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联明伐顺
作者:回炉重造 更新:2021-11-03 18:41
经过近一年的清洗,其实满清朝廷早已经牢牢掌握在了多尔衮这个摄政王的手中。
汉人官僚受他提拔重用,多铎,阿济格两位主力战将又都是他的亲兄弟还被大大削弱了,福临尚且年幼,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不足为虑。
若是能够率领大军入关,夺了明朝廷的天下,恢复故国土地,那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伟大功业。
而且,多尔衮早就通过蒙古部落知道了明朝廷内部动荡,流寇已经占据西部,北京危急。原本是想着借此时机,抢先一步,攻到北京城下。然后依此要挟崇祯皇帝,要其借清兵平寇,那便有了入主中原的正当名号。
只是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远比自己想的要顺利得多,吴三桂主动献关,顺军与关宁军拼了个你死我活,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了山海关。
但是多尔衮更没想到的是,顺军的战力也不容小觑,居然可以将自己手下的一万精锐骑兵歼灭。
但是他早已经和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汉人大臣深入探讨过了入关事宜,自然明白事到如今,如此局势是自己攻下北京,然后借为崇祯报仇为号令南下和西征的大好时机。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汉人官僚,其实对李自成都不屑一顾,那不过是一个流寇罢了。而明朝廷已经烂到了根上,有李自成那么一闹,不过是奔溃得更快了。
但就算这样,若是被这个流寇借机灭了明朝廷,占据了关内大片土地,时间一长,前明官僚士族归顺,根基稳固,入关之事便会困难无比。
所以尽管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尽管多尔衮已经不敢再轻视大顺军,但是他还是不打算放弃攻打北京城的机会。
在多尔衮看来,只要红衣大炮一到,只要不再轻敌冒进,这个时候大清还是可以轻松打败顺军的,毕竟一万骑兵就可以将拥有百门大炮,三五千支火铳的顺军伏兵和几万溃军杀得几欲溃散。
可若是现在不进攻,等李自成集结大军,利用关内源源不断的资源攻打山海关,机会就不会再存在了。
而且,若是就这样返回盛京,大军损失如此之大,却只夺了一个山海关,朝廷上下的怨言一定不少,自己摄政王的地位很难不被动摇。
多铎,阿济格,豪格,济尔哈朗这些人现在看起来服从,可是说不得有什么歪心思。
“大学士可是有什么良策?”多尔衮连忙询问,诸多汉人大臣里面,他是最信任范文程的。
“禀王爷,此战,大清必胜,李贼必败,臣不知诸位为何如此犹豫?”范文程拱手拢袖,看起来信心十足。
清军此番入关,首功便是范文程,若不是有他的分析献策,若不是有他的方略,多尔衮或许还意识不到明朝廷内乱的大好时机。
而且范文程在满清朝廷中效力多年,贡献过诸多良策,深得皇太极信任,不可谓威望不大,信服力不高,若是有他来分析,就算是多铎,阿济格也不好反对。
见诸人作洗耳恭听之势,范文程继续说道:“李贼残暴,刚刚进入北京便虐待官员,掠夺诸官员,士族与富户的财产,天下人敢怒不敢言。如今李贼根基未稳,民心未定,若是王师前往,行替崇祯皇帝报仇,平贼剿寇之策,无害百姓,无掠夺财产,官僚士族,天下百姓必然夹道欢迎,无不欢喜。”
“如此,北京城必然能克,得北京便得直隶,得直隶,山东,河南便在手中,天下便可徐徐图之,碣石山之战前臣如此说,碣石山之战后臣亦如此说。李贼不过借地利侥幸胜了一回,我军何必如同惊弓之鸟,又怎么能就因此失去锐气,难道不是要借此激发士气,一举攻克北京吗?”
