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胜利烈士墓
作者:吴半仙 更新:2022-01-28 01:47
在距离胜利村西南几百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座直径约5米的圆形坟茔,里面安息着1939年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36名烈士。
他们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19岁,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5岁。
墓地四周翠柏环绕,坟茔往北几米远的地方是一座烈士纪念碑,碑高约2米,碑身刻有“胜利烈士墓”五个大字。
上午9点,今年已经七十岁出头的陈长江,早已将烈士墓打扫干净,然后在烈士碑前面点上了三只烟,自己也叼上了烟袋锅,靠在一旁的树根眯眼休息。
别说这十里八乡,在乌伊岭镇,乃至整个汤旺县,胜利烈士墓都是大名鼎鼎。
这座坟茔起初全为土筑,因为长年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坟茔越来越小,虽然经过多次加固,在四周砌上了砖石,但仍然难掩岁月的侵蚀。
陈长江打量着不远处的墓碑,就像看着陪了自己一辈子的亲人,但那目光里还有着些许的唏嘘和无奈。
在他心里,也有一个心愿,始终没能实现。
胜利烈士墓虽然在当地很有名气,但因为这一片林区地处偏远,道路又崎岖难行,所以很少会有人来这里祭扫。
前些年,这座烈士墓的墓碑还很简陋,连上面刻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后来县里来人祭扫,觉得这实在有点对不住烈士们的英灵,才给烈士墓立了现在的这块碑。
可陈长江还是不太满意,在他心里,始终觉得应该用上好的石料,砌一座庄严神圣的烈士墓,再立一座高高的丰碑,上面刻上烈士们奋勇战斗的英雄事迹,写上烈士们的名字。
然后还应该在高处建一座亭子,让烈士们可以驻足其中,再也不会受到风吹雨打,同时还可以眺望如今祖国的大好河山。
至于丰碑有多高,他觉得起码也要三米,或者四米以上!
思索着心事,陈长江一袋烟不知不觉抽完,他把烟袋锅子在地上磕了磕,慢悠悠地站了起来。
然后,他忽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后,一个人从旁边的山路跑了过来。
“爷爷……爷爷……好消息……镇上来人祭扫烈士墓了……”
这人一边跑一边喊,满脸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但还没等说完,陈长江就抡起烟袋锅子,直接敲在了他的脑袋上。
“小兔崽子,喊什么喊,上个月清明节都没人来扫墓,这时候谁能上咱们这地方来?”
陈长江压根就没信,吹胡子瞪眼睛地冲着自己的孙子喊道。
来的这人自然就是他的亲孙子,刘晓兵的高中同学,陈四平。
说起来,他们家的名字还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当年陈长江他爹参加抗联打日本,就给自己改名叫陈抗战。
后来陈抗战又参加了三大战役,却在这时候失去了一条腿,不能再参战。
大部队打过长江的时候,陈抗战已经回到老家,刚好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于是起名就叫陈长江,纪念渡江作战,也是弥补自己没能参加这次战斗的遗憾。
再后来,陈长江长大,也生了一儿一女,于是男孩就叫陈淮海,女孩叫陈平津。
再再后来,陈淮海又生了个儿子,原本按照规矩,这孩子应该叫陈辽沈,刚好凑齐三大战役嘛。
不过这名字实在是有点不合适,家里人一番斟酌后,于是最终叫了陈四平----这是为了纪念1946年名闻中外的那场四平战役。
当时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也是一座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几数条铁路在此交汇,可以说无论任何一方得到四平,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物资,也有利于快速控制整个东北。
这场战役一共进行了四次,也叫四战四平。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歼敌8万余人,收复县城36座,最终解放了四平,彻底切断了长春和沈阳的联系。四平战役由此名闻中外,被誉为“英雄城”,更被外国称为“东方马德里”。
所以说,陈四平这个名字,也是很有英雄色彩的。
此时见陈长江跟他瞪眼睛,陈四平也不生气,嘻嘻笑着说:“爷爷,谁说扫墓非得清明节来了?不信你往那边看。”
他伸手指了指前方,陈长江探头眺望,果然见到在密林里面,有着一群人远远走来。
那些人很快到了近前,领头的正是村书记刘洪,后面跟着二十多个小学生,大家一起抬着两个花圈,一个个神色肃穆庄严。
还真的是来扫墓的啊?
