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工业扶持的转变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2-02-10 11:37
华夏之前对轻工业的扶持被内阁命名为引导性扶持,也被称为保护性扶持。
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在满足民生的情况下,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商品上竞争,降低华夏国内商品价格避免被外资商品哄抬物价从而让民众生活压力增大,同时避免大量买入产品造成的货币大量外流,造成银根紧缩的情况。
不论是限定各郡/市和各县的工业规模和工业类型,还是之后给外国资本使绊子,都是出于保护民营企业进行的。
最为重要的是华夏当时对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化之后的利润知晓的人不多,很多人即便知道了也没有胆子冒着风险去投资。
而华夏限制规模和限制行业,造成的现象就是只要获得批准开办工厂,只要自己的产品做好了就能赚钱。
因为工厂数量和工厂规模限制就是一种变相的市场保护,基本上都是一个县市在统计分析了当地的需求之后才对规模和类型进行确定。
以一个县为例子,有什么资源?能开什么工厂?市场需求多少?本县的工业要按照市场需求给一个规模和数量的限制。
如今华夏已经建国十一年,乡村夜校扫盲,讲解致富技巧,义务教育更是教育出了第一批青少年。
民智初开,工业发展又是一片蓝海,华夏太多小有家资的人想要参与工业化建立工厂获得利益了。
之前等同于保护一样的工业扶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再适用。
因为到了1908年之后,华夏国内就掀起了一股不好的风气,大量的民间知名人士不考虑实际情况指责官方不作为甚至徇私,指出大量地方企业都和这个官那个干部有关系,完全是进行垄断性质了。
对此韦珣罕见的没有阻止,他对这样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的反对声音是并不惧怕且有些欣喜的。
在他看来,只要言论不是带有负面的如宗教迷信、破坏团结、政治斗争的反对声音,都没有必要阻止。
民间的意见不仅是及时矫正政策错误的最好渠道,也是一根驱使华夏进步的马车。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华夏将要进行的就是第二次工业扶持。
即放宽工厂数量和规模的限制,从引导性质的工业扶持转为竞争性的工业扶持。
在这个二期工业扶持文件中,不仅要满足民众的生活所需,还要尊重市场规则,让同一种商品不再是一家独大。
竞争对于商业来说,大都是良性的发展。
不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和外形,都将会因为竞争而惧怕被市场淘汰从而改进这些东西。
竞争就是进步,如果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且有稳定、固定的销售渠道、原料渠道、物流体系以及客户的情况下,之前扶持的工厂如果不能抵挡这一波竞争性工业扶持带来的冲击,那么韦珣觉得他们就是活该破产。
比起后来者,先行者总要有不少的优势,如果这都不行,指望他们未来和列强的商品在国内和过往竞争那根本不用指望了。
华夏的轻工业或者说民营工业,如今就像是一只初初长成的鹰隼,作为它们母亲的华夏工业部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推下悬崖,生死就要靠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他们提供庇护。
就在华夏国内资本为放宽工业生产限制,改变工业扶持思路而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德奥的联军在进入利沃夫之后,和沙俄正式交战。
和华夏大战两次,沙俄的军队早已对堑壕战阵地战颇有心得。
而和华夏关系可以说是表面铁哥们的德国和德国的兄弟奥匈帝国,都从华夏通过军事观察团和军事交流获得了堑壕战、阵地战的一手资料。
在开战后的波兰地区,不论是俄军还是德军,都是在疯狂的挖掘堑壕加固工事。
两边都没有急着交战,一条条堑壕、交通壕、迟滞壕,一道道铁丝网,一颗颗地雷,者几乎都是目前无意对对方发起攻击的体系。
沙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拖延德奥的大军主力,德奥夜知道目前在波兰地区北部和中午只能进行防御作战。
匈牙利单挑罗马尼亚久攻不下之后,终于还是和奥地利这个“好兄弟”求援,希望他帮忙打一架。
手心手背都是肉,弗朗茨看着都是自己王国的两个国家,处于大局考虑,还是出手帮助了。虽然他对匈牙利议会总是在帝国的政令上表现得“有利就支持,有害就反对”很是恼火。
攻入雅西,然后切断比萨拉比亚地区的交通,让奥斯曼海军协助封锁沿海,一举歼灭在罗马尼亚的七十五协约国军队(沙俄三十五万,开战后撤离部分)。
这是一个巨大的饺子,而且沙俄哪怕是对比萨拉比亚地区有不少驻军,但并不妨碍奥匈帝国用牙口好好的咀嚼一番然后吞下。
首先动手的是从利沃夫北上卢茨克的南线集团军。四十万人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卢茨克,一路向扎莫希奇前进,打算寻找有利地形切断卢茨克的北面援军,顺带着为武库夫的德奥联军进攻做牵制。
比萨拉比亚一旦被奥军占领,那么沙俄损失三十五万军队还是小败,可如果分兵在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奥军对抗,无疑会削弱南线的防御(沙俄将利沃夫-基辅南被的战场分为南线和北线)。
进攻卢茨克的德军南线集团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绝对会向基辅方向发起进攻。
为了保住摩尔多瓦以东的工业区和产粮区、为了保住摩尔多瓦以东的经济,沙俄无耻的将罗马尼亚抛弃了。
沙俄在波兰地区加起来仅有一百五十万人,加上在罗马尼亚战场的三十五万,芬兰战场的四十八万,俄军两百三十多万军队就这样被布置了出去。