“嗯,本王也是如此认为的,我大清的将士什么时候怕过汉人?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具在我朝,一群流寇根本不足为惧,只要准备妥当,全军出击,必可大破顺贼。”多尔衮听后十分满意,这正是他所希望听到的结果,也是他所认为的天下大势。但是他也不是那种狂妄自大的人,有些话是那样说,却不是那样做的。
“不过,正所谓骄兵必败,本王觉得也不应该轻视了顺贼,否则便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说道:“王爷说的是,臣倒有一计,可使顺贼首尾不得相顾。”
“哦,大学士有何妙计,快给我等讲讲!”多尔衮听罢欣喜万分,范文程的计策,往往都能有出乎预料的惊喜。
“王爷,李贼的敌人不只是我们,还有远在中原南方的明朝宗室,我们可以派遣使者由海上主动联系明朝廷在南方的势力,来个‘海上之盟’。说服明朝廷南方力量在我们攻打北京,牵制李自成之时发动北伐,到时必然可以使得贼寇首尾不得相顾,分兵南下。”
“我们牵制李自成主力,不是给明朝廷占了大便宜吗?”阿济格对此很不理解。
“明朝宗室与我们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能会和我们联合?”多铎也表示反对。
范文程闻声笑了笑:“两位王爷多虑了,明朝廷忌惮李贼远胜过忌惮我们,他们宁可相信我们,也不会相信那些造反的农民,更何况崇祯皇帝可是李自成逼死的,若是我们主动联合他们,大事必可成。再者说,南方的那些军头争功劫掠是一把好手,可是一到打仗就不行了,所谓联明伐顺不过是为了争取北地汉族官僚的支持,迫使李自成分兵南下抵御和平息辖地叛乱,他们别说占便宜了,别被流寇打得丢盔卸甲就算是不错了,又如何占得到便宜?”
听了范文程的一番分析,多铎和阿济格两位大将似乎也被说服了,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这倒是屋内难得一见的和谐场面。
“不过,攻打北京还需做足准备,如今红衣大炮已经从锦州运到了山海关,到时再同大军一起押送到北京,有了这个攻城利器,北京不用担心不克。而且贼人兵力不足,我们可先打下天津,以此为基地,再图北京。”多尔衮顺势补充道。
满清的后备力量匮乏,这是先天不足,承受不了几次万人的损失,所以多尔衮不得不谨慎起来,宁可赢得慢一点,也不能再冒大险了。
而且,他怎么会看不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这些人的心思呢?他们是汉人,必然倾向于攻入关内,夺得正统,不然这辈子便得一直背着乱臣贼子的头衔了。
只不过,攻入关内,入主中原,也是满人的利益所在!
“王爷英明!”
对于是退是留,屋内众人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联明伐顺,攻克北京!
汉人官僚受他提拔重用,多铎,阿济格两位主力战将又都是他的亲兄弟还被大大削弱了,福临尚且年幼,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不足为虑。
若是能够率领大军入关,夺了明朝廷的天下,恢复故国土地,那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伟大功业。
而且,多尔衮早就通过蒙古部落知道了明朝廷内部动荡,流寇已经占据西部,北京危急。原本是想着借此时机,抢先一步,攻到北京城下。然后依此要挟崇祯皇帝,要其借清兵平寇,那便有了入主中原的正当名号。
只是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远比自己想的要顺利得多,吴三桂主动献关,顺军与关宁军拼了个你死我活,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了山海关。
但是多尔衮更没想到的是,顺军的战力也不容小觑,居然可以将自己手下的一万精锐骑兵歼灭。
但是他早已经和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汉人大臣深入探讨过了入关事宜,自然明白事到如今,如此局势是自己攻下北京,然后借为崇祯报仇为号令南下和西征的大好时机。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汉人官僚,其实对李自成都不屑一顾,那不过是一个流寇罢了。而明朝廷已经烂到了根上,有李自成那么一闹,不过是奔溃得更快了。
但就算这样,若是被这个流寇借机灭了明朝廷,占据了关内大片土地,时间一长,前明官僚士族归顺,根基稳固,入关之事便会困难无比。