陈长江有些意外,就见刘洪已经走了过来,不由分说,一把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陈大爷,你老人家辛苦了,今天这些孩子们自发组织来扫墓,事先也没通知你,不知道有没有打扰?”
陈长江板着的老脸终于舒展开,笑呵呵地说:“孩子们愿意来扫墓,这是好事,欢迎欢迎,什么时候来我都欢迎。”
刘洪也笑道:“刚才晓兵说要先过来跟你打个招呼,我说不用,这个时间你准在烈士墓,果然没猜错。”
陈长江说:“晓兵回来啦?听说这孩子出息了,大学毕业就入了党,现在城里工作,比我们家那个不成材的强百倍呀。”
他语气里带着一些羡慕,刘晓兵走了过来,笑道:“陈爷爷,在城里工作不算出息,像四平这样留在家里做第四代守墓人,那才是好样的,在年轻人里面,这样的不多呀。我在单位经常跟同事提起咱们胜利烈士墓,提起陈家几代守墓,大家都很佩服和敬仰,而且还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祭扫烈士墓,来见一见英雄的守墓人。”
刘晓兵这几句话,既是发自肺腑,也有着故意夸赞陈四平的成分,陈长江一听果然很高兴,忙张罗着让学生们一起敬献花圈。
现场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什么致辞,刘晓兵主持,几个学生抬着花圈敬献在烈士碑前,其余人排队注目,行少先队礼。
陈四平脑子比较活,早就准备了国歌,在敬献花圈的时候播放,庄严神圣的国歌声中,陈长江望着这些孩子们,回想着老一辈的流血牺牲,不由又泪湿眼眶。
虽然没有亲历战斗,但陈长江的父亲是为解放事业流过血负过伤的,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那份情怀是深植在骨髓里的。如今能看到这些后代缅怀先烈,致敬革命,对于他来说,那简直比喝了一壶烧酒还舒坦。
按照惯例,敬献了花圈之后,就应该由陈长江讲述革命故事了,不过这一次刘洪发了话,对陈长江说:“老爷子,我看这个环节,今天就让四平来讲吧。”
听了这话,陈长江看了孙子一眼,皱起了眉头。
“刘书记,他一个小孩伢子……能行么?”
他们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19岁,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5岁。
墓地四周翠柏环绕,坟茔往北几米远的地方是一座烈士纪念碑,碑高约2米,碑身刻有“胜利烈士墓”五个大字。
上午9点,今年已经七十岁出头的陈长江,早已将烈士墓打扫干净,然后在烈士碑前面点上了三只烟,自己也叼上了烟袋锅,靠在一旁的树根眯眼休息。
别说这十里八乡,在乌伊岭镇,乃至整个汤旺县,胜利烈士墓都是大名鼎鼎。
这座坟茔起初全为土筑,因为长年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坟茔越来越小,虽然经过多次加固,在四周砌上了砖石,但仍然难掩岁月的侵蚀。
陈长江打量着不远处的墓碑,就像看着陪了自己一辈子的亲人,但那目光里还有着些许的唏嘘和无奈。
在他心里,也有一个心愿,始终没能实现。
胜利烈士墓虽然在当地很有名气,但因为这一片林区地处偏远,道路又崎岖难行,所以很少会有人来这里祭扫。
前些年,这座烈士墓的墓碑还很简陋,连上面刻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后来县里来人祭扫,觉得这实在有点对不住烈士们的英灵,才给烈士墓立了现在的这块碑。
可陈长江还是不太满意,在他心里,始终觉得应该用上好的石料,砌一座庄严神圣的烈士墓,再立一座高高的丰碑,上面刻上烈士们奋勇战斗的英雄事迹,写上烈士们的名字。
然后还应该在高处建一座亭子,让烈士们可以驻足其中,再也不会受到风吹雨打,同时还可以眺望如今祖国的大好河山。
至于丰碑有多高,他觉得起码也要三米,或者四米以上!
思索着心事,陈长江一袋烟不知不觉抽完,他把烟袋锅子在地上磕了磕,慢悠悠地站了起来。
然后,他忽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后,一个人从旁边的山路跑了过来。
“爷爷……爷爷……好消息……镇上来人祭扫烈士墓了……”
这人一边跑一边喊,满脸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但还没等说完,陈长江就抡起烟袋锅子,直接敲在了他的脑袋上。
“小兔崽子,喊什么喊,上个月清明节都没人来扫墓,这时候谁能上咱们这地方来?”
