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促进工业-下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1-12-26 15:14
  锅碗瓢盆你总得贴个标签吧?我不嫌弃利润,你标签我来帮你生产如何?如果你想要直接在华夏委托我们帮你们生产?那也可以啊,生产技术你来提供,人力、运输、原料这些都给你安排得妥妥的,保证比在你们国内生产在运送过来价格低。
  工业时代,可以代工的东西太多了,就连韦珣手下的龙腾船舶制造集团,像是铆钉、栏杆、缆绳、玻璃这些都是委托国内其他公司制造的。
  不过这些代工也是要分主次的,汽车行业的代工是重点,除了前景广阔之外,更能全面带动华夏的工业。
  一辆汽车,包含的东西极多的。车轴用的特种钢,车身用的铝合金,车窗用的玻璃,轮胎用的橡胶,车内的座位用的纺织品和海绵,华夏都可以获得低廉的成品
  尤其是南洋,在获得南洋之后,因为国力不足,华夏对南洋的开发也仅限于种植农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建设港口给来往船只加煤加油搞维修,再开采一点铝合金的原料,搞搞橡胶的粗加工,除此之外没有发展什么工业。
  橡胶虽然使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也仅是国内的工厂需求,如果能将南洋的橡胶从粗加工出口转为深加工代工,那利润会更大。
  韦珣在心中早已对华夏各个省份有了安排。
  像是西北地区,那就退牧退耕,修养山林,就连关中也要降低人口密度好好保护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像是两湖、东北诸省,充分开发肥沃的土地发展种植业。
  再像是内外蒙古,将会是华夏的牧场。
  而南洋,除了搞农业、渔业之外,橡胶和船舶将会是主要的工业发展方向。
  当然,代工不是目的,只是华夏因为自身人才限制没有办法搞高尖精产品的一种无奈手段。
  第一个十年,击败满清统一华夏,韦珣做到了;第二个十年,大搞工业,开疆拓土,建设华夏的工业体系,扶持民营轻工业,移民减少土地负担是全国人民基本温饱,韦珣也做到了。
  正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这一步对于华夏来说很难。
  不仅是时间,还有更为重要的人才。
  华夏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培养了基本的识字青少年,想要全面的搞研发搞创新,最少还得等上最少十年。
  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学习了基本知识,等读完高中之后进行高级教育,通过大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才是华夏需要的人才,才是可以搞研发的人才。
  但华夏目前每一个行业都在发展,都需要人才。教师岗位、公务员分流,国有重工业,国有军工业再一次分流,最为顶尖的人才还要被华夏的华夏科研局招揽,能到民间的没有多少。
  在人才不足的时候,将人才放在国家最为需要的地方才是正确的做法。
  韦珣也想像后世看的穿越小说那样直接种田,憋出蘑菇弹这样的杀气来一举成为世界大哥。
  然而现实就是那么骨干,欧洲还没开始世界大战,人才虽然有所流失,但在白人至上主义盛行的时代,作为一个黄皮肤的华夏,想要吸纳他们是真的难。
  尤其是在北美洲还有一个拼命吸纳移民的白头鹰,就连只会种地的农夫移民过去都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何况是科研人才呢?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在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想要移民也会更倾向于同样肤色相近文化和信仰的国家。
  没有足够的人才促进工业的发展,那么只有充分发挥华夏自身的优势才能让国家强盛起来。
  代工,这是后世给予的标准得不能再标准,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方案。
  没技术就做简单的零部件,没经验没技术就慢慢积累。
  等到代工体系成熟,华夏的人才也逐渐充裕,到时候国家只要推动鼓励措施,那么科技迸发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而研发之后,生产对于有着足够的代工基础的华夏还是大的问题吗?
  如今的华夏可以自产九成九的工业设备,可以生产全世界所有的工业产品。
  虽然类似化工方面还是较大的短板,但华夏已经出台了利好政策,只需要几年就能在生产层面追赶上。
  就连最为重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华夏也可以通过利益交换从德奥意三国获得。
  让韦珣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如果战事迁延四五年,到时候代工行业肯定会有所影响。
  不过他心中对于华夏的发展早已经有大致的脉络,挑在1911年搞代工行业,为的就是避开一战。
  初期只是准备,建立一定的口碑,在规模并不大的时候,仅是国内的需求就能将小规模代工的订单满足。
  等到一战之后,华夏大概会成为战胜国,战胜国要求你们在华夏下订单公平低价的买东西不难吧?
  一战结束,韦珣就打算和德奥意三国和平分手,再从暗中煽风点火,明面上再大搞不结盟政策。
  韦珣就不信英法会甘于失败,同盟国在战败之后都想着复仇,何况是英法呢?
  主导一次二战,从二战中的被侵略者成为幕后的黑手,再通过战争贸易获得充足的资金。
  到时候要钱有钱,要人才有人才,要环境有环境,要资源有资源,还不能像白头鹰那样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就太丢人了。
  至于代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只要把控好,挑选好地址,这些可以减少危害的。
  不过代工模式有一点是韦珣比较担心的,像是英法,掌握着东南亚和印度,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东南亚半岛韦珣可以通过战争去解决,但印度他就没太好的办法了。充足的人口和不错的资源,如果不是其国内的宗教和种族以及独特的制度,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夏。
  不放印度出来,被英国人带着肯定会学华夏搞代工,放印度出来又是给自己弄新对手。
  不过历史已经证明,印度人做产品真的是没办法说,竞争力先不说,质量就有点让人不甘信任。毕竟一年不摔几架飞机都感觉缺点气氛的国家,直到韦珣穿越的时候都还没有多少数的上眼的工业。
  比起自己被天天跳着缠着想打架,英国人领导的印度会成啥鬼样他可没信心。