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肱骨之臣?
作者:过清风 更新:2022-03-02 19:58
说句不客气的。
苏定方有胆子在这里消耗一年时间。
反正蜀国现在别的不多。
就钱多和粮食多。
消耗一年时间他也耗得起。
可平金城不行啊。
依照苏定方这一路攻占的那些城池的粮食储备来说。
平金城恐怕只足够供应城内无数人一个月的时间。
再多,绝对供应不上。
能够通过多消耗粮食和钱财,就能减少士兵的伤亡。
这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管是苏定方还是李恪,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就在苏定方等待的时候。
李恪也已经带着香菱以及丑奴儿来到了平金城外。
不过,他所在的位置,距离苏定方的营帐有些距离。
他也没想去和苏定方回合。
只是派人去给苏定方传了消息,然后直接进城。
他进城的时候,城门都已经关闭。
但这也挡不住李恪。
再加上金钱贿赂。
李恪轻而易举就进了平金城。
此时的平金城内部,已经开始有些混乱。
平金城被蜀军包围的消息,此时已经经过口口相传,已经在城内传开了。
无数百姓已经开始担心起来。
万一到时候蜀军真的攻城,他们怎么办?
骠国皇帝会不会让他们去抵挡?
会不会直接让他们挡枪?
蜀军如果真的攻破了城池,会不会抢劫杀人?
他们担心的事情太多了。
不过这种事情。
他们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
毕竟现在有不少骠国军队在城市中巡逻。
他们谈论这种事情,会被直接抓起来,然后充军。
虽然说很多世民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但就看骠国军队的态度就知道。
他们绝对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
他们可不想加入到骠国军队当中送死。
那真的是送死。
甚至没有任何意外。
再说了。
他们对于骠国本身也没什么归属感。
骠国灭不灭,跟他们关系不大。
相反。
他们也听说过大唐的各种福利有多好。
如果有机会能够成为大唐的子民。
他们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
有不少人已经偷偷去了大唐,并且在大唐长期居住。
偶尔回来,也会给这些还呆在平金城的人讲述大唐的生活有多好。
口口相传之下。
他们自然对大唐充满了向往。
如今的大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了。
而此时。
在皇宫当中,也同样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不少人想要直接投降。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
但实际上就那么个意思。
有大臣站出来说道:“如今我骠国大势已去,还望陛下能够体谅民众疾苦,不要再行兵打仗了。”
话说得好听,站在民众的角度上。
好像他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人一样。
但说到底,他就是怕死,想要让皇帝投降。
但是这种事情,他又不能明说。
只能变成是百姓的想法。
至于所谓的大势已去。
那当然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
只是这么明说出来。
确实是让骠国皇帝相当不爽。
但没办法。
这就是实话。
他不爽也不行。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这些基本上都是文臣。
他们当然不想死。
他们还有大把的金钱没有花完。
他们家里还有如花美眷。
他们觉得自己还能活个几十年。
自然不愿意陪着骠国去死。
还有一些年轻一代的将领。
他们都是刚刚提拔上来的。
也不想去死。
只要皇帝直接开城投降。
他们就不用上战场。
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没有开口的文臣和将领成为了极少数。
不过即使如此。
他们也只是冷眼看着那些开口的将领,眼神中带着不屑。
即使是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依然不准备投降。
投降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是死局,绝对的死局。
他们拿不出任何办法。
只能眼睁睁看着。
可即使如此。
他们依然不想投降。
投降的人未必会有好下场。
他们相当明白这一点。
只不过有些事情。
不是以他们自身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如此。
他们依然愿意最后努力一次。
一名将领站出来,对着骠国皇帝抱拳。
“末将愿意与平金城共存亡!”
骠国皇帝心中安慰。
他看着眼前这年迈的将领,却突然发现。
他根本叫不出这将领的名字。
他甚至看着这将领都觉得有些陌生。
这些年来。
他一直着力于培养大将军。
再加上在后宫昏庸无道。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却都有些认不全了。
一方面确实是这些年他疏于朝政。
另一方面,有不少人都并非他提拔上来的。
对于这少有的请战。
骠国皇帝只是短暂的犹豫之后,就准了。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也是决定骠国生死的机会。
虽然他很明白。
打退了这一次进攻。
还会有下一次。
但他们骠国。
却没有什么国力可以继续战斗。
正如一开始那位大臣所说的那样。
这已经是骠国的末路。
“朕,准你为骠国大将军,封一字并肩王,领骠国所有兵马!”
“此战……祝君必胜!”
刚被册封的大将军拜倒在地,语气恭敬。
“谢陛下隆恩!”
说完,在骠国皇帝的声音中,他缓缓站起来。
“陛下,臣请退,去整顿兵马,准备迎战。”
骠国皇帝欣慰的笑了笑,准了。
在如此时刻,还能有大臣忠君爱国。
不得不说,确实令人感慨。
他都已经想好,等这将军回来,他就再给这将军更高的封赏。
患难见真情。
能在这种时刻都不背叛他的人,以后有可能背叛吗?