陈长江压根就没信,吹胡子瞪眼睛地冲着自己的孙子喊道。
来的这人自然就是他的亲孙子,刘晓兵的高中同学,陈四平。
说起来,他们家的名字还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当年陈长江他爹参加抗联打日本,就给自己改名叫陈抗战。
后来陈抗战又参加了三大战役,却在这时候失去了一条腿,不能再参战。
大部队打过长江的时候,陈抗战已经回到老家,刚好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于是起名就叫陈长江,纪念渡江作战,也是弥补自己没能参加这次战斗的遗憾。
再后来,陈长江长大,也生了一儿一女,于是男孩就叫陈淮海,女孩叫陈平津。
再再后来,陈淮海又生了个儿子,原本按照规矩,这孩子应该叫陈辽沈,刚好凑齐三大战役嘛。
不过这名字实在是有点不合适,家里人一番斟酌后,于是最终叫了陈四平----这是为了纪念1946年名闻中外的那场四平战役。
当时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也是一座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几数条铁路在此交汇,可以说无论任何一方得到四平,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物资,也有利于快速控制整个东北。
这场战役一共进行了四次,也叫四战四平。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歼敌8万余人,收复县城36座,最终解放了四平,彻底切断了长春和沈阳的联系。四平战役由此名闻中外,被誉为“英雄城”,更被外国称为“东方马德里”。
所以说,陈四平这个名字,也是很有英雄色彩的。
此时见陈长江跟他瞪眼睛,陈四平也不生气,嘻嘻笑着说:“爷爷,谁说扫墓非得清明节来了?不信你往那边看。”
他伸手指了指前方,陈长江探头眺望,果然见到在密林里面,有着一群人远远走来。
那些人很快到了近前,领头的正是村书记刘洪,后面跟着二十多个小学生,大家一起抬着两个花圈,一个个神色肃穆庄严。
还真的是来扫墓的啊?
陈长江有些意外,就见刘洪已经走了过来,不由分说,一把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陈大爷,你老人家辛苦了,今天这些孩子们自发组织来扫墓,事先也没通知你,不知道有没有打扰?”
陈长江板着的老脸终于舒展开,笑呵呵地说:“孩子们愿意来扫墓,这是好事,欢迎欢迎,什么时候来我都欢迎。”
刘洪也笑道:“刚才晓兵说要先过来跟你打个招呼,我说不用,这个时间你准在烈士墓,果然没猜错。”
陈长江说:“晓兵回来啦?听说这孩子出息了,大学毕业就入了党,现在城里工作,比我们家那个不成材的强百倍呀。”
他语气里带着一些羡慕,刘晓兵走了过来,笑道:“陈爷爷,在城里工作不算出息,像四平这样留在家里做第四代守墓人,那才是好样的,在年轻人里面,这样的不多呀。我在单位经常跟同事提起咱们胜利烈士墓,提起陈家几代守墓,大家都很佩服和敬仰,而且还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祭扫烈士墓,来见一见英雄的守墓人。”
刘晓兵这几句话,既是发自肺腑,也有着故意夸赞陈四平的成分,陈长江一听果然很高兴,忙张罗着让学生们一起敬献花圈。
现场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什么致辞,刘晓兵主持,几个学生抬着花圈敬献在烈士碑前,其余人排队注目,行少先队礼。
陈四平脑子比较活,早就准备了国歌,在敬献花圈的时候播放,庄严神圣的国歌声中,陈长江望着这些孩子们,回想着老一辈的流血牺牲,不由又泪湿眼眶。
虽然没有亲历战斗,但陈长江的父亲是为解放事业流过血负过伤的,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那份情怀是深植在骨髓里的。如今能看到这些后代缅怀先烈,致敬革命,对于他来说,那简直比喝了一壶烧酒还舒坦。
按照惯例,敬献了花圈之后,就应该由陈长江讲述革命故事了,不过这一次刘洪发了话,对陈长江说:“老爷子,我看这个环节,今天就让四平来讲吧。”
听了这话,陈长江看了孙子一眼,皱起了眉头。
“刘书记,他一个小孩伢子……能行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