所以尽管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尽管多尔衮已经不敢再轻视大顺军,但是他还是不打算放弃攻打北京城的机会。
在多尔衮看来,只要红衣大炮一到,只要不再轻敌冒进,这个时候大清还是可以轻松打败顺军的,毕竟一万骑兵就可以将拥有百门大炮,三五千支火铳的顺军伏兵和几万溃军杀得几欲溃散。
可若是现在不进攻,等李自成集结大军,利用关内源源不断的资源攻打山海关,机会就不会再存在了。
而且,若是就这样返回盛京,大军损失如此之大,却只夺了一个山海关,朝廷上下的怨言一定不少,自己摄政王的地位很难不被动摇。
多铎,阿济格,豪格,济尔哈朗这些人现在看起来服从,可是说不得有什么歪心思。
“大学士可是有什么良策?”多尔衮连忙询问,诸多汉人大臣里面,他是最信任范文程的。
“禀王爷,此战,大清必胜,李贼必败,臣不知诸位为何如此犹豫?”范文程拱手拢袖,看起来信心十足。
清军此番入关,首功便是范文程,若不是有他的分析献策,若不是有他的方略,多尔衮或许还意识不到明朝廷内乱的大好时机。
而且范文程在满清朝廷中效力多年,贡献过诸多良策,深得皇太极信任,不可谓威望不大,信服力不高,若是有他来分析,就算是多铎,阿济格也不好反对。
见诸人作洗耳恭听之势,范文程继续说道:“李贼残暴,刚刚进入北京便虐待官员,掠夺诸官员,士族与富户的财产,天下人敢怒不敢言。如今李贼根基未稳,民心未定,若是王师前往,行替崇祯皇帝报仇,平贼剿寇之策,无害百姓,无掠夺财产,官僚士族,天下百姓必然夹道欢迎,无不欢喜。”
“如此,北京城必然能克,得北京便得直隶,得直隶,山东,河南便在手中,天下便可徐徐图之,碣石山之战前臣如此说,碣石山之战后臣亦如此说。李贼不过借地利侥幸胜了一回,我军何必如同惊弓之鸟,又怎么能就因此失去锐气,难道不是要借此激发士气,一举攻克北京吗?”
“嗯,本王也是如此认为的,我大清的将士什么时候怕过汉人?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具在我朝,一群流寇根本不足为惧,只要准备妥当,全军出击,必可大破顺贼。”多尔衮听后十分满意,这正是他所希望听到的结果,也是他所认为的天下大势。但是他也不是那种狂妄自大的人,有些话是那样说,却不是那样做的。
“不过,正所谓骄兵必败,本王觉得也不应该轻视了顺贼,否则便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说道:“王爷说的是,臣倒有一计,可使顺贼首尾不得相顾。”
“哦,大学士有何妙计,快给我等讲讲!”多尔衮听罢欣喜万分,范文程的计策,往往都能有出乎预料的惊喜。
“王爷,李贼的敌人不只是我们,还有远在中原南方的明朝宗室,我们可以派遣使者由海上主动联系明朝廷在南方的势力,来个‘海上之盟’。说服明朝廷南方力量在我们攻打北京,牵制李自成之时发动北伐,到时必然可以使得贼寇首尾不得相顾,分兵南下。”
“我们牵制李自成主力,不是给明朝廷占了大便宜吗?”阿济格对此很不理解。
“明朝宗室与我们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能会和我们联合?”多铎也表示反对。
范文程闻声笑了笑:“两位王爷多虑了,明朝廷忌惮李贼远胜过忌惮我们,他们宁可相信我们,也不会相信那些造反的农民,更何况崇祯皇帝可是李自成逼死的,若是我们主动联合他们,大事必可成。再者说,南方的那些军头争功劫掠是一把好手,可是一到打仗就不行了,所谓联明伐顺不过是为了争取北地汉族官僚的支持,迫使李自成分兵南下抵御和平息辖地叛乱,他们别说占便宜了,别被流寇打得丢盔卸甲就算是不错了,又如何占得到便宜?”
听了范文程的一番分析,多铎和阿济格两位大将似乎也被说服了,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这倒是屋内难得一见的和谐场面。
“不过,攻打北京还需做足准备,如今红衣大炮已经从锦州运到了山海关,到时再同大军一起押送到北京,有了这个攻城利器,北京不用担心不克。而且贼人兵力不足,我们可先打下天津,以此为基地,再图北京。”多尔衮顺势补充道。
满清的后备力量匮乏,这是先天不足,承受不了几次万人的损失,所以多尔衮不得不谨慎起来,宁可赢得慢一点,也不能再冒大险了。
而且,他怎么会看不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这些人的心思呢?他们是汉人,必然倾向于攻入关内,夺得正统,不然这辈子便得一直背着乱臣贼子的头衔了。
只不过,攻入关内,入主中原,也是满人的利益所在!
“王爷英明!”
对于是退是留,屋内众人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联明伐顺,攻克北京!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