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松竹笔
作者:听雪十年 更新:2022-12-09 09:41
「我那大侄子,听说雕刻得特别好,下个月还要涨价呢,他们可以在家雕刻,农活也不会落下,钱也赚到了,这个活计可真是太好了。」
木姑父立即起了心思,道,「要不,让孩儿们跟着他表哥去学习一下?」
卢姑姑苦笑,道,「他们那边只雕刻石头,我们这里,只有木头。」
「那,那,我们去找那些学习木雕的,跟着去学习一下吧。」
「也只能只有试一下了。」
这么赚钱的买卖呢!反正山上木头多,他们努力练练,应该也能赚到钱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人去找了学习过雕刻的人进行了学习。
而木雕能够火起来,还和一家书院的一名学子有关。
有一名学子,家里极为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下去,在听说雕刻可以卖钱以后,在读书之余,这名学子也就盘算开了,反正家里木材多,他完全可以雕刻一些东西来卖啊。
到底是读书人,学东西很快。
在书院翻找,这名书生在一本游记里看见了一些雕刻方面的技巧,他当即找来一把刀子,开始进行了实验。
而用来练手的木柴,他使用的全是最小的那些当做柴火的木柴,这些木柴不值钱,但是他练手也足够了。
恰逢他挽起鬓发的木簪没了,他也就细心的给自己雕刻起了木簪来。
书生的审美不错,发簪头上,细细雕刻了浅浅的松竹等花纹,看着好不清雅。
而在发簪尾的时候,他原本想细致打磨一番的,结果在打磨的时候,心里一动,看着跟前的书案,忽然有了别的灵感。
这书生在平日里,很是有一些丢三落四,有时候带去的毛笔,总会丢失。
在课堂上,经常因为丢失毛笔,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
而且,因为家贫,他也因为时常买不起下一只毛笔,进而落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此时,他灵机一动,忽然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如果他把毛笔做成发簪,到时候,他且不是在紧要的关头就有笔可以用了吗?
想做就做,他偷偷去邻家的小羔羊身子上,取了一簇的毛回家,开始偷偷摸摸的在发簪的另外一端口,做起毛笔来。
毛笔做好以后,自然要做一个好看的笔帽,这个笔帽,他特意雕刻了一些图案,还在整只笔的笔身上面题了名字。
书生姓杜,名叫杜松竹,原是有有些读书天赋的,也因此,时常在学校遭人妒忌,他的笔的丢失,便是和几个欺负他的同学有关。
他把发簪雕刻好以后,一个人偷摸戴着,表面看,这也就是一只很好看的木簪,没人怀疑这是什么。
次日,他带着木簪前往学堂,同窗也只是觉得他的木簪好看,并没有多的想法。
毕竟学堂里不少有钱学子,人家都是用的银簪之类的,有钱的人家,更是用上了精美的玉簪,很少有人用木簪的。
所以,在最初,同窗虽然觉得精美,但是也不会有多的想法。
这一天,恰逢学堂小考,在小考以前,这杜松竹前去考试前,刚好去了一趟茅房,等回来,他的毛笔就没了。
这可把他给急坏了,在一旁,有同窗笑嘻嘻的道,「你又没笔了?哎哟,即使没法考试,那不如回乡种田,可别在学堂丢人现眼了。」
学堂的先生这个时候看过来,脸色也很不好看,道,「杜松竹,你怎么弄的?怎么每次都没笔?既然没笔,那这个学,你就别上了。」
杜松竹先是脸色一僵,接着,忽然一喜,道,「谁说我没笔的?我可是有笔的。」
说着话,
他把从上的木簪取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笔帽打开。
众人看着发簪变成毛笔,一下都傻眼了。
「这,这也行?」
「这发簪竟然是一只笔?」
杜松竹可不管这些人,当即,开始写字起来。
这一次的考试,他进行的非常的顺利,竟一举成为了小考第一名,而他的发簪,也一下火爆了。
哎哟,江湖水深,谁知道自己有没有被人暗算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把发簪变成毛笔,那关键时候可就派上用场了。
而且,这个毛笔做的发簪别在头发上,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很独特呢。
于是,不少同窗找到了杜松竹,询问毛笔发簪的出处。
在知道杜松竹自己雕刻的,不少人当即付了钱,让他帮忙做一只。
杜松竹赚钱的同时,人缘也好了起来。
而松竹笔,一下就在木头县火了起来,并且,很快把名声传到了外地。
杜松竹所在的杜家庄,他和他母亲经常受到族人的照顾,也因此,他考虑一下,就把这门雕刻的手艺教给了族人。
族人得到了赚钱的法子,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对他们孤儿寡母,也就越发的照顾了。
而因为松竹笔的独特,商人进货到外地去出售,都狠狠的赚了一大笔。
不少人甚至追着商人,愿意出高价买一只松竹笔。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松竹笔上面的图案,也跟着一变再变,千奇百怪,但是,却深刻受到商人们的喜爱。
很快,整个木头县,都以制松竹笔为生了,整个县城的人们,都跟着一下有钱起来。
当然,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除了毛笔,别的木雕,也会被不少人买走。
毕竟,既然来了木头县,总要多采购一些物资吧?
