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猛虎听经
作者:山外闲云    更新:2022-01-24 02:48
  “呼噜……”
  老虎口中发出舒适的低沉叫声,像在撒娇。
  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道观,满是渴望。
  李元笑了笑,“怎么,你也想听经?”
  老虎甩了甩长长的尾巴,口中发出“啊呜”叫声,似是回应,而后迈着步子,绕李元走了几圈,脸上显现出激动之意。
  “也罢,进来!”
  李元推开道观大门,索性将老虎带入大殿。
  “记住,以后不许伤人!”
  李元正色道,“否则,我只能斩了你!”
  老虎一听,吓得浑身一哆嗦,尾巴夹在腿下,连连摇晃脑袋。
  它以前是山中野兽,吃人是为填饱肚子,情有可原。
  如今开化了灵智,有向道之心,若再行凶吃人便沦为妖魔,当诛。
  李元说的也不是吓唬话。
  如今道观常有香客,若这老虎作恶吃人,必会伤及香客。
  他不得不管。
  见李元带进一头猛虎,小翠未觉得奇怪,继续诵读经卷。
  她也是妖,对于禽兽开化自然不觉得什么。
  甚至还有些欢喜,总算有作伴的了。
  那老虎也听话得很,乖乖蹲坐在小翠旁边,竖起两只耳朵,专心听李元讲经传道,且不说听不听得懂,态度倒是挺认真。
  接下来几日。
  老虎听李元讲经论道上了瘾,每日一早,天还没亮便蹲在道观外等候。
  像一只等待投食的小猫。
  李元开门后,它轻车熟路地走入道观,与小翠一同听李元传道,认字。
  到天黑再离开道观,往山中休息。
  有时还打个野味,比如野兔,野鸡什么的,叼来送给李元。
  李元无奈,拒绝不了老虎的心意,便放在锅中炖一炖,给小翠吃。
  当然,老虎来道观,不止为了听经。
  道观中的灵气也是吸引它的重要原因。
  在道观待上一日,老虎便可吸收天地灵气,于修行有莫大好处。
  修炼成精,指日可待!
  道观多了一员,可苦了前来拜神的香客,他们见到这头老虎,自是吓得魂飞魄散,好几人当场被吓晕过去。
  李元只好一一解释,说此虎已开灵智,非一般畜生,又经他教化,不会伤人。
  香客们这才放心,来过几次后,反倒与老虎熟络了。
  有胆大的,甚至上前抚摸老虎的皮毛和屁股,以此亲近,倒也有趣。
  果然,无论哪个世界的人,都喜欢撸猫!
  熟悉后,李元决定给老虎起个名。
  他起名一向简单粗暴。
  见这老虎身披金黄皮毛,威风凛凛,身躯硕大,于是道:“以后,你便叫‘大黄’,如何?”
  老虎有了名字,自是万分高兴,口中低吼一声,不停用脑袋蹭李元的胸口,显然很是乐意。
  大黄!
  不错的名字!
  又大又黄,多么合适。
  叫了几遍名字,李元发现自己起的名都带颜色,如红桃,紫桃,青桃,还有大黄。
  看来,他这喜欢搞颜色的毛病,从地球上就落下了!
  ……
  转眼。
  几个月过去。
  李元窃取的灵气已有三百三十万缕,寿命接近四千年。
  因为每日为小翠和大黄讲经,自己也有了更深领悟。
  《礼记,学记》中有云: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是此理!
  同样,小翠的进步也很大。
  每日打坐苦修,短短几个月就将过去三百年的修为补了回来。
  更重要的是,听李元讲道,她得悟造化,去了妖魔之性,浑然成了真正的人。
  她的元神是妖,又借助了小翠的肉身,所以比一般的妖特殊。
  因受灵德,得悟大道,与人无异了。
  大黄也每天来听李元讲道,起初自然什么都不懂,后来跟着小翠一起学习,懵懵懂懂开悟,收获不小。
  只是它修为不够,无法开言,也无法化形。
  估计再有一年半载就差不多了。
  这天。
  小翠继续在大殿中读经,练字。
  大黄也跟着小翠一起学习,蹲坐一旁,模样乖巧。
  李元想抄写一部道经,却发现老道士留下的纸张和墨都用光了。
  于是决定去集市采购一些,正好散散心。
  嘱咐小翠和大黄好好看守闲云观后,李元骑乘如意葫芦,便自下了翠岭山,饶过群峰,往东而去。
  离翠岭山不远,二十里外便是文阳县城。
  方圆百里,文阳县可说是最繁华的一座县城,正位于本郡之中,属交通要处。
  来往的商人过客,都会在文阳县经过。
  故而,文阳县自古即是繁华之地。
  本着低调行事的原则,李元在一无人处收起如意葫芦,走路前去文阳县。
  约摸走了半个时辰。
  且说进了县城,眼前即是一条长长的古街。
  街旁商铺林立,有衣铺,有客栈,有茶馆,有粮铺,有字画店……
  俗气的,文雅的,五花八门,格外热闹。
  路边的小摊拥挤成堆,更是喧哗,吆喝声此起彼伏,添了市井之气。
  可在热闹和繁华之余,也有一道风景格格不入。
  李元发现,文阳县有不少乞丐叫花,穿得衣衫褴褛,四处讨饭,模样可怜兮兮。
  一个两个便罢,这世道有叫花子不奇怪。
  但整个文阳县的大街,几乎到处都有乞丐晃悠,甚至有拖家带口的,抱着婴孩的,带着老人的。
  城里城外,到处都是。
  甚至县城的衙门不得不驱赶。
  李元找个茶摊,要了一壶茶,一边喝,一边向茶摊的老板打听。
  市井之地,消息最灵通。
  茶摊老板侃侃而谈,说这些乞丐非本地人,是从几百里外的奉阳郡逃难来的。
  如今,奉阳郡遭了大旱,天不下雨,河中干涸,庄稼枯死,百姓颗粒无收。
  为了不被活活饿死,只得逃难出来,寻求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