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打呆仗,结硬寨
作者:独孤赏月 更新:2021-11-03 09:07
董书恒从参军室派了一名参军,名叫张东旭,外号“小张仪”。据严仕坤介绍,此人擅长纵横之术。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这些江湖人士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外号一个比一个牛掰。
张旭东将会随着杨兮妹回到天京,相信有杨兮妹在,杨秀清不会直接把他杀了。此行他会带上丰厚礼物,同杨秀清建立关系,争取在江宁城建立一个代办处,作为明面的力量,同情报司的暗处力量配合。他的主要目标是激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并且想办法在天京城找到代理人。
江北大营,琦善又开始听戏了,因为之前的刺杀,琦善都准备戒掉这个爱好。可是,董书恒又送了一个戏班子给他。在琦善看来,董书恒办事稳重,这戏班子肯定是事先审查过的,所以他就放心享用了,不过警卫力量增加了很多。
另外,董书恒还委托了康平大师过来给他看了看身体,经过康平大师的调理,琦善感觉自己身体好了许多。这让他对董书恒的好感更浓。
这次董书恒进军扬州,唯一托他办的一件事情就是约束江北大营,不许进入扬州城。琦善知道他的意思,这帮子痞子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最在行。他只是以为这是因为董书恒是本地人,要维护本地父老,不疑有他,反正最后报捷都是自己这边。只要能捞着功劳,不进扬州又如何?况且扬州城经过太平军的搜刮,也没有多少油水了。
他不知道的是,董书恒早就给他想好了新的江北大营选址。扬州他们是永远别想进入了。这个戏班子,是董书恒让情报司副司长周红英在手下精选的,全部是情报司的人。这些女队员出身风尘,最善于潜伏在官员身边。至于派医生帮他治病,是因为董书恒想让他多活几年,在这个位子上帮自己顶着。
晚上,董书恒终于抽出了时间,去州衙探望一下魏源。两人见面,说了一些徐州的事情。顺便跟魏源了解一下书院招生的情况。
此次书院招生一共有五千多名学子报名参加考试。之所以这么多学子报名。第一是因为之前书局出版的大量书籍已经将淮海书院的名声打出去了,加上魏源在学界也是泰斗级的人物,隐隐有开宗立派的气象;
第二,长三角地区本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读书的人很多,也就是说读书人的基数很大,加上太平军占据江宁城这个南方的教育中心,让许多学子失去了投学之路。
第三,长三角地区靠近上海,商业氛围浓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许多青年学子渴望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让西学、实学有了自己的市场。
两人又沟通了一下书院建设的一些细节。董书恒建议魏源在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中选聘一批教师,组织一个师范速成班,主要就是给他们培训一下中小学教材以及新式学校的教学模式。然后把这些人派到各地陆续成立的学校担任教师。
魏源自然是同意,他知道大部分的读书人家境并不是很好,能够有个教书这样的生计,自然皆大欢喜。
说完魏源就急着打发董书恒离开。他知道董书恒不是专门来找自己这个糟老头子的。魏源现在把政务都交给了曾宪风的行政总署,曾宪风手下现在有一帮团队,都是幕僚出身,处理政务的经验丰富,没有上官的掣肘,工作效率极高。
总署这边主要的难题还是董书恒之前提出的几项改革意见,尤其是鼓励经商方面的内容,受到了一些地方大族的消极抵制。这方面,董书恒倒是不急,人都是趋利的,等到那些办工厂的人赚了大钱,那些当初冷眼旁观的人自然会蜂蛹而入。
之前来到魏府的时候,董书恒已经给魏玉珍打过眼色,所以这会儿他直接去了花园。
花园的凉亭内,果然有一道倩影矗立在那里。
“书恒,你终于回来了,我认识你那么久就没见你怎么休息过。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们书局又购入了20套印刷设备。排版工和装订工也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
董书恒轻轻地牵起她的手,让她微微一顿,俏脸染上了红霞。
“还说我忙,你不是也一见到我就谈起了工作上的事情。书局属于文化战线,你们多出几本好书,让更多的人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做贡献。”
“我们同西方列强的差距不仅仅在战船枪炮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现在大部分的国人还没有打破文化的枷锁,而我们建学校、印刷书籍,就是要给大家一把钥匙,去打开自己思想上的枷锁。”
魏玉珍痴痴地看着董书恒。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不是他手举玫瑰对着你花言巧语的时候。而是他一本正经跟你说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说着民族大义。
……
高邮湖畔码头旁,风帆林立,旌旗蔽日,淮海军此时正在宣布讨伐檄文,准备出兵扬州。
魏源带领着一众高邮代表为大军饯行,高邮的几个大家族赫然在列。
何章成代表士绅上前讲话:“淮海军是我扬州的子弟兵,今日大军出发收复扬州,就是收复我们自己的家园,我等祝大军旗开得胜!”