哪怕是再加上莫斯科周边还有十五万的部队,各地还有正在整训的部队,俄军的总兵力不到三百万。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小说网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在满足民生的情况下,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商品上竞争,降低华夏国内商品价格避免被外资商品哄抬物价从而让民众生活压力增大,同时避免大量买入产品造成的货币大量外流,造成银根紧缩的情况。
不论是限定各郡/市和各县的工业规模和工业类型,还是之后给外国资本使绊子,都是出于保护民营企业进行的。
最为重要的是华夏当时对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化之后的利润知晓的人不多,很多人即便知道了也没有胆子冒着风险去投资。
而华夏限制规模和限制行业,造成的现象就是只要获得批准开办工厂,只要自己的产品做好了就能赚钱。
因为工厂数量和工厂规模限制就是一种变相的市场保护,基本上都是一个县市在统计分析了当地的需求之后才对规模和类型进行确定。
以一个县为例子,有什么资源?能开什么工厂?市场需求多少?本县的工业要按照市场需求给一个规模和数量的限制。
如今华夏已经建国十一年,乡村夜校扫盲,讲解致富技巧,义务教育更是教育出了第一批青少年。
民智初开,工业发展又是一片蓝海,华夏太多小有家资的人想要参与工业化建立工厂获得利益了。
之前等同于保护一样的工业扶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再适用。
因为到了1908年之后,华夏国内就掀起了一股不好的风气,大量的民间知名人士不考虑实际情况指责官方不作为甚至徇私,指出大量地方企业都和这个官那个干部有关系,完全是进行垄断性质了。
对此韦珣罕见的没有阻止,他对这样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的反对声音是并不惧怕且有些欣喜的。
在他看来,只要言论不是带有负面的如宗教迷信、破坏团结、政治斗争的反对声音,都没有必要阻止。
民间的意见不仅是及时矫正政策错误的最好渠道,也是一根驱使华夏进步的马车。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华夏将要进行的就是第二次工业扶持。
即放宽工厂数量和规模的限制,从引导性质的工业扶持转为竞争性的工业扶持。
在这个二期工业扶持文件中,不仅要满足民众的生活所需,还要尊重市场规则,让同一种商品不再是一家独大。
竞争对于商业来说,大都是良性的发展。
不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和外形,都将会因为竞争而惧怕被市场淘汰从而改进这些东西。
竞争就是进步,如果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且有稳定、固定的销售渠道、原料渠道、物流体系以及客户的情况下,之前扶持的工厂如果不能抵挡这一波竞争性工业扶持带来的冲击,那么韦珣觉得他们就是活该破产。
比起后来者,先行者总要有不少的优势,如果这都不行,指望他们未来和列强的商品在国内和过往竞争那根本不用指望了。
华夏的轻工业或者说民营工业,如今就像是一只初初长成的鹰隼,作为它们母亲的华夏工业部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推下悬崖,生死就要靠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他们提供庇护。
就在华夏国内资本为放宽工业生产限制,改变工业扶持思路而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德奥的联军在进入利沃夫之后,和沙俄正式交战。
和华夏大战两次,沙俄的军队早已对堑壕战阵地战颇有心得。
而和华夏关系可以说是表面铁哥们的德国和德国的兄弟奥匈帝国,都从华夏通过军事观察团和军事交流获得了堑壕战、阵地战的一手资料。
在开战后的波兰地区,不论是俄军还是德军,都是在疯狂的挖掘堑壕加固工事。
两边都没有急着交战,一条条堑壕、交通壕、迟滞壕,一道道铁丝网,一颗颗地雷,者几乎都是目前无意对对方发起攻击的体系。
沙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拖延德奥的大军主力,德奥夜知道目前在波兰地区北部和中午只能进行防御作战。
匈牙利单挑罗马尼亚久攻不下之后,终于还是和奥地利这个“好兄弟”求援,希望他帮忙打一架。
手心手背都是肉,弗朗茨看着都是自己王国的两个国家,处于大局考虑,还是出手帮助了。虽然他对匈牙利议会总是在帝国的政令上表现得“有利就支持,有害就反对”很是恼火。
攻入雅西,然后切断比萨拉比亚地区的交通,让奥斯曼海军协助封锁沿海,一举歼灭在罗马尼亚的七十五协约国军队(沙俄三十五万,开战后撤离部分)。
这是一个巨大的饺子,而且沙俄哪怕是对比萨拉比亚地区有不少驻军,但并不妨碍奥匈帝国用牙口好好的咀嚼一番然后吞下。
首先动手的是从利沃夫北上卢茨克的南线集团军。四十万人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卢茨克,一路向扎莫希奇前进,打算寻找有利地形切断卢茨克的北面援军,顺带着为武库夫的德奥联军进攻做牵制。
比萨拉比亚一旦被奥军占领,那么沙俄损失三十五万军队还是小败,可如果分兵在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奥军对抗,无疑会削弱南线的防御(沙俄将利沃夫-基辅南被的战场分为南线和北线)。
进攻卢茨克的德军南线集团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绝对会向基辅方向发起进攻。
为了保住摩尔多瓦以东的工业区和产粮区、为了保住摩尔多瓦以东的经济,沙俄无耻的将罗马尼亚抛弃了。
沙俄在波兰地区加起来仅有一百五十万人,加上在罗马尼亚战场的三十五万,芬兰战场的四十八万,俄军两百三十多万军队就这样被布置了出去。
哪怕是再加上莫斯科周边还有十五万的部队,各地还有正在整训的部队,俄军的总兵力不到三百万。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小说网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