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会试
作者:朕闻上古 更新:2021-11-03 21:18
阳春二月,春闱大考。
春闱,即是会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皆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地点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太祖爷立国之后,即于洪武三年诏开科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但不久之后,太祖爷又认为所取举人进士少实才,大多皆是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无能书生,故而宣布停罢科举,科举这一停长达十年之久,官吏来源则多靠荐举。
直到洪武十五年,太祖爷宣布恢复科举,并于洪武十七年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大明帝国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
而早在大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承袭元朝的教育政策,太祖爷开陈出新,创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包括京师的国子监,以及天下各地遍布的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等官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以后世之人的目光来看,其中国子监属大学性质,类似于后世的大学;而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就是类似后世专科学校性质,教授专门的技艺;各府、州、县学相当于后世中学学校性质;社学则属小学性质,负责启蒙教化。
社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制乡野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圣贤文章,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启蒙为主要任务,教育十五岁以下之幼童,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以进入县学、州学、府学学习,甚至可免试补为秀才。
宗学乃是大明皇室贵胄子弟专属学校,在两京所属地方设立,早已名存实亡,如今被宗人府执掌,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指引下,加之“养士取士”的国策,朝廷不遗余力地大力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每三年都为大明朝廷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顶尖人才,尤其是改元建文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物质条件所限,各地书生参加考试并非易事。事实上,仅是赶考这一个环节,就让诸多学子发愁忧虑。
县试就在县城,相对来说还比较近,乡试则需要前往当地省城贡院,这对偏远地方的学子来说,就挺麻烦了。
而如果有幸进入到会试,参加春闱大考,则必须到京城参加考试,这固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但对不少学子来说,也是一件“苦事”,因为需要跋山涉水,远赴京城。
大明立国至今,如海南、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加会试的举子,坐车步行,历经曲折,少则半年,多则数年,才能到达京城,却是依旧抵挡不住学子们对“金榜题名”的渴望!
此刻的金陵帝都早已成为赶考书生的海洋,放眼望去,高谈阔论激扬文字的书生士子随处可见,当真有一派煌煌盛世之景。
韩克忠,王恕,焦胜三人结伴从燕京赶到了帝都,却是被这大明帝都的繁华景象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路行来,三人只见商贾如云,骈槅连肆,车马粼粼,人流如织!
王恕忍不住由衷赞叹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果真不是虚言啊!”
“金陵、长安、洛阳、燕京四这大古都,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韩克忠亦是出声应和,唯有焦胜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可惜大师兄未曾前来,否则倒是能有些许感悟,不能与他同游十里秦淮河,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大师兄正在悟道,游什么秦淮河?你信不信你敢踏进十里秦淮一步,太子殿下就扒了你的皮!”
王恕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引得二人轰然大笑。
他们三人正是太子殿下亲手寻到的志同道合之人,为了此次会试在太子宫内接受了一年多的艰苦进学。
回想起那段惨无人道的刷题生涯,三人亦是面露苦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那位太子殿下,的确英明神武,才学惊世,但却不是一个好先生,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先生!
哪有逼着自家学生头悬梁锥刺股,没事儿还打手心的先生?
而且这位先生教授的东西,简直就是骇人听闻,三人从未想过,难倒无数学子的科举大考,竟会是如此简单。
面容刚毅的王恕看着那些正高谈阔论的江南士子,眉宇之间尽是傲气与鄙夷。
“等到大师兄悟道成功,这大明的风气也该变一变了!”
话音一落,三人抬脚先前走去,前往太子殿下为自己等人提前准备的客栈,赫然正是福记酒楼。
昔年的老掌柜早已病逝,那个小二接替他成为了新任掌柜。
按常理来说,此刻入京赶考的书生士子数以万计,各个酒楼客栈尽皆人满为患,但这福记酒楼却是门可罗雀,不见一丝人影。
三人见状有些面面相觑,却是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年轻掌柜立马迎了上来,掏出三人的画像前后比对了一下,这才没精打采地开口道:“韩克忠,王恕,焦胜,对吧?等你们多时了,进去吧,书房都已经准备好了!”
三人:“???”
你娘咧!
不至于吧?
都到了京师,太子殿下还要自己等人刷题?
众这还有没有天理啊?
三人相视苦笑,只觉人生彻底昏暗了起来。
“为了给你们三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温书环境,咱福记酒楼可是闭门谢客,拒绝了一批又一批的书生,你们仨可得争口气啊……”
小二掌柜一边带着三人进入书房,一边絮絮叨叨地抱怨道,惹得三人又是一阵苦笑。
进入书房之后,却见一白衣男子负手立于人前,衣袂飘飘,风姿绝世,令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岂料这厮转过身来,却是将三人险些吓了个半死,强忍住这剧烈反差带来的恶心感,礼貌性地拱手作揖。
“来了?开始刷题吧!”
慕容逸嘴角泛起戏谑笑容,挥着教鞭开口道。
三人见状哀嚎了一声,老老实实地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刷题生涯。
探花郎有些想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就能确定此次会试的题目,强迫这三位士子一遍又一遍地刷着这几道题目?
若是会试的题目根本不同,那他们三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久的时间?
即便他身为太子殿下,也绝无提前得知会试题目的可能啊!