“祝大军旗开得胜!”众人一起大声说道。
此时湖边密密麻麻都是为大军送行的民众。
一声长长的哨音响起。大军开始陆续登船。身穿迷彩作战服的淮海军士兵,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向船舷走去。民众们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路。在士兵通过的时候,不时有民众将手中准备好的鸡蛋、糕点等吃食塞到士兵的手中。
甚至还有大胆的女郎将手中的香囊投给相中的帅小伙子。香囊上面绣着的是姑娘的闺名,这是定情的信物。
民众的热情,虽然减慢了部队的登船速度,但是董书恒并没有派人阻止。他一直努力地提升部队的地位,改善军人的形象,打破人们好男不当兵的偏见。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拉近军队同民众的关系,还能让士兵心中生出荣誉感。
长长的船队沿着高邮湖一路南下,扬州号和淮安号一前一后负责压阵。几艘细长的多桨游艇远远地在前面探路,注意着水道两边的一点点风吹草动。
扬州府衙,一骑飞马从城外飞奔而来。一会儿就到了府衙之中。
“报!将军,高邮的一支兵马向扬州杀来。”那侦骑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不要急,喝口水,慢慢叙来。”曾立昌说道,旁边已经有侍卫帮那人拿了一杯茶水。
“大人,据我们探马探到,江北提督董书恒帅领大军沿着运河向扬州杀来。号称五万大军,一路大张旗鼓,并没有隐匿行踪,甚至还在高邮发布了一篇檄文,极为嚣张。”
“江北大营那边有没有动静?”曾立昌问道。
一个侍卫向前一步答道:“刚刚才有人禀报,江北大营,紧闭营门,与往常一样,并无动静。”
“发布全城动员令,所有壮丁上墙,部队进入到各自的防御位置。向江北大营和运河方向派遣哨骑,所有动向半个时辰一报。召集所有军官议事。”接着他悄悄地吩咐亲兵喊来一名军官。
“马万崇,城内的物资都收集好了吗?”
“禀将军,所有收集的城内公产,都已经集中到南城仓库。随时可以起运。”
“今天晚上,把物资全部运到八卦洲,派人联系罗大纲将军,让镇江的战船协助转运。”
早在月余之前,杨秀清就已经命令曾立昌做好放弃扬州的准备。因为北伐和西征吃紧,江宁的防务紧张,太平军高层决定向东实行收缩防守的策略。连已经要攻下常州的罗大纲都叫停,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让杨巡抚又能缓一口气。
不一会儿所有军官感到了知府衙门。
“大家都知道了,清军江北提督董书恒帅军来袭。我们之前怎么跟此人打过交道。不过据说上次我们派往天京的押送队伍,就是被此人所灭。而且此人之前跟高邮水匪有一战,据说以少胜多。想必是有几分本事的。”
“将军,清军基本上都是孬种,像北大营,都是清军的精锐了,不还是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这个董书恒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估计只是一个新成立的团练武装,要我说我们直接出城去把他灭了。”
曾立昌坐在位置上摇了摇头,上次他派去押送的队伍就有一千多人,大部分还是老营,可是却被无声无息地灭掉了,连一个逃回来的都没有,就连东王妹妹都丢了,如果真是这个董书恒所谓,那么对方战力必然不可小觑。
“不可小看天下英雄,我们现在重点在于防守扬州,扬州多防守一天就能够多为天京城减轻压力。”
“现在,把城外所有据点收缩回城内,最外围的防御到城外壕沟,只留城南的防御据点。”
……
高邮离扬州东并不是很远,乘船从高邮湖码头往南到湾头镇再拐进运河扬州段,一共也就四十几公里,乘船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大军准备在扬州东关码头登陆。本来以为会有场战斗,没想到太平军果断地放弃了城外的所有据点,只在南门外的据点有重兵把守。
太平军自从主力北伐之后,在扬州就开始收缩防御。把防御重心都放到城墙周边。曾立昌很清楚,自己现在就是一颗钉子,而钉子是不需要占据多大的地方的。
扬州城南的异动终究没有瞒得住淮海军密探的眼睛。很快情况就通过买通的太平军传了出来。这个消息在天黑之前就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董书恒的手中。
