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巨熊倒下二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2-02-22 02:59
在华夏拉拢列同志,然后希望借助其影响力左右未来沙俄的政局的时候。
德国也在开始拉拢正在仓惶的沙俄贵族。
华夏得了先机,拉拢了列同志走群众路线,德国则拉拢沙俄的贵族派。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沙俄将会出现红白两股势力,继世界大战中惨重伤亡之后,进行另一场血腥残酷的内战。
沙俄这头巨熊,在倒下之后会被六国分食,剩下的躯体之中,还要被华夏和德国两个强国作为博弈的战场,他的人民将会是两方博弈的牺牲品。
韦珣对此并不会抱有丝毫的怜悯,就像民国军阀混战,列强投资军阀让华夏陷入内战之中一样,现在的华夏只是从被害者才为了棋手而已。
莫斯科,眼睛布满血丝,神情颓废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看着眼前的和谈提议,默默无言。
如果从英法支持,联合日本进攻华夏算起,到支援罗马尼亚,两次镇压芬兰以及和德奥以及奥匈开战,再到如今被六国围攻。
沙俄从1906年开始到现在的1914年,整整八年的时间,几乎从未停止过兵戈。
八年时间,不仅让沙俄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还让国内的政局愈加不稳,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尤其是东线被德奥和奥匈、保加利亚、芬兰联合进攻之后,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只能勉力支撑。
失去了主要产粮区的俄属波兰、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大部之后,国内民生疲敝,工业损失将近五分之二。
如果说这些情况下沙俄都能勉力支撑下去,那么八年来大小战争给沙俄民众带来的创伤却是无法抹平的。
八年时间,平均下来每年都有数十万伤亡。
尤其是华夏以雷霆之势将东线的一百四十万人一口吞下,他甚至来不及让人组织新的防线,华夏就开始进攻叶卡捷琳娜堡,中亚的二十万驻军更是无路可退,无法补给的他们也撑不了多久。
东线空虚,西线、南线、北线已被死死的缠住无法分出兵力。
最为重要的是之前沙俄一直能在同盟国的猛烈攻势下支撑的原因是华夏出售的战争物资,现在华夏从临时的后勤提供者变成敌人。
这才是真正让尼古拉二世感到绝望的原因。
大量青壮阵亡,工业损失近半,民生疲敝,各个城市因为食物发生**,乡村抗税,工人罢工·····
沙俄还有青壮,但沙俄目前的工业连维持西线都不足,大部分工厂还因为工资无法吃饱饭闹着罢工呢,更何况是武装新的军队组建东部防线呢?
虽然在西欧英法已经想尽一切办法为其分担压力,可物资不足已成定局,伊朗到里海再到顿河的运输路线连保证中亚战区都没有办法。在尼古拉二世看来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一声叹气之后,他疲惫的合上眼睛,旁边两大瓶伏特加已经饮尽。
连续的失利让他酗酒如命,没有酒精的麻醉他甚至无法入眠。
······
叶卡捷琳娜堡,仅有三万守军的城市中,两个师长绝望的通过望远镜看向城外的钢铁洪流以及掀起的滚滚尘土。
华夏抵达城外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围了南北东三面,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要么死于沙场,要么投降,要么带着部队向西撤离。
这是华夏的第一装甲军和两个军的陆军,他们毫无抗衡的实力。
士兵、民众都是人心惶惶,数不清的民众拖家带口的向西离开。
而士兵,早已没有了战斗的意志。
一个月全歼一百四十万人,东线已经没有抵抗华夏兵锋的军队。
弹药、物资都不够他们打一场中等烈度的防御战。
城外,吴佩孚走下山丘的观测哨,对炮兵参谋下令到:“传令炮兵,两发威慑打击。”
说完之后坐上汽车,等炮声隆隆响起,他已经到了指挥部。
一进指挥部,他就说道:“着令第一装甲军全速度过卡马河,一周之内抵达喀山。”
“是!”一个参谋闻言赶紧起身记录命令,然后向旁边的通讯室跑去。
“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在什么位置。”
“运载第三装甲军的火车已经抵达鄂木斯克,不过只有一个团。我们燃油和炮弹不足,需要一半的运力保证装甲部队的消耗。”
吴佩孚闻言,点点头,开始在脑海想着接下来的布置。
华夏的兵锋过于快速,原本出售给沙俄的常规装备在东线大都成为了战利品,弹药、物资都可以就近获得。
可装甲部队使用的炮弹、燃油以及维修部件,这就需要从亚尔斯克方向用火车运输和从西北方向用卡车运输。
装甲部队虽然是机动部队,但长距离的跋涉消耗的燃油和出现的故障会让其战力大损。
所以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需要等待火车运输。
反倒是步兵方面,邓仲元率领的六个军已经抵达了鄂木斯克。
根据最新的国内命令,在攻下叶卡捷琳娜堡之后吴佩孚需要指挥装甲第一军前往喀山。
这是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因为喀山的沙俄黄金依旧没有运出。
六百五十吨黄金,将近九亿华元的财富,这可是比挺进莫斯科还要重要的任务。
截住这批黄金,从喀山度过伏尔加河,威胁莫斯科,然后等待沙俄方面是否有谈判的诚意,同时还需要拦截莫斯科对伏尔加河的增援。
待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向越过乌拉尔河之后,协助其度过伏尔加河。
如果沙俄依旧不投降,那么华夏将会催促东线的德奥军队发起进攻。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列同志将会发起起义,同时武装部队。
还有远在新西伯利亚的列同志的助手,也在战俘营宣传着他们的思想和理想以及要实现的抱负。
吴佩孚对沙俄的战局倒是不担心,而是国内要求他尽可能保证华夏的利益,同时还不能和友军生隙。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办好了固然能更进一步,办砸了他肯定要被斥责一番。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小说网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德国也在开始拉拢正在仓惶的沙俄贵族。
