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农耕社会的逐步解体
作者:尘下散人    更新:2022-03-27 05:11
  1057年,赵昕在蜀地过了一个春节。
  思乡之情,不好意思,赵昕没有这种东西,赵昕现在一点都不想回汴京。哪怕是自己的岳父去外地任知州,朝中风云变幻,有数不清的利益勾兑,猜不透的尔虞我诈赵昕也不在乎。能够远离朝堂的纷争,这大半年来时间,赵昕可谓是无比地轻松。
  赵昕默默地在积蓄自己的实力,只有实力才是自己立足的根本。唯一可惜的,就是儿子都快周岁了,赵昕还不知道他长得怎么样,心情甚是复杂,只能够让画师记录下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时将之传递而来。
  经过大半年的积蓄力量,赵昕开设的织布厂已经垄断了蜀地所有低级布料交易。高级的布料为朝廷博买务垄断,赵昕不争,中级布料交易,算是赵昕给小作坊生产者的最后一条活路,否则这帮人大量破产,赵昕也不好办。
  统一的颜色,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标准,平平无奇,看不出一点特色,但就是这样的衣服,成本价能够做到其他小作坊生产的五分之一不到,就是实实在在的价格屠夫。
  兴元府第一个加入赵昕规划之中,收益自然是最大的,蜀地丝织业中心从成都府转移至兴元府。成都府而今保留的只有中高级丝织业,他们低级服装生产完全没有竞争力。而中高级服装就产量而言,连低级服装的千分之一都没有,毕竟这个时代穷人占据大多数。一件利润再高又如何,根本无法满足多少就业。
  成都平原的生丝大半为兴元府购置,成为了原料供应地,没有想到吧。
  赵昕原本计划在蜀地各处开花,以点带面,实现全面穿衣自由,但是实践的种种困难,却硬生生逼得兴元府一地成为丝织业中心,吸血全蜀地。
  不知道多少家庭破产,不知道布商关门大吉,不知道多少人悲戚于途,面对这种成组织的巨无霸,小家小户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成为了梦想,因为自己制作衣服的成本太高了,同样的时间,而且未必需要耗费同样的心力,比如成为这个新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普通工人,或者仅仅提供原材料,就能够赚取更多的收益,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去做衣服。
  这就好比后世一些母亲自己会织毛衣,假设还挺熟练,能够一天一件,而市场价三十就足够,你不仅要耗费时间成本,还要购买毛线球,准备钩针等,得不偿失。除非是无事可做,打发时间,亦或是为了仪式感,想要儿女穿上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否则为什么不去市场上买一件来。
  同样的道理,男耕女织的体系被赵昕逐渐破坏后,想一想后果,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收入缩水。家庭妇女原本在家可以做衣服,不仅满足自家人穿衣需求,还能够拿出去贩卖,现在赵昕将价格打压到近乎地板价,家庭妇女制作衣服亏本,小家庭自然失去了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定要随着这场变革而被取代。为了吸纳这部分“失业”的家庭妇女,赵昕鼓励她们离开家庭,加入工厂,收入绝对比她们在家务农的丈夫多。
  这样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城中贫民窟。
  还有社会风气的变化,赵昕现在兴办的产业根本无法吸纳如此多的妇女,当女子无法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时,可能会走向邪门歪道。
  赵昕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够出手打压这些邪门歪道,凡是抓到的一律送往工厂劳改。并且加快各个产业的扩张,以降低失业率。
  在几乎完全垄断了布业生产之后,赵昕开始着手打压下一个敌人——地主。
  赵昕发展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生丝价格一年之内涨了近五成,一方面压缩了利润,提高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让一群地主躺在家里攒下万贯家财。
  生丝价格上涨,许多人改农田为桑田,粮食产量下降,继而又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成本,这个世界真就是环环相扣。
  在真正出手之前,赵昕还是延续自己的一贯风格,舆论先行,发动民间艺术的力量,编话本,唱戏剧,渲染地主们在此期间赚了多少钱,将他们批倒批臭,引导百姓的怒火成为自己最强大的武器。
  类比的话,可以想一想某些房哥房姐,手握数十套房产,一年收租上百万甚至是更多。你辛辛苦苦一个月五六千工资勉强维系生存,平日省吃俭用,一个月要花一千多来交房租。
  换做你,你生气吗?社会财富分化,贫富悬殊差距拉大,你难道不想着房地产税尽快颁发并实行。整天住在鸽子笼里面,还要被人指指点点说为什么不结婚生子,生你个大头鬼。
  套路并不复杂,关键是权衡其中的利益关系。赵昕为什么敢这么做,因为许多权势之家不交税,或者将属于自己家的土地隐藏在其他人名下以偷税漏税。赵昕打击他们,一方面扩展税源,另一方面顺带收民心。
  光有民心可没有用,房地产税有民心吧,至少支持的人占据多数吧。但是相关产业吸纳数以千万就业,还是政府的财源。要他们动财源,这不是做梦吗?只有触及政府利益,比如人口持续减少,新建房子卖不出去,未来税收减少,他们才舍得动刀割肉。
  所以,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能够不生就不生,即便是生也生一个,最好连婚都不要结,国家的繁荣与我无关,不拿点真金白银出来赎买人心,凭什么要我奋斗。
  在做好了前期的舆论准备之后,赵昕开始正式放风出去,也就是以流言的形式。内容是官府准备出资收购地主的土地,拿来分给无地农民,要求必须种植粮食,前三年交一半的粮食给官府,之后逐渐递减,直到和两税的税额一样为止。
  我患百姓贫富不均,今特为百姓平之!
  蜀地为此而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