扬州东关的运河码头,一片热闹景象,想象中的战斗没有发生。曾立昌果然是一名十分果决的将领。在确定了作战重心之后,他果断地撤离了外围的据点,只留下南墙外的据点没有撤离。
因此,淮海军到达之后直接接管了码头。虽然还未到天黑,董书恒并没有急着开战。
他命令士兵以码头为中心,挖掘了一个半圆型的壕沟,壕沟外面用土建起了一道矮墙,然后用码头上的材料制作了大量的拒马、栅栏。天黑之前一个结实的营寨就建造得差不多了。
董书恒自认为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他觉得战斗的胜负根本上还是实力的比拼。在对战之前,首先要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太平军在运河没有什么水师力量,淮海军则把水师都集中在运河,在水面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董书恒将营寨扎在码头,非常安全。另外,河边还方便部队的物资补给。
士兵们在修葺营寨,另一部分人则将船上的物资都搬运下来。随军野战医院也在寨内选好了地方,医护人员真在安置各种医疗设施。
不过侦查兵还是被远远撒了出去。淮海军的侦察兵一般都是以班为单位,十几个人一个小组,有一名瞭望手,配备一个单筒望远镜,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情况,两个通讯员负责传递消息。还有5名步枪手负责火力支援,以及2名狙击手。
张旭东将会随着杨兮妹回到天京,相信有杨兮妹在,杨秀清不会直接把他杀了。此行他会带上丰厚礼物,同杨秀清建立关系,争取在江宁城建立一个代办处,作为明面的力量,同情报司的暗处力量配合。他的主要目标是激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并且想办法在天京城找到代理人。
江北大营,琦善又开始听戏了,因为之前的刺杀,琦善都准备戒掉这个爱好。可是,董书恒又送了一个戏班子给他。在琦善看来,董书恒办事稳重,这戏班子肯定是事先审查过的,所以他就放心享用了,不过警卫力量增加了很多。
另外,董书恒还委托了康平大师过来给他看了看身体,经过康平大师的调理,琦善感觉自己身体好了许多。这让他对董书恒的好感更浓。
这次董书恒进军扬州,唯一托他办的一件事情就是约束江北大营,不许进入扬州城。琦善知道他的意思,这帮子痞子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最在行。他只是以为这是因为董书恒是本地人,要维护本地父老,不疑有他,反正最后报捷都是自己这边。只要能捞着功劳,不进扬州又如何?况且扬州城经过太平军的搜刮,也没有多少油水了。
他不知道的是,董书恒早就给他想好了新的江北大营选址。扬州他们是永远别想进入了。这个戏班子,是董书恒让情报司副司长周红英在手下精选的,全部是情报司的人。这些女队员出身风尘,最善于潜伏在官员身边。至于派医生帮他治病,是因为董书恒想让他多活几年,在这个位子上帮自己顶着。
晚上,董书恒终于抽出了时间,去州衙探望一下魏源。两人见面,说了一些徐州的事情。顺便跟魏源了解一下书院招生的情况。
此次书院招生一共有五千多名学子报名参加考试。之所以这么多学子报名。第一是因为之前书局出版的大量书籍已经将淮海书院的名声打出去了,加上魏源在学界也是泰斗级的人物,隐隐有开宗立派的气象;
第二,长三角地区本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读书的人很多,也就是说读书人的基数很大,加上太平军占据江宁城这个南方的教育中心,让许多学子失去了投学之路。
第三,长三角地区靠近上海,商业氛围浓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许多青年学子渴望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让西学、实学有了自己的市场。
两人又沟通了一下书院建设的一些细节。董书恒建议魏源在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中选聘一批教师,组织一个师范速成班,主要就是给他们培训一下中小学教材以及新式学校的教学模式。然后把这些人派到各地陆续成立的学校担任教师。