华夏得了先机,拉拢了列同志走群众路线,德国则拉拢沙俄的贵族派。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沙俄将会出现红白两股势力,继世界大战中惨重伤亡之后,进行另一场血腥残酷的内战。
沙俄这头巨熊,在倒下之后会被六国分食,剩下的躯体之中,还要被华夏和德国两个强国作为博弈的战场,他的人民将会是两方博弈的牺牲品。
韦珣对此并不会抱有丝毫的怜悯,就像民国军阀混战,列强投资军阀让华夏陷入内战之中一样,现在的华夏只是从被害者才为了棋手而已。
莫斯科,眼睛布满血丝,神情颓废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看着眼前的和谈提议,默默无言。
如果从英法支持,联合日本进攻华夏算起,到支援罗马尼亚,两次镇压芬兰以及和德奥以及奥匈开战,再到如今被六国围攻。
沙俄从1906年开始到现在的1914年,整整八年的时间,几乎从未停止过兵戈。
八年时间,不仅让沙俄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还让国内的政局愈加不稳,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尤其是东线被德奥和奥匈、保加利亚、芬兰联合进攻之后,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只能勉力支撑。
失去了主要产粮区的俄属波兰、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大部之后,国内民生疲敝,工业损失将近五分之二。
如果说这些情况下沙俄都能勉力支撑下去,那么八年来大小战争给沙俄民众带来的创伤却是无法抹平的。
八年时间,平均下来每年都有数十万伤亡。
尤其是华夏以雷霆之势将东线的一百四十万人一口吞下,他甚至来不及让人组织新的防线,华夏就开始进攻叶卡捷琳娜堡,中亚的二十万驻军更是无路可退,无法补给的他们也撑不了多久。
东线空虚,西线、南线、北线已被死死的缠住无法分出兵力。
最为重要的是之前沙俄一直能在同盟国的猛烈攻势下支撑的原因是华夏出售的战争物资,现在华夏从临时的后勤提供者变成敌人。
这才是真正让尼古拉二世感到绝望的原因。
大量青壮阵亡,工业损失近半,民生疲敝,各个城市因为食物发生**,乡村抗税,工人罢工·····
沙俄还有青壮,但沙俄目前的工业连维持西线都不足,大部分工厂还因为工资无法吃饱饭闹着罢工呢,更何况是武装新的军队组建东部防线呢?
虽然在西欧英法已经想尽一切办法为其分担压力,可物资不足已成定局,伊朗到里海再到顿河的运输路线连保证中亚战区都没有办法。在尼古拉二世看来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一声叹气之后,他疲惫的合上眼睛,旁边两大瓶伏特加已经饮尽。
连续的失利让他酗酒如命,没有酒精的麻醉他甚至无法入眠。
······
叶卡捷琳娜堡,仅有三万守军的城市中,两个师长绝望的通过望远镜看向城外的钢铁洪流以及掀起的滚滚尘土。
华夏抵达城外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围了南北东三面,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要么死于沙场,要么投降,要么带着部队向西撤离。
这是华夏的第一装甲军和两个军的陆军,他们毫无抗衡的实力。
士兵、民众都是人心惶惶,数不清的民众拖家带口的向西离开。
而士兵,早已没有了战斗的意志。
一个月全歼一百四十万人,东线已经没有抵抗华夏兵锋的军队。
弹药、物资都不够他们打一场中等烈度的防御战。
城外,吴佩孚走下山丘的观测哨,对炮兵参谋下令到:“传令炮兵,两发威慑打击。”
说完之后坐上汽车,等炮声隆隆响起,他已经到了指挥部。
一进指挥部,他就说道:“着令第一装甲军全速度过卡马河,一周之内抵达喀山。”
“是!”一个参谋闻言赶紧起身记录命令,然后向旁边的通讯室跑去。
“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在什么位置。”
“运载第三装甲军的火车已经抵达鄂木斯克,不过只有一个团。我们燃油和炮弹不足,需要一半的运力保证装甲部队的消耗。”
吴佩孚闻言,点点头,开始在脑海想着接下来的布置。
华夏的兵锋过于快速,原本出售给沙俄的常规装备在东线大都成为了战利品,弹药、物资都可以就近获得。
可装甲部队使用的炮弹、燃油以及维修部件,这就需要从亚尔斯克方向用火车运输和从西北方向用卡车运输。
装甲部队虽然是机动部队,但长距离的跋涉消耗的燃油和出现的故障会让其战力大损。
所以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需要等待火车运输。
反倒是步兵方面,邓仲元率领的六个军已经抵达了鄂木斯克。
根据最新的国内命令,在攻下叶卡捷琳娜堡之后吴佩孚需要指挥装甲第一军前往喀山。
这是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因为喀山的沙俄黄金依旧没有运出。
六百五十吨黄金,将近九亿华元的财富,这可是比挺进莫斯科还要重要的任务。
截住这批黄金,从喀山度过伏尔加河,威胁莫斯科,然后等待沙俄方面是否有谈判的诚意,同时还需要拦截莫斯科对伏尔加河的增援。
待第二装甲军和第三装甲军向越过乌拉尔河之后,协助其度过伏尔加河。
如果沙俄依旧不投降,那么华夏将会催促东线的德奥军队发起进攻。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列同志将会发起起义,同时武装部队。
还有远在新西伯利亚的列同志的助手,也在战俘营宣传着他们的思想和理想以及要实现的抱负。
吴佩孚对沙俄的战局倒是不担心,而是国内要求他尽可能保证华夏的利益,同时还不能和友军生隙。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办好了固然能更进一步,办砸了他肯定要被斥责一番。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小说网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