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边境来的消息
作者:安绵绵 更新:2022-01-25 01:27
次日一早,朝堂上一片凝重。
起因是昨儿夜里,边境传来了消息,北燕来的是太子,东晋来的是公主,西凉来的是皇子。
这和他们一开始以为的,和从前一样来的都是使臣,大不相同。
光这一点,都还好说。但是,怪就怪在,这三封消息,从三个方向来,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了皇帝的案台前,这就很惹人怀疑了。
也太巧了一些。
今日早朝,皇帝一来,就把这件事说了。
此时,他看向底下的大臣,问道:
“众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有大臣站出来,开口道,“回禀陛下,照理来说,番国来使,使臣是谁,一开始就会告知的。但是这消息,中途才来,有些不对劲。
若说临时决定,有皇子公主想出来顺便游玩,那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但是,不该三国都如此。
东晋太远,消息有些延迟到,也说得过去。但是这北燕,到这个时候才告知来的是北燕太子,还有西凉亦是,微臣总觉得此事处处透着蹊跷。”
这边话落,另外有其他的大臣也附和道:
“陛下,微臣附议。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回番国来使,怕是别有用心,防备着些总是没错的。
东晋和大周算是交好,西凉这两年也安份,唯有北燕屡屡犯境,这一回三国的消息同时到,说不好就是北燕从中搅和,不得不防,特别是北燕。”
对于这个结论,其他大臣几乎没有异议。
赵砚臣垂眸站着,脑中想到绾宁说的话,只要大家都是防备的意思,那他什么都不必说。
绾宁费了大力气,摆了这一局,一是她那时候没有确定好要不要让西凉二皇子进京,便让君逸先截了另外两国,关于使臣的消息。
二是前世朝廷许多迂腐的大臣,一心粉饰太平,认为北燕让太子前来,是对大周示好,也是对大周莫大的尊敬,一定不能交恶。
加上北燕人看出这一点,有心做戏蹿梭,哄着皇帝。让皇帝给了北燕许多看起来没有作用的便利。
这些便利,在后面的大战中,让大周战士很是被动。
现在君逸决定要去北燕,绾宁自然要未雨绸缪,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这一幕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背后,绾宁颇费了一番心血。而且,为了避免后面被人查出来,还悄悄的借用了君策的门路。
现在君策的注意力完全没有注意到绾宁有动作的地方,若到时候东窗事发,也是君策的责任。
绾宁把前途后路都打算好了,走一步想五步,为的就是这一幕,朝廷能对北燕,心怀戒备。
她做到了。
很容易,也很难。
这件事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但是国与国之间,若原本有裂缝,再有人加大冲突带节奏,且不说会做什么,但是大家会同仇敌忾是肯定的。
这是这件事能顺利实现,最重要的原因。
而绾宁也不贪多,只要这一份同仇敌忾。所以,才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滴水不漏。
大殿首位的龙椅上,皇帝点点头,表示赞同。从接到消息,他心里是有底的,现在听到和自己心里一样的答案,面色稍霁。而且见大家都同仇敌忾,心中赞许。
“众爱卿说得不错,此事确实蹊跷,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没事更好,若有事也不至于太被动。等使臣到了京城,众爱卿心思可要放亮些。”
皇帝话落,底下齐呼出声:“陛下英明,微臣遵旨。”
这件事确认下来,接下来是商讨使臣的接待事宜。
礼部侍郎先出来说话,
“既然三国一位太子,一位皇子,一位公主,那大周的接待人选,身份也不能太低。”
按照往年,使臣前来,全由鸿胪寺接待,使臣到时,由鸿胪寺卿和礼部侍郎一起出面也并不失礼。
但是现在,若是再由大臣接待,那就说不过去了。
皇帝略微沉吟,当即明白过来礼部侍郎的意思,这种场合必要皇子出席的。
只不过,选哪一个呢?
