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劳务派遣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2-02-10 11:37
酝酿的攻击越是长久,迸发的力量就会越强。
华夏国内其实不少高层都认为现在华夏给协约国的物资太多了,尤其是沙俄。
如果一旦西线的英法联军对德国边境发起猛烈的进攻,很可能德国会守不住。
因为坦克这个攻坚能力极强的武器出现,堑壕战完全有利于防御方的情况不再出现。
这也是前不久华夏慷慨的将反坦克各种武器的设计图送给德国的原因,不是担心德国研发不出来,而是担心研发的时间耽搁了生产线的组建和生产。
此时德国已经动员了三百六十万军队,虽然不是德国的可动员兵力规模的极限,但也差不多用了六成。
现在德国国内工厂上班,几乎都是要么年纪超过当前动员的年纪,要么就是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健壮的妇女。
作为战争的主力,德国自然知道东线的战事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守住英法正在酝酿的攻势。
为此德国已经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布防近百万人,在西北的不来梅防线也布置了三十万人防止被协约国登陆。
还有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交界的地方,虽然仅有二十万人,可实际上防线已经修筑完毕。
现在德国面临的短期情况是大量青壮入伍之后,工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不足。
而华夏目前拥有的庞大人力资源自然是德国最好的弥补。
向德国进行劳务派遣,并且还是最少五十万的劳务派遣,这是华夏在和沙俄、英法达成秘密的贸易合作之后对同盟国释放的善意。
这五十万劳动力,可不仅仅是在德国进行生产活动。
在必要的时刻,这五十万劳动力其中近半可以组建一支华夏的远征军协助德国作战。
华夏需要钱财,需要战争经费,贸易是最好的办法,同盟国内部对华夏两头吃的行为很是不满。
尤其是华夏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的向沙俄输送装备的情况其实同盟国早已听到风声。
除了怀疑华夏在两面下注,也在担心华夏会转投协约国阵营。
为此维多利亚-路易斯现在哪怕怀有身孕,也需要频繁的接待欧洲的一些贵族和资本家,还需要和欧洲的德奥大贵族通过书信往来。
五十万劳动力派遣到德国,并且华夏允诺在必要的时刻组建不少于二十万人的陆军协助作战。
这算是眼下最好的诚意,也是最为实际的诚意。
这些人将会乘船抵达波斯湾,然后沿着巴格达铁路抵达中欧进入奥匈的工厂。
因为还算充足的战争准备,德奥意三国目前还是不怎么缺少资源的,所以对于华夏的善意,同盟国只能表面感谢然后全盘接受。
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之后,华夏在国内却是搞起来工业污染整顿。
虽然实际上华夏也是这么做的,可工业污染整顿必然会干扰国内大部分工厂的生产,运往欧洲尤其是运往英法的物资显然就少了起来。
已经上了赌桌的两大阵营对于华夏哪边强势偏帮弱势一方,然后一笔一笔的黄金被运往华夏,心中痛苦但又无可奈何。
欧洲密布的战云让华夏获得巨大的利益,哪怕是白头鹰,虽然明面上向协约国输送的物资和华夏相差不大。
可实际上,英法已经没有了美元和华元的外汇储备,白头鹰欠着英国的欠款,所以暂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只是纸面的利润和平了一些欠债。
倒是华夏已经从法国和英国获得了数百斤黄金,从同盟国更是获得了将近一吨。
要不是德国之前近十年时间从华夏依靠良好的关系占据了不少的华夏市场,储备了大量的外汇。
可能德国会和意呆利和奥匈帝国一样选择没有外汇拿黄金来购买物资。
混乱的时局让原本小规模隐秘行动的伪纱计划逐渐加大力度扩大的规模。
英法和德奥此时已经觉察到伪纱开始活跃在市场,但他们都以为是敌对阵营出售进行经济破坏。
原本华夏的小规模动作,在两大阵营官方主导的伪纱冲击敌国经济的情况下,反而成为了第三方势力,凭借之前建立的渠道,可谓是获利良多。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华夏官方和民间都因为欧洲世界的战争显得欣欣向荣。
华夏的下一步计划是全面淘汰国内现役部队的军事装备,借着这个大好的时机将二手装备出售给协约国和同盟国阵营。
一旦华夏的南方完成了军事装备的旧换新并且适应之后,华夏就会对白头鹰的菲律宾殖民地下手。
在和白头鹰开战之后,华夏也将会失去目前游离在两大阵营之中,通过贸易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位置。
但贸易的利润只是一时的,因为战争华夏才有这个机会。
如果战争结束或者两大阵营妥协,那么华夏依旧会因为这次获得的利益被西方世界眼红。
比起贸易利润,领土的扩张终究是长久且更符合国家利益的方式。
贸易上可以少赚一点,只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哪怕华夏最后会背负百亿华元的债务,那也是值得的。
第一次热武器时代的世界大战,几乎就已经奠定了世界的格局。
华夏的横空崛起,原本占据优势的协约国在陆军方面处于弱势,战略地位上面也处于弱势。
只要同盟国获得胜利,那么华夏在获得巨大的利益和背负极大的债务之后,也能置身事外,让欧洲世界继续因为利益爆发战争。
甚至华夏如果再心狠手黑一点,可以扶持一些政权,最后让欧洲的世界格局成为欧盟诸国一般。
比如沙俄之后的继承人苏联,比如巴伐利亚的那个学美术的下士,都是华夏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德国成为战胜国之后,如何让德国再次崩溃,韦珣还是没有计划。
或许,让华夏在战后和同盟国反目成仇,向英法靠拢,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反同盟国阵营是不错的选择?