于是,木头县跟着石头县一样,竟也快速富裕了起来。
榆州附近的这些县城里,除了石头县和木头县,别的县不是占了土地的肥沃,就是占了地利,距离州府比较近——由于大家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州府附近的官道上,附近的居民便都除了摆摊了。
路过的客商很多,这些人卖一些小食和本地特产,日子渐渐也富裕了起来。
整个榆州府,眼看着基本都富裕起来,不过几个月过去,人们的生活都变得富足安逸起来。
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县的县令也急了。
这一天,江禾曦正在县主府忙碌着,李唐县令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李唐县的人,多数都是姓李的,而之所以叫李唐县,主要就在于李唐县的附近,大多都是水塘。
在很多年以前,李唐县的民众挖了鱼塘,人们靠着养鱼来卖,赚了不少的钱财,整个县非常富足,是附近的富裕县。..
而在多年过去以后,李唐县就变了。
李唐县附近的水塘,全部都变成了臭水池子。
李唐县的北边,有一大片的丛林,这里忽然来了很多的鸟,怎么灭都灭不尽,这些鸟喜欢在鱼池抓鱼吃,顺带在鱼塘里拉屎。
渐渐的,人们就不养鱼了,而附近的水塘,全部都变成了恶臭难闻的臭水沟。
听说李唐县令有要事商议,江禾曦还挺诧异的。
江禾曦让人把李唐县令叫了进府来。
李唐县令一见江禾曦,就一脸苦哈哈的,道,「县主,我知道您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您就帮帮我们县吧。」
说着话,他像倒苦水一样,把李唐县的苦楚给说了出来。
「我们李唐县,
既没有石头也没山,也没肥沃的土地,甜菜也没法种,庄稼也种得少……眼看着附近的县都富裕起来了,我们县里,仍旧有不少人吃不饱,有的人家甚至要卖儿卖女,县主啊,求求您给大伙想想办法吧。」
李唐县令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来求助江禾曦。
江禾曦想了一下,道,「这样,我明日,去你们县考察一下。」
李唐县令得了准话,这才忧心忡忡的走了。
到了第二天,江禾曦带着侍卫,做了便装打扮,来到了李唐县。
因她着的是男装,也没人知道她就是县主。
她刚刚来到李唐县,就被这冲天的臭味给镇住了。
只见附近的住户房屋后面,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臭水池子。
这些臭水池子里,捂着厚厚的鸟粪,天空里,时不时有鸟飞过,鸟们对着池子里拉了一堆,这才又飞走了。
也亏得江禾曦带了伞,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头顶都会遭殃。
等来到县衙,李唐县令早就等着了。
等愣了一下神,李唐县令这才回过神来,忙向着江禾曦行礼。
江禾曦倒也没和他废话,直接道,「你们县的问题,我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了。」
「县主,请问是什么方法?可是要派人来把这些臭水池子填了吗?填了也好,这以后,大家多了一块地,也没那么臭了,也挺好的。」
江禾曦道,「不,千万不要填。如果填了,你们县的大富贵,可就没有了。」
「什么大富贵?」
「这个富贵,还在这些臭水池子里,你且等着吧,到时候,自有你们县发家的时候。」
这话说的李唐县令将信将疑。
到了第三天,江禾曦派了亲信的杜大过来,开始指导李唐县的人怎么生产肥料。
没错,这么多的鸟粪,又是捂了一二十年的,最是肥沃不过,虽然臭了一点,但是拿来做肥料,却是最适合不过。
为了把化肥的名头打出去,江禾曦特意找了两块差不对的农田,两块差不多的菜地,用来进行对比。
木姑父立即起了心思,道,「要不,让孩儿们跟着他表哥去学习一下?」
卢姑姑苦笑,道,「他们那边只雕刻石头,我们这里,只有木头。」
「那,那,我们去找那些学习木雕的,跟着去学习一下吧。」
「也只能只有试一下了。」
这么赚钱的买卖呢!反正山上木头多,他们努力练练,应该也能赚到钱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人去找了学习过雕刻的人进行了学习。
而木雕能够火起来,还和一家书院的一名学子有关。
有一名学子,家里极为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下去,在听说雕刻可以卖钱以后,在读书之余,这名学子也就盘算开了,反正家里木材多,他完全可以雕刻一些东西来卖啊。