皇帝脑中想到他那两个儿子,眉头皱起。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虽说平时的“小打小闹”,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今到底是外宾跟前,若再和从前一样,没得让人看笑话。
皇帝眼中闪过失望。
再看底下因为礼部侍郎的话蠢蠢欲动的两方人,脸色更为凝重。索性一副“任由你们发挥”的态度,看着底下的人不说话。
礼部侍郎是君恒的人,此时上前,就是为了接下来,君恒能顺理成章的成为这次接待外宾的主要负责人。
昨日夜里,当皇帝收到三国来使的具体情况时,恒王府也得到了消息。
恒王的想法很简单,想借北燕的手,除掉君策。
上一回君策亲自挂帅,和北燕对上,想必北燕人对君策亦是恨之入骨。
看北燕人毒害君逸就知道,心思狠辣,不折手段。
若是有机会让他们对付君策,想来也不会心慈手软。
若是北燕人能杀了君策,他就能坐收渔利。就算北燕人不动手,只要他负责外宾接待事宜,君策若出了事,他也有办法让北燕人背锅。
所以,这一次的接待使者的事,君恒必须要拿下。
只是,还不等他的人上前说话,就被旁边君策的人抢了先。
是御史刘大人,君策的狗腿,出来时那叫一个眼疾手快: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接待外宾事宜,策王殿下最为合适。
上一回策王殿下出兵北燕,胜战而归。这一回北燕居心叵测,由策王殿下接待,正好给他们个下马威。”
恒王这边,刚刚听着就已经急不可耐了,这会听他说完,蒋大人赶忙上前,拱手道: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恒王殿下作为中宫嫡子,接待那三位来宾,身份最为合适。”
话落,君恒上前,低着头,一副受伤的表情,接了一句:
“父皇,二皇兄还在闭门思过,这时候出来,实在是不合适。”
这种话由别人来说肯定不行,但由君恒说起来,却是理直气壮,因为当初君策就是因为涉及杀害恒王妃,害得恒王妃一尸两命,才被皇帝责罚。
虽然那件事最后由苏雨澜承担了责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和君策脱离不了关系。
首位上,皇帝依然没有说话,底下的人都琢磨不透皇帝的意思。
但是,话说到这里,退缩也没有用,恒王这边的蒋大人又站了出来,硬着头皮继续说到:
“陛下,微臣以为,策王殿下确实不合适,若说打击北燕,谁比得过逸王殿下。但是现在不是开战,对方是来贺寿,是外人来大周做客,礼数周全才是最重要的。”
策王那边的刘大人见状,赶忙道:
“蒋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接待外宾来之事,有关我大周的威严。在这种大事上得不拘小节。
哪怕后面让策王殿下补上闭门思过的日子都可以,但是如今,这种事万万不能随意。蒋大人,大敌当前,咱们就不要窝里斗了。”
这句话说得不可谓不重,把对面的蒋大人说得语塞,一张脸涨的通红。
他看了一眼恒王,恒王一个眼神扫过来,蒋大人打了个哆嗦,
梗着脖子,一副不肯认输的模样上前一步,“陛下,刘御史这是强词夺理,恒王殿下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御史面不改色:“陛下,微臣认为,策王殿下最为合适。”
蒋大人:“陛下,微臣以为,恒王殿下最为合适。”
两方一时吵得不可开交。
君恒想要这份差事,是为了杀君策。
君策想要这份差事,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从闭门思过这件事里出来。
除此之外,这件事对于皇子来说,是有大好处的。
第一,除了能在朝廷露脸,还能在三国露脸。
第二,大周百姓不喜北燕,到时候,只要使些无伤大雅的小手段,让百姓们出口气,就能得到不少民心。
第三,私下想做点什么,比别人容易。
比如:东晋商业发达,若能和其合作,赚钱如流水……
这些事,两个皇子,这个能想到,那个肯定也能想到。能把机会让给对方才怪。
首位上,皇帝看着底下的人吵吵闹闹,眉头皱得更深:每次都是这样,底下这些蠢货,都没一些新招。
君策现在还在府中闭门思过,君恒倒是早从护国寺出来了,但是最近半点没闲着。
皇帝一想到这二人的争斗,只觉得头疼。鸡毛蒜皮,都没点技术含量,他都看不过眼。
若是旁的事好说,但是“接待外宾”这件事,不能马虎。
这两人,平时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斗就算了。若是在外人跟前出了丑,那就不是他们两个丢脸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大周都丢脸。
皇帝目光往底下扫了一眼,最后落在丞相许怀义身上:
“这件事,丞相有什么想法?”
