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亚尔斯克攻防战-五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2-01-13 08:30
  华夏的猛烈进攻让原本松懈的俄军遭受迎头痛击,双方的交火区域犬牙交错。
  上半夜的过程中华夏军队取得的进展不是太大,但午夜两点气温下降之后,御寒装备和训练不如华夏的俄军就撑不住了。
  还有五天就是十一月,亚尔斯克的气温已经零度,来时穿着秋装就能御寒的俄军士兵在此时已经是手指僵硬,寒冷颤抖的俄军战斗力迅速的下降。
  一发发华夏发射的照明弹将俄军阵地照射得灯火通明,机枪的枪焰成为华夏神枪手的最佳目标。
  在夜间发起进攻,华夏的优势比白天强大得多了。
  “三个了。”
  一个华夏的连队神枪手在经过不断的匍匐前进,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射击位置。
  时不时升起的照明弹为他们提供视野,身穿迷彩军装的他完美的隐藏了身形,而一颗颗流弹飞射却没有让他身体晃动半分。
  “叔,今天咋才三个,咱们都上来快半小时了。”
  因为距离俄军阵地还有二百多米,夜幕中的他们完全不担心隐蔽问题,所以副射手忍不住吐槽。
  “屁话多,三号机枪阵地一个、四号机枪阵地两个,记住了,到时候去找找,免得到时候又被连副找麻烦,说咱们虚报战功。”
  “知道了。”
  副射手挪动几个身位,重新换了个位置开始在建议地图上标记他们击杀的目标位置。
  华夏的总攻一般算的是集体军功,炮兵全部都算集体攻,迫击炮组、神枪组、突击队则是以他们击毁击毙的目标算军功。
  为了避免副射手和神枪手串通虚报战功,华夏要求副射手在时间空余的时候要在击毙敌人之后绘制简易地图,标记击杀的点。
  虽然步枪和狙击枪的口径都一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用,但狙击枪子弹头更尖一些,很容易就能在敌人的尸体上分辨是否是狙击枪击毙。
  一小时后,主力部队突破了两道阵线开始休整,而一个个狙击手也赶紧到阵地上和部队会合。
  在路上,副射手问道:“叔,俺啥时候可以到师里进行狙击手训练啊?二连的陈柄都去了,我枪法比他好那么多,凭啥一直不让我去?”
  被副射手缠得烦了,中年神枪手才回道:“凭啥?隐蔽狙击敌方重要目标,你却时不时搭话,也耐不住性子。”
  “去年冬天考核的时候你就是觉着在雪地里隐蔽太冷动弹了一下,最后连团部的考核都没过。”
  “枪法好、战绩多不代表你可以成为合格的神枪手,你要冷静的面对一切情况完成战斗目标。”
  小战士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辩解道:“刚才不是在夜里嘛,对面那群穷鬼打的照明弹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到处都是枪声炮声,发现不了我们的。”
  “发现不了你?你以为作为神枪手不用到前沿拼刺刀,不用突击地方堑壕堡垒就是好差事?”
  “叔年纪大了,团里体谅我才不让我参加渗透作战。等深入敌后隐蔽攻击,你耐不住性子不够冷静,早晚得死。”
  “我从陛下打下徽州的时候就参的军,到现在七八年,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指望你给我养老呢,送你到那边去谁给我养老?”
  两人一路说着,小战士呐呐不言,对堑壕中正在哀嚎的友军也视若无睹。
  伤残,死亡已经是常态,见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次华夏夜晚发起进攻神枪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沙俄的机枪手经不起复兴军神枪手的消耗,开不了半条弹链就会被击伤击毙。
  重机枪的火力网时断时续,夜幕下的华夏神枪手对沙俄的机枪手来说是最大的敌人,以至于很多机枪手都是军官拿枪逼着硬上的。
  重机枪的操作可不是谁都能做的,体格方面沙俄士兵完全没有问题,但机枪手的点射、扫射需要不断的通过训练才能极好的掌控。
  那种驾着重机枪无脑打空弹链的家伙是做不成重机枪手的,尤其是对付华夏这种专门针对各种战斗情况训练的部队,一旦机枪无脑扫射过来,会以极快的速度隐蔽或者走位规避。
  而沙俄的补给也不支持他们这样做,更多的是点射,将或是匍匐或是冲锋的复兴军士兵压制在一块区域。
  机枪手的大量阵亡对于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火力的缺失会让突击队快速的移动到进攻距离和爆破距离。
  对付突出部这个俄军阵地,穿插包围在狭窄的战场根本没有太大的功用。
  华夏的战术就是凭借火力和士兵素质,一点点的推进蚕食俄军阵线,从三面压缩俄军的活动范围。
  二十多个师的俄军布防范围并不大,之前俄军发起进攻也是担心部队太密集,被华夏的炮火覆盖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陈可钰打的主意就是先将俄军放过河,以退为进将整个阵线后移,让急于突破的俄军发起进攻。
  如果俄军不发起进攻,他们狭窄的战场就不能投送太多的兵力,兵力少就代表着没有威胁。
  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进扩张活动范围,将己方的活动空间扩大,运送更多的兵力到东岸,从而一举击破吴佩孚兵团的沿河防御。
  这是阴谋变阳谋,从敌人突然渡河再到佯装不敌后撤,就是放着一个口子让沙俄从这里突破,然后双方真刀真枪的大战一场。
  而吴佩孚支持陈可钰等人的计划,也是因为他知道凭借手上的六个军和一个重炮师是不可能完全堵住俄军的渡河计划在的,将敌人放过来给他们希望,如此一来需要防御的地段就会大大的减少。
  道理就像在华夏古代的城池建设的时候,大都会可以在比较易于进攻的方向留出进攻位置给敌人。
  这些位置并不是最好的,但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必然会严防死守或者针对性的修建建筑。
  如此一来敌人为了攻下城池,不得不将兵力放在这些留出的地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防守方会在墙脚留下不少的后备力量进行防御。
  全部都严密防护就代表着守城兵力弱势的情况下敌人会从任何一个地方进攻,防守的压力反而更大,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掌握主动权的敌人会进攻哪个方向。
  哪里是佯攻,哪里是主攻,佯攻是真佯攻还是佯攻,主攻是主公还是佯攻,虚虚实实,压根摸不清。
  进攻方看到有利于己的攻击段落,也会思考敌人的目的,是否要从这里进攻,敌人会有什么防备?是出其不意进攻最难的地方还是按部就班进攻最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