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大沽口
作者:独孤赏月 更新:2021-11-03 09:07
林凤祥进入通州城之后,把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官员全部当众斩首,一下子震慑住了全城的百姓以及投降的兵丁。
然后他趁此机会,将城内百姓编入流民队伍。
林凤祥给所有的流民平均分配口粮。虽然所有的人都吃的不好,但是很多流民现在跟着太平军至少有的吃,比以前要更有保障了。
太平军管理流民自有一套制度,虽然严苛,但是公平,没有人有特权,当然太平军的正规军跟他们待遇不同。这样,这些被编入流民队伍的百姓渐渐安定下来。
林凤祥将所有的粮食物资设立圣库统一管理。将能够发下去的衣服都发下去,让这些人穿在身上。
现在正值冬季,身上的衣物多一些,还能够减少人体热量的流失,也变相地节省了些粮食。
通州城被攻破之后,北京城才是真的乱了起来。有些权贵已经收拾细软,开始往西山跑路。
不过还好,曾格林沁的大军及时地从保定赶了过来,让咸丰的心中多了一丝丝的安全感。不然连他自己都要去承德北狩去了。
这次胜宝由于防守太平军失利,最后肯定要被处罚。僧格林沁却收复保定有功。可想而知,僧格林沁将会成为军中第一人。后来居上,盖过胜宝一头。
对僧格林沁,咸丰帝也是寄予厚望,今后有了修养的时间,也许可以让僧格林沁帮大清再训练一支八旗铁骑出来。
林凤祥在通州城留了五千守军,这里将作为他们的退路。
同时,这里也是他和李开芳约定好的汇合地点。带着手头上拼凑出来的四万多大军,林凤祥向着京城进发,去完成他心中的一个执念。
没走多久,就在八里桥碰到了僧格林沁率领的一万五千多清军。虽然己方的兵力多了很多,但是林凤祥并没有掉以轻心。
自己这四万人中有一半都是凑数的流民,这些人到了战场上如果用不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僧格林沁也非常的小心,自己现在是京城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胜了自己就是大功臣,败了自己就啥也不是。
他将步兵部署在中间,骑兵放在两翼,摆了一个很稳妥的阵型。
“丞相,我看这仗不好打啊,要是冲上去的话,对方的中军只要抵抗我们一会儿,骑兵就能够包抄到后面。我们的骑兵还是太少了。”吉文元皱着眉头说道。
僧格林沁本身就是蒙古八旗出身,他的马队是清军中少有的骑术精湛。
“怎么?又不是没跟清军的马队打过,这里地势开阔,是对马队有利,不过我们人多,哪怕是消耗掉一部分人命也没关系。”
“我看咱们就用圆阵,让每个师帅组织本师组成大圆阵,长枪和刀牌兵在外,挡住清军骑兵的弓箭。保护好后面的火枪兵,然后用我们的火枪兵慢慢地消耗对方的骑兵。”林凤祥说道。
面对骑**湛的骑兵,太平军这种只有部分装备了火枪的步兵,最好就是用严密的阵型保护自己,然后再用火枪消耗对方。
当看到太平军正在整队布阵,僧格林沁这边率先派出了骑兵,他准备趁着对方布阵的时机上前去骚扰一番,打断对方的部署。
不过僧格林沁没想到的是,太平军根本就不理会自己的骚扰。他们依然在坚持布阵。
虽然太平军一直在承受伤亡,但是他们好像并不在意。一些火枪兵集结成小阵,只要有骑兵靠近就一阵齐射。
所以这一波骚扰,清军并没有赚到太大的便宜。僧格林沁抚了抚颚下的长须,摇了摇头,这种骑兵的分散骚扰对发匪的伤害不大。
他们的战斗意志很强,并没有因骑兵的靠近而慌乱。太平军的老兵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老兵的监视影响下,新加入的流民也不敢逃跑,只要有人逃跑,必然会被身边的老兵杀死。
很快大阵结好了,林凤祥指挥着大军缓缓向清军挤压过去。
双方结阵而战,战场上一下子就变得缓慢起来,双方都不敢放开了向对方冲杀。
清军使用弓箭火枪不断地消耗着圆阵外围的长枪兵还有刀牌兵。太平军圆阵中的火枪手也在向着进入射程的清军射击。
双方的炮兵很快也加入了对轰,不过这些老式火炮的射速太慢,射出的铁球杀伤力有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用炮声擂鼓助威一般。
两军从中午战到了傍晚,双方的士兵的体力消耗巨大。
一个消息送到了林凤祥的手中,让林凤祥决定暂时撤退。