最近,皇帝越来越依赖丞相了,有分歧的事情,都要问问他的想法,而每一次,许怀义都能给出相对满意的答案或者提示。
皇帝这话一出,众人齐齐看向许怀义。
想到上一回兵部侍郎的人选,也是恒王策王两方争斗,僵持不下,皇帝也是问了许怀义。
后来许怀义推举了林知远,最后这件事还成了。众人虽然诧异,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也没人能说出反驳的话来。
林知远是五年前,北燕大周大战时,获罪林家的旁支。因他为人耿直,从不谋私利,有一次还差点把要贿赂他的族人送进大牢,因此和族人的关系并不好,也不来往。所以在那次事件中,并未受到波及。
对于许怀义推举他,也无人敢小觑。
是以,这一回大家对许怀义这一次要说的人,十分期待。
只见许怀义站出来,对着皇帝拱手一礼,径直开口道,
“回禀陛下,微臣举荐逸王殿下。”
众人一听这个人选,面色各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许怀义是什么意思。
“逸王殿下。”
“居然是逸王殿下。”
若是以前,众人肯定会一笑置之,因为皇帝一定不会答应。但现在,不好说。
众所周知,逸王虽然是王爷,之前镇守北境更是劳苦功高,立下汗马功劳,在民间亦是拥有战神的称号,带兵打仗很有一手,也屡立战功,但是,却不得皇帝的喜欢。
所以这些年来,对比于另外的两位皇子所拥有的,可谓寒酸。别说势力,明面上支持他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
不过,逸王自从双腿有疾以来,皇帝对他的态度似乎好了一些。
又因为六月大雨时,逸王开仓放粮,解决了皇帝当时的大烦恼,后来还为他赐了婚……
想到逸王,众人心里都隐约觉得这件事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上来。
对于现在,许怀义推荐了君逸,大家持保留态度。
就算皇帝对他的态度有所改观,但是,君逸腿疾不能行走,作为接待外宾的负责人,好歹得是个健康的人,作为大周的形象,外在也得过得去,弄个病人,算怎么回事。
大家看向许怀义,对于他这一次举荐的人,不约而同摇了摇头,并不看好的样子。
心中琢磨:不知道是许怀义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随便推了一个人出来挡枪,亦或是这里面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缘由和阴谋……
朝廷中人,心思总是比藕节还多几个窟窿。
事情莫名其妙的被推到了这一步,大部分人本着明哲保身的想法,一副作壁上观的态度。
只有前头的周太师,深深的看了一眼许怀义,而后垂下了头:
——逸王殿下,是国公府宁小姐的未婚夫。
……
大殿之上,许怀义顿了顿,继续开口:
“这一回,主要就是防着北燕。
之前的北境,都是逸王殿下在镇守,屡战屡胜,没有让北燕得逞一回,若接待来使,由逸王殿下出面,一定能狠狠打击到北燕的嚣张气焰。”
策王的人立马出来反驳:
“逸王殿下虽是皇子,但现在双腿有疾,这么出去接待邻国来使,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难不成咱们大周是没健全的人了吗?可笑。”
起因是昨儿夜里,边境传来了消息,北燕来的是太子,东晋来的是公主,西凉来的是皇子。
这和他们一开始以为的,和从前一样来的都是使臣,大不相同。
光这一点,都还好说。但是,怪就怪在,这三封消息,从三个方向来,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了皇帝的案台前,这就很惹人怀疑了。
也太巧了一些。
今日早朝,皇帝一来,就把这件事说了。
此时,他看向底下的大臣,问道:
“众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有大臣站出来,开口道,“回禀陛下,照理来说,番国来使,使臣是谁,一开始就会告知的。但是这消息,中途才来,有些不对劲。
若说临时决定,有皇子公主想出来顺便游玩,那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但是,不该三国都如此。
东晋太远,消息有些延迟到,也说得过去。但是这北燕,到这个时候才告知来的是北燕太子,还有西凉亦是,微臣总觉得此事处处透着蹊跷。”
这边话落,另外有其他的大臣也附和道:
“陛下,微臣附议。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回番国来使,怕是别有用心,防备着些总是没错的。
东晋和大周算是交好,西凉这两年也安份,唯有北燕屡屡犯境,这一回三国的消息同时到,说不好就是北燕从中搅和,不得不防,特别是北燕。”
对于这个结论,其他大臣几乎没有异议。
赵砚臣垂眸站着,脑中想到绾宁说的话,只要大家都是防备的意思,那他什么都不必说。
绾宁费了大力气,摆了这一局,一是她那时候没有确定好要不要让西凉二皇子进京,便让君逸先截了另外两国,关于使臣的消息。
二是前世朝廷许多迂腐的大臣,一心粉饰太平,认为北燕让太子前来,是对大周示好,也是对大周莫大的尊敬,一定不能交恶。
