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鲁肃之才
作者:东一方    更新:2022-01-27 18:22
  江东的五月,渐渐炎热。
  甚至,有些潮热。
  孙权在吴县,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天气。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孙权都是在吴侯府呆着。
  如今的江东境内,孙权是一家独大,且没有外患。他偏居江东,和曹操结盟,曹操也不曾袭来。至于西面的刘表,垂垂老矣,没了扩张的野心。
  所以当下的孙权,只需稳定内部,迅速发展江东便是。
  好在有周瑜稳定军队,有张昭执掌政务,江东的发展很是顺利。
  即便地方上作乱的山越,也是不断被围剿。甚至之前地方上独立的各地,在周瑜的调兵镇压下,地方上各郡各县也纷纷归附。扬州境内越来越多的地方,归顺了孙权。
  孙权的年纪不大,可是他执政三年左右,在江东慢慢树立了一丁点的威望。
  许多人,都认可了孙权。
  要知道昔日,孙权刚继承孙策基业时,不仅地方上不承认,连带着自己的叔伯兄弟,一样是不承认,纷纷自立。
  如今孙权能立足,且有了威望,自是极好。只不过如今的孙权,实际上对军队的掌控,对政务的处理,掌控力度仍然是不足。
  军队一方,仍是周瑜为主。
  文臣方面,孙权的心腹也不多,仍是昔日孙策提拔的人。
  孙权性子沉稳,有足够的耐心。他做事情,一贯是有足够的耐心,喜欢慢慢来。只要他不急,不胡乱出手,局势就只会越来越好。
  这一日,吴侯府中。
  孙权正在翻看最新的消息,忽然看到北方的一则消息,瞪大眼睛,脸上露出错愕神情。
  开科取士!
  袁尚在北方冀州,公然张贴告示,要考核士人,不论是寒门,亦或是士人,尽皆可以参与考核。只要是通过了考核,就可以得到器重。
  曹操在许都,也跟着颁布告示,要大规模开科取士。
  双方都在进行。
  这是要抢夺人才。
  孙权仔细的看完了书信,当他看到袁尚遭到抵制时,袁尚说大族的士人,不论是庶出,亦或是嫡出,都可以参与考核。一番话后,诸多大族抵制的人,纷纷瓦解,他也是眼前一亮。
  他也可以这么安排啊。
  不,不一定直接安排,这事儿在江东推行很难,他可以先试探一番。
  江东是世家之人组成,譬如主持政务的张昭、张纮,虽说两人不是江东出身,却是得了江东大家族的支持。其余的诸多文官,主要的职务都是江东大族出身。
  这般的情况下,孙权可以预料到,一旦推行开科取士,必然是遭到抵制。
  可万一有一丝的机会呢?
  孙权有了想法,立刻吩咐道:“来人,请鲁肃来议事。”
  侍从去通知,时间不长,鲁肃进入房间中,躬身行礼道:“卑职拜见吴侯。”
  孙权道:“子敬不必多礼,坐。”
  鲁肃坐下来,道:“吴侯召见,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孙权把书信递过去,说道:“子敬,你看一看这消息,是关于袁尚和曹操的。”
  鲁肃接过书信,便迅速的浏览。当他看到书信中的内容,也很是震惊。等鲁肃看完后,他思索一番问道:“吴侯的打算,是要在江东推行开科取士吗?”
  孙权道:“子敬意下如何?”
  “不妥!”
  鲁肃摇头回答。
  孙权道:“莫非子敬,也站在世家大族的立场,要直接反对吗?”
  他眼中有着试探。
  鲁肃摇头道:“主公缪矣。”
  他直接改了称呼。
  对鲁肃来说,他忠于孙权,更有一腔的热血和抱负,有自己的立场。
  他的立场,是壮大江东。
  孙权心中松了口气,问道:“那么子敬反对,是什么意思呢?”