李开芳突围回到了通州,并且深受重伤。
李开芳在廊坊阻击胜保打的非常的惨烈。胜保不要命的打法,让李开芳苦不堪言。
李开芳毕竟只有五千人马,剩下的都是城内的青壮,这些人的战力低下,而且还对太平军心存怨恨,只是因为家眷被控制,才甘受太平军的指挥。
胜保一边猛攻一边命人向着城墙挖地道,终于挖到了城墙下。随着炸药爆炸,城墙被炸开,清军沿着缺口一拥而入。
太平军在城内组织巷战,但是还是被清军打得节节后退。李开芳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结果被清军的冷箭射中腹部。但是他仍然捂着腹部坚持作战,最后被亲卫抬着从北门撤出。
留下阻击清军的五千兵马最后撤回通州城的不到一千人。
林凤祥指挥的圆阵缓缓撤退一点慌乱都没有。太平军这半日与清军的交锋,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太平军的伤亡虽然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流民。
僧格林沁也没有追击,一方面是因为清军不管是士兵还是战马都非常的疲惫,另一方面,现在天已经要黑了,他无法确定长毛是否会有伏兵。因此,清军就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军退了回去。不过战场上太平军的尸体还留在原地。
这些可都是军功,清军的士兵顶着疲惫收割太平军的人头。僧格林沁已经派人去京中报捷。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在他的口中成了:大败发匪,斩首三千,匪军溃散而逃!
咸丰帝接到捷报后,龙颜大悦,也不去管奕?这几天组织旗丁不力的事情。
话说奕?的恭亲王府这几天都要被唾沫星子给淹了。京城的旗丁那都是沾亲带故的,他们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亲王,一个不起眼的破落旗丁往上数几代也许也是****呢。
所以恭亲王要组织旗丁上城,这些人才不愿意呢,这都多少年没有用旗丁打仗了。
一些条件好些的还会派个奴才过来顶个数,条件差的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谁还愿意守城。
每天都有人在恭亲王府门前叫嚣,要上城先发粮食。几个就算了,这么多人,恭亲王哪里来的粮食发呀。
本来是征募旗丁,现在却变成了城中的旗丁闹粮闹饷事件。
还好僧格林沁挡住了太平军,不然真不知道这京城守不守得住。
……
大沽口炮台位于海河的入海口,1816年,清廷在大沽口两侧各建了一座圆形炮台。
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
1841年鸦片战争,让清廷加紧了大沽炮台的建设,共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一个炮台群。
炮台的兵丁大部分都被调去围剿太平军了,只留下了少部分留守人员。在清廷眼中还是京城更重要一些。
赵二狗是一名值守炮台的的兵丁。
一大清早,他就被一泡尿憋醒,东面的海面上,朝阳已经探出了头,照得他眼睛都睁不开。
他眯缝着眼睛站在炮台边沿往下放水,突然有什么东西将刚探出头的太阳给遮住了,没了强光的照射,二狗的眼睛终于能睁开了。眼前的情景让他差点把尿出的尿给哆嗦回去。
东方的天际突然出现了一片白帆,如林一般,将阳光都给遮住了,朝阳在风帆的边沿绣出了一道金边。
在二狗的眼中,这支舰队仿佛是从天河使出的一般。
二狗都来不及把裤带系上,拎着裤子,赶紧跑去将事情报告给守卫炮台的军官。
守卫炮台的主官是一名游击将军,正是二狗的大表舅,不然二狗也不会得到留守炮台的阳差。
不一会儿,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跑了过来。
第一眼看去,他以为是洋人的军舰又打过来了,等他拿起单筒望远镜仔细看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支舰队上面打的也是金龙旗。
朝廷什么时候也有一支这样规模的舰队了?将领百思不得其解。
“二狗,你带人驾着小艇过去问问,他们是哪只军队,来大沽口干什么?”