加上北燕人看出这一点,有心做戏蹿梭,哄着皇帝。让皇帝给了北燕许多看起来没有作用的便利。
这些便利,在后面的大战中,让大周战士很是被动。
现在君逸决定要去北燕,绾宁自然要未雨绸缪,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这一幕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背后,绾宁颇费了一番心血。而且,为了避免后面被人查出来,还悄悄的借用了君策的门路。
现在君策的注意力完全没有注意到绾宁有动作的地方,若到时候东窗事发,也是君策的责任。
绾宁把前途后路都打算好了,走一步想五步,为的就是这一幕,朝廷能对北燕,心怀戒备。
她做到了。
很容易,也很难。
这件事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但是国与国之间,若原本有裂缝,再有人加大冲突带节奏,且不说会做什么,但是大家会同仇敌忾是肯定的。
这是这件事能顺利实现,最重要的原因。
而绾宁也不贪多,只要这一份同仇敌忾。所以,才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滴水不漏。
大殿首位的龙椅上,皇帝点点头,表示赞同。从接到消息,他心里是有底的,现在听到和自己心里一样的答案,面色稍霁。而且见大家都同仇敌忾,心中赞许。
“众爱卿说得不错,此事确实蹊跷,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没事更好,若有事也不至于太被动。等使臣到了京城,众爱卿心思可要放亮些。”
皇帝话落,底下齐呼出声:“陛下英明,微臣遵旨。”
这件事确认下来,接下来是商讨使臣的接待事宜。
礼部侍郎先出来说话,
“既然三国一位太子,一位皇子,一位公主,那大周的接待人选,身份也不能太低。”
按照往年,使臣前来,全由鸿胪寺接待,使臣到时,由鸿胪寺卿和礼部侍郎一起出面也并不失礼。
但是现在,若是再由大臣接待,那就说不过去了。
皇帝略微沉吟,当即明白过来礼部侍郎的意思,这种场合必要皇子出席的。
只不过,选哪一个呢?
皇帝脑中想到他那两个儿子,眉头皱起。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虽说平时的“小打小闹”,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今到底是外宾跟前,若再和从前一样,没得让人看笑话。
皇帝眼中闪过失望。
再看底下因为礼部侍郎的话蠢蠢欲动的两方人,脸色更为凝重。索性一副“任由你们发挥”的态度,看着底下的人不说话。
礼部侍郎是君恒的人,此时上前,就是为了接下来,君恒能顺理成章的成为这次接待外宾的主要负责人。
昨日夜里,当皇帝收到三国来使的具体情况时,恒王府也得到了消息。
恒王的想法很简单,想借北燕的手,除掉君策。
上一回君策亲自挂帅,和北燕对上,想必北燕人对君策亦是恨之入骨。
看北燕人毒害君逸就知道,心思狠辣,不折手段。
若是有机会让他们对付君策,想来也不会心慈手软。
若是北燕人能杀了君策,他就能坐收渔利。就算北燕人不动手,只要他负责外宾接待事宜,君策若出了事,他也有办法让北燕人背锅。
所以,这一次的接待使者的事,君恒必须要拿下。
只是,还不等他的人上前说话,就被旁边君策的人抢了先。
是御史刘大人,君策的狗腿,出来时那叫一个眼疾手快: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接待外宾事宜,策王殿下最为合适。
上一回策王殿下出兵北燕,胜战而归。这一回北燕居心叵测,由策王殿下接待,正好给他们个下马威。”
恒王这边,刚刚听着就已经急不可耐了,这会听他说完,蒋大人赶忙上前,拱手道: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恒王殿下作为中宫嫡子,接待那三位来宾,身份最为合适。”
话落,君恒上前,低着头,一副受伤的表情,接了一句:
“父皇,二皇兄还在闭门思过,这时候出来,实在是不合适。”
这种话由别人来说肯定不行,但由君恒说起来,却是理直气壮,因为当初君策就是因为涉及杀害恒王妃,害得恒王妃一尸两命,才被皇帝责罚。
虽然那件事最后由苏雨澜承担了责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和君策脱离不了关系。
首位上,皇帝依然没有说话,底下的人都琢磨不透皇帝的意思。
但是,话说到这里,退缩也没有用,恒王这边的蒋大人又站了出来,硬着头皮继续说到:
“陛下,微臣以为,策王殿下确实不合适,若说打击北燕,谁比得过逸王殿下。但是现在不是开战,对方是来贺寿,是外人来大周做客,礼数周全才是最重要的。”
策王那边的刘大人见状,赶忙道:
“蒋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接待外宾来之事,有关我大周的威严。在这种大事上得不拘小节。
哪怕后面让策王殿下补上闭门思过的日子都可以,但是如今,这种事万万不能随意。蒋大人,大敌当前,咱们就不要窝里斗了。”
这句话说得不可谓不重,把对面的蒋大人说得语塞,一张脸涨的通红。