魏源自然是同意,他知道大部分的读书人家境并不是很好,能够有个教书这样的生计,自然皆大欢喜。
说完魏源就急着打发董书恒离开。他知道董书恒不是专门来找自己这个糟老头子的。魏源现在把政务都交给了曾宪风的行政总署,曾宪风手下现在有一帮团队,都是幕僚出身,处理政务的经验丰富,没有上官的掣肘,工作效率极高。
总署这边主要的难题还是董书恒之前提出的几项改革意见,尤其是鼓励经商方面的内容,受到了一些地方大族的消极抵制。这方面,董书恒倒是不急,人都是趋利的,等到那些办工厂的人赚了大钱,那些当初冷眼旁观的人自然会蜂蛹而入。
之前来到魏府的时候,董书恒已经给魏玉珍打过眼色,所以这会儿他直接去了花园。
花园的凉亭内,果然有一道倩影矗立在那里。
“书恒,你终于回来了,我认识你那么久就没见你怎么休息过。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们书局又购入了20套印刷设备。排版工和装订工也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
董书恒轻轻地牵起她的手,让她微微一顿,俏脸染上了红霞。
“还说我忙,你不是也一见到我就谈起了工作上的事情。书局属于文化战线,你们多出几本好书,让更多的人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做贡献。”
“我们同西方列强的差距不仅仅在战船枪炮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现在大部分的国人还没有打破文化的枷锁,而我们建学校、印刷书籍,就是要给大家一把钥匙,去打开自己思想上的枷锁。”
魏玉珍痴痴地看着董书恒。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不是他手举玫瑰对着你花言巧语的时候。而是他一本正经跟你说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说着民族大义。
……
高邮湖畔码头旁,风帆林立,旌旗蔽日,淮海军此时正在宣布讨伐檄文,准备出兵扬州。
魏源带领着一众高邮代表为大军饯行,高邮的几个大家族赫然在列。
何章成代表士绅上前讲话:“淮海军是我扬州的子弟兵,今日大军出发收复扬州,就是收复我们自己的家园,我等祝大军旗开得胜!”
“祝大军旗开得胜!”众人一起大声说道。
此时湖边密密麻麻都是为大军送行的民众。
一声长长的哨音响起。大军开始陆续登船。身穿迷彩作战服的淮海军士兵,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向船舷走去。民众们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路。在士兵通过的时候,不时有民众将手中准备好的鸡蛋、糕点等吃食塞到士兵的手中。
甚至还有大胆的女郎将手中的香囊投给相中的帅小伙子。香囊上面绣着的是姑娘的闺名,这是定情的信物。
民众的热情,虽然减慢了部队的登船速度,但是董书恒并没有派人阻止。他一直努力地提升部队的地位,改善军人的形象,打破人们好男不当兵的偏见。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拉近军队同民众的关系,还能让士兵心中生出荣誉感。
长长的船队沿着高邮湖一路南下,扬州号和淮安号一前一后负责压阵。几艘细长的多桨游艇远远地在前面探路,注意着水道两边的一点点风吹草动。
扬州府衙,一骑飞马从城外飞奔而来。一会儿就到了府衙之中。
“报!将军,高邮的一支兵马向扬州杀来。”那侦骑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不要急,喝口水,慢慢叙来。”曾立昌说道,旁边已经有侍卫帮那人拿了一杯茶水。
“大人,据我们探马探到,江北提督董书恒帅领大军沿着运河向扬州杀来。号称五万大军,一路大张旗鼓,并没有隐匿行踪,甚至还在高邮发布了一篇檄文,极为嚣张。”
“江北大营那边有没有动静?”曾立昌问道。
一个侍卫向前一步答道:“刚刚才有人禀报,江北大营,紧闭营门,与往常一样,并无动静。”
“发布全城动员令,所有壮丁上墙,部队进入到各自的防御位置。向江北大营和运河方向派遣哨骑,所有动向半个时辰一报。召集所有军官议事。”接着他悄悄地吩咐亲兵喊来一名军官。
“马万崇,城内的物资都收集好了吗?”