然而他很快就能知道。
这件事情。
确实是他天真了。
那位大将军在临走之前,看了一眼朝堂上的众臣,嘴角笑容讽刺。
朝堂之上。
在刚刚册封的大将军离开之后,显得更加冷清。
说实话。
他们其实有些没太看懂那位将军的意思。
明知道现在带兵出城迎战是必死的结局。
却依然要这么做。
别说是那些本就期望骠国还能延续下去的大臣。
就连那些劝说骠国皇帝开城投降的大臣,此时心中都有些古怪。
有堂堂如此肱骨之臣……
苏定方有胆子在这里消耗一年时间。
反正蜀国现在别的不多。
就钱多和粮食多。
消耗一年时间他也耗得起。
可平金城不行啊。
依照苏定方这一路攻占的那些城池的粮食储备来说。
平金城恐怕只足够供应城内无数人一个月的时间。
再多,绝对供应不上。
能够通过多消耗粮食和钱财,就能减少士兵的伤亡。
这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管是苏定方还是李恪,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就在苏定方等待的时候。
李恪也已经带着香菱以及丑奴儿来到了平金城外。
不过,他所在的位置,距离苏定方的营帐有些距离。
他也没想去和苏定方回合。
只是派人去给苏定方传了消息,然后直接进城。
他进城的时候,城门都已经关闭。
但这也挡不住李恪。
再加上金钱贿赂。
李恪轻而易举就进了平金城。
此时的平金城内部,已经开始有些混乱。
平金城被蜀军包围的消息,此时已经经过口口相传,已经在城内传开了。
无数百姓已经开始担心起来。
万一到时候蜀军真的攻城,他们怎么办?
骠国皇帝会不会让他们去抵挡?
会不会直接让他们挡枪?
蜀军如果真的攻破了城池,会不会抢劫杀人?
他们担心的事情太多了。
不过这种事情。
他们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
毕竟现在有不少骠国军队在城市中巡逻。
他们谈论这种事情,会被直接抓起来,然后充军。
虽然说很多世民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但就看骠国军队的态度就知道。
他们绝对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
他们可不想加入到骠国军队当中送死。
那真的是送死。
甚至没有任何意外。
再说了。
他们对于骠国本身也没什么归属感。
骠国灭不灭,跟他们关系不大。
相反。
他们也听说过大唐的各种福利有多好。
如果有机会能够成为大唐的子民。
他们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
有不少人已经偷偷去了大唐,并且在大唐长期居住。
偶尔回来,也会给这些还呆在平金城的人讲述大唐的生活有多好。
口口相传之下。
他们自然对大唐充满了向往。
如今的大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了。
而此时。
在皇宫当中,也同样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不少人想要直接投降。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
但实际上就那么个意思。
有大臣站出来说道:“如今我骠国大势已去,还望陛下能够体谅民众疾苦,不要再行兵打仗了。”
话说得好听,站在民众的角度上。
好像他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人一样。
但说到底,他就是怕死,想要让皇帝投降。
但是这种事情,他又不能明说。
只能变成是百姓的想法。
至于所谓的大势已去。
那当然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
只是这么明说出来。
确实是让骠国皇帝相当不爽。
但没办法。
这就是实话。
他不爽也不行。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这些基本上都是文臣。
他们当然不想死。
他们还有大把的金钱没有花完。
他们家里还有如花美眷。
他们觉得自己还能活个几十年。
自然不愿意陪着骠国去死。
还有一些年轻一代的将领。
他们都是刚刚提拔上来的。
也不想去死。
只要皇帝直接开城投降。
他们就不用上战场。
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没有开口的文臣和将领成为了极少数。
不过即使如此。
他们也只是冷眼看着那些开口的将领,眼神中带着不屑。
即使是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依然不准备投降。
投降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是死局,绝对的死局。
他们拿不出任何办法。
只能眼睁睁看着。
可即使如此。
他们依然不想投降。
投降的人未必会有好下场。
他们相当明白这一点。
只不过有些事情。
不是以他们自身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如此。
他们依然愿意最后努力一次。
一名将领站出来,对着骠国皇帝抱拳。
“末将愿意与平金城共存亡!”
骠国皇帝心中安慰。
他看着眼前这年迈的将领,却突然发现。
他根本叫不出这将领的名字。
他甚至看着这将领都觉得有些陌生。
这些年来。
他一直着力于培养大将军。
再加上在后宫昏庸无道。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却都有些认不全了。
一方面确实是这些年他疏于朝政。
另一方面,有不少人都并非他提拔上来的。
对于这少有的请战。
骠国皇帝只是短暂的犹豫之后,就准了。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也是决定骠国生死的机会。
虽然他很明白。
打退了这一次进攻。
还会有下一次。
但他们骠国。
却没有什么国力可以继续战斗。
正如一开始那位大臣所说的那样。
这已经是骠国的末路。
“朕,准你为骠国大将军,封一字并肩王,领骠国所有兵马!”
“此战……祝君必胜!”
刚被册封的大将军拜倒在地,语气恭敬。
“谢陛下隆恩!”
说完,在骠国皇帝的声音中,他缓缓站起来。
“陛下,臣请退,去整顿兵马,准备迎战。”
骠国皇帝欣慰的笑了笑,准了。
在如此时刻,还能有大臣忠君爱国。
不得不说,确实令人感慨。
他都已经想好,等这将军回来,他就再给这将军更高的封赏。
患难见真情。
能在这种时刻都不背叛他的人,以后有可能背叛吗?
然而他很快就能知道。
这件事情。
确实是他天真了。
那位大将军在临走之前,看了一眼朝堂上的众臣,嘴角笑容讽刺。
朝堂之上。
在刚刚册封的大将军离开之后,显得更加冷清。
说实话。
他们其实有些没太看懂那位将军的意思。
明知道现在带兵出城迎战是必死的结局。
却依然要这么做。
别说是那些本就期望骠国还能延续下去的大臣。
就连那些劝说骠国皇帝开城投降的大臣,此时心中都有些古怪。
有堂堂如此肱骨之臣……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