎鼎大名”,徐泽当然不会陌生。
  原本的历史线上,这位常胜军军帅先是为辽国抗金,后来投宋灭辽,最后又投金灭宋,辽宋金三国的饭全吃到。
  无论投靠哪国,一旦认了新主子,其人就全心全意对付旧主子。
  而且,此人敢打也能打硬仗,为每个东家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堪称传奇人物。
  由于郭药师经历实在过于“丰富”,就连生冷不忌的金人对他也颇为忌惮,只敢利用而不敢信重。
  北宋灭亡之后,郭药师便被金人找到由头,削夺了军权,从此消失于历史记载。
  与其同时消失于历史的,还有无根之人组成的常胜军。
  后世有谣传,说是这支最多时达到五万人的军队,在降金后就被金军一再消耗到八千人规模,最后还被完颜宗翰尽数缴械坑杀。
  不过,此世有了徐泽的乱入,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郭药师即便没有死,也没有机会再演绎如此传奇了。
  徐泽一直在关注辽国的战局,自然清楚常胜军的来龙去脉。
  对这群辽东难民组成的乱军,他其实谈不上什么同情和认同感。
  但这些苦命人若是愿意接受改造,徐泽倒是不介意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惜,郭药师、张令徽等人不愿相信同舟社,更不愿放弃手中的兵马。
  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死了也就白死,没死也得接受相应的处罚。
  当然,人与人总是会有差别。
  同出辽东常胜军,驻守固安县的刘舜仁就比郭药师、张令徽明智得多。
  其人见到徐泽的帅旗便立即开城出降,倒是轻易躲过一劫,不用在同军猛烈的炮火下检验自己的命够不够硬。
  “当初逃出辽东的难民已经所剩寥寥了啊!”
  徐泽说出这句话,确实有几分感怀时事,并不是故意在降人面前博好感。
  以同舟社如今的局面,他也用不着在刘舜仁面前如此假惺惺。
  六年前,高永昌据辽阳府自立,其后完颜斡鲁又率金军南下,辽阳府接连遭难,期间逃出东京道的辽民数以十万计。
  彼时,同舟社做了统计,逃到东南路的辽民计有一万七千余人。
  这些人只是因为靠近东南路,别无选择,才往这边跑。
  那时的同舟社还很弱小,在时人眼里,并不足以庇护所有人,逃到南面,还要再面对可怕的金军继续南下。
  更多的难民,其实跑到了西边还掌控在辽国朝廷手中的州县,估计总数应该在二十万以上。
  这些年下来,说百不存一确实夸张了,毕竟,消失不见的人并不是都死了。
  人在饿得快死的情况下,是没法讲究气节的。
  在“活下去”的信念支撑下,卖身大户为奴、上山落草为匪或是回身投靠金人,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最终活下来的人绝对比看到的多,但也多不了多少,十不存一是可以肯定的。
  生于乱世,普通百姓命如草芥,便是如此。
  若不是他穿越到这世间,赵宋境内大部分百姓几年之后,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徐泽的话说到了刘舜仁的伤心处,其人鼻子有些发酸,却没有接话,他也不知道接什么话好。
  “刘彪官,你还想不想回辽东?”
  跟张令徽的想法一样,刘舜仁其实也不想回到没有亲人只剩下痛苦回忆的辽东,但他不敢这么直白地回答徐泽的问题。
  “末将愿意追随社首的步伐,社首打到哪里,末将就追随到哪里。”
  看着刘舜仁跪在地上畏畏缩缩地模样,徐泽就知道此人应该是以为自己在试探他,出于保命的本能才说这些言不由衷的话。
  辽国历经多年的战火和灾荒后,被改变和扭曲的,又何止是郭药师、张令徽和刘舜仁这些辽东难民中的勇武者?
  绝大部分的辽人都在多年的动荡中失去了理智、自信和安全感,并逐渐失去做人的底线,变得更加谨慎、多疑和扭曲。
  要让所有的辽地汉人、契丹人、奚人、高丽人等各族人都变成徐泽需要的“同舟社人”,正面击败他们,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只是第一步,后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好在同舟社已经过了事业草创阶段,有着庞大的体量和丰富的理政治民经验,再消化燕云之地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起来吧,燕京城中的情况你可清楚?”
  刘舜仁站起了身,仍是勾头哈腰,不敢站直,说话也很没底气。
  “末将不清楚,朝廷一直都防着常胜军,什么消息都瞒着我们。”
  有乌程不断传回的情报,徐泽其实很清楚常胜军在辽国有多不受待见。
  其人问这话,不在燕京情报本身,而更在意刘舜仁的态度。
  “那依你之见,我军下步该如何行动?”