“禀将军,所有收集的城内公产,都已经集中到南城仓库。随时可以起运。”
“今天晚上,把物资全部运到八卦洲,派人联系罗大纲将军,让镇江的战船协助转运。”
早在月余之前,杨秀清就已经命令曾立昌做好放弃扬州的准备。因为北伐和西征吃紧,江宁的防务紧张,太平军高层决定向东实行收缩防守的策略。连已经要攻下常州的罗大纲都叫停,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让杨巡抚又能缓一口气。
不一会儿所有军官感到了知府衙门。
“大家都知道了,清军江北提督董书恒帅军来袭。我们之前怎么跟此人打过交道。不过据说上次我们派往天京的押送队伍,就是被此人所灭。而且此人之前跟高邮水匪有一战,据说以少胜多。想必是有几分本事的。”
“将军,清军基本上都是孬种,像北大营,都是清军的精锐了,不还是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这个董书恒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估计只是一个新成立的团练武装,要我说我们直接出城去把他灭了。”
曾立昌坐在位置上摇了摇头,上次他派去押送的队伍就有一千多人,大部分还是老营,可是却被无声无息地灭掉了,连一个逃回来的都没有,就连东王妹妹都丢了,如果真是这个董书恒所谓,那么对方战力必然不可小觑。
“不可小看天下英雄,我们现在重点在于防守扬州,扬州多防守一天就能够多为天京城减轻压力。”
“现在,把城外所有据点收缩回城内,最外围的防御到城外壕沟,只留城南的防御据点。”
……
高邮离扬州东并不是很远,乘船从高邮湖码头往南到湾头镇再拐进运河扬州段,一共也就四十几公里,乘船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大军准备在扬州东关码头登陆。本来以为会有场战斗,没想到太平军果断地放弃了城外的所有据点,只在南门外的据点有重兵把守。
太平军自从主力北伐之后,在扬州就开始收缩防御。把防御重心都放到城墙周边。曾立昌很清楚,自己现在就是一颗钉子,而钉子是不需要占据多大的地方的。
扬州城南的异动终究没有瞒得住淮海军密探的眼睛。很快情况就通过买通的太平军传了出来。这个消息在天黑之前就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董书恒的手中。
扬州东关的运河码头,一片热闹景象,想象中的战斗没有发生。曾立昌果然是一名十分果决的将领。在确定了作战重心之后,他果断地撤离了外围的据点,只留下南墙外的据点没有撤离。
因此,淮海军到达之后直接接管了码头。虽然还未到天黑,董书恒并没有急着开战。
他命令士兵以码头为中心,挖掘了一个半圆型的壕沟,壕沟外面用土建起了一道矮墙,然后用码头上的材料制作了大量的拒马、栅栏。天黑之前一个结实的营寨就建造得差不多了。
董书恒自认为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他觉得战斗的胜负根本上还是实力的比拼。在对战之前,首先要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太平军在运河没有什么水师力量,淮海军则把水师都集中在运河,在水面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董书恒将营寨扎在码头,非常安全。另外,河边还方便部队的物资补给。
士兵们在修葺营寨,另一部分人则将船上的物资都搬运下来。随军野战医院也在寨内选好了地方,医护人员真在安置各种医疗设施。
不过侦查兵还是被远远撒了出去。淮海军的侦察兵一般都是以班为单位,十几个人一个小组,有一名瞭望手,配备一个单筒望远镜,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情况,两个通讯员负责传递消息。还有5名步枪手负责火力支援,以及2名狙击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