“我……我去?”二狗结巴着问道。
“当然是你去,难道让老子去?放心好了,是朝廷的舰队,不会有危险的。”
二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小艇靠的越近,那军舰就显得更大。
终于,二狗看到了军舰上的人,果真是大清的人,就是他们穿的军服不一样。
然后他趁此机会,将城内百姓编入流民队伍。
林凤祥给所有的流民平均分配口粮。虽然所有的人都吃的不好,但是很多流民现在跟着太平军至少有的吃,比以前要更有保障了。
太平军管理流民自有一套制度,虽然严苛,但是公平,没有人有特权,当然太平军的正规军跟他们待遇不同。这样,这些被编入流民队伍的百姓渐渐安定下来。
林凤祥将所有的粮食物资设立圣库统一管理。将能够发下去的衣服都发下去,让这些人穿在身上。
现在正值冬季,身上的衣物多一些,还能够减少人体热量的流失,也变相地节省了些粮食。
通州城被攻破之后,北京城才是真的乱了起来。有些权贵已经收拾细软,开始往西山跑路。
不过还好,曾格林沁的大军及时地从保定赶了过来,让咸丰的心中多了一丝丝的安全感。不然连他自己都要去承德北狩去了。
这次胜宝由于防守太平军失利,最后肯定要被处罚。僧格林沁却收复保定有功。可想而知,僧格林沁将会成为军中第一人。后来居上,盖过胜宝一头。
对僧格林沁,咸丰帝也是寄予厚望,今后有了修养的时间,也许可以让僧格林沁帮大清再训练一支八旗铁骑出来。
林凤祥在通州城留了五千守军,这里将作为他们的退路。
同时,这里也是他和李开芳约定好的汇合地点。带着手头上拼凑出来的四万多大军,林凤祥向着京城进发,去完成他心中的一个执念。
没走多久,就在八里桥碰到了僧格林沁率领的一万五千多清军。虽然己方的兵力多了很多,但是林凤祥并没有掉以轻心。
自己这四万人中有一半都是凑数的流民,这些人到了战场上如果用不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僧格林沁也非常的小心,自己现在是京城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胜了自己就是大功臣,败了自己就啥也不是。
他将步兵部署在中间,骑兵放在两翼,摆了一个很稳妥的阵型。
“丞相,我看这仗不好打啊,要是冲上去的话,对方的中军只要抵抗我们一会儿,骑兵就能够包抄到后面。我们的骑兵还是太少了。”吉文元皱着眉头说道。
僧格林沁本身就是蒙古八旗出身,他的马队是清军中少有的骑术精湛。
“怎么?又不是没跟清军的马队打过,这里地势开阔,是对马队有利,不过我们人多,哪怕是消耗掉一部分人命也没关系。”
“我看咱们就用圆阵,让每个师帅组织本师组成大圆阵,长枪和刀牌兵在外,挡住清军骑兵的弓箭。保护好后面的火枪兵,然后用我们的火枪兵慢慢地消耗对方的骑兵。”林凤祥说道。
面对骑**湛的骑兵,太平军这种只有部分装备了火枪的步兵,最好就是用严密的阵型保护自己,然后再用火枪消耗对方。
当看到太平军正在整队布阵,僧格林沁这边率先派出了骑兵,他准备趁着对方布阵的时机上前去骚扰一番,打断对方的部署。
不过僧格林沁没想到的是,太平军根本就不理会自己的骚扰。他们依然在坚持布阵。
虽然太平军一直在承受伤亡,但是他们好像并不在意。一些火枪兵集结成小阵,只要有骑兵靠近就一阵齐射。
所以这一波骚扰,清军并没有赚到太大的便宜。僧格林沁抚了抚颚下的长须,摇了摇头,这种骑兵的分散骚扰对发匪的伤害不大。
他们的战斗意志很强,并没有因骑兵的靠近而慌乱。太平军的老兵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老兵的监视影响下,新加入的流民也不敢逃跑,只要有人逃跑,必然会被身边的老兵杀死。
很快大阵结好了,林凤祥指挥着大军缓缓向清军挤压过去。
双方结阵而战,战场上一下子就变得缓慢起来,双方都不敢放开了向对方冲杀。
清军使用弓箭火枪不断地消耗着圆阵外围的长枪兵还有刀牌兵。太平军圆阵中的火枪手也在向着进入射程的清军射击。
双方的炮兵很快也加入了对轰,不过这些老式火炮的射速太慢,射出的铁球杀伤力有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用炮声擂鼓助威一般。
两军从中午战到了傍晚,双方的士兵的体力消耗巨大。
一个消息送到了林凤祥的手中,让林凤祥决定暂时撤退。
李开芳突围回到了通州,并且深受重伤。
李开芳在廊坊阻击胜保打的非常的惨烈。胜保不要命的打法,让李开芳苦不堪言。
李开芳毕竟只有五千人马,剩下的都是城内的青壮,这些人的战力低下,而且还对太平军心存怨恨,只是因为家眷被控制,才甘受太平军的指挥。