到底是读书人,学东西很快。
在书院翻找,这名书生在一本游记里看见了一些雕刻方面的技巧,他当即找来一把刀子,开始进行了实验。
而用来练手的木柴,他使用的全是最小的那些当做柴火的木柴,这些木柴不值钱,但是他练手也足够了。
恰逢他挽起鬓发的木簪没了,他也就细心的给自己雕刻起了木簪来。
书生的审美不错,发簪头上,细细雕刻了浅浅的松竹等花纹,看着好不清雅。
而在发簪尾的时候,他原本想细致打磨一番的,结果在打磨的时候,心里一动,看着跟前的书案,忽然有了别的灵感。
这书生在平日里,很是有一些丢三落四,有时候带去的毛笔,总会丢失。
在课堂上,经常因为丢失毛笔,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
而且,因为家贫,他也因为时常买不起下一只毛笔,进而落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此时,他灵机一动,忽然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如果他把毛笔做成发簪,到时候,他且不是在紧要的关头就有笔可以用了吗?
想做就做,他偷偷去邻家的小羔羊身子上,取了一簇的毛回家,开始偷偷摸摸的在发簪的另外一端口,做起毛笔来。
毛笔做好以后,自然要做一个好看的笔帽,这个笔帽,他特意雕刻了一些图案,还在整只笔的笔身上面题了名字。
书生姓杜,名叫杜松竹,原是有有些读书天赋的,也因此,时常在学校遭人妒忌,他的笔的丢失,便是和几个欺负他的同学有关。
他把发簪雕刻好以后,一个人偷摸戴着,表面看,这也就是一只很好看的木簪,没人怀疑这是什么。
次日,他带着木簪前往学堂,同窗也只是觉得他的木簪好看,并没有多的想法。
毕竟学堂里不少有钱学子,人家都是用的银簪之类的,有钱的人家,更是用上了精美的玉簪,很少有人用木簪的。
所以,在最初,同窗虽然觉得精美,但是也不会有多的想法。
这一天,恰逢学堂小考,在小考以前,这杜松竹前去考试前,刚好去了一趟茅房,等回来,他的毛笔就没了。
这可把他给急坏了,在一旁,有同窗笑嘻嘻的道,「你又没笔了?哎哟,即使没法考试,那不如回乡种田,可别在学堂丢人现眼了。」
学堂的先生这个时候看过来,脸色也很不好看,道,「杜松竹,你怎么弄的?怎么每次都没笔?既然没笔,那这个学,你就别上了。」
杜松竹先是脸色一僵,接着,忽然一喜,道,「谁说我没笔的?我可是有笔的。」
说着话,
他把从上的木簪取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笔帽打开。
众人看着发簪变成毛笔,一下都傻眼了。
「这,这也行?」
「这发簪竟然是一只笔?」
杜松竹可不管这些人,当即,开始写字起来。
这一次的考试,他进行的非常的顺利,竟一举成为了小考第一名,而他的发簪,也一下火爆了。
哎哟,江湖水深,谁知道自己有没有被人暗算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把发簪变成毛笔,那关键时候可就派上用场了。
而且,这个毛笔做的发簪别在头发上,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很独特呢。
于是,不少同窗找到了杜松竹,询问毛笔发簪的出处。
在知道杜松竹自己雕刻的,不少人当即付了钱,让他帮忙做一只。
杜松竹赚钱的同时,人缘也好了起来。
而松竹笔,一下就在木头县火了起来,并且,很快把名声传到了外地。
杜松竹所在的杜家庄,他和他母亲经常受到族人的照顾,也因此,他考虑一下,就把这门雕刻的手艺教给了族人。
族人得到了赚钱的法子,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对他们孤儿寡母,也就越发的照顾了。
而因为松竹笔的独特,商人进货到外地去出售,都狠狠的赚了一大笔。
不少人甚至追着商人,愿意出高价买一只松竹笔。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松竹笔上面的图案,也跟着一变再变,千奇百怪,但是,却深刻受到商人们的喜爱。
很快,整个木头县,都以制松竹笔为生了,整个县城的人们,都跟着一下有钱起来。
当然,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除了毛笔,别的木雕,也会被不少人买走。
毕竟,既然来了木头县,总要多采购一些物资吧?