  鲁肃解释道:“主公,江东重臣,文官方面如张昭、张纮,此二公虽说是徐州人,算不得江东世家出身。可是两人在江东德高望重,尤其两人身后是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
  “两个人,是江东大家族的代表。”
  “两人支持主公,为主公效力,自然是不假的。问题是,要让他们放弃身后的世家大族,却是不可能。单单是这两人,一旦反对,就会造成动荡。”
  “另外,还有其余的主要官员,都是江东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怎么可能随意开科取士呢?”
  鲁肃说道:“主公不是急躁之人,不应该如此贸贸然学习。要学习,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邯郸学步。”
  孙权道:“子敬,本侯就是想试探一番。”
  “不,不能试探。”
  鲁肃摇了摇头。
  他郑重说道:“主公在江东,虽说这几年的时间稳定了根基,有了一定的影响。实际上,还没有足够的威望。要推行科举,也不该是主公提及,应该是张昭、张纮这样的人牵头提出来,才能有下一步。”
  “如果是主公提及,就等于和江东世家起了隔阂。”
  “北方曹操、袁尚,两人都是大权独揽。曹操这里,就不说了,他的疆土,都是他带着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曹操要贯彻命令,没有人敢阻拦。”
  “甚至早些年,曹操就已经在许都招贤纳士,专门招揽寒门士子。”
  “袁尚这里,他在北方的威望,是通过一次次的战事打出来的。袁尚微弱兵力,在官渡一战力挽狂澜,斩杀曹洪。他兵力不足,却敢突袭白马,斩杀曹操大将于禁。”
  “甚至,袁尚南下荆州招揽贤才,返回时在宛城伏杀曹操大将。紧跟着,又转入汝南郡,凭借数百人就敢和曹操大军一战,不仅击败了曹操,还斩杀曹操的大将徐晃。”
  “去年官渡一战,袁尚和曹操再战,正面击溃曹操大军,夺取东郡,占据白马、濮阳等地。”
  鲁肃一副苦口婆心模样。
  他担心孙权飘了。
  这两三年江东发展的确是不错,可实际上,只是表面而已。
  孙权还差得远。
  鲁肃继续道:“袁绍病逝之前,一直扶持袁尚,甚至为了让袁尚掌权,一切由袁尚决定,使得河北之地的班底,早已经变成袁尚的人。袁尚有军队有文官,都是他的嫡系,他要推行开科取士,没有人能阻拦。”
  “可是主公您呢?”
  “您在江东要推行开科取士,靠谁来支持?”
  “张昭、张纮吗?他们或许愿意支持主公,可是要做损害江东大家族的利益事情,他们不可能去做。另外,大都督也是庐江郡人,大都督的确是深明大义,然而大都督的家人,总归是大家族,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啊?”
  “总之,要推行这一事情,会得罪无数的人。偏偏主公根基不够稳健,主公这么安排,就会给一些人死灰复燃的机会,使得主公陷入困境。”
  鲁肃侃侃而谈,他拱手道:“卑职认为,主公肯定要推行开科取士的策略。然而,不应该是现在,至少是五年乃至于十年后,这开科取士已经是浩荡洪流不可阻拦,才容易推进。尤其江东老臣年迈,军中以及文官中,尽皆是主公提拔的人,才有机会推行。现在,就算是试探,也不允许,因为这就会生出裂痕。”
  孙权听完后,那眸子中有着思索神情。
  他心中迅速的思忖着,他一贯是求稳的人,听完鲁肃的分析后,背后惊出一身的冷汗。
  他有些急躁了。
  险些,真要去试探一番。
  孙权郑重道:“子敬一番话,本侯明白了,本侯不会再提这一事情。”
  鲁肃道:“主公明白就好,一切慢慢来,急不得。主公和曹操、袁尚不一样,您是继承长兄基业,又是弱冠之龄接管事务,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不能给人挑刺。随着主公年龄渐渐增长,当主公三十岁左右,就不一样了。”
  孙权点了点头,道:“本侯谨记子敬的教诲。”
  事实上,孙权本就是很苟的人。
  听完鲁肃的话,孙权彻底放下心思,也就不去试探。江东方面,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议论开科取士,所以这一事情在江东,并没有掀起多少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