华夏国内其实不少高层都认为现在华夏给协约国的物资太多了,尤其是沙俄。
如果一旦西线的英法联军对德国边境发起猛烈的进攻,很可能德国会守不住。
因为坦克这个攻坚能力极强的武器出现,堑壕战完全有利于防御方的情况不再出现。
这也是前不久华夏慷慨的将反坦克各种武器的设计图送给德国的原因,不是担心德国研发不出来,而是担心研发的时间耽搁了生产线的组建和生产。
此时德国已经动员了三百六十万军队,虽然不是德国的可动员兵力规模的极限,但也差不多用了六成。
现在德国国内工厂上班,几乎都是要么年纪超过当前动员的年纪,要么就是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健壮的妇女。
作为战争的主力,德国自然知道东线的战事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守住英法正在酝酿的攻势。
为此德国已经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布防近百万人,在西北的不来梅防线也布置了三十万人防止被协约国登陆。
还有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交界的地方,虽然仅有二十万人,可实际上防线已经修筑完毕。
现在德国面临的短期情况是大量青壮入伍之后,工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不足。
而华夏目前拥有的庞大人力资源自然是德国最好的弥补。
向德国进行劳务派遣,并且还是最少五十万的劳务派遣,这是华夏在和沙俄、英法达成秘密的贸易合作之后对同盟国释放的善意。
这五十万劳动力,可不仅仅是在德国进行生产活动。
在必要的时刻,这五十万劳动力其中近半可以组建一支华夏的远征军协助德国作战。
华夏需要钱财,需要战争经费,贸易是最好的办法,同盟国内部对华夏两头吃的行为很是不满。
尤其是华夏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的向沙俄输送装备的情况其实同盟国早已听到风声。
除了怀疑华夏在两面下注,也在担心华夏会转投协约国阵营。
为此维多利亚-路易斯现在哪怕怀有身孕,也需要频繁的接待欧洲的一些贵族和资本家,还需要和欧洲的德奥大贵族通过书信往来。
五十万劳动力派遣到德国,并且华夏允诺在必要的时刻组建不少于二十万人的陆军协助作战。
这算是眼下最好的诚意,也是最为实际的诚意。
这些人将会乘船抵达波斯湾,然后沿着巴格达铁路抵达中欧进入奥匈的工厂。
因为还算充足的战争准备,德奥意三国目前还是不怎么缺少资源的,所以对于华夏的善意,同盟国只能表面感谢然后全盘接受。
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之后,华夏在国内却是搞起来工业污染整顿。
虽然实际上华夏也是这么做的,可工业污染整顿必然会干扰国内大部分工厂的生产,运往欧洲尤其是运往英法的物资显然就少了起来。
已经上了赌桌的两大阵营对于华夏哪边强势偏帮弱势一方,然后一笔一笔的黄金被运往华夏,心中痛苦但又无可奈何。
欧洲密布的战云让华夏获得巨大的利益,哪怕是白头鹰,虽然明面上向协约国输送的物资和华夏相差不大。
可实际上,英法已经没有了美元和华元的外汇储备,白头鹰欠着英国的欠款,所以暂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只是纸面的利润和平了一些欠债。
倒是华夏已经从法国和英国获得了数百斤黄金,从同盟国更是获得了将近一吨。
要不是德国之前近十年时间从华夏依靠良好的关系占据了不少的华夏市场,储备了大量的外汇。
可能德国会和意呆利和奥匈帝国一样选择没有外汇拿黄金来购买物资。
混乱的时局让原本小规模隐秘行动的伪纱计划逐渐加大力度扩大的规模。
英法和德奥此时已经觉察到伪纱开始活跃在市场,但他们都以为是敌对阵营出售进行经济破坏。
原本华夏的小规模动作,在两大阵营官方主导的伪纱冲击敌国经济的情况下,反而成为了第三方势力,凭借之前建立的渠道,可谓是获利良多。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华夏官方和民间都因为欧洲世界的战争显得欣欣向荣。
华夏的下一步计划是全面淘汰国内现役部队的军事装备,借着这个大好的时机将二手装备出售给协约国和同盟国阵营。
一旦华夏的南方完成了军事装备的旧换新并且适应之后,华夏就会对白头鹰的菲律宾殖民地下手。
在和白头鹰开战之后,华夏也将会失去目前游离在两大阵营之中,通过贸易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位置。
但贸易的利润只是一时的,因为战争华夏才有这个机会。
如果战争结束或者两大阵营妥协,那么华夏依旧会因为这次获得的利益被西方世界眼红。
比起贸易利润,领土的扩张终究是长久且更符合国家利益的方式。
贸易上可以少赚一点,只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哪怕华夏最后会背负百亿华元的债务,那也是值得的。
第一次热武器时代的世界大战,几乎就已经奠定了世界的格局。
华夏的横空崛起,原本占据优势的协约国在陆军方面处于弱势,战略地位上面也处于弱势。
只要同盟国获得胜利,那么华夏在获得巨大的利益和背负极大的债务之后,也能置身事外,让欧洲世界继续因为利益爆发战争。
甚至华夏如果再心狠手黑一点,可以扶持一些政权,最后让欧洲的世界格局成为欧盟诸国一般。
比如沙俄之后的继承人苏联,比如巴伐利亚的那个学美术的下士,都是华夏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德国成为战胜国之后,如何让德国再次崩溃,韦珣还是没有计划。
或许,让华夏在战后和同盟国反目成仇,向英法靠拢,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反同盟国阵营是不错的选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