于是,木头县跟着石头县一样,竟也快速富裕了起来。
榆州附近的这些县城里,除了石头县和木头县,别的县不是占了土地的肥沃,就是占了地利,距离州府比较近——由于大家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州府附近的官道上,附近的居民便都除了摆摊了。
路过的客商很多,这些人卖一些小食和本地特产,日子渐渐也富裕了起来。
整个榆州府,眼看着基本都富裕起来,不过几个月过去,人们的生活都变得富足安逸起来。
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县的县令也急了。
这一天,江禾曦正在县主府忙碌着,李唐县令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李唐县的人,多数都是姓李的,而之所以叫李唐县,主要就在于李唐县的附近,大多都是水塘。
在很多年以前,李唐县的民众挖了鱼塘,人们靠着养鱼来卖,赚了不少的钱财,整个县非常富足,是附近的富裕县。..
而在多年过去以后,李唐县就变了。
李唐县附近的水塘,全部都变成了臭水池子。
李唐县的北边,有一大片的丛林,这里忽然来了很多的鸟,怎么灭都灭不尽,这些鸟喜欢在鱼池抓鱼吃,顺带在鱼塘里拉屎。
渐渐的,人们就不养鱼了,而附近的水塘,全部都变成了恶臭难闻的臭水沟。
听说李唐县令有要事商议,江禾曦还挺诧异的。
江禾曦让人把李唐县令叫了进府来。
李唐县令一见江禾曦,就一脸苦哈哈的,道,「县主,我知道您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您就帮帮我们县吧。」
说着话,他像倒苦水一样,把李唐县的苦楚给说了出来。
「我们李唐县,
既没有石头也没山,也没肥沃的土地,甜菜也没法种,庄稼也种得少……眼看着附近的县都富裕起来了,我们县里,仍旧有不少人吃不饱,有的人家甚至要卖儿卖女,县主啊,求求您给大伙想想办法吧。」
李唐县令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来求助江禾曦。
江禾曦想了一下,道,「这样,我明日,去你们县考察一下。」
李唐县令得了准话,这才忧心忡忡的走了。
到了第二天,江禾曦带着侍卫,做了便装打扮,来到了李唐县。
因她着的是男装,也没人知道她就是县主。
她刚刚来到李唐县,就被这冲天的臭味给镇住了。
只见附近的住户房屋后面,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臭水池子。
这些臭水池子里,捂着厚厚的鸟粪,天空里,时不时有鸟飞过,鸟们对着池子里拉了一堆,这才又飞走了。
也亏得江禾曦带了伞,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头顶都会遭殃。
等来到县衙,李唐县令早就等着了。
等愣了一下神,李唐县令这才回过神来,忙向着江禾曦行礼。
江禾曦倒也没和他废话,直接道,「你们县的问题,我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了。」
「县主,请问是什么方法?可是要派人来把这些臭水池子填了吗?填了也好,这以后,大家多了一块地,也没那么臭了,也挺好的。」
江禾曦道,「不,千万不要填。如果填了,你们县的大富贵,可就没有了。」
「什么大富贵?」
「这个富贵,还在这些臭水池子里,你且等着吧,到时候,自有你们县发家的时候。」
这话说的李唐县令将信将疑。
到了第三天,江禾曦派了亲信的杜大过来,开始指导李唐县的人怎么生产肥料。
没错,这么多的鸟粪,又是捂了一二十年的,最是肥沃不过,虽然臭了一点,但是拿来做肥料,却是最适合不过。
为了把化肥的名头打出去,江禾曦特意找了两块差不对的农田,两块差不多的菜地,用来进行对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