慕容逸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却也只能抛却杂念,十分严格地监督三人刷题。
这三个人可是关系到太子殿下能不能重回京师,半点都马虎不得。
春闱,即是会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皆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地点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太祖爷立国之后,即于洪武三年诏开科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但不久之后,太祖爷又认为所取举人进士少实才,大多皆是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无能书生,故而宣布停罢科举,科举这一停长达十年之久,官吏来源则多靠荐举。
直到洪武十五年,太祖爷宣布恢复科举,并于洪武十七年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大明帝国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
而早在大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承袭元朝的教育政策,太祖爷开陈出新,创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包括京师的国子监,以及天下各地遍布的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等官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以后世之人的目光来看,其中国子监属大学性质,类似于后世的大学;而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就是类似后世专科学校性质,教授专门的技艺;各府、州、县学相当于后世中学学校性质;社学则属小学性质,负责启蒙教化。
社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制乡野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圣贤文章,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启蒙为主要任务,教育十五岁以下之幼童,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以进入县学、州学、府学学习,甚至可免试补为秀才。
宗学乃是大明皇室贵胄子弟专属学校,在两京所属地方设立,早已名存实亡,如今被宗人府执掌,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指引下,加之“养士取士”的国策,朝廷不遗余力地大力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每三年都为大明朝廷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顶尖人才,尤其是改元建文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物质条件所限,各地书生参加考试并非易事。事实上,仅是赶考这一个环节,就让诸多学子发愁忧虑。
县试就在县城,相对来说还比较近,乡试则需要前往当地省城贡院,这对偏远地方的学子来说,就挺麻烦了。
而如果有幸进入到会试,参加春闱大考,则必须到京城参加考试,这固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但对不少学子来说,也是一件“苦事”,因为需要跋山涉水,远赴京城。
大明立国至今,如海南、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加会试的举子,坐车步行,历经曲折,少则半年,多则数年,才能到达京城,却是依旧抵挡不住学子们对“金榜题名”的渴望!
此刻的金陵帝都早已成为赶考书生的海洋,放眼望去,高谈阔论激扬文字的书生士子随处可见,当真有一派煌煌盛世之景。
韩克忠,王恕,焦胜三人结伴从燕京赶到了帝都,却是被这大明帝都的繁华景象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路行来,三人只见商贾如云,骈槅连肆,车马粼粼,人流如织!
王恕忍不住由衷赞叹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果真不是虚言啊!”
“金陵、长安、洛阳、燕京四这大古都,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韩克忠亦是出声应和,唯有焦胜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可惜大师兄未曾前来,否则倒是能有些许感悟,不能与他同游十里秦淮河,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大师兄正在悟道,游什么秦淮河?你信不信你敢踏进十里秦淮一步,太子殿下就扒了你的皮!”
王恕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引得二人轰然大笑。
他们三人正是太子殿下亲手寻到的志同道合之人,为了此次会试在太子宫内接受了一年多的艰苦进学。
回想起那段惨无人道的刷题生涯,三人亦是面露苦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那位太子殿下,的确英明神武,才学惊世,但却不是一个好先生,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先生!
哪有逼着自家学生头悬梁锥刺股,没事儿还打手心的先生?
而且这位先生教授的东西,简直就是骇人听闻,三人从未想过,难倒无数学子的科举大考,竟会是如此简单。
面容刚毅的王恕看着那些正高谈阔论的江南士子,眉宇之间尽是傲气与鄙夷。
“等到大师兄悟道成功,这大明的风气也该变一变了!”
话音一落,三人抬脚先前走去,前往太子殿下为自己等人提前准备的客栈,赫然正是福记酒楼。
昔年的老掌柜早已病逝,那个小二接替他成为了新任掌柜。
按常理来说,此刻入京赶考的书生士子数以万计,各个酒楼客栈尽皆人满为患,但这福记酒楼却是门可罗雀,不见一丝人影。
三人见状有些面面相觑,却是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年轻掌柜立马迎了上来,掏出三人的画像前后比对了一下,这才没精打采地开口道:“韩克忠,王恕,焦胜,对吧?等你们多时了,进去吧,书房都已经准备好了!”
三人:“???”
你娘咧!
不至于吧?
都到了京师,太子殿下还要自己等人刷题?
众这还有没有天理啊?
三人相视苦笑,只觉人生彻底昏暗了起来。
“为了给你们三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温书环境,咱福记酒楼可是闭门谢客,拒绝了一批又一批的书生,你们仨可得争口气啊……”
小二掌柜一边带着三人进入书房,一边絮絮叨叨地抱怨道,惹得三人又是一阵苦笑。
进入书房之后,却见一白衣男子负手立于人前,衣袂飘飘,风姿绝世,令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岂料这厮转过身来,却是将三人险些吓了个半死,强忍住这剧烈反差带来的恶心感,礼貌性地拱手作揖。
“来了?开始刷题吧!”
慕容逸嘴角泛起戏谑笑容,挥着教鞭开口道。
三人见状哀嚎了一声,老老实实地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刷题生涯。
探花郎有些想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就能确定此次会试的题目,强迫这三位士子一遍又一遍地刷着这几道题目?
若是会试的题目根本不同,那他们三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久的时间?
即便他身为太子殿下,也绝无提前得知会试题目的可能啊!
慕容逸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却也只能抛却杂念,十分严格地监督三人刷题。
这三个人可是关系到太子殿下能不能重回京师,半点都马虎不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