  刘舜仁犹豫了片刻,答道:
  “由固安县向北打到燕京城下,拿下良乡县很容易,但桑干河对面被玉河县卡着。渡口的船应该早被辽军毁掉了,仓促间制作小船或木筏渡河,运力有限,很容易在过河的时候遭遇辽军突袭。”
  “嗯!”
  徐泽其实也有这顾虑,由西北朝东南流向的桑干河在玉河至良乡段分为三股支流,形成了燕京城西南两面的天然外围屏障。
  此时正是冰雪消融形成的春讯期,大军从水流湍急且离燕京很近的玉河县对岸渡河,遭遇辽国骑兵半渡而击的可能性极大。
  “继续讲!”
  “末将建议,先南下攻下永清县,大军由下游渡过无定河两道支流,期间攻克安次县,再攻下武清县,然后渡高粱河北上,直入燕京城下。”
  刘舜仁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就是避开辽国主力兵马,步步为营,占领沿途节点城池。
  从水流相对平缓的下游渡河,再一路平推到燕京。
  若是辽国实力鼎盛时,这样的战术无疑是送死。
  但现在燕京城中摆明没有多少强军,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这个建议无疑是非常持重的。
  实际上,徐泽进攻固安县之前就已经分兵,命杜继宗率部南下攻打永清县,这会应该差不多拿下了该城。
  不过,此计的问题也出在过于持重。
  先由北到南,再由西到东,最后又由南到北,绕了一大圈,非常耽误时间。
  而且,从固安县连渡三条河,再加上归义县至固安县要过的刘李河,由雄州北上还有巨马河。
  延伸的大军补给线被拉长了很多,连渡五条大河,安全压力也会直线上升。
  漫长且脆弱的粮道将很容易受到敌军的打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失误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徐泽也可以选择直接走沧州或着干脆走渤海运送粮草辎重。
  但走沧州进入武清县,需要越过正值春讯的界河(黄河入海主支流)。
  而且两县都有大片河流泛滥形成的沼泽地,小股人马通过问题不大,大批民夫押运数量庞大的粮草辎重,却是不得不考虑这些地方的道路情况。
  去年底,阮小七就曾命陆战队在析津府沽水岸登陆,并深入内地近百里。
  此举除了耀武逼迫辽国认清形势外,还有实地考察走海路运输大军和粮草,并从东线直接进攻燕京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这条路行不通。
  彼时还是冬季枯水期,军队就已经很难通行。
  现在春讯期涨水,下游再次泛滥,再走这条道路就太不理智了。
  要是探知消息的辽人在上游筑坝引流,或是一场意外的春雨,就能让精心准备几年的北伐功亏一篑。
  “此计不错。”
  徐泽点点头,先肯定了刘舜仁的建议,随即话锋一转。
  “只是大军迂回过于浪费时间,且增加了粮草转运难度,若是辽军选择险要地段据守,再遣精兵袭击我军粮道,岂不是受制于人,白白浪费如今大好形势?”
  在社首和蔼话语的引导下,刘舜仁逐渐放开,少了一些顾虑,继续应答。
  “末将还有一点想法。”
  “讲!”
  “燕京城中原本没有什么军队,辽国刚刚变天,为了应对王师北伐,这段时间应该招了不少地方军队入京,这些军队相互之间并不熟。”
  “平日里还好,若是调出大批人马出城对抗王师,城中肯定很混乱,社首只要抽调两千精兵由桑干河上游渡河,就可轻易拿下燕京。燕京一下,在外的大军必溃。”
  这建议怎么这么眼熟?
  徐泽随即想起来了,原本历史线上,宣和四年宋军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次北伐时得到郭药师的投诚,主帅貌似就是听取了郭药师类似的建议。
  结果,还真让他们拿下了燕京城。
  只是,随即又丢了,顺便搭上这次北伐的几十万大军,也真是神仙操作。
  不能说现实与历史惊人巧合,也不是已经死掉的郭药师和还活着的刘舜仁“不谋而合”,只能说战争本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这二人又都是务实的将校。
  没见识过同军的真实战力之前,以郭药师、刘舜仁等人对“宋军”战力的固有印象,想要破解当前“僵局”,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战术。
  以宋人的懦弱和好占便宜,一面以大军绕路吸引辽军主力出城对峙,一面派出精锐兵马偷城,就是当前形势下的最优解。
  当然,刘舜仁提出这个建议,也肯定有顺便建功,甚至继续掌控军队的小心思。
  毕竟,偷城需要熟悉燕京情况且敢战的精兵才行,以宋人为主力的同军,哪有全是辽人的常胜军好使?
  “好!很不错,你且随我大军行动。”
  得到徐泽的赞许,刘舜仁顿时来了精神,赶紧行礼。
  “末将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