胜保一边猛攻一边命人向着城墙挖地道,终于挖到了城墙下。随着炸药爆炸,城墙被炸开,清军沿着缺口一拥而入。
太平军在城内组织巷战,但是还是被清军打得节节后退。李开芳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结果被清军的冷箭射中腹部。但是他仍然捂着腹部坚持作战,最后被亲卫抬着从北门撤出。
留下阻击清军的五千兵马最后撤回通州城的不到一千人。
林凤祥指挥的圆阵缓缓撤退一点慌乱都没有。太平军这半日与清军的交锋,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太平军的伤亡虽然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流民。
僧格林沁也没有追击,一方面是因为清军不管是士兵还是战马都非常的疲惫,另一方面,现在天已经要黑了,他无法确定长毛是否会有伏兵。因此,清军就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军退了回去。不过战场上太平军的尸体还留在原地。
这些可都是军功,清军的士兵顶着疲惫收割太平军的人头。僧格林沁已经派人去京中报捷。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在他的口中成了:大败发匪,斩首三千,匪军溃散而逃!
咸丰帝接到捷报后,龙颜大悦,也不去管奕?这几天组织旗丁不力的事情。
话说奕?的恭亲王府这几天都要被唾沫星子给淹了。京城的旗丁那都是沾亲带故的,他们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亲王,一个不起眼的破落旗丁往上数几代也许也是****呢。
所以恭亲王要组织旗丁上城,这些人才不愿意呢,这都多少年没有用旗丁打仗了。
一些条件好些的还会派个奴才过来顶个数,条件差的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谁还愿意守城。
每天都有人在恭亲王府门前叫嚣,要上城先发粮食。几个就算了,这么多人,恭亲王哪里来的粮食发呀。
本来是征募旗丁,现在却变成了城中的旗丁闹粮闹饷事件。
还好僧格林沁挡住了太平军,不然真不知道这京城守不守得住。
……
大沽口炮台位于海河的入海口,1816年,清廷在大沽口两侧各建了一座圆形炮台。
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
1841年鸦片战争,让清廷加紧了大沽炮台的建设,共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一个炮台群。
炮台的兵丁大部分都被调去围剿太平军了,只留下了少部分留守人员。在清廷眼中还是京城更重要一些。
赵二狗是一名值守炮台的的兵丁。
一大清早,他就被一泡尿憋醒,东面的海面上,朝阳已经探出了头,照得他眼睛都睁不开。
他眯缝着眼睛站在炮台边沿往下放水,突然有什么东西将刚探出头的太阳给遮住了,没了强光的照射,二狗的眼睛终于能睁开了。眼前的情景让他差点把尿出的尿给哆嗦回去。
东方的天际突然出现了一片白帆,如林一般,将阳光都给遮住了,朝阳在风帆的边沿绣出了一道金边。
在二狗的眼中,这支舰队仿佛是从天河使出的一般。
二狗都来不及把裤带系上,拎着裤子,赶紧跑去将事情报告给守卫炮台的军官。
守卫炮台的主官是一名游击将军,正是二狗的大表舅,不然二狗也不会得到留守炮台的阳差。
不一会儿,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跑了过来。
第一眼看去,他以为是洋人的军舰又打过来了,等他拿起单筒望远镜仔细看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支舰队上面打的也是金龙旗。
朝廷什么时候也有一支这样规模的舰队了?将领百思不得其解。
“二狗,你带人驾着小艇过去问问,他们是哪只军队,来大沽口干什么?”
“我……我去?”二狗结巴着问道。
“当然是你去,难道让老子去?放心好了,是朝廷的舰队,不会有危险的。”
二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小艇靠的越近,那军舰就显得更大。
终于,二狗看到了军舰上的人,果真是大清的人,就是他们穿的军服不一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