他看了一眼恒王,恒王一个眼神扫过来,蒋大人打了个哆嗦,
梗着脖子,一副不肯认输的模样上前一步,“陛下,刘御史这是强词夺理,恒王殿下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御史面不改色:“陛下,微臣认为,策王殿下最为合适。”
蒋大人:“陛下,微臣以为,恒王殿下最为合适。”
两方一时吵得不可开交。
君恒想要这份差事,是为了杀君策。
君策想要这份差事,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从闭门思过这件事里出来。
除此之外,这件事对于皇子来说,是有大好处的。
第一,除了能在朝廷露脸,还能在三国露脸。
第二,大周百姓不喜北燕,到时候,只要使些无伤大雅的小手段,让百姓们出口气,就能得到不少民心。
第三,私下想做点什么,比别人容易。
比如:东晋商业发达,若能和其合作,赚钱如流水……
这些事,两个皇子,这个能想到,那个肯定也能想到。能把机会让给对方才怪。
首位上,皇帝看着底下的人吵吵闹闹,眉头皱得更深:每次都是这样,底下这些蠢货,都没一些新招。
君策现在还在府中闭门思过,君恒倒是早从护国寺出来了,但是最近半点没闲着。
皇帝一想到这二人的争斗,只觉得头疼。鸡毛蒜皮,都没点技术含量,他都看不过眼。
若是旁的事好说,但是“接待外宾”这件事,不能马虎。
这两人,平时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斗就算了。若是在外人跟前出了丑,那就不是他们两个丢脸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大周都丢脸。
皇帝目光往底下扫了一眼,最后落在丞相许怀义身上:
“这件事,丞相有什么想法?”
最近,皇帝越来越依赖丞相了,有分歧的事情,都要问问他的想法,而每一次,许怀义都能给出相对满意的答案或者提示。
皇帝这话一出,众人齐齐看向许怀义。
想到上一回兵部侍郎的人选,也是恒王策王两方争斗,僵持不下,皇帝也是问了许怀义。
后来许怀义推举了林知远,最后这件事还成了。众人虽然诧异,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也没人能说出反驳的话来。
林知远是五年前,北燕大周大战时,获罪林家的旁支。因他为人耿直,从不谋私利,有一次还差点把要贿赂他的族人送进大牢,因此和族人的关系并不好,也不来往。所以在那次事件中,并未受到波及。
对于许怀义推举他,也无人敢小觑。
是以,这一回大家对许怀义这一次要说的人,十分期待。
只见许怀义站出来,对着皇帝拱手一礼,径直开口道,
“回禀陛下,微臣举荐逸王殿下。”
众人一听这个人选,面色各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许怀义是什么意思。
“逸王殿下。”
“居然是逸王殿下。”
若是以前,众人肯定会一笑置之,因为皇帝一定不会答应。但现在,不好说。
众所周知,逸王虽然是王爷,之前镇守北境更是劳苦功高,立下汗马功劳,在民间亦是拥有战神的称号,带兵打仗很有一手,也屡立战功,但是,却不得皇帝的喜欢。
所以这些年来,对比于另外的两位皇子所拥有的,可谓寒酸。别说势力,明面上支持他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
不过,逸王自从双腿有疾以来,皇帝对他的态度似乎好了一些。
又因为六月大雨时,逸王开仓放粮,解决了皇帝当时的大烦恼,后来还为他赐了婚……
想到逸王,众人心里都隐约觉得这件事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上来。
对于现在,许怀义推荐了君逸,大家持保留态度。
就算皇帝对他的态度有所改观,但是,君逸腿疾不能行走,作为接待外宾的负责人,好歹得是个健康的人,作为大周的形象,外在也得过得去,弄个病人,算怎么回事。
大家看向许怀义,对于他这一次举荐的人,不约而同摇了摇头,并不看好的样子。
心中琢磨:不知道是许怀义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随便推了一个人出来挡枪,亦或是这里面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缘由和阴谋……
朝廷中人,心思总是比藕节还多几个窟窿。
事情莫名其妙的被推到了这一步,大部分人本着明哲保身的想法,一副作壁上观的态度。
只有前头的周太师,深深的看了一眼许怀义,而后垂下了头:
——逸王殿下,是国公府宁小姐的未婚夫。
……
大殿之上,许怀义顿了顿,继续开口:
“这一回,主要就是防着北燕。
之前的北境,都是逸王殿下在镇守,屡战屡胜,没有让北燕得逞一回,若接待来使,由逸王殿下出面,一定能狠狠打击到北燕的嚣张气焰。”
策王的人立马出来反驳:
“逸王殿下虽是皇子,但现在双腿有疾,这么出去接待邻国来使,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难不成咱们大周是没健